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541节

  张兴激动地说道。

  他们不敢相信自己还能与天水王一起战斗。

  “安西也有一支陌刀,他们的将领李嗣业是用陌刀的好手。我们陇右陌刀军比安西陌刀军名声更早,不要堕了威风。”

  李拍著张兴的肩膀说道。

  如果没有李,毫无疑问,李嗣业是此时大唐的第一猛将。

  他比李斩杀的吐蕃第一猛将尚多热尔只强不弱。

  张兴的身高应该不比李嗣业低,但勇猛程度一定比不上李嗣业。

  但李自信陇右陌刀军装备更精良,比安西陌刀战术更好。

  陇右陌刀经历多次大战,而安西陌刀还没参加过超过两万人的战斗。

  “李帅请放心,您带到安西的经略军,必能压制安西军。”

  张兴表示一定为李争气。

  “光倩有乃父之风,父子同时在战场之上,必为一时佳话。”

  李又举杯向车神塞说道。

  车神塞的临洮军使,将变成安西都知兵马使,统帅安西经略军。

  算是变相的升职。

  车神塞的武职还是禁军大将军,必须立功后,才能加其他散官。

  “光倩若是成才,是李帅数年调教的结果,末将在此感谢。您一手创立的精兵,从未缺失过训练,末将等将伴随李帅驰骋。”

  车神塞向李表达感谢以后,陈述临洮军依旧是那支来去如风,能伴随李帅迂回数千里的精骑。

  “甚好,在西域的机会很大,祝愿你们父子能拿下英雄勋章!”

  李一饮而尽,他相信这些老部下。

  在宴会上,李又与其他将领和陇右的僚属把酒言欢。

  可惜他的身份特殊,否则李会去一趟青海,看一下新的伏俟城。

  四日后,李启程出发。

  这一次,安西经略军随同。

  数以万计的战马,都或多或少托运有物资。

  还有吐蕃奴隶赶著十余万牲畜,驾驶上千辆车子。

  有的车子上装的粮食,有的车子装著棉花种子。

  此行还有数百工匠,包括李养在湟水,能制造强弩的工匠,公输青子。

  到西域后,他就派上用场。

  “为夫要先行至西域龟兹。你们有什么吩咐,可以让奴婢们通知车将军、张将军。”

  离开之前,李到马车上向长离和姜月瑶说道。

  李会通过换乘先行一步,到西域布置。

  否则要耽误数月时间。

  安西经略军本是机动骑兵,由于要托运大量的物资,无法快速行进。

  姜月瑶和长离跟著大军去西域,李放心,她们的马车轻便,不会拖累大军的行进。

  到凉州城的时候,还有一万长城军加入。

  “夫君放心,我们会照顾自己。”

  长离有行远路的经验,她会帮助姜月瑶的。

  “好!我在龟兹城等你们!”

