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过去多久?
即便是步兵列阵而守,也不至于这么快溃败,更不至于全军覆没吧?
“唐军到底征集多少兵马在安乡围剿我们?”
论悉诺逻问出关键的一点。
“他们的骑兵只有七八千,步兵一万五千余人!”
大五百哽咽地说道。
“什么?”
论悉诺逻大震。
两万击败六万多人,类似的战绩历史上不少见。
但两万在这么短的时间全歼六万多兵马,他从未听说过。
“论悉诺匝是怎么搞的?”
虽然论悉诺逻无权去管理论悉诺匝,但此刻他非常愤怒。
他一直料想最坏的结局,也不至于如此!
这一次失败,不单单对吐谷浑一带有影响,青海、九曲也会被牵动。
论悉诺匝简直是吐蕃的罪人!
“元帅也毫无办法!那李太厉害了,我们叶如第一猛将统牙胡被他一击杀死,吐谷浑第一猛将悉颊藏被他一拳打爆扎甲,飞空数丈而死;他千军万马中纵横,如无人之境,他以槊刺人,随意将尸体扔飞数丈之高,箭矢和投石都会被他用兵器挡住,他跃马弯弓,百步内必射死我军勇士,顷刻间就能追杀数百人。我军骑兵无法抵挡,步兵孤军深入,失败已是必然!”
大五百经过这几天逃亡,也理解论悉诺匝的苦衷。
“大胆,你说的是人吗?”
论悉诺逻更加生气,他可不信有这样的猛将。
大五百说的是他们吐蕃传说中的神,凡人之躯,能比肩神明吗?
“将军饶恕!属下句句属实,您可以询问其他逃回的骑兵。”
大五百赶紧再次一拜。
“李,是陇右军主帅!”
论悉诺匝眉头一皱,他这才反应过来。
怪不得河湟之地唐军的防守还是如此严密,原来李只带数千骑离开,主力还在各军城要塞镇守。
他除了认为大五百对李武勇夸大其词外,相信大五百所说。
论悉诺逻作为一代名将,有宏图抱负和远大志向。
他是力张夺取河西,连接草原,吞并西域的践行者。
在论悉诺逻的心中,占领河西走廊,将大唐堵在中原,他们吐蕃才会真正有与大唐并驾齐驱的实力。
他收起对李的轻视,仔细向大五百询问战斗的微末细节……
“李必是精通《孙子》《吴子》者,用兵虚虚实实。且勇猛胆大,敢以两万击我六万。这样的名将比皇甫惟明还要难对付,据说他只有十七岁,大唐皇帝将他放在陇右,明显是想让他行霍去病故事。”
论悉诺逻越听越心惊。
李智勇双全,今后必然是他们吐蕃的心腹大患。
可经此一战,元气大伤。
他们必须要从内部各千户所调集兵马,镇守在唐、吐蕃边境,否则九曲的粮、牲畜有被大唐夺走的风险。
而且吐谷浑有多次叛变的前科,这次吐谷浑也损失超过三万兵马,对吐蕃不满是一定的。
虽然吐蕃与吐谷浑小王联姻。但真要说联姻,吐蕃赞普还是李隆基“妹夫”呢!
“撤军,撤回赤岭,在各要塞防守。”
论悉诺逻下达军令。
李大胜,他们待在此地没有意义了。
说不定李现在正向河陇一带回军,再不离开他们就有风险。
他相信大论到来,同样如此命令。论悉诺逻会向没庐穷桑倭儿芒解释清楚。
李主势,他们必要在九曲、青海一带调集更多兵马。
这次诱敌深入,已经证明了李的野心。连王、皇甫惟明等边帅都知道主动出击,更何况是李这种年轻气盛的主帅。
吐蕃撤军,王难得、荔非守瑜等将颇为遗憾。
河西援军已到,他们希望吐蕃死攻营垒,获取军功。
但吐蕃的论悉诺逻是一个理智的将领。
王难得派遣一队骑兵,眼睁睁地看著吐蕃大军撤回赤岭,并退出山口。
唯有石堡城高悬!
王难得认为河西军没有过河,所以他们不具备追击的能力。而且李也未给他们追击的命令!
……
时间回到五日前,李刚打赢漓水之战两天后。
“将军,结合诸将士和典军之语,战报已经拟订!”
