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438节

  “如果不急著回去,明日来宋国公府,过几日你和你兄长一起回宜寿,我准许裴璎放假。”

  返回的时候,裴灵溪明显心事重重,与李说话的时候,一般都是李问,她回答。

  出东市门口后,李希望裴灵溪停几日再回宜寿。

  “好!”

  裴灵溪轻声回应一句,再次盈盈一礼,登上她的马车。

  主要是李准许兄长放假回宜寿,父亲也很思念兄长。

  马车驶远,李才骑上马,返回平康坊。

  黄昏时刻,李带著九霄环佩回来。

  至于那五百贯钱,李交待管家赵宗,明日上午一定分文不少地送去。

  “七郎,事情已经办妥了……”

  李琦回来,将京兆府发生的事情,告诉李。

  他对李佩服得五体投地,随随便便就把韩朝宗拿捏。

  否则很难对付韩朝宗,这家伙可是披著一层清流的外衣。

  在李林甫弄权的时代,只要不归附李林甫,都被誉为清流。

  其中又有多少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呢?

  吉温的事情,杨慎矜也有传信,拒不认罪。

  五品官吏很难搞。

  如果打他一顿,招了,也会被认为屈打成招。

  没招,能反咬一口!

  因为吉温身后站著的是首席宰相,他能将吉温的处境告诉李隆基。

  除非有物证。

  还要除杨钊外,有其他人证,不然是一面之词。

  而吉温号称“罗钳吉网”之一,本身就是酷吏。

  来俊臣对付周兴,还得请君入瓮。

  目前李还没想出对付吉温的方法。

  夜晚,李望著渐圆的明月,用九霄环佩抚琴一个时辰。

  重复《水调歌头》这首曲子。

  九霄环佩琴,加上曲调的清冷、柔和、宛转悠扬,让宋国公府的人思绪万千,侧耳静静倾听。

  李适之和李玉莹亲自来到后院,赞叹李的好曲。

  李适之问李曲调的名字,李只回答是《水调歌头》。

  但李适之懂得音律,此水调歌头明显和流传的水调歌头不一样。

  李回答这是他自改的,准备在中秋夜宴上为圣人弹奏。

  李适之认为李一定技惊四座,殊不知词比曲,更为惊艳。

  “七郎,为父知道你要有大动静。韩朝宗的事情为父听三郎说了。不单单是韩朝宗,一旦侵犯他们的利益,他们也会像韩朝宗一样背离而去……”

  李适之将李玉莹撵出去睡觉以后,与李一起坐在后花园的瑶琴旁。

  “孩儿心中早有准备!我用的是王道,我心怀天下,我无愧天下,那些弃我而去的人,不值得挽留。”

  李向李适之说道。

  在这时代,有太多的缺弊,它们就像一个个定时炸弹一样,随时都会引爆。

  上天重新给他一次生命,这是赋予他的使命。

  “幸亏七郎握住韩朝宗的弱点,不然可能会对七郎拜相有影响。”

  李适之非常庆幸李的运筹帷幄。

  他提拔的人很多,连吴兢这样的老臣,都是他调回长安的,他希望有一些官吏能感念他的提拔之恩,帮助七郎施展政令。

  “父亲多想了。杨慎矜不会影响我拜相。我帮助杨慎矜只是因为他掌握御史台和太府,对我今后有大用。否则以他的行径,我必然饶不了他。”

  李拉住李适之的手。

  他对李隆基画的大饼够大,没有人能阻止他拜相。

  从河东回来,或许就是卸下节度使,相位加身的时刻。

  “来……为父也弹奏一曲。”

  李适之微微一笑,起身与李调位。

  “九霄环佩,好琴!”

  看著琴身上的篆体字,李适之夸赞一句。

  ……

  翌日,兴庆殿。

  结束千秋节假期,大臣们流连忘返。

  朝会前,刑部侍郎萧隐之问身后的韩朝宗:“怎么样了?”

  “史敬忠已经招了。”

  韩朝宗神色不自然地回道。

  “是不是……”

  萧隐之故意停顿一下。

  “是的!”

  韩朝宗回答道。

  他知道萧隐之想说“图谶”这两个字。

  此时,李林甫看向萧隐之。而萧隐之向李林甫点了点头。

  李林甫心神大安!

  三年了,他终于要扬眉吐气一回。

  吉温的事情先不谈,他在御史台还有耳目,他知道吉温没事。

  柳绩已经死了,无凭无据,他相信吉温能顶得住。

  这一次,李林甫要看李的脸成猪肝色。

第261章 宰相肚里能撑船

  李的身份,不位于两班,而在于武臣之首。

  不论是谁投来目光,他都岿然不动。

  杨慎矜心中慌乱,想得到李一些提示,但李对杨慎矜视而不见。

  吉温此獠,软硬不吃。

  可他毕竟是五品官吏,今日需在朝会上,向圣人禀告。

  “陛下至……”

  “拜见陛下……”

  随著监礼官的呼喊,李隆基被拱卫至龙榻上,文武百官向李隆基一拜。

  “众卿平身!”

  李隆基示意大臣们平身。

  千秋节过得很畅快,令李隆基竟有一种不想早朝的感觉。

  等十月过后,李隆基想著到华清宫温汤。

  百官会随行至华清宫,也要上朝,但那却是李隆基最轻松惬意的时刻。

  这两年因为战争和琐事,加上华清宫新建宫殿,他未去华清宫。

  现在华清宫的新建筑已经修成,他今年一定要前往。

  朝会一开始,本要先处理中书门下的事务。

  但萧隐之起身出班,向李隆基拱手一拜,道:“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萧侍郎请讲!”

  李隆基抬手,让萧隐之直言。

  “臣奏御史中丞兼太府卿杨慎矜与还俗僧人史敬忠一起夜观天象,论图谶之学,似是要谋逆天命,恢复隋室。”

  萧隐之向李隆基奏道。

  他是最先揭发史敬忠的人,自然要由他先上奏。

  他的言辞狠辣,直接将大逆不道的帽子扣在杨慎矜的脑袋上。

  李林甫为安全起见,没有亲自下场弹劾杨慎矜。

  他担心李这小子还有什么怪招。

  一石激起千层浪!

  由于京兆尹缉拿史敬忠的时候,颇为隐秘,文武百官还不知道长安发生这么大的事情。

  所有大臣都将目光落在杨慎矜身上,有的转而看向李。

  上次的御史台案,杨慎矜与李站在一起,拔除李林甫的爪牙。

  文武百官理所当然地认为杨慎矜是李的人。

  萧隐之弹劾杨慎矜,醉翁之意不在酒。

  现萧隐之等大臣突然跟李林甫搞在一起,这里面没有李林甫的影子,他们是不信的。

  萧隐之上面还有直属上司裴宽,如果没有李林甫撑腰,萧隐之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找杨慎矜的麻烦。

  谁都知道,受李适之的影响,裴宽与李之间的关系不同凡响。

  龙榻上的李隆基,好心情一下子荡然无存,他横眉怒目,大喝一声:“杨慎矜何在?”

  他主要是被“图谶”和“恢复隋室”这几个字刺激到了。

  隋朝都灭亡一百多年了,作为隋炀帝子孙的杨慎矜竟然还想著这种歪门邪道。

  “臣在!”

首节上一节438/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