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454节

  众人皆然。

  之前有猜测李会任吏部尚书,但也有人不信。

  毕竟吏部尚书自李林甫卸任后,再也没有人担任。

  吏部是六部之首,兼以使职,就有实权,可以考公天下官吏。

  宰相兼任,权职更重。

  又有尚书左仆射加重地位。

  加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上是“第三宰相”,但群臣知道李的强势,这第三宰相,可以与首席宰相抗衡。

  就如当初李林甫以礼部尚书拜相,却能与张九龄对著干一样。

  现在历史的回旋镖重新打了过来。

  而且李这次兼修国史和集贤殿大学士。

  这曾经都是李林甫的官职,现却被李继承。

  特别是兼修国史,往往是首席宰相能兼任。

  集贤殿大学士掌修书,现再掌修史。

  这种影响力会与日俱增。

  紫金光禄大夫为正三品的文散官,无掌权,就是标榜身份。

  等等?

  好像圣人又授予李一个常平新法大使,这是什么官职?

  他们知道常平粮仓、常平百货、常平盐仓。

  难道新法是围绕著这些吗?

  所有的大臣齐刷刷地将目光落在李的身上。

  贵之极也!古今无比肩者!

  宋国公有一个好儿子啊!

  以后朝野就不能称呼李为天水王了,而是以“李相”、“相公”尊称。

  因为宰相就是比郡王尊贵,毋庸置疑。

  看李不爽,反对李的大臣,心中难受无比。

  只要够强大,自有大儒辩经,李身边注定不会缺少追随者。

  李拜相,也让他们激动。

  特别是李的兄长,差点在朝堂上跳起来。

  李哪还有在马车上的冰冷,全身血液沸腾。

  李林甫看著李从座位上起身,准备到案前领旨,心中长吐一口气。

  李所担任的,都是是曾经他的官职啊,在博弈之路上,他一败涂地。

  先后丢下三十个官职。

  每当他要重新夺回吏部尚书的时候,总被李插上一手,不仅未得到,反而失去更多。

  如今李被拜吏部尚书,是对李林甫羞辱。

  来势汹汹的李,势必要与他一较长短。

  李林甫连遭打击,心里没有战胜李的信心,他只希望李的新法,让文武百官向他聚拢。

  “臣拜谢陛下,今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感责任重大,必将不遗余力,上不负陛下,下不愧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在大殿的中央,向李隆基一拜。

  这一拜后,意味著李正式成为宰相!

  现李的官职为:

  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摄尚书左仆射,兼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领河西陇右节度大使、常平新法大使、天下迁民大使、纠婚使、慈幼堂使、陇右群牧大使、河西长行转运大使、黄河转运大使,授紫金光禄大夫、上柱国,封天水郡王,实封一千五百户。

  今后,李隆基一定还会李加其他的使职差遣官。

  “李相平身,以后入中书门下堂参与军机,朕期待你能为国家献出更多良策。”

  李隆基抚摸著胡须,然后向众多大臣说道:“李相今日正式上任,拜相宴会待雪过天晴后举行。”

  按照惯例,拜相过后,就要举宴庆贺,昭告天下。

  毕竟拜相是国家大事,若是以前,拜相需要国君向丞相行拜礼。

  现在皇帝用一场宴会,表达对宰相的尊重。

  “恭贺李相!”

  大臣们不论心中怎么想,必须在李林甫和裴宽的带领下,起身恭贺,以回应圣人的选择无比英明。

  李再次向李隆基一礼,然后对前后左右的文武百官各行一礼。

  最后,李回到座位之上,百官重新落座。

  “启奏陛下,臣有疑问。不知常平新法大使,是何差遣官职?”

  礼部侍郎达奚出列向李隆基问道。

  朝会还没有结束!

  “李相,你趁此时机,告知大臣们何为常平新法。”

  李隆基向李吩咐道。

  很明显,常平新法大使,是主持常平新法的官职。

  “遵旨!”