  李与长离和姜月瑶温存片刻后,下马车离开。

  除了亲卫和颜真卿、颜杲卿、岑参、刘单以外,他还带著安西的僚属王滔和几名熟悉路途的安西士卒。

  他们携带物资,一人四马,快速奔向官道。

  几日后,李到达姑臧城。

  哥舒翰在此亲自接待。

  李当日参与哥舒翰摆下的宴会,次日检阅从赤水军分出的一万骑兵。

  这支骑兵为新的长城军。

  目前还未有军使,只有衙将和郎君统领各营,等到西域后,李再任命主将。

  在姑臧城中,李受万民拥戴,比当初更热烈。

  武威的百姓还未忘记李惩奸除恶,治理姑臧的功绩。

  常平新法,也确确实实为穷苦百姓带来便利。

  河陇的官吏对李畏惧到骨子里。

  在姑臧城第三天,李就离开顺著河西走廊西去。

  每过一军,军使们都迎李入军,与将士们交谈。

  张掖的建康军、酒泉的豆卢军、晋昌的墨离军、敦煌的玉门军。

  特别是敦煌城的百姓,得知李经过,万人空巷迎接。

  李还看到一些熟人,只是忘了他们的名字。

  次日离开敦煌,依旧是万民相送。

  他很感慨,他会再次回来。

  从玉门关出,李跋涉茫茫沙漠,到蒲昌海(罗布泊),沿著赤河,十天就到达安西节度使的治所龟兹。

  龟兹古国在东汉以后就已经成为西域的泱泱大国。

  现如今也是安西四镇之首。

  白氏王室数百年来屹立不倒,自有其独到的手段。

  龟兹王,还兼任龟兹都督府的都督,由汉以来的统治,使龟兹对汉人王朝的认可度较高。

  族中王室子弟进入唐军,为大唐效力,如白孝德这种猛将。

  李到渠黎国的时候,戍堡就向安西府衙禀告李到来。

  安西节度副使王正见,安西判官封常清,龟兹王,一起出城迎接李!

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对战大食的计策

  “拜见李帅……”

  王正见、封常清、龟兹王向李一拜。

  一切太突然。

  高仙芝回长安后,他们却得到高仙芝高升兵部尚书的消息。

  取而代之的是刚被罢相的李。

  很少有将领,未至安西,就威震西域。

  这个被西域诸族誉为“天将军”的男子,不仅掌握了安西军,还接管了北庭的军政。

  远比高仙芝强势。

  “诸位不必多礼!”

  李示意他们免礼。

  从他们的形象和装扮上,李能猜出他们的身份。

  须发皆白的人,是安西的老将王正见。

  头戴冠帽,一脸络腮胡的人是龟兹王白铁河。

  身材瘦小的人是封常清。

  封常清不仅瘦弱,而且眼睛还有毛病,脚短又跛。

  虽其貌不扬,但历史上的封常清文采斐然,又能指挥兵马,充分诠释了身残志坚。

  封常清是河东人,从小跟著被流放的外祖父到达安西,由于封常清的外祖父是一名爱好读书的人,又肯教导封常清,使封常清耳濡目染,博学多才。

  封常清自然不甘心碌碌无为,三十多岁时投到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的麾下从军,希望能创建如《汉书》上名将一样的功绩。

  高仙芝担任安西都知兵马使的时候,威名远扬,他每次出兵,都要带三十多名侍从,衣裳鲜艳漂亮,威风凛凛。

  封常清目睹高仙芝的行径因而感慨发奋,投书请求担任侍从。

  但高仙芝瞧不上封常清的外貌,没有理会他。

  封常清第二天又再次投书,高仙芝只能敷衍说:“我的侍从已经够了,你不要再来了!”

  封常清直言说:“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就来了,您为什么一定要拒绝呢?以貌取人,恐怕会失去像子羽那样的人,您还是考虑一下吧。”

  他能看出许多人嘲笑他样貌丑陋。

  但高仙芝没因封常清三言两语接纳他,封常清就每天到门口来等候,高仙芝不胜其烦,一连两个月后,只能接纳他为侍从。

  本来高仙芝对封常清不抱什么希望,但没过多久,封常清就展露他闪光点,使高仙芝赞叹重用。

  “李帅远道而来,我等未曾远迎,还望不要见怪。”

  王正见作为安西副使、副都护,第一个向李开口。

  “无妨!今后就要与诸位一起开创功绩,我初来乍到,安西的军政事务,还要靠你们来帮助啊!”

  李向王正见和封常清说道。

  王正见属于即将“退休”的人物,李更看重的是封常清。

  “李帅您还在朔方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您的威名。您是闻名天下的大将军,安西也一定会听从您的指挥。”

  王正见向李表示道。

  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调任,李是罢相后,调到安西。

  这代表著威望!

  而且李是“军功入相”,入相之前把巅峰的吐蕃王国打得俯首称臣。

  使原本依附吐蕃的西域二十国,纷纷转投大唐。

  不要说是当世,古往今来,能比得上李功绩的武将,一只手都能数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桀骜不驯的安西军,也得服从。

首节上一节541/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