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铲除豪强,分豪强土地,马肉给百姓。
西平郡的百姓,皆视李为父母官。
种植棉花的注意事项,也已告诉他们。
“我是西平郡都督,不会害乡亲们。大家尽管按照吩咐种植。它一开出花,人间就有温暖。”
李上前握住老者粗糙的手,让他们放心。
只要棉花种出,就能换得粮食。
他会制造弹棉花弓,教导士兵,让士兵为百姓弹棉花。
百姓们被李的话感动,也被李的平易近人动容。
谁能想到高高在上,战无不胜的李,能心平气和地对待百姓。
“您是父母官,老朽一生未闻如元帅一样的官吏。”
老人越说越激动,仅仅地握著李。
“乡亲们才是我衣食父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虽是边帅,但我从未忘记我是陇右采访使,是西平郡都督,这是我的使命,大家也不必感激我。我等著看日月山下,遍地白花。我也祝贺乡亲们丰收。”
李由衷地说道。
百姓们泣不成声。
而李关爱百姓的风格,影响著高适、岑参等僚属。
他们也立志想成为李一样,为民做事的父母官。
乡亲们知道李军政繁忙,不多挽留。
他们对传说中的棉花,更加自信。
李与百姓告别后,回到湟水城,中途又遇到不少百姓,有的是种植棉花,有的种植粟米。
许多已经没过腿的麦田,绿油油地一眼无尽。
河湟之地,百废待兴之象。
现在九曲、河湟的潜在耕地根本耕种不完,李要规划迁移百姓。
最好等他成为宰相时进行迁移,更为方便妥善。
回到湟水,李令刘单迅速招兵,补足诸军的空缺。
如果诏书到达,神策、绥戎、定戎三军,也得尽快募全。
可以派人从苏毗、党项、吐谷浑、通颊等军中,选一批英勇者为班底,再选一大批汉人充入,在高原训练。
李在节度使的府衙处理一些事宜后,让人将霍邑令带上来。
“据说你向圣人送一块玉,一面为九,一面为五。你这是想干什么?”
霍邑令被押送到李面前后,李质问道。
李本以为只会有一些歌谣,不曾想霍邑令直接上玉,还扬言是天兆。
不当人啊!
幸亏他提前和杨玉环说过类似的事情,否则以李隆基的脑回路,难免会多想。
“大夫饶命,这都是误会,是下官相信那些刁民,才把那玉璧送给圣人……”
霍邑令不是硬骨头,被带到湟水城之后,惶惶不可终日,无数次幻想与李相遇后,该如何为自己脱罪。
“这么说你还挺冤枉的?”
李笑了一声:“就算你有眼无珠,不知玉的品质,但你拿到玉璧的时候,难道不知此玉的含义吗?”
“下官确实不知……”
霍邑令硬著头皮矢口否认。
“你能成为县令,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李看霍邑令嘴硬,不耐烦地下令道:“来人,将霍邑令拖出去砍了。”
皇帝把霍邑令送过来,代表李可以随意诛杀。
历史上有人告安禄山谋反的时候,李隆基就是直接将告状者绑到范阳,任由安禄山处置。
第246章 刺客,水调歌头的创作
霍邑令见李一言不合就要砍他,胆都快吓破了。
因为李身上有一股摄人心魄的杀气,这是一种统领千军万马,杀敌无数的铁血。
区区一个县令,哪能承受住李的气势和目光。
面对李的气势,霍邑令咽了一口吐沫,颤颤巍巍说不出话,直到亲卫入堂将他抓住,他才猛然惊醒。
“大夫以仁德而名,就因为这样的事情杀我,能让天下人心服吗?”
霍邑令边挣扎边大喊。一见面就要砍他,使面如土色。
“天后朝时,狄仁杰、徐有功处治的官吏也不少,可他们为什么受世人敬仰?因为他们杀得都是你这样的人!我为国家平定吐蕃,在关键时刻敢诬陷我?如果我被调回长安,河陇生灵涂炭。这样的罪过,你还想活命吗?”
“叉出去!”
