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204节

  这份愧疚,会带入他的噩梦之中。

  “七郎所言极是。朕会令人建筑思子台!”

  李隆基觉得李的建议极好。

  经过此事后,他更信任李,觉得李也能和高力士一样,为他在另一方面分忧!

  “范阳安将军三日刚至长安,他虽然能力比七郎不及,但有一片赤诚的忠心。明日朝会后,朕会引荐你们认识!”

  李隆基话锋一转,又向李说道。

  “多谢圣人,臣也听过安将军的大名。”

  李心中一怔,安胖子竟也在长安。

  这次巧了。

  但李知道安胖子比他还能舔李隆基,是一个为了权势,甘愿扮成小丑,脸都不要的家伙。

  李做不到这一点!

  若论能力,安禄山肯定有的,就是掌握六种蕃语这一点,在后世都算难得。

  安禄山心中清楚得很,只要李隆基对他放心,他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时候不早!随朕一起就食后,再回家看望宋国公!”

  天色将晚,李隆基留下李就食。

  这个时候,杨玉环的姐妹已经回去,只有杨玉环陪著一起。

  李隆基隐晦地提醒李,明日朝会说出思子台之事。

  李应答,而后高力士送李出宫!

  已是夜晚,长安坊门皆闭。

  鼓绝人散,九衢唯月。

  但李却可以通行,坊门为李而开!

第146章 和亲,与韦坚决裂

  宋国公府。

  天色已晚,李适之、李和李玉莹还在挑灯等待。

  管家赵宗一直在门口看著。

  当李的白马停在宋国公府门前的时候,赵宗立刻回去通禀:“七郎已归!”

  奴仆们连忙上前为李牵汗血宝马!

  “七兄!”

  李玉莹飞快地跑出来。

  一别又一年未见。

  远隔山水,无尽的思念。

  到现在,她也只能听从远方传来的故事,与其他的士女一样。

  “玉莹亭亭玉立,出落成大姑娘了!”

  李每次回来,都能明显看出李玉莹的变化。

  对于唯一的妹妹,李也喜爱得紧。

  “幸好有七兄的威名,不然此次回来,七兄就看不到玉莹,玉莹也看不到七兄了。”

  李玉莹刚与李见面,欢喜与激动一瞬间落下,突然间,泪水无声无息地流下脸颊。

  她语言变得哽咽,颇为委屈。

  “玉莹这是怎么了?”

  李不解,明明是久别重逢高兴的时刻,为何露出这样的神情?

  这时,李适之走出来!

  “孩儿拜见父亲!”

  李向李适之一拜。

  “玉莹,为父有事向你阿兄说,你早点回去休息,明天阿兄下朝,再与你玩耍!”

  李适之将李扶正后,向李玉莹吩咐一声。

  李玉莹虽然不情愿,但她还是听从李适之的话。

  不比懵懂的时候,男人们都要以功名为重。

  李适之说完,带李进入前厅之内。

  “父亲近来身体可好?”

  李最先问李适之的身体状况。

  “为父能吃能喝,悠闲自在,好得很!”

  李适之笑著向李回答。

  “父亲,刚才玉莹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李这才问李适之刚才李玉莹的反常举动。

  “韦左相有一名亲信大臣,不久前上奏圣人将玉莹封为公主,与契丹王和亲。还好圣人在朝堂上没有立刻同意,事后为父去兴庆宫,向圣人陈述玉莹年纪尚小,不懂事,圣人很痛快的没让玉莹去和亲。而是选择外孙女为静乐公主,和亲契丹!”

  李适之向李说道。

  圣人也是看在他们一家的面子上,没有为难李适之。

  长安的王公之女,都知道嫁给粗鄙的胡人不好,特别是如契丹、奚族这种连个城池都没有地方,去了就是受风沙之苦,没有任何娱乐。

  哪像长安,可以去公主王府,观看蹴鞠;可以让去参加各式各样的宴会,观看才子们吟诗作赋,观看舞蹈。还有射复、投壶、樗蒲等等游戏。

  以及逢年过节的时候,各种游玩赏乐。

  大唐与契丹的关系又不是很好,天宝元年王忠嗣刚打败契丹、奚联军。

  契丹反叛大唐,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

  所以宗室女子、外戚女子都对和亲敬而远之。

  就像与静乐公主一起,和亲嫁给奚王的宜芳公主一样,马车离开长安时写下“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这种的离愁之句。

  但被选中,皆迫不得已。

  李隆基肯定不舍得用自己女儿去和亲,必然会在宗室中挑选。

  “韦坚这是想干什么?”

