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614节

  为表彰粟特诸国、吐火罗诸国和布哈拉的功绩,李为每一国的参战将士,赏赐金币、银币。

  并释放在千泉古道上的少量吐火罗诸国俘虏,那是在碎叶水之战时俘获。

  又为参战最多的拔汗那步兵、骑兵,赏赐羊牛、金币、银币,有大功者,再赏赐丝绸。

  种种举动,使这些河中士兵对天将军敬畏的同时,又无比感激。

  这些赏赐,对李在大食的搜刮,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早在怛罗斯之战前,李就有承诺过,李一定会兑现,以增加他的影响力。

  下一次将兵,李一令之下,就能得到河中诸国的效忠。

  丝绸之路,重新打通。

  商人们闻著久违的甘霖。

  精明的商人,从新创建的波斯王国,嗅到商机。

  四月下旬,拔汗那王以宁远国王自称,邀请李到拔汗那国。

  李同意,到拔汗那国首都渴塞城,受到国民和士卒的崇拜与欢呼。

  五月上旬,李顺著药杀水,到达柘枝城。

  去年怛罗斯之战结束的时候,李就令颜真卿组织一万名汉人迁徙到柘枝城和怛罗斯城。

  现在已经完成迁徙。

  甘愿跋涉的百姓,得到丰厚的土地和十只羊,每户还能得到一匹马,用以培养百姓的军事能力。

  现在从中原迁徙人口到河中不现实,西域汉人百姓又太少,迁徙也只是以缺补更缺。

  如果可以,李想在里海沿岸迁徙汉人百姓,可惜现在办不到。

  李亲自在柘枝城慰问汉人百姓,了解他们的生活……

  ……

  时间回到三月,长安,正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时节……

第346章 李隆基观看新大唐地图,为将士奏功

  时间回到暮春三月,长安,正是“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时节。

  高大的楼阁拔地而起,街道之上,运送石头和木材的车马来来往往。

  不同于之前是各种商人。

  这两年商人逐渐变少许多,起初还有人疑惑。

  后来人们知道天水王在安西打仗,为保密情报,将丝绸之路中断,使长安、洛阳,胡商变少。

  许多商人的货物烂在手里,特别是从江南、扬州、益州等地运货而来的汉商。

  但他们听说武威的凉州城,有不明商人收购丝绸后,立刻到达凉州城。

  没想到他们的货物轻而易举地卖出去,致使原本去长安、洛阳的商人,更多奔向武威。

  使武威财政充沛,一跃超过扬州,成为仅次于长安、洛阳的西塞大城。

  而国家的贵族们,醉生梦死。

  李隆基“君轻爵位”,以至于“人觊贵宠”。

  商贸的变化,上流阶级根本没有去认真分析、考虑。

  在长安朱雀大街上的车辆,多是为五杨服务,他们的宅院,自李罢相以来,一直在建筑。

  他们互相攀比,见别家比自家住宅高大、华丽,立刻推倒重建,以至于建筑的工程,连晚上都要挑灯继续,务必要将豪宅建得更大更敞亮。

  去年的时候,安禄山率领范阳、平卢军,深入草原,长驱直入,直捣黄龙,先后打败奚族、契丹。

  名义上奚族、契丹向大唐俯首称臣,实际上成为安禄山的私兵。

  安禄山恩威并施,使奚族、契丹,为其肝脑涂地。

  安禄山又从奚族、契丹诸部中,选择最骁勇的八千勇士,成立为一支铁骑,名“曳落河”。

  在突厥语系中,曳落河为“壮士”之意。

  精挑细选的胡人勇士,配上大唐的铁甲,这支曳落河的勇猛可想而知。

  安禄山又发挥他的花言巧语,招募东北的室韦、、同罗,将他们忽悠得团团转。

  由于没有奚族、契丹阻拦唐军,使他们名义上向大唐臣服。

  因此,安禄山在东北胡人心中创建威势,他们认为安禄山是骁勇的将领,能成大事。

  室韦、、同罗在关键时刻,心甘情愿出兵。

  至此,安禄山的势力大成,哪怕河东兵不听安禄山的命令,安禄山也能凑够二十多万大军。

  出兵二十万,另外进攻太原一代。

  这样的功绩,自然让李隆基喜上眉梢,他当即为安禄山实封五百户,加了十来个使职。

  同时,李隆基为表彰安禄山的功绩,开国库为安禄山修建一所豪宅,他对工匠的要求是“但求壮丽,不限财力”,哪怕是里面摆的锅碗瓢盆,都必须是黄金打造。

  大唐周围已经没有好木材,为了这些建筑,权贵们几乎把黄土高原上的树木砍伐殆尽。

  以至于接下来千年时间,黄河咆哮,黄河中下游的百姓,年年落泪。

  这就是朱雀街上,出现无数拉运建筑材料车辆的原因。

  如果五杨只是大兴土木,也就算了,他们还插手政事。

  李变法以后的亲信,先后被杨国忠找个理由罢免,现在剩下的变革派官吏,只能夹著尾巴做人。

  比较坚挺的大臣,且和杨国忠对著干的,只剩下李岘一人。

  李岘是京兆尹,由于信佛,还是宗室,几乎无欲无求,杨国忠很难找到把柄。

  地方上官吏求官,只要巴结好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韩国夫人,钱给到位,她们就会知会杨国忠一声,给其加官进爵。

