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151节

  虽然他是陇右群牧使,但不能一直去薅牧监的马匹。

  ……

  又过五日,现在是安乡别驾的高秀岩,日夜兼程来到来到湟水城。

  “拜见李帅。”

  高秀岩向李拜道。

  “不必多礼!是关于围歼吐蕃的计策而来吧!”

  李请高秀岩入座,高秀岩这个时候到来,明显是得到一些吐蕃的传回的信息。

  “吐蕃好生警惕,我派两名奴仆去告诉他们我投诚的消息,他们却把我的奴仆打得一死一伤。”

  想起这件事,高秀岩就气愤不已。

  “吐蕃定会怀疑你投降的真实性,也必然会让探子探查我是否与你有矛盾!你应该没把真正的计策告知奴仆吧?”

  李回复后,又向高秀岩问。

  这种大事,都会长一个心眼。

  吐蕃的刑法严峻,普通小罪都会剜鼻挖眼。

  高秀岩的奴仆定没少受罪。

  “末将并未告知奴仆,我的奴仆以为我真要投靠吐蕃。”

  高秀岩回答道。

  要是事情败露,他必然不敢再来见李。

  “吐蕃怎么回复!”

  李问高秀岩。

第119章 吐蕃大举入侵

  “吐蕃与我约定,十月十日,他们会率领大军前来。他们让我在那之前,控制边境的安边戍堡、烽火台。承诺事成后准我组建千户所,并授予金字告身,永久世袭……”

  高秀岩告诉李。

  “他们派遣多少兵马,具体要如何行动?”

  李向高秀岩问道。

  “回李帅,这样的计划,是吐蕃内部的事情,必然不会告知我。等十月十日那天,他们一定会先派士兵探查安边戍堡,如果戍堡没有接应他们,他们心有疑虑,可能不会进入我边境。”高秀岩摇了摇头。

  “那我们要考虑地更加周全了。”

  李思虑片刻,点了点头。

  高秀岩肯定不好去询问吐蕃的具体行动,那样会露出破绽。

  “我会从陇右诸郡,寻一些犯下死罪的死刑犯,吐蕃将来的时候,在安边戍堡和烽火台的地方,为这些死刑犯穿上皮甲,将他们杀死。以免引起怀疑。”

  李想到高秀岩如果“兵不血刃”占领戍堡就太假了。

  杀死被大理寺审核过的死刑犯,虽然不符合规矩,但这是唯一的对策。

  就算被弹劾,李隆基也不会怪罪。

  “还是李帅想得周到。”

  高秀岩心中后怕,如果不是李提醒,他定忽略这一点。

  “郡兵不太靠谱,我会令镇西军出一千士兵,冒充郡兵,作为你的手下。关键时刻,这一千兵马还可以阻碍吐蕃士兵的后退之路。”

  李让郡兵撤走,他更信赖边军。

  “遵命!”

  高秀岩领命。

  李又与高秀岩谈论一番后,让高秀岩立刻回安乡郡做准备。

  要随时传递任何消息,等待李下一步的指示。

  九月下旬,李幕府的推官岑参、掌书记高适、行军司马杨绾先后到来。

  至此,李幕府的主要官吏齐全。

  杨绾最先来,行军司马负责协理军务,参与谋议。

  掌军法、练甲兵、修军备,预军机,军资粮饷也需要行军司马分配。

  李相信同样有宰相之才的杨绾,可以胜任行军司马一职。

  杨绾到来的时候,李召其入府,相谈甚欢。所谈之事,和刘晏的谈论大抵一样,希望杨绾在关键时刻,能为他出谋划策。

  高适和岑参在咸阳相遇,结伴而来。

  二人一到湟水,就先献诗给李,歌颂李的威名武功,表达对李的感激之情。

  李亲自宴请他们,希望他们幕府的工作之余,能留下名垂千古的诗篇。

  除此之外,李还先后招募二十多名文人为僚属,在他麾下效力。

  他只是觉得这些文人有才,趁幕府缺人,就召他可能入幕,成为小吏、佐吏。

  如果他们真有大才,李会升迁他们。

  与此同时,李隆基派遣的特使来到湟水城。

  铁证如山下,如果敢在他身上泼脏水,玩“莫须有”,李绝对不会就范,将特使拿下。

  好在这些特使识趣,没有招惹李。

  他们将自己看到的良田、金银珠宝等,都一一记录下来,并对郭全、郭达虎进行审讯。

  最后将郭全叔侄押送回长安,同时押送的还有郭全贪污的金银珠宝。

  郭全的万亩良田,归西平郡所有,李让都督府长史上官青操办,将良田利用起来,哪怕是分给佃农。

  新任监军张道斌到湟水城后,率先来拜见李,并主动表示支持李的一切行动。

  这和李料想的一样。有郭全事件,新任监军不敢再冒犯他。

  伸手不打笑脸人,李也表示支持对监军的支持,戮力同心,为圣人开疆拓土。

  “启禀李帅,有大批吐蕃士兵越过赤岭,依赤岭安营扎寨。”

  李在湟水旁监察士兵操练的时候,一名传令兵飞马来报。

  “具体有多少可知?”李要问清楚。

  “回李帅,赤岭为屏障,我等无法靠近。通过营垒判断吐蕃士兵超过三万。”

  传令兵回答道。

  “回府衙!”

