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238节

  “多谢高翁,机会还是很多的。待我下次回来,一定会给高翁带一件礼物。”

  有高力士的话,李就放心了。

  李不怕李林甫搞他,就怕李林甫搞他家人。

  毕竟李林甫之前可是搞裴宽的孙子。

  有高力士帮衬著,李林甫也得掂量一下。

  “七郎有心就行了。”

  送他金银的官吏王公太多了,他根本就不稀罕。

  他只想在有生之年,侍奉圣人之余,将雕版和活字发扬到郡县。

  出兴庆宫后,李向高力士拜别。

  之前高力士准许的五十名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工匠,已经提前到姑臧城报到。

  李写信现在是武威长史的路嗣恭,让他尽早将印刷坊创建起来,进入试验阶段。

  临走前,伤势好的裴晃和裴胄叔侄,还来问候李一下。

  裴晃还说有机会他也要在河西从军。

  李暂时没让裴晃来,他还要再练练。

  五月下旬,骄阳似火。

  在这样的天气中,李与李泌、颜真卿一起,出长安城。

  本来李适之和李送李离开正好,但李隆基偏偏派遣内常侍林招隐送李百里。

  这使得颇为不美。

  “七郎,不要忘记大非川之败,谨慎,谨慎!”

  李适之握住李的手提醒道。

  他也知道李可能会与吐蕃发生一次大冲突,是比漓水之战更大的战役。

  想当年,大非川的惨败,让一代大英雄薛仁贵晚节不保。

  当年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如果他能完成大非川的胜利,将是大唐开国以来数一数二的将领。

  “前人已经犯下的错误,孩儿再犯就是愚蠢。如果机会到来,孩儿一定大获全胜,让父亲以孩儿为荣。”

  李回握李适之的手,坚定地说道。

  他也立下信念,只能胜,不能败。

  父亲兄弟几人一路边走边聊,就在离开长安金光门十几里的地方,一队羽林卫禁军在另一名内常侍的带领下,传达口谕:“大将军,圣人告诉您,您战胜吐蕃,明年回京述职之时,圣人亲自在明德门外十里迎接。”

  “拜谢圣人,臣定不负所望!”

  李立刻下马,向长安城的方向一拜。

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

  逻些城(今拉萨),红山宫堡。

  在逻些城的红山之顶,一所雄伟壮观的宫殿坐落。

  红山宫堡依山垒彻,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有一种气贯苍穹之势。

  其内部更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雪域高原有史以来每一个王者,都有一座宫堡,作为第一个统一雪域高原的松赞干布也自然要如此。

  他迁都逻些,作为高原最英明的君主,为展现自己的文治武功,便在红山建筑前所未有的宫堡红山宫堡(今布达拉宫)。

  后世以为这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所创建,以表唐、吐蕃友好,和与文成公主的爱情故事。

  实际上这是美丽的传说而已,在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十年前,红山宫堡已经开始建筑。

  当然,文成公主居住在红山宫堡,这也是确确实实的事情。

  在红山之巅的偏殿内,吐蕃第三十六任赞普,尺带珠丹高坐首位。

  他和首席大论没庐穷桑倭儿芒,以及其他大论、政务大臣,一起问话大唐归来的末结桑东则布和恩兰达扎路恭。

  尺带珠丹胡须如老翁一样长,且眼神如狼顾虎视。

  自“武周长安四年”继位,到现在已经有四十余年。

  从年幼时曾祖母没庐氏把持朝政,再到大论乞力徐尚年掌权,二十多年前,终于熬死乞力徐尚年开始亲政。

  他亲政后虽然对大唐的胜率不高,却一度控制小勃律、石堡城,对西域和河陇进行扼制。

  他又创建了红册木牍制,将各千户所的户籍、税收、兵籍等的管理收归朝廷管理,并设立红册木牍典籍备案。

  同时对没用的官吏大幅度裁员,削减支出;打击强权大臣并多次巡视各地。他还下诏对贫困地区的税收进行减免,使得受到吐蕃百姓的拥戴。

  为了掌管权利,他在“开元十五年”,又将一大论制度,改为三大论制度。

  让大论之间的家族,互相牵制。

  由一个类似于大唐首席宰相的首席大论为首,处理军政大事。

  现在首席大论正是没庐穷桑倭儿芒。

  相比于其他大论,没庐穷桑倭儿芒能征善战,又是忠心耿耿的老臣,也是尺带珠丹的母族,最受尺带珠丹的信任。

  “诸位,唐国以铁刃城和九曲为由,明显是绝我求和之路,说说该如何去做吧!”

  尺带珠丹即便早就得到传信,心中还异常憋屈。

  就像是李隆基的目标是李世民一样,尺带珠丹誓要成为松赞干布那样的雄主。

  这次不仅仅未完成求和,还白白搭进去那么多金银珠宝,使尺带珠丹怒难平息。

  “禀赞普,李兼任河西、陇右节度使,总有兵马十五万,我等只能选择调集更多兵马到赤岭、青海、九曲一带,绝不能白白丢弃铁刃城。如果唐军全力进攻铁刃城,谁胜谁负还不一定!”

