大唐天将军 第642节

  这怎能让将士忍受呢?

  于天宝十三载春天的时候,朝廷赏赐的绢、钱,已经全部转运到西域。

  李召集所有的押官到达龟兹,他拿出功劳簿,令僚属抄录给这些押官、衙将观看。

  哪怕杀一名敌人,也会在功劳簿上有记载。

  李将一百万贯钱中的八十万贯平分所有的将士。

  这里的平分,是按照职位。

  如普通士卒分十贯,副队头分十二贯,队头分十五贯,押官分二十贯,衙将分五十贯,郎将分一百贯,副使和守捉使分二百贯,军使分五百贯。

  这些算是“出兵费”和“集体军功”。

  所谓集体军功,是指集体俘虏人数。

  剩下的二十万贯,抚恤战死士卒的家属,不论胡汉。

  然后就是三十万匹丝绸。

  只有亲自杀敌和亲手捉拿俘虏者,可领一匹绢。

  如果杀两人就是三匹。

  独杀三人奖励五匹绢,独杀四人奖励八匹绢,独杀五人十五奖励匹绢。

  杀敌越多,奖赏越多。

  最后还会奖励跳荡勋章、勇气勋章。

  安西、北庭军,从未得到过这么多赏赐。

  只要手刃五名敌人,绢钱,加上他们的俸禄和一些金银珠宝奖赏,足够衣食无忧。

  当然,普通士卒想要杀死五人挺难的。

  甚至骑兵都不容易。

  这一次军功奖励,全体士卒心服口服,对李“敬而爱之”,又充满对立功的憧憬。

  普通士兵想当队头,队头想晋升押官,押官想被提拔为衙将,以得到更多的奖赏。

  李又添一把火,宣布将圣人奖励他的十万贯钱,黄金三千两,全部买向葛逻禄、坚昆、突骑施、沙陀等游牧民族买牛羊,向西域三十六国购买各种美酒,每个月都对士卒进行一次大犒赏。

  他在巡视诸军,检阅士卒的时候,把朝廷赏赐的绛绣、彩锻、蜀锦这种大唐最名贵的丝绸,奖励给演习最优秀的大唐勇士。

  这些勇士要么精通骑射,要么以一当十,得到李的名贵丝绸赏赐后,都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李大公无私,恩威并施,使安西、北庭军空前团结,没有不效死命的。

  虽然东西都是李隆基赏赐,李借花献佛。

  但将士们感激和尊重的只有李,而不是李隆基。

  一套套组合拳打下来,军队被李牢牢掌控,只会遵从李的意志。

  与此同时,李对西域的管理更加严格。

  他不允许任何一个西域国王,通过丝绸之路向朝廷进贡。

  所有的粟特、西域商人,不得再通过丝绸之路前往河西走廊、长安洛阳。

  他以修理丝绸之路的名义,截断丝绸之路。

  但这并不意味著商人无买卖可做。

  李从陇右牧监调集来的驽马、战马都已经到达。

  他扩大河西长行转运的规模,以向李隆基运送特产的名义,从凉州城买来更多便宜丝绸,运往龟兹。

  由西域商人,在龟兹购买。

  并且,无数大唐士卒出手军功奖励的丝绸,从西域商人手中换取更容易携带的金银珠宝。

  关中连绵的大雨,阻断道路,掩盖了安西的动静。

  通过经贸,为李赚取的金银珠宝越来越多。

  单单是上交给安西都护府的金银珠宝,就足够军中的和籴。

  更何况安西都护府还有其他财政收入。

  天宝十三载三月,大食出使长安,被李拦截在安西。

  天宝十三载四月,波斯王普尚令宰相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携带三十头骆驼满载的金银珠宝,准备去大唐朝拜天可汗。

  这是普尚准备已久的朝拜,并派遣宰相,表达波斯国的忠心耿耿。

  但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没想到的是,他顺道在龟兹拜见天将军的时候,被李告知不能去长安。

  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问为何,李私下告诉他,大唐皇帝身边有奸臣,他准备出兵清君侧。

  而且大唐短时间内无法帮助波斯王国灭亡大食帝国,让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和普尚悠著点。

  李必须向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挑明这件事,让波斯有提前备战的准备。

  安西北庭军抽调回中原,李相信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这个雄主一定会趁机攻击波斯,夺回里海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及富庶的呼罗珊地区。

  波斯王国早做准备,并产生危机感,才有可能击退大食帝国的攻击。

  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老谋深算,他听李说要“清君侧”后,觉得李八成是要造反了。

  现在西域谁知道大唐皇帝李隆基?