  李说完,上马带著亲卫回节度使府,同时通知临洮军的主将、副将,以及重要僚属来正堂议事。

  “在我军即将转向安乡的时候,吐蕃似有入侵之势,诸位如何看待?”

  李在主座问诸将诸僚属。

  “秋冬之际,吐蕃寇侵是常事,但吐蕃往往骑兵速击。而非在山前安营扎寨。属下觉得吐蕃有意牵制我军主力,以迅速在安乡一带进攻。”

  高适率先起身向李说道。

  他有著丰富的军旅经验。吐蕃以为高秀岩叛投,所以此举为吐蕃进军安乡之前,牵制临洮军,不难猜测。

  “我赞成高书记之言,还有十五日,就是吐蕃进军安乡的时间,他们这样的举动,代表他们必进攻安乡。”杨绾也起身说道。

  其他僚属和将领纷纷点头赞同。

  “嗯……吐蕃的探马,在隔河监视我军的动向。为了鄯州城、湟水城,我安人军、河源军不可调动,临洮军也不能多出,并且要暗度陈仓,连夜调离,北绕至安乡郡一带。”

  李想完成一场围歼战,但不能舍本逐末。

  鄯州城、湟水城,绝不能面临危险。

  一旦失去湟水防线,就会像开元初年一样,吐蕃直接跑到兰州、渭州一带,大肆抢夺牧监马匹。

  除了牧监马匹,本来安全的平民百姓,也会暴露在吐蕃骑兵的屠刀之下。

  “李帅,在主力调走一部分后,我军也可以过湟水,以绥和守捉为依托,摆出要与吐蕃一战的架势,气势不可弱。”

  岑参向李说道。既然知道吐蕃不敢战,就将吐蕃的注意力分散在此,让他们以为唐军会主动攻击他们。

  实际上,吐蕃背靠赤岭和石堡城,进可攻,退可守。

  唐军进攻,必吃大亏。

  “可以!我准备调遣临洮三千精骑,三千轻骑,一千重骑。临洮军剩余士兵,连带河源军,再从安人军调遣五千士兵,积石军士兵备战,也随时精兵支援!”

  李将强弩手和重步兵留下。还留下一部分骑兵。

  张兴刚从诸军中挑完勇健,组成五百人的陌刀军。

  但陌刀现在堪堪够用,属于陌刀手的铠甲还未完成,许多健儿陌刀都没摸几天。

  为避免陌刀手损耗,这次不让陌刀手出战。

  李要带上陇右军唯一人马俱甲的一千重骑兵。

  “李帅率骑总共七千,会不会太少?”刘晏担忧,因为入寇安乡的吐蕃士兵数量具体不清楚。

  “绥和守捉三千人,镇西军一万人。另外我会暗中下令漠门军秘密调遣五千人,出洮州向安乡移动,于十月十日,到达安乡城东数十里处待命。”

  “为了整体的防线,我军只能调遣这么多人。但我相信哪怕吐蕃五万人入境,也能凭借甲兵,将长途跋涉的吐蕃士兵留在安乡。”

  李向众将、佐吏说道。

  兵贵精而不贵多,陇右军多为精锐。他这次更带走重骑兵和三千甲骑,这些都是致胜的关键所在。

  “祝李帅旗开得胜。”

  李这么说,僚属们无从反驳,因为他们都是刚“投笔从戎”,在战术上,一切听从李的。

  他计划先呆在西平郡,临洮军十月五日,开始出发。

  李与僚属又讨论猜测吐蕃进军安乡的具体战术。

  高适猜测吐蕃不会占据安乡城,因为高适认为安乡城不好守,吐蕃占据会被唐军反手攻破,所以吐蕃会以劫掠物品、人口为主。

  岑参猜测吐蕃先突袭平夷守捉,攻破平夷守捉后,吐蕃会过漓水,到诸牧监地,掠夺牧监马匹。吐蕃已经多次以唐军陇右牧监为目的行动。

  杨绾觉得吐蕃会占据安乡城,会派遣更多大军入安乡。因为安乡郡对大唐很重要。

  刘晏认为吐蕃会将黄河以南,漓水以西的地界占据。

  李觉得他们所言,皆有道理。

  他不能去赌吐蕃会如何去干,他指著安乡城,只要吐蕃一入安乡城一带,就对吐蕃军队进行围歼。

  军事会议落幕后,李带著亲卫,一人双马出湟水城,过湟水桥。

首节上一节151/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