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将军跳得极好!”
杨玉环还未适应过来安禄山的称呼,她看安禄山的眼神,不忍拒绝。
“母亲想看,以后进入长安,禄儿逢宴必舞。”
安禄山看样子更加高兴了。
然后他又对李隆基一拜:“圣人在上,请允许臣以后入宫时,先拜见母亲!”
“这是为什么?”
李隆基好奇,问安禄山原因。
一般臣子入朝,必先见圣人,皇帝至高无上。
“臣是胡人,胡人把母亲放在最前面,把父亲放在后面。臣觉得这样会是孝顺的人。”
安禄山用真诚的眼睛看著李隆基。
“哈哈……胡儿该有孝心!”
李隆基听后大喜,轻抚安禄山的背部,像是真把他当干儿子一样。
“圣人什么时候能给母亲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呢!”
安禄山为了讨好杨玉环,开始请李隆基为杨玉环册封。
朝野虽都知道杨玉环已经实为“后宫之主”,但杨玉环终究未有名分。
这件事情,杨玉环自然不能问,杨家姐妹也不能提。
高力士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多嘴。
群臣更不会“有悖伦理”地上奏李隆基立曾经的“儿媳”为妃子。
全靠李隆基自己。
安禄山心中也有打算,他担心杨玉环一直以“娘子”的身份侍奉帝王。
这样他拜干娘的事情,就大打折扣。
“禄山,你不明白这其中的复杂!”
李隆基不让安禄山多说。
他认定安禄山是“未开化的纯朴人”,这种的事情不是安禄山可以讨论的。
杨玉环也微微失望。
既然都走到这一步了,一直没有名分,召来颇多非议。
“寿王为宁王守孝已满,圣人可先选贤良淑德的士族子女,为寿王指定寿王妃。”
李没有提册封杨玉环的事情,反而先让李隆基为寿王指认妃子。
这一点为杨玉环册封铺垫,十分关键。
有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不用说明。但寿王作为“受害者”,现在还未有王妃,必须为寿王选妃。
“玉环,带禄山在此游赏,我与七郎要谈一些要事!”
李隆基脸色凝重,看李一眼,准备与李谈一谈,为玉环册封的事情。
安禄山是没有教化的胡人,他觉得李能在这件事帮助他。
两人开口所说高低立判。
就这样,李和李隆基一起去沉香亭二楼。
安禄山暗自懊恼,很明显,李更受李隆基看重,这样的事情不找他商议,而是找李。
看来他还要做得更多。
对于李,他一定不能得罪。
杨玉瑶眼中光亮更甚,她很精明,也看出李更得李隆基信赖。
越看越觉得全身美妙!
杨玉环不禁期待,她忍受俗世的目光许久,这一次或许真有可能。
“如果我立玉环为后,朝野会如何议论?”
落座以后,李隆基突然向李抛出这个问题。
“圣人不可。”
李立刻劝说道。
因为他知道李隆基并不会立杨玉环为后。
自王皇后被废,李隆基心里认为“皇后”不吉利,特别他经历武则天,韦后事件后。
他认为皇后的头衔,使她们能女主天下。
所以,即便是开元年间极为受宠的武惠妃,掌后宫之权,却终未至皇后。
李觉得李隆基这句话,是试探他。
“有何不可呢?难道玉环不配母仪天下吗?”
李隆基还来劲了,继续问李。
“臣为圣人的名声著想。非皇后,也可典范天下。”
李诚惶诚恐地向李隆基一拜。
“那七郎认为该册封玉环为何?我觉得玉环不该只是三妃啊!”
李隆基微微一笑。
“恕臣直言!在开元之前,还有贵妃之称!”
李向李隆基缓缓说道。
唐初的时候,后宫共有四妃,分别是贵妃,德妃,贤妃,淑妃。
李隆基登基后,根据法象之意,改四妃为三妃:华妃、惠妃、丽妃。
以前的九嫔、婕妤都被取消。
贵妃,为地位最高的妃子。
以杨玉环为贵,显得与众不同。李隆基也可以博取美人欢心。
“七郎真乃我腹心也!”
李隆基大赞。
自今年起,他一直在考虑为杨玉环的册封。
皇后他不可能封,但又觉得杨玉环乃上天赐给她的礼物,封惠妃、华妃、丽妃又有些不妥。
他心中已经有封贵妃的想法。
“只是怕大臣们会有争议,百姓会有议论。”
李隆基又道,虽然过去这么长时间,但他依旧怕后续的影响。
“臣预测明日必有凤凰从东面飞来,这一定是祥瑞的征兆。明日上朝臣请求圣人为娘子册封。这等喜事,当免去京兆百姓一月赋税,朝野只会夸赞您!”
李若有所指地向李隆基说道。
自古权贵都知道,所谓龙凤麒麟玄龟出现,都是杜撰而来。
但帝王喜欢听到这样的事迹,会让史官明确记载,作为太平盛世的象征。
大臣们也不能否认。
再适当给京兆百姓一些优待,即便议论,也只是笑谈而已。
至于其他地方,最多当花边新闻来说。
作为穿越者的李,知道今年杨玉环封为贵妃,会很平顺。
杨玉环出入宴会,大臣们知道不可逆转,已经默认。
“七郎若非将帅,也当有宰相之才!”
李隆基认同李的话,对李夸赞道。
“为圣人分忧,这是臣分内之事!”
李向李隆基拱手。
再出沉香亭的时候,李隆基抓住李的手,脸上挂满笑容。
李隆基没心情游玩,他要策划玉环册封为贵妃,越快越好。
李很识趣,以刚回长安,未与父谈为由,拜离兴庆宫。
安禄山不得不离开,声称以后会日日拜见!
李到兴庆宫大门前,等待的亲卫牵著汗血宝马而来,但杨玉瑶突然出现,并亲切地称呼李:“七郎,我们顺路一起。”
“与三娘子一起,是我荣幸!”
顺路李不好拒绝。
不过只顺一段路,杨玉瑶的宅院在平康坊以南紧接著的宣阳坊。
但李是骑马,杨玉瑶并未穿马服,是乘车而来。
“七郎,圣人要封我妹妹为什么?”
李还未上马,杨玉瑶就迫不及待地李询问。
她看到李隆基出沉香亭的时候,那么高兴,又对杨玉环说“该给玉环名分了”,她猜测李一定知道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封号。
如果是皇后,她们杨家就富贵了。
“我也不知啊!”
李装糊涂。
他当然不会告诉杨玉瑶。开元年间,楚国公姜皎与李隆基无话不谈,十分得宠。
但姜皎自以为是,拿著与李隆基的密聊,在外面装逼,弄得人尽皆知,让李隆基很没面子。
所以姜家那么显贵的门楣,一夜破败。
“请七郎与妾身一起乘车!”
杨玉瑶无奈,知道问不出什么来,于是宴请李到她车上。
“这不太方便!我喜欢骑马,不敢去打扰三娘子。”
这一次,李婉拒杨玉瑶。
坐在杨玉瑶车上,指不定就把他拉到她的府邸。
哪怕什么都没发生,他也不能与杨玉瑶有过多牵扯。否则杨玉环和李隆基会怎么看他?
而且李不需借助杨玉瑶的势,所以他没必要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