  李再次出列,向文武百官阐述常平新法。

  文武百官面容凝重地倾听。

  李先是向文武大臣说明大族豪强的土地兼并,对百姓的危害,无数百姓卖儿鬻女,自身也沦为农奴,就是因为没有一时应急的粮食……最终,李相向文武百官说道:“以常平粮食的基础上,折算本钱,以一成利率折给百姓,救助那些贫困的农民,以防止他们成为农奴。”

  “诸县粮食放在粮仓中,只会生出老鼠和硕鼠。不如将粮食借给百姓,如此国家可以凭借利息富足,百姓也可以渡过难关。”

  李用老鼠和硕鼠比喻。

  老鼠指的就是普通的老鼠,硕鼠是横征暴敛的贪婪官吏。

  粮仓虽是重地,但监守自盗的官吏绝对不会少。

  当李的“常平新法”宣布以后,沉默良久的朝堂,响起一道道惊声。

  这道消息,犹如平地起惊雷一般。

  大族与许多官吏都有姻亲关系,常平新法一出,堵住豪强大族土地兼并的道路。

  别看公卿大臣们整天喊口号“抑制兼并”,谁又会真正去实施呢?

  李这一拜相,就要举世皆敌吗?

  许多大臣的脸色无比难看。

  常平新法,一眼能看出是为国为民的好策略,但却难以让人喜欢。

  “常平新法可使百姓青黄不接时,得官府钱谷相助,免受豪强之剥削。民得其便,国得其利。诸卿要配合李相推行至四海,解天下之急……”

  李隆基配合李,把常平新法当成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

  他要著力推行,如果按照理想化的发展,不需要几年,天宝的国力就会远胜开元。

  “啪啪啪……”

  李隆基话音落,李第一时间以笏击掌,表示圣人之言英明。

  这次配合李掌声的人少了不少,兹事体大,也只有亲兄弟会无条件支持李。

  还有就是杨慎矜、杨这种李的爪牙,以及李的铁杆支持者。

  “啪啪啪……”

  大诗人王维击掌,他已经决定支持李。

  因为常平新法按照理想化,绝对是顶级计策。

  诗人不缺理想,很快,韦述、崔颢等诗人点头支持。

  李岘手中持笏,他仔细思索常平新法的利弊,最终击笏迎和李。

  裴宽在皱眉想此新法的可行性。

  他总感觉这个常平新法会出问题。

  因为执法者是人,而豪强大族在地方影响力那么大,再加上利令智昏的官吏们。

  很可能把好事办砸。

  裴宽和李没有仇怨,但他有老辣的政治手段,单纯地认为此常平新法难以实现,推行下去,弊大于利。

  而以笏击掌的人连四分之一都没有,让李隆基的面色僵住。

  一个法令没有多数宰相支持,又遭受大部分官吏反对,对皇帝来说非常难办。

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宝变革

  宰相的设立,除了辅佐国家军政大事外,就是为了减少皇帝的失误,在关键时刻劝说皇帝。

  圣君和贤相向来是儒家口中实现理想的太平盛世的首要条件。

  李隆基大权独揽,但为维护明君的形象,不可能冒著群臣的反对,去做一件事情。

  况且还是一件从未实施过的事情。

  当击笏的声音停止,礼部侍郎达奚拱手说道:“启禀陛下,臣觉得常平新法,有些欠考虑了。乡里之间,百姓缺少教化,朝廷把常平粮仓的粮食借出去,无法收回,该如何是好呢?须知常平粮仓的作用啊!若常平粮食亏空,将来出现灾荒的时候,必然会带来更大的祸患!”

  “达奚侍郎说得不错……”

  “是这个道理……”

  “新法要慎重……”

  达奚的话音落,赢得一些官吏的赞同。

  常平粮仓,除了调解粮食价格以后,还是储存备荒的粮仓。

  如果常平粮仓亏空,很可能会在旱灾、水灾、蝗灾、地震等灾祸来临的时候,出现更大的灾难。

  “达奚侍郎,天灾是不可预定的,而百姓沦落到借朝廷粮食的地步?是什么原因呢?”

  李知道常平新法没有那么容易推行,在达奚话音落,李立刻向达奚反问道。

  “可能是旧的粮食吃完,新的粮食还未续上,也可能是其他某些原因。”

首节上一节454/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