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194节

  李拍了拍手,又考验段秀实几个问题。

  段秀实皆有自己的见解。

  李知道段秀实有军事谋略,就对段秀实说道:“河西缺一个掌书记,你是否愿意担任。”

  “多谢李帅,属下必不负李帅众望!”

  段秀实心中惊喜,他之前听说李帅考验深奥,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获得职位。

  节度掌书记虽掌书记、檄文,但属于幕府的重要成员,可以为节度使出谋划策,这正他渴求的。

  突然被厚待,让段秀实在内心充满感激。

  “我会上奏圣人,表你为左领军卫兵曹。”

  掌书记这样的职位,必然要有职事官标榜身份。

  在召幕段秀实入幕府后,河西节度府衙的空缺,基本被填补。

  都虞候这样的僚属,其实不怎么影响府衙的运转,现在连陇右都没有都虞候。

  押衙更是节度使的亲信官职,随节度使所在。

  李又将哥舒翰召入府衙。

  “末将拜见李帅!”

  哥舒翰入府衙后向李一拜,他很纳闷,李的威名大名鼎鼎,但他现在名气、军职一般,不明白李为何突然召他前来。

  据他所知,李下令诸军使、守捉使议事。

  但那是在十天后,他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议事。

  “我在陇右,便听过你是一名猛将,治军有方。”

  李笑著向哥舒翰说道。

  历史上的哥舒翰是天宝中后期最有军功、名望的将领。

  哥舒翰是很励志的人,四十岁时,因父亲去世,客居长安,他从小到大,吃喝嫖赌样样都干,他往往会在长安的赌坊输得精光,以至于家道中落。当时的长安县尉轻视他,骂他是“败家子”,把他父亲哥舒道元的脸都丢尽了。

  哥舒道元好歹是安西都护府副都护。

  哥舒翰的母亲尉迟氏,也是于田的公主。

  哥舒翰能混吃等死到那种地步,自然被人看不起。

  羞愧的哥舒翰从军河西,立志创下功名。

  哥舒翰有勇力,虽中年之身,却所向披靡,勇冠三军,很快就从一名普通小卒,脱颖而出。

  可惜哥舒翰资历太浅,还没能够成为一军主将。

  “在李帅面前,末将不敢提勇。”

  哥舒翰赶紧向李说道。

  现河西、陇右哪个军士不知李的勇猛风采?

  他那点战功,不足以入李法眼。

  “哥舒将军是突骑施人,对草原应该有所了解,你觉得河西现在需要防御北方吗?”

  李向哥舒翰问。

  “末将认为回纥刚取代突厥汗国,现在还要威服草原上零零散散的小部落。必不敢与我大唐为敌。葛逻禄只是小部,亦无法威胁大唐。李帅可抽调河西走廊五郡兵马,用于吐蕃。”

  哥舒翰不假思索地向李回答道。

  敦煌郡的豆卢军,晋昌郡的墨离军,酒泉郡的玉门军,张掖郡的建康军,武威郡的大斗军。

  这些是主力军队。

  至于新泉、宁寇,诸守捉,多是承担巡视任务。

  确认回纥不敢背刺,才能从这些军中抽掉兵力。

  “说的不错!回纥无法承受与大唐为敌的代价,更何况我大唐还有朔方、河东,随时可以出征吐蕃。”

  李知道历史,所以才会默认回纥尽拥匈奴故地。

  即便回纥现在想和吐蕃联手,也有心无力。

  更何况李知道回纥可汗骨力裴罗没两年活头了。

  等磨延啜继位,还要继续稳定刚创建的回纥汗国。

  “与吐蕃的大战在即,我准备让你任陇右积石军使,你是否愿意?”