  风气一旦改变,再也难以遏制。

  是以四方赂赠者,辐凑其门,熙熙攘攘,朝夕如市。

  而一切后果,都由地方的百姓承担,靠贿赂而来的太守,能指望他们爱戴百姓吗?

  去年的时候,杨国忠发动南诏之战。

  信誓旦旦让鲜于仲通进攻南诏,结果大败而回,士卒死伤惨重。

  但杨国忠隐瞒战败,向李隆基说小胜,只是兵力不足,可从京兆地区招募兵马,再攻南诏。

  传言南诏多瘴气,九死一生,而且杨国忠名声已经臭了,没有人愿意信服,所以都不应招。

  杨国忠只能强行让地方招募,否则用加赋税,不得租借常平粮仓威胁。

  无奈,百姓只能将儿子送到战场上。

  杜甫正在长安,看到这一幕,写下撼动千古的《兵车行》。

  车粼粼,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到干云霄……

  杜甫对执政者一顿痛骂,对李隆基一顿批评后,又话锋一转: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前文人哭,后面鬼哭。

  令人心碎,令人落泪。

  骂杨国忠无能,李隆基穷兵黩武,预测了此征南诏,还是大败。

  只是这篇诗歌不可能在这个时候问世,这不是盛世的音符,就算李隆基不杀杜甫,杨氏也会不顾一切干掉杜甫。

  为求胜战,杨国忠腆著脸,还下令吐蕃进攻南诏。

  玛祥仲巴杰表面同意杨国忠,实则心怀鬼胎。他只是像模像样地出兵。

  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宰相,他是畏惧李,但杨国忠是什么货色?

  经过六七年的发展,吐蕃的国力有一定恢复,又有五万吐蕃男子符合年龄,加入军队。

  唐军以李宓为主帅,刚刚出发前往剑南。

  估计这场战斗到明年才会开始。

  这一次,杨国忠充满信心,他还下令剑南其他少数民族参战。

  因为安禄山的大胜,显得有点咄咄逼人,他与安禄山的矛盾越来越深。

  大唐内部的矛盾也逐渐凸显。

  从皇帝到权贵,一步步将唐王朝推向深渊。

  回望开元,百姓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差。

  主要是权贵们奢靡无度,以五杨和杨国忠为代表的权贵,动辄丢弃万贯,挥金如土。

  五杨的奢靡跋扈,百姓们看在眼里,因此也有歌谣传出:生男勿喜女勿悲,生女也可妆门楣。

  这一日,五杨依旧按惯例前往广运潭踏春。

  同时,还邀请李隆基和杨玉环一起。

  杨国忠和五杨先行一步,他们队伍壮大,车马仆从,接连数坊,锦绣珠玉,璀璨夺目。

  另外,五杨每家各自为队,队自异饰,穿著颜色各异的衣服,仿佛云锦集霞,或百花之焕发。

  他们所经之处,沿途遗失丢弃的首饰珠宝玉器满路,跟著他们后面准能发财,哪怕是在室外,也要点燃各种香薰,香风飘达数十里。

  李隆基的龙辇出夹道以后,五杨的仆从,竟然与李隆基的禁军队伍混在一起,并打头阵而行。

  和风煦日,春光明媚,李隆基一路望景色,笑容满面。

  杨国忠和五杨,骑马围在龙辇前,每当李隆基看来,他们就露出笑容。

  唯有盛装打扮,如牡丹花开一样杨玉环,眉宇中有淡淡地愁容。

  李隆基以为杨玉环伤春,所以如此。

  “力士,把我的笛子拿来,我要吹奏一曲。”

  李隆基来了性情,吩咐骑马在旁的高力士。

  高力士立刻下马,从后方一辆马车中取出玉笛,然后跑来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接过玉笛,他要在龙辇上用横笛吹奏《蝶恋花》。

  “呜呜……”

  龙辇平稳,悠扬的笛声,从龙辇中传出,旋律清脆明亮。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是李留下的春景,是伤春之作。

  在李隆基高超的演绎下,杨玉环露出笑容,百媚众生。

首节上一节614/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