  吐蕃另一名大论,论悉颊藏向尺带珠丹说道。

  谁都看出,大唐拒绝求和,只有这一条路走。

  但李的威名,对吐蕃将士留下巨大阴影。

  虽然李来河陇没多久,但李却造成吐蕃数十年来最大死伤。

  哪怕是三十年前的武街之战,吐蕃军相枕籍而死,洮水为之不流,也没有漓水之战那样大的死伤。

  更何况李率一千多骑入吐蕃青海,如若无人之地,被围追堵截,亦无法拿下。

  更打击吐蕃军民士气。

  “东则布,你见过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尺带珠丹又问末结桑东则布。

  “回赞普,他和传说中的一样年轻,身高不过六尺,却能力雄万夫。而且他非常盛气凌人,强硬的姿态像是随时会对我吐蕃发动进攻一样。而且他还扬言随手可拔去我吐蕃的铁刃城。”

  末结桑东则布向尺带珠丹回禀道。

  他至今对李印象深刻,最终,他又补一句:“李还说我吐蕃不去进攻天竺,而进攻河陇、西域,是愚蠢的行径。”

  “天竺有什么东西?能有大唐繁盛吗?有西域的财富吗?我军入天竺后,多热出病来,必然是北上利益最大。我吐蕃想要真正与大唐并列,就必须拿下河陇与西域,否则永远也不可能富有。”

  尺带珠丹厉声说道。

  他看不上南面,认为那不是他们地盘。

  生活在雪域高原,对喜马拉雅山侧湿热的环境,很不适应。

  他们眼中的大唐,是强大且富有的象征。

  只有隔断河陇,占领西域。他们吐蕃才会变得如大唐一样强大。

  尺带珠丹是一个自尊心极为强大的君主。

  以前武街之战即便惨败,他依旧以平等的礼节与大唐求和。

  就可见尺带珠丹不服于大唐,数十年来一直如此。

  松赞干布一统雪域高原,尺带珠丹以松赞干布自比,自然要做些什么。

  “启禀赞普,李此人年纪轻轻,就能压得我军将士喘不过气,此人一日不除,我吐蕃边境难有宁日。他擅长冲阵,可毕竟为血肉之躯,下一次战斗,我军一定要集合禁军铁骑将其杀死。”

  吐蕃的政务大臣朗梅息向尺带珠丹说道。

  而后又有其他政务大臣,纷纷向尺带珠丹请示,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建议。

  “启禀赞普,能否使用反间计,让大唐皇帝起疑心,将李召回。”

  老谋深算的没庐穷桑倭儿芒向尺带珠丹说道。

  现军中畏李,北方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内部蠢蠢欲动,已有不服吐蕃的趋势。

  甚至通颊部在出兵上,都有些磨磨蹭蹭。

  好在现在象雄、苏毗等部暂时没有动乱的迹象。

  这也是他们远离青海、黄河九曲,被吐蕃牢牢控制。

  唯有李不在,他们才能重新布置。

  “启禀赞普,我们在长安得知李是大唐皇帝最宠信的大臣。我们反间计无外乎派人贿赂大唐大臣,去状告他谋反。但大唐皇帝最宠信的宦官和最疼爱的妃子,都与李有关系。大唐的宰相李林甫都拿李无济于事。所以反间计几乎不可行,除非李真正造反。”

  末结桑东则布向尺带珠丹禀告。

  哪怕什么伪造书信之类,也逻辑不通。

  李把吐蕃打得抱头鼠窜,权势无边,用得著和吐蕃联合吗!

  大论没庐穷桑倭儿芒不再说话,他知道末结桑东则布说得有道理。

  “唉!我吐蕃号称猛将如云,现在竟没一个可以搏斗那李。当年先辈用长矛驯服牦牛的勇气哪去了?”

  尺带珠丹燃起的希望又熄下去。

  他们不怕唐军的人数。

  吐蕃可以从诸千户所抽调十几万青壮到前线作战。

  他们在九曲、青海一带储存有粮食,还可以赶数十万头牛羊前去,不需要太多后勤。

  但怕就怕在李这个不稳定因素。

  吐蕃君臣至今都难以想像如统牙胡、蔡邦达仓那样能以一敌百的猛将,会被李一个照面杀死。

  “启禀赞普,我们可以寻求回纥的帮助。”

  就在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殿内身份最低的恩兰达扎路恭向赞普回禀。

  “在回纥代替突厥后,赞普写信骨力裴罗,但骨力裴罗并未同意与我结盟。而且骨力裴罗还接受大唐皇帝的册封,向大唐进贡。怎么可能与我吐蕃联合?”

  朗梅息轻嗤一声,他觉得恩兰达扎路恭异想天开,不知天高地厚。

  若非他是出使大唐的副使,恩兰达扎路恭根本没资格参加此次会议。

首节上一节238/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