李一摆手,让亲卫将霍邑令弄走。
一个利欲薰心的小人物,犯不著让让他大动肝火。
“大夫饶命,我要向您告密……”
霍邑令被拉到门前时,心惊胆战,再次求饶。
他畏惧死亡,见李雷厉风行,不好再强辩。
李的眉头这才舒展开,他抬手示意亲卫停止,不过他还是轻嗤道:“无需你说,我已知晓是河东豪强授意你。”
他现在还兼任河东采访使,这个职位如斧头一样,悬挂在河东豪强的头顶。
与其被李像铲除河西豪强一样蹂躏,不如千方百计算计李。
如果能用阴谋杀死李,天下豪强皆会拍手称快。
“下官本不愿意,是他们逼迫下官这么做的。”
霍邑令说自己情非得已,为自己辩解。
“这不是我满意的答案,再给你一次机会!”
李瞪了霍邑令一眼。
明显是有把柄被豪强握住,说什么情非得已。
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在李看来,贪官污吏是最愚蠢的人。
他们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一时享乐,罔顾后果。最终家破人亡,更令人唾弃。
然而这种欲望之恶,到处皆是。导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李想要一份名单,有时间过去宰了那些豪强。
“回大夫,下官知道那些豪强不单散布歌谣,伪造天兆,还招募燕赵豪杰之士,到湟水刺杀你,现在说不定已在湟水城中蛰伏。”
“请大夫小心准备!也请大夫饶恕下官一条小命!”
霍邑令跪下叩首说道。
他认为供出豪强,不会让李满意。所以将这件事情告诉李。
李如果能找到刺客,说不定就会放他一马。
霍邑令也十分恼怒,那些豪强抓住他的把柄,让他上书圣人,弹劾李。
当时看到豪强想的“天命”玉璧,霍邑令就觉得很可能不成功。
他可是听说不仅圣人宠信李,连高力士、杨贵妃都对李青眼有加。
这么多保护罩遮挡在身上,岂是区区一块玉璧就能杀死的?
天命之说玄妙,有的时候并不高明。
自古那些充满智慧的大臣都知道,一个臣子远离京畿,切不可忤逆皇帝。
一旦得到对自己不利的诏书,不能反驳。
像信安王李一样,把奏折迂回,交给高力士,然后由高力士呈给皇帝,维护自己的目的。
李完美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霍邑令一开始就觉得很难完成,还会引火烧身。
但河东豪强都是一些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的人。
他们逼迫霍邑令去弹劾李,不计后果。
“豪杰应该杀豪强,杀我算什么豪杰?”
李听到这话想笑,竟然招募豪杰杀他。
他可不畏惧这些!
“大夫神武。但塞北豪杰和关陇游侠不同,他们有的还是胡人,非行侠仗义,而是重视承诺和富贵。为了承诺,即便滥杀无辜也在所不惜;为了富贵,会罔顾一切,只为自己快意。”
霍邑令向李说道。
古往今来,无数达官贵人养死士彰显其威。
特别是大唐开国以来,由于受到西域胡人剽悍风气的影响,唐人多尚武,且崇拜侠客。
达官贵人施以小恩,而笼络侠客,为自己卖命。这些侠士甘愿成为豪强权贵手中的一把刀,谋求富贵之道。
为豪强卖命的侠士,有的自称豪杰。
他们往往行走由于法律松弛的边塞地区。
“那你觉得以我的威名,他们敢对我动手吗?别到时候是鼠辈!”
遇到刺客正常。天降猛人,必然遭受多次刺杀。
当别人斗不过你,用下三滥的刺杀手段时,就代表他们狗急跳墙。
刺杀,不是勇敢,而是懦弱!
用堂堂正正的阳谋碾压一切,才会是正道之光。
李自负勇力,从来没有刺杀李林甫。甚至连这种想法都没诞生过。
李一直认为当那些人对付不了他的时候,就会用最后的手段,刺杀!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他要革豪强的命,豪强难道会坐以待毙?等著李下屠刀?
他们不是傻子,必然会和李拼命。
李早有被刺杀的心理准备,一般情况下,无论在哪,李都会身著暗甲,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