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104节

  裴敦复思考一阵后,将自己觉得可行的方法告诉李。

  李知礼,对他很客气,所以他没有藏著掖著。

  李适之现在如日中天,裴敦复希望与李适之交好,入朝后当个尚书。

  “大尹的计策,对我很有帮助,在此谢过。”李向裴敦复敬一杯酒。

  李这段时间想过不少方法,也有与裴敦复类似的策略。

  既然历史上的裴敦复能生擒吴令光,就按照裴敦复的计策去做。

  第二日,裴敦复带著李拜见洛阳留守裴先,这是一个在三品官上干了三十年的老臣,资历非常老,很有智慧。

  与之交谈,李受益匪浅。

  下午的时候,李在洛阳城补给一批物资,夜晚在军营中居住。

  天一亮,继续行军……

第92章 蹊跷的海贼

  在北方还是万物复苏的时候,南方已是春意盎然的景象。

  临海郡乐安县境内,括苍山下。

  人人披甲,上万骑一起出现景象,让南方吴地百姓非常震撼。

  江南水乡,何时出现过这种壮观景象?

  而且千牛卫不论是皮甲,还是明光甲,都鲜艳明亮,美轮美奂。

  地方郡县的兵士,和这一比,简直跟散兵游勇一样。

  起初乡民们还很害怕这么多骑兵。

  但士兵驻扎在镇外,秋毫无犯。乡民们才宽心许多,停留的时候,会驻足观看。

  “长者留步……”

  来到乐安的第二日,李率领亲卫来到田间,他看到一名扛著锄头的老农后,拦住询问。

  从洛阳出发,用一个月时间,终于来到临海郡。

  士兵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李决定在这里休整几日。

  “敢问将军有何吩咐?”

  老农看李甲胄明亮,英武不凡,赶紧拜道。

  “长者可听说过海贼?”

  李向老农问道。

  “听过,大海边有百姓逃难到我们这里。”

  长者向李回答道。

  乐安县距离海边挺远的,他虽年过花甲,却一辈子都未到过海边。

  只是听搬迁过来的人说,那里有海贼,杀人劫货,十分凶。

  “长者可认识从海边逃难过来的百姓。”

  李又问道。

  海贼只能在沿海行凶,不可能离开海岸超过三十里。

  李所在地方距离海边有二百里,海盗的眼线不可能布置在这里。

  而且海盗吴令光活动在余姚、临海这漫长的海岸在线,不一定会在二百里外的海边。

  “认识一家,就在我们镇上,他们是三年前搬过来的。”

  老农向李回答道。

  “劳长者放下手中事务,将我带过去!”

  李取出一串钱币,递给老者。

  “将军使不得。”

  老农不敢收下。

  “这是应该的。”李强行将钱币塞到老农的手中。

  老农激动,赶紧带著明溪乡元桥里。

  明溪乡建在乐安溪的支流旁。石桥古树,白墙绿瓦,但户与户之间极为散乱,又没有花树点缀,显得很简约。

  可能这不是繁华地带,与李想像中的江南有所不同。

  他们来到一处用柴木围城院落的人家,院中有一株柳树,院内有一只母鸡带著一群小鸡在满地寻食。

  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在角落里捏著泥人,自得其乐。

  一名黝黑的男子,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正用竹条编著笼子。

  “咚咚!”

  “谁啊?”

  小扣柴门后,编笼子的男子头也不回地回应道。

  “孙六,远方的将军要来问你一些事情。”

  老农回应一句。

  “噢……”

  那个被称为孙六的黝黑男子转头,看到柴门外的李等人。

  他知道这是驻扎在镇外的骑兵大军,连县令都要点头哈腰问候的大人物。

  身为小民的孙六不敢怠慢,立刻放下编到一半的笼子,将柴门打开。

  “草民叩见将军!”

  孙六向李下拜的时候,被李扶正,并笑道:“是我有事向你询问,礼节就不必了。”

  “将军请坐。”

  “将军光临寒舍,可惜家中只有清茶。”

  将李请入屋后,孙六的妻子为李倒一碗清茶。

  “有心了!”

  李喝一口清茶,向孙六询问:“听说你是因躲避海盗,搬迁至明溪乡?”

  “是的!草民曾居住在宁海县海游乡。”

  孙六向李回答道,眼中充满回忆。

  海游乡虽不是最靠海边,但是在那里有他家数十亩田地。

  因为海贼横行,使他们不得不放弃良田,远走他乡。

  在这括苍山下,一家人只能分十几亩地,再加上编一些笼子,去城中卖钱,吃不饱也饿不死。

  “海盗有无寇侵过那里。”

  李又问孙六。

  他打算先从民间打听一下境况,再观看郡府的文件记录。

  海盗能为非作歹八年,官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开元二十七年和开元二十九年,海贼先后寇掠海游镇,据说去年海贼又去那里,还杀了不少人,劫走妇女。”

  孙六义愤填膺的说道,语气中包含著对海贼的痛恨。

  “现在海游镇应该没有百姓了吧!”

  李思考脑海中早已记下的地图。

  既然海贼势大,官府必然要将百姓往内迁,再分田地。

  吴令光主要在临海、余姚两郡活动,就代表他在这两郡附近的哪个岛屿上窝著。

  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翁山(今舟山群岛)的哪一座岛屿上。

  “乡亲们还有不少留在海游乡,像我这样逃离的并没有多少。”

  孙六回答道。

  “这是为何?海贼三番两次入侵海游镇,一定是他们的线人发现海游镇人烟密集。如果海游镇的百姓不迁走,海贼迟早还会再来!”

  李对此很不解。

  但对于李的询问,孙六支支吾吾,却回答不出,像是有意避开李的言语。

  “尽可直言,我是千牛卫将军,从长安而来,是为剿灭海贼,手里还持著天子之剑,任何阻挡我剿灭海贼的人,都可以先斩后奏!”

  李知道孙六有难言之隐,安抚他道。

  “将军,海游乡每一户要缴纳五贯钱,才允许迁走,然后分配十来亩地。否则离开海游乡,只能当流民了。我们一家砸锅卖铁,才凑齐五贯钱,能来到乐安县分十亩田地。”

  孙六害怕,只能将前因后果说出。

  “有这样的事情?”

  李心中怒气升腾:“朝廷眼中纳税重地的江南,官府竟不顾百姓死活,难怪会有数千海贼,难怪八年没有平定!”

  但李保持克制。

  江南东道的采访使,可是刚参与吏部受贿的大案。

  地方官吏向采访使等所受贿赂,原来是这样而来。

  有道是官逼民反!连贞观年间都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更何况是开元天宝。

  只不过这些农民起义规模不大,很快就被扑灭。

  如果没有英明的人领导,那些被逼疯了的百姓,可能连豪强这一关都过不去。

  李相信海贼中,肯定有一批没有道德底线的十恶不赦者,但大部分拿起刀剑的人,都是平民百姓。

  他们走投无路,被裹挟在这洪流之中。

  “唉!草民还听说官府有能力剿灭海贼,但他们就是不派兵攻打海盗老巢。草民怀疑台州的官吏和海盗是同伙!”

  孙六像是打开话匣子一样,将心中的话都告诉李。

  可能是怀著一丝希望,让朝廷知道这件事。

  “台州”是改州为郡前的名字,才实行这个政策两年,本地百姓一时无法改口。

  “这是为何?将海盗剿灭,属于大功一件啊?”

  李觉得孙六是胡乱臆想。

首节上一节104/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