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406节

  朗梅色和没庐赞被杀死。

  大论末结桑东则布意识到事情不对劲,率领一百多名骑兵,向北而逃。

  玛祥仲巴杰派骑追击。

  然十几日后,追击的骑兵归来,向玛祥仲巴杰禀告:“启禀大论,逆贼东则布飞奔迅速,他带亲卫一路抢夺驿站的马匹,据沿途的驿站说,东则布最少一人三马,顺著唐吐蕃古道,向北而逃。”

  “什么?难道逆贼东则布要叛国投靠大唐?”

  玛祥仲巴杰面部抽搐一下。

  如果末东则布逃至大唐,终究是隐患。

  他知道这贼子不会善罢甘休。

  李诡计多端,他担心李利用逆贼东则布进攻吐蕃。

  末东则布的党羽还有不少。

  “末将该死!”

  追击的禁军将领见玛祥仲巴杰生气,赶紧跪拜请罪。

  “算了!是逆贼东则布狡猾,夺驿站快马奔逃。”

  玛祥仲巴杰新掌权力,知道自己还在拉拢人心中,不能卸磨杀驴,处置这些将领。

  凭心而论,末结桑东则布的逃跑路线清晰明确,仓促追击确实难以阻拦。

  毕竟北方已经没有士兵把守关隘。

  在确定追击末结桑东则布无望以后,玛祥仲巴杰将末氏、朗氏等与他对著干的贵族贬为奴隶。

  他们的兵马都被收编!

  战线收缩以后,吐蕃包括奴隶在内,勉强聚集十万士兵。

  放弃经略天竺、西域、南诏,甚至剑南也只能依靠险地,几千士卒在防守。

  稳住局势后,玛祥仲巴杰在红山宫堡的大殿上,展开会议。

  懵懵懂懂的赤松德赞坐在首座,一语不发。

  整个朝堂,都是玛祥仲巴杰的一言堂。

  他先末结桑东则布一步,凭借口舌如簧和凌厉的手段,短短时间,使吐蕃暂且稳住局势。

  “大论,我吐蕃的兵力远远不够,需要召十四岁以下的百姓入伍,若今年李大举进攻,我们十万兵马,没有任何抵御的可能。而且此次唐军或许会让剑南、南诏、西域一起进攻。”

  一名政务大臣向玛祥仲巴杰建议道。

  对幅员辽阔的吐蕃来说,十万兵马太虚了。

  以前加上附属,吐蕃有超过六十万的兵马。

  相比之下,每一个大臣都如芒在背。

  “不行!一旦开战,孩子们无法抵御唐军的虎狼之师,那时,我们将万劫不复。唯有等几年,孩子们都长大成人。”

  玛祥仲巴杰当即拒绝这种将荒唐的要求。

  百姓刚失去丈夫、儿子,心中已有极大的怨气。

  现在就开始召十四岁以下男丁,这是在伤口上撒盐,也是饮鸩止渴。

  “唐军如果准备迅速,七月就会南下,仅靠我们手中的兵马,哪怕扼制险要,也十分费力。”

  大臣尚东赞向玛祥仲巴杰说道。

  “谁能领兵战胜李,我退位让贤!”

  玛祥仲巴杰不悦地说一句。

  这一句话,顿时让一众吐蕃大臣哑火。

  本来吐蕃就害怕李,现则是恐惧。

  去征战的大臣,只有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扎路恭到逻些,后续还有一千多人翻山越岭,通过各种方式逃回来。

  他们了解过战场的凶险,一旦被李盯上,几难活命。

  “大论,你有何高见?”

  恩兰达扎路恭问玛祥仲巴杰。

  他也认为此时再与大唐碰撞,他们吐蕃必亡。

  可有的事情,不是他们能做主的。

  “呼……”

  “我吐蕃只能自降身份,献上贡品,为大唐附属。”

  玛祥仲巴杰长出一口气,向首座上的赤松德赞一拜。

  做出这个决定是沉重的。

  连松赞干布时期,与大唐也只是盟友关系。

  赞普是天神转世,如果赞普都需要大唐皇帝册封,所宣扬的信念,也会迅速倒塌。

  “我不同意!什么时候赞普沦落到这种地步了?我们的信仰还在吗?”

