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张承奉次子的张晟,确实是金山国或敦煌国的皇子,但那是前几天的事了。
但事情的发展可不是从几天前开始的,如何发展到这一步,这就说来话长了。
月票/推荐票
PS1:新书阶段各项数据都很重要,求大佬们有月票、有推荐的投一下!
实在没有的,恳求大佬们每天点进来一下,然后翻到新书的最后一页的时候,再继续翻一下!增加追读人数!
PS2:前期能不能拿到推荐,就看每天有多少真人追读了!
已签约,欢迎投资
(本章完)
第3章 ,复活
大唐大中2年(848年),张晟的曾祖父张议潮乘吐蕃内乱之机,率众驱逐了沙州的吐蕃镇将,受朝廷册封而建立了归义军。
当统治权传到父亲张承奉,张家的第三代统治者时,整个归义军面临的情况,可以说是大厦将倾的局面了。
归义军存在的的目标就是重归大唐的怀抱,获得东西贸易的繁荣,但随着朱温的篡政,大唐的灭亡,归义军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成为了河西的一个藩镇。
随后,张承奉拒绝了向篡位的朱温卑躬屈膝,赶走了朱温的使臣。
并立刻向西和向北分别与西州回鹘、于阗和统治漠北的黠嘎斯,派出使臣与他们互通有无,以达到稳定西部和北部的目的。
并分别迎娶了于阗公主尉迟.多赫特与黠嘎斯公主阿热.阿斯丽为妻。
于阗和黠嘎斯除了保证金山国的商路畅通外,还向当时的金山国输送了大量以嫁妆为名义的牛羊马匹、金银、部众、奴隶和其他物资,用于支援张氏。
黠嘎斯可汗阿热骨咄录亚尔的女儿阿斯丽,就是金山国的第二皇后,也就是张晟的母亲。
父亲张承奉选择了,独立建立西汉金山国,自称白衣天子,给了河西藩汉诸民,一个新的共同体。
但作为天子的张承奉,其所能统治的领土仅仅只有瓜州、沙州、肃州三块土地,以及仅有的二十多万的汉、粟特、龙家、回鹘、吐蕃等的蕃汉百姓。
且因为归义军失去了重归大唐的这个目标,境内分裂倾向严重。
为了改变归义军四面楚歌,人少地狭的情况,父亲发展农桑,对外贸易,积蓄实力,整训军队,精养兵马,准备向河西不臣的蕃民部落开战。
在击败入侵楼兰的回鹘部落、叛乱的龙家部落后,父亲决定趁热打铁,亲自披甲上阵,向东与甘州回鹘开战,准备一举拿下被回鹘盘踞多年的甘州。
但甘州回鹘给了父亲沉痛的一击和惨败的教训。
天复三年(911年),在“便桥”,甘州回鹘在后梁的支持下,击败了西汉金山国。
沙场之上“两刃交锋,各自伤损”,战事一长,金山国耗不起。
而甘州回鹘却可以仗着人多势众,彻底击败了金山国,甚至连张氏起家的瓜州都一度攻陷,回鹘人对敦煌大加屠戮。
致使“百姓不安,多被杀伤,沿路州镇,迤逦破散,死者骨埋,生者分离,号哭之声不绝,怨恨之气冲天”
肃州被占,金山国仅存瓜沙二地,为了保住,张承奉不得不选择对甘州回鹘人低头。
因为是打了败仗,不得不屈尊向甘州回鹘乞求和谈停战。
由沙州长史曹议金与金山国诸大臣、高僧大德、乡绅一起赴甘州议和。
承认了甘州回鹘的宗主地位,甚至认甘州可汗为父,换取到了和平以及仅有的独立自治。
而战争的结果是金山国军民人口伤亡惨重,郊外的农田和果园被焚毁,灌溉系统破坏严重。
天子之位下降为天王,金山国变成敦煌国。
这也充分地说明了,以归义军地盘建立起来的金山国,领土是有多么的狭小,多么的缺乏战略纵深。
作为这样的绿洲小国,父亲以强硬的方式打击四周外族是不理智也不划算的。
而前身,也不是一个纨绔子弟,他从小就熟读兵法,武艺过人,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
又受黠嘎斯人母亲阿斯丽、以及回鹘、黠嘎斯和诸多铁勒仆从与侍卫的影响,除了会说突厥语以外,英雄主义和武力至上的思想十分浓厚。
所以这具身体身强力壮,精通骑射,身先士卒,所以麾下有众多黠嘎斯、回鹘和铁勒等的胡人效忠他,最起码是一个合格的首领。
前身只知道冲锋陷阵,认为那才是英雄所归,所以十分尊敬,勇武智慧的父亲。
但如今,新世纪的灵魂,让他理解了张承奉那种为恢复曾祖父统治时代,那种人口众多,土地繁茂的理想和渴望,太急了。