刘单将战报交给李。
此战报名为《漓水大破吐蕃贺表》。
李接过贺表,洋洋洒洒有三千余字。
不愧是状元,书法优美,文采斐然,战况描写得如身临其境。
开篇就用大量的篇幅对吐蕃口中笔伐,认为一切的错都是吐蕃,大唐是正义之师。
其他包括地域、河流、景色、天气,都有细致入微的描写。
也描绘到敌众我寡,将士不眠不休地坚强鏖战。
更有写到李的勇武表现,阵中连斩敌军大将,万夫莫当。通过俘虏,将这些吐蕃大将的名字、地位,都写得清清楚楚,以凸出李的勇猛。
不知情的人若看到,以为刘单在拍李马屁,夸张描写。毕竟李在贺表中的勇武非人类一样,更有“斩敌千人”来修辞。
但刘单、高适、岑参、杨绾等佐吏并没有觉得夸张,他们乘小舟到漓水对岸,看到李的勇武表现,他们感叹自己以前还是见识太少了,《史记》中的项羽也没有如此!
在贺表的最后,刘单将这两天统计的收获列明,并向圣人汇报唐军的伤亡。
此战唐军轻骑、精骑、重骑阵亡两千余,伤一千余。
步兵阵亡三千五百余人,伤两千五百人。
李的亲卫共有四十五人阵亡,三十人受伤,其中有几人以后也再无法参战。
虽然和胜利比较起来,伤亡比例很小。
但李很是难受。
这是他发动的战争,士兵的死亡和他有直接的关系。
以后,李为自己的理想,还会频频发动战争,更多的将士埋骨他乡。
他只希望最终能完成心中的计划,让士兵们不白死。
“刘判官,这份贺表还需要再更改一下。”
李将贺表仔细读完后,向刘单说道。
“李帅觉得有错误和不适的地方,属下这就更改!”
刘单紧张地说道,这是他第一次为节度使拟订呈给圣人的战报,就像是科举时一样重视。
“非刘判官贺表有误,相反我觉得贺表写得很漂亮。但我希望你能在开头能写一下对圣人的赞誉,多绘一些笔墨。”
李向刘单吩咐道。
既然是报功要赏赐,不仅要让李隆基在心中开心,也要让他在精神上愉悦。
李隆基一开心,才会有大量的赏赐,送入军中。
“属下在文中有提到一些。”
刘单以为李没看到夸赞圣人英明的几句话。
“那还远远不够,我觉得应该引经据典,夸赞圣人的武功,并极力赞叹圣人慧眼识英才。最少用十分之一的篇幅,来夸赞圣人。”李明白李隆基喜欢什么。
“属下明白!”
刘单以为李帅这样的大丈夫不拘泥于此,没想到李帅心中这么细腻。
工于权术的大臣才会这么做。
但身为李一手提拔的判官,刘单对李唯命是从。
他又用一天的时间,修改重写。
李看到新的《漓水大破吐蕃贺表》满意地点了点头,令驿兵七百里加急送至长安。
这一次李一定比监军先到。
因为监军张道斌在绥和守捉,只有两个小宦官跟随李。
等他们拿著节度使府整理的战报见张道斌,才能再密奏李隆基。
至于麾下将领的奏功书,等李回湟水的时候再发。
毕竟绥和守捉城还有一场战斗。
除了奏高秀岩为陇右都知兵马使,此次一些将领李也要为他们奏更高的品级。
如南霁云除了战功外,还射死一名吐蕃千户长。辛云京擒拿一名千户长。
其他安思顺、钳耳大福、车神塞等也很关键。这些都要晋升职事官。
战后几天,李主要以安抚士兵、百姓,为战死士兵下葬为主。
他已经通过传令兵得知河湟一带的消息,两边人马只是轻撞一次,现在还是对峙状态。
当论悉诺匝战败的消息传过来,吐蕃退兵是必然的,李没必要那么著急回去。
又过三日,李果然收到传令兵的信息,吐蕃撤军!
李率领亲卫出塞巡视安乡郡边境。
一路上,李看到吐蕃、吐谷浑士兵的尸体,有的是冻饿而死。
等局势稳住,这些尸体要收敛起来。
他看到壮丽山河,这里其实并非吐蕃进入唐境的好路线。
奈何上了李的当,不得不翻山越岭。
安乡郡边界,就是吐谷浑的地盘,这也是李以后的谋划之地。
李又来到边境诸戍堡,观看烽火台,勉励边塞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