  当即就有固执的大臣出来反驳。

  “这一战,前任赞普生死未卜,我们一败涂地。哪怕我们求为藩属,也要看大唐是否会同意。在汉人的史书上,有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最终凭借三千甲士,吞并吴国;远的不说,就说草原上的回纥,他们被李那么欺负,损失五万人,叶护磨延啜孤零零一个人逃回去,他们和大唐翻脸了吗?没有!他们缴纳更多牛羊马和珠宝,忍气吞声。我不信回纥对大唐没有怨言。”

  “我们哪怕付出大半的财富,只要等到中原乱世,只要等到李死去,就有机会重新北上,将苏毗、通颊、党项、吐谷浑、九曲、青海等地收回来。”

  “请诸位相信我,李功高震主;而盛极必衰这个道理,大家应该能明白……”

  玛祥仲巴杰苦口婆心地向诸大臣劝说道。

  他是大论,没坐上这个位置时,他要争权夺利。

  坐上这个位置后,他要承载整个吐蕃。他是国家的“大论”,是赞普的“玛祥”。

  他要力挽狂澜,使国家渡过难关。

  “哇哇……”

  玛祥仲巴杰的话触动赤松德赞的心弦,他在王座上哇哇大哭起来。

  侍从赶紧上前安抚,但赤松德赞哭声不止。

  因为他听到他父亲生死未卜。

  一个六岁的孩子,怎会明白王冠的重量。

  他只希望对他溺爱的父亲回来。

  正是因为赤松德赞的哭声,让所有大臣们落泪。

  不同于之前从巴颜喀拉山口回来的时候,这次玛祥仲巴杰是真正的哭泣。

  “我赞成大论的话,请让我出使大唐!”

  恩兰达扎路恭第一个支持玛祥仲巴杰。

  正如玛祥仲巴杰所说,或许只是他们一厢情愿,唐人有踏破逻些城的心思。

  其他的大臣没有头绪,只能掩面答应,悲痛欲绝。

  不久后,恩兰达扎路恭被赤松德赞拜为第三位大论。

  他准备只身去见李。

  如果大唐愿意接纳,吐蕃将昭告天下,请求大唐天子册封,为大唐附属,带上贡品去长安,并商议每年的进贡数量……

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开花

  时间回到天宝六载三月中旬。

  李沿著大非川古道,前往赤岭。

  路过公主佛堂的时候,李带人停下,对公主佛堂进行祭拜。

  由于吐蕃不信佛教,佛堂已经破败,不仅周围杂草丛生,连墙体都已脱落,以后李会让人重新修葺公主佛堂。

  使佛堂成为唐、吐蕃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景观和坐标。

  石堡城。

  一千唐军士卒,就将他们堵在山上。

  这些士卒都是赤岭红岩堡、鹰山堡等十几个戍堡的士卒。

  唐军以后不需要在赤岭上驻守戍堡,一个石堡城足矣!

  因准备大战,吐蕃储存的粮食、柴火不少,收集雨水、雪水,在吃喝方面,吐蕃士兵倒也不愁。

  随著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焦虑充斥在每一个吐蕃士兵的心中。

  守将悉诺罗时时眺望,再也看不到吐蕃的烟尘。

  狼烟已经烧完,吐蕃似乎已经遗忘自己在赤岭还有一座坚城铁刃城。

  悉诺罗站在城上,还能望至大唐境内,许多百姓在河湟开垦土地……

  那些荒废已久的土地,大唐已经开始耕种了。

  这意味著什么,悉诺罗心里明白。

  唐人的春天来了……

  石堡城守军还陷入寒冬之中……

  一千多人,半年时间都在光秃秃的山堡中,先不说生病,就是孤寂,也会让一些士兵闷出病来。

  之前石堡城的吐蕃士兵,经常下山骑马去唐境打秋风。

  现在只能面对坚城和赤色的岩石。

  这一日,石堡城下的唐军肃穆,全部出营寨。

  一直在城墙上“望穿秋水”的悉诺罗还以为唐军要攻城,立刻呼喊士兵各就各位,准备将储备已久的雷石滚木从坡上扔下去。

  “拜见李帅!”

  将士们见李后,齐声一喝。

  惊空遏云的声音让石堡城上的吐蕃士兵身体一震!

  悉诺罗知汉语,面色更惊。

  他果然看到大纛和众多旌旗。

  虽然看起来只有一千余骑,但尽为铁甲。

  李让将士们免礼后,询问郎将:“石堡城守军有无异常举动?”

首节上一节406/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