  李得知事情的原因后,怒不可遏。

  他知道历史上天宝四载,李隆基以外孙独狐氏为静乐公主,嫁契丹王李怀节;甥杨氏为宜芳公主,嫁奚王李延宠。

  奚与契丹,本就桀骜不驯,只是被迫投降。

  安禄山为求边功,刚和亲没多久,就开始劫掠奚和契丹的部落。

  使李怀节和李延宠,杀公主叛唐。

  可怜的两位公主刚和亲不久,就瘗玉埋香。

  这也给安禄山名正言顺的出兵理由。

  满朝文武,谁不知道李玉莹是李适之唯一未出嫁的女儿,李的妹妹?

  一般和亲的,都是没有实权的王公之家。李适之虽然罢相,但换作李如日中天。

  李非常气愤这种事情发生在身边。

  “七郎不必生气,韦左相托人告知,提出玉莹去契丹和亲的大臣事前并没有告知他,他怀疑这名大臣失去节操,投靠李林甫。目的是让我与韦左相决裂!”李适之将此事的原委告知李。

  虽另有隐情,但如果此事成定局,必与韦坚生间隙。

  “韦坚能否遏制住李林甫的权势?”

  李怒气稍减,这样看八成是李林甫的授意,用来恶心他。

  李林甫那么多未出阁的女儿,怎么不嫁出塞外一个呢?

  “据说韦左相过得很艰难,亲信已被拔除许多,现刑部侍郎都已经是李林甫的人。李林甫的手段高明,能让圣人在不经意间,就除掉一名韦左相的亲信。这也是原本属于韦左相的心腹,另谋出路的原因。”

  “在韦左相拜相,皇甫惟明拜兵部尚书后,世人本以为李林甫会转变弱势,韦左相是个能人。现在朝野都很失望!”

  李适之无奈地说道。

  口蜜腹剑,总是让人防不胜防,许多大臣在三言两语间,掉入李林甫的陷阱之中。

  韦坚在一些事情的敏感度上缺乏,在服务圣人,领会圣意上,慢李林甫一步。

  这一切李隆基看在眼里,他认为韦坚能力上弱于李林甫。

  重要的事情,李隆基依然让李林甫去做,而韦坚在李隆基心目中是辅佐李林甫的副相。

  李隆基的这种潜意识成立后,怕是在李林甫死掉之前,韦坚都很难压李林甫一头。

  参考开元初姚崇与源乾曜的例子,在李隆基心目中源乾曜不如姚崇,事事以姚崇为主,等姚崇死后,源乾曜才翻身。

  “这段时间,孩儿在河陇想了很多。韦坚太子大舅子的身份,让我如履薄冰,不敢去帮助他,哪怕是传信,也怕走漏风声。现在看来,韦坚注定不是李林甫的对手,或许到时候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大事情。父亲以玉莹这件事,与韦坚和太子一党斩断联系。以后我会想办法对付李林甫!”

  李在灯烛摇晃之中,思虑良久后,向李适之提醒道。

  等哪天李隆基疑心病上头,怀疑韦坚和太子有勾结,那将会牵连许多人。

  和他们一派,真是玩火。

  此次韦坚的亲信,提出让玉莹和亲。从李适之的语气中可以得知那是韦坚的心腹。

  心腹都能被李林甫策反,这还得了啊!

  历史上韦坚没有拜相,搞了一手漂亮的广运潭盛会,让李对他抱有希望,现在看来,是他想多了。

  “为父该如何?”

  李适之和韦坚关系不错,但他更相信李的判断。

  玉莹差点被和亲,让李适之对韦坚很失望。因为当时在朝堂上,韦坚竟然没有出列阻止。

  如果韦坚被李林甫斗倒,要牵连众多。他被牵连倒无所谓,就怕蒸蒸日上的七郎,失去圣人的信任。

  足足想了半刻钟后,李适之才向李问道。

  “以后在宴会上,不要理睬韦坚。甚至在与圣人说话的时候,埋怨韦坚要玉莹和亲,做出不和睦的样子。”

  李回答道,想与一个人决裂太简单了。

  大臣与大臣不合,是李隆基愿意看到的事情。只要李适之不干涉政务,不与太子亲近,就算是埋怨一下宰相,李隆基也不会说什么。

  只要李适之向李隆基表露对韦坚的不满,等韦坚出事,就不会再把李适之联系上,更不会牵连李。

首节上一节204/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