  李没有再卖关子,开门见山地说出叫哥舒翰来的目的。

  他看重的是哥舒翰的勇猛,和经营九曲的能力。

  待拿下九曲,会让哥舒翰镇守那里。

  虽然哥舒翰身上也有许多缺点,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感恩图报。

  历史上王忠嗣提拔哥舒翰,后王忠嗣因“阻挠边功”被“三司推事”,几乎被陷害致死。

  哥舒翰不惜触怒李隆基,跪在李隆基面前,一步一叩头,即便李隆基从勤政务本楼起驾回禁中,依然不断走,不断磕,声泪俱下,才感动李隆基,使李隆基对王忠嗣从轻发落,贬到地方为太守。

  因为哥舒翰从小有侠义之风,喜欢许诺,又往往能遵守承诺,喝酒不拘小节。

  哥舒翰喜欢读《左传》与《汉书》,他一举一动,喜欢模仿古代的英雄,这很对士兵们的胃口。

  这也是哥舒翰能在天宝年间成为风云人物的原因。

  “多谢李帅,大恩大德,永世不忘。”

  哥舒翰反应过来后,重重地向李一拜。

  他没想到李会直接提拔他这个微末的别将,一时间感激涕零。

  他河西从军,等得就是统领一军,成为主将的那一刻。

  因为李,他这么快就做到,使他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李将哥舒翰扶起,这才开始交谈军事。

  让哥舒翰将河西的风俗人情告诉他。

  “哥舒将军收拾一下,带著我的军文去积石军,熟悉军事。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有朝廷文书送过来。”

  李与哥舒翰聊一个时辰后,吩咐其早点上任。

  他将李广琛调为河西判官,就是为哥舒翰铺路。

  作为入九曲最前沿的积石军,定会参加诸战斗,甚至攻城战役。

  “末将遵命!”

  哥舒翰回去后立刻收拾行礼,第二天就马不停蹄地前往陇右积石军。

  等陇右、河西官职调整完毕,李拟一份奏折,上请圣人。

  安思顺成为河西都知兵马使后,镇西军这个大军空缺。

  李将辛云京调任至镇西军任大使。

  辛云京跟著李参加积石之战,安乡之战,突袭苦拔海之战,青海之战,虽然才三十来岁,战功足够。

  因为李的缘故,使他短短不到一年时间,超过他的父亲,辛云京也对李肝脑涂地。

  镇西军前后被李分配两千匹战马,又有一万士兵。

  将来攻略九曲,镇西军也是主要力量。

  虽然辛云京在临洮军统领轻骑,很有章法。

  但李不能以临洮军束缚麾下将领起飞。

  哪怕是亲卫,只要够衙将的军功,李都会提拔,安排到诸军中,这对他将来掌控诸军很有帮助。

  李顺带将车神塞提拔为临洮军副使。

  南霁云暂且还是临洮军的副使。

  因为李的一首诗,让李隆基知道南霁云是一善射善战的人物,被提拔为左领军卫中郎将,一跃成为颇有声望的中高级将领。

  河西那边的诸军使,李没有任免一个。

  待战斗的时候,看他们表现再行决定。

  十天后,河西诸军使、守捉使来到姑臧城。

  李曾经对陇右诸将说过的话,又对河西诸将说了一遍。

  距离计划战斗,还有半年时间,李希望在这段时间,加强对士兵的操训,严肃军规。

  李让仔细打听他曾经治军的例子。

  看看曾经积石军使,威戎军使,是如何被罢免的。

  再看看将士们的赏赐,比之前强数倍。

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贡 求和

  听从指挥,听从军令,必然会有肉吃,加官进爵。

  诸将听后心中一凛,都知道李是狠人。

  很少有节度使一上任,就将军使镇住的,李就是其一。

  他们纷纷表示听从军令,必不敢违背。

  议事五天,李一一接见将领,了解军中情况,包括诸军中副将的事迹,才使诸将回到自己的镇守之地。

  这期间,李来到河西长行转运使的中转驿站,听官吏汇报情况。

  从西域运回长安的物资,大多是朝廷之物。

  但运力并没有李想像中的那么大。

  一路上损耗又太多,李觉得有些东西得不偿失。

  李决定先观察一段时间,等完全了解诸转运站后,再思考对长行转运的改革方案。

  安思顺已经来到河西,他感激李对他的提拔。

  他父亲是上一任河西都知兵马使,他接著就任,也算是传为佳话了。

  同时,李也将张兴召来,让他在河西军中,再挑选五百名身高六尺的壮汉,将陌刀将扩充到一千人。

  河西的陌刀包括储存,一共有五百柄,且河西的工匠数量更多。

  能帮助陌刀将的铠甲、兵器加快完成。

  李会上奏将临洮军扩充至两万人。

  其中,陌刀军扩充至一千人,斥候营扩充至一千人。

首节上一节194/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