  人们更畏惧的是天将军!

  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笃定无敌的天将军能造反成功,成为大唐皇帝。

  他特意研究过李,清楚李是大唐的皇室成员,还是第一代天可汗李世民的后代,李的曾祖父李承乾当过储君。

  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的想法很片面,现在位极人臣的天将军不满自己的地位,想更进一步,唯有造反。

  或许他下一次前往长安,拜见的天可汗就是眼前的天将军。

  李也向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承诺,如果大食帝国入侵波斯王国,他不会让波斯王国孤军奋战,河中粟特诸国、吐火罗诸国、葛逻禄汗国、突骑施诸部,以及河中的柘枝军、葱岭军,都会前去支援。

  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放心下来,他将金银珠宝留给李后,立刻回去向普尚禀告,准备提前备战。

  另外,波斯王朝、吐火罗地区、粟特地区的粮食,从十三载秋天开始,沿著千泉古道,向龟兹城运输。

  李于十二月份,完成巡视,回到龟兹城。

  同时,李开始组建庞大的亲卫队伍。

  他从安西、北庭八万吐司卒中,挑选七千五百精锐。

  李通过选拔来安西投靠他的游侠,早已将亲卫扩大到两千五百人。

  这次扩建后,李的亲卫将到达一万人。

  大唐开国以来,从未有将领的亲卫达到一万人。

  李已经为亲卫备好一人双马。

  从呼罗珊地区运输过来的铁块,从西域各国运来的皮革和上好的木材,进入龟兹。

  由工匠打造出一柄柄强弓,神臂弩,明光甲、鱼鳞甲、锁子甲、箭矢、刀矛。

  安西北庭的工匠本就充实,但李前后俘虏大食工匠千人,又让李隆基从中原调来一千多名工匠。

  李优待工匠,重赏他们丝绸,使他们非常卖力,加班加点。

  调集大量大食俘虏,不分昼夜开采龟兹一带的铁矿、铜矿,增加炼铁炉、炼钢炉,冶练钢铁。

  棉花经过几次收成,种植范围越大,优先为士卒制作棉衣。

  少量用土法制作棉布。

  制作棉布的机器李不会搞,但李在让公输青子研究。

  顺便把棉甲也制造出来。

  大量的牛羊购买,并将一部分牧场设立在龟兹。

  准备在关键时刻,宰杀牛,制作成牛肉干,提高军队长途跋涉的能力。

  动静越来越大,以至于西域上空战云密布。

  连一些国王,都猜测李要谋反。

  但他们不敢说话,也无法将消息传出去。

  连去过长安,接受李隆基赏赐,娶宗室女的于田王尉迟胜都在静观其变。

  他也是李的西征时的部将,李的威势深入人心。

  龟兹王白霸,最能感受到龟兹城的动作。

  安西军编制军队为六万四千人,北庭军编制为两万人。

  但李不仅组成一万铁骑的亲卫部队。

  还将投奔他的汉人、胡人全部招募。

  以至于现在安西诸军人数到达六万八千人,北庭军到达两万六千人。

  比朝廷规定的还要多两万人。

  这不是谋反是什么?

  天宝十四载二月的调兵遣将,是李将经略军、龟兹军,向天山调遣。

  名义上,打著西征大食帝国的旗号。

  实际上是准备在天山进行牧马,养肥战马。

  然后在秋高马肥之际,南下西州。

  西州的东面,即为敦煌郡,随时可以进入玉门关。

  等时机成熟,李会率领一万亲卫、碎叶军、长城军、焉耆军、于田军主力,顺著新修的道路,快速到达敦煌。

  李目送李嗣业、来、张兴,以及幕僚刘单,率领著拥有超过六万匹战马的大军,和数百粮拉运粮食的车子离开。

  到天山后,那里还有数十个牧场,有李从胡人那里购买的牛羊。

  其他诸军,也被李下令养精蓄锐,在属于自己的牧场区域,将马养肥,整训备战。

  “敢问李帅,圣人下令二月西征大食,为何没见您的命令,经略军、龟兹军又反其道而行之呢?”

  就在经略军、龟兹军启程的时候,颜真卿向李询问道。

  他终于向李挑明这个问题。

  这句话他憋了整整一年。

  都知道李的异动,谁都知道李封锁了西域,囚禁了监军,招兵买马,绕过安西都护府打造兵器,囤积粮食。

  但没有人敢问具体。

  现在幕僚皆在李身边,他们都想知道答案。

首节上一节642/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