作为一个小势力的金山国,应该左右逢源,再图收复失地,不能到处树敌。
他在张承奉跟前做侍卫头领,与兵士们一同冲锋陷阵,他也看到了大量的金山国士兵死在他面前,百姓也流离失所、死伤惨重,国内物资的即将消耗殆尽。
那时前身是懵懂的只知道,为了家族,为了金山国的汉人和汉文化的留存而冲锋陷阵。
但现在,他知道了这次战争对金山国和张氏威望的打击,是巨大的。
依旧坐在棺材里的张晟努力的吸收着前身提供的记忆。
战败后父亲终日郁郁寡欢,不见众人,金山国的军政事务由多位大臣管理。
在此期间,金山国发生了连续不断的霜灾、蝗灾、匪徒兵灾、瘟疫等,连遭三四灾,金山国已是民不聊生,就连首厅宰相张文彻,也都亲自撰文为国祈愿,也难以挽回失落的民心。
作为张承奉次子的他,在哥哥病死后,除被任命为父亲的近卫牙将之外,没有任何权利。
仅统领着三个队共600人的牙城近卫,护卫父亲以外,因张家人丁稀少,所以还管理着张氏的庄园。
但前身也不是个莽夫,他还是看出一些情况,唐人的诸多高门和百姓们,不再在乎张氏的死活了,诸多豪族大姓纷纷脱离掌控,若即若离的对待张氏。
所以前身收容并安置了,金山国内大量因灾难、战乱出现的各族孤寡、军属家庭,不论其族属是什么,部落来自哪里,都成了张家庄园的佃户,获得他的庇护,得以生存下去。
除此之外,他还收编了许多来自肃州、甘州、祁连山、雪域蕃地、大漠南北、西域、中原等地的汉人、吐蕃人、吐谷浑人、鞑靼人和粟特人等的各族百姓、奴隶和部落,他们被打散后整编为张晟的属民,在张氏的土地上放牧、耕种、做工。
还因为他大肆购买唐人奴隶,所以来自中原、漠北和西域的奴隶商人,在敦煌可是发了大财,当然这也为张晟带来了如今两千户,近万人口的属民。
并很早时,就从这些属民中选出了选出1020岁以上的男童、青年进行军事训练,组建了一支千人的后备役。
加上前身的黠嘎斯母亲阿斯丽,在去世前交给他的近千户黠嘎斯、回鹘和铁勒、鞑靼人组成的部落民,所以前身就拥有了整整三千户的属民和数百名部落战士。
敦煌的其他世家大族,等待着取笑,这个胡人血统的皇子,是如何管理并控制住如此庞大的人口。
但正是依靠这些属民,让白衣天子张承奉在战败后,不是被这些世家大族明目张胆的篡权杀死。
忌惮张氏实力的敦煌世家大族们,只能在暗地里阴谋诡计,天子最后郁郁而终在皇位上。
而张晟在增加张氏的实力的同时,但也耗尽张家数代人的积累的财富,但这个野蛮的少年,已经做的很好了,如今的张晟想。
并且获得了一些中下层的汉人、蕃人军将的支持。
他们没有因为张晟的胡人血统而歧视。汉蕃民众在河西融合多年,混血数量众多,这已经不是真正的问题了,而是因为张晟代表着金山国军功派,在敦煌最后的希望。
所以他们派出家中子侄、子弟携带部曲,加入到张晟统领的近卫军中和后备役中。
看着众人那惊疑不定和震撼的眼神,张晟立刻乘机就说:“我是奉昊天上帝陛下的旨意降临人间而复活的,神灵庇护我,并让我带来了的意志!”
完后抬头望着那帐篷的顶部,张晟真想来一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啊。
张晟起身看向了眼前这些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将士身上。
“扶我下来!”张晟坐在棺材里,朝众人说道。
少主在光中复活了,这对帐内帐外的众将士们来说是无比震撼的,纷纷颂念佛陀在世、神灵显灵了。
看着眼前虽然状似有些迷茫懵懂的少主,但众人总算也是有了主心骨。
帐内众将士在离开金色大帐后,纷纷向士卒们传递神灵显灵了,神灵让少主复活了,神灵庇护着殿下的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本章完)
第4章 ,离开敦煌
虽然少主醒来了,但金山国确确实实没有了,如今坐镇敦煌的是改名叫曹议金的曹仁贵。
天子在夺回权力的斗争中将李氏诛灭殆尽,而此时的索家也人事凋零。
于是,在金山国建立之初,天子对家族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以本族南阳张氏、清河张氏、外戚宋氏和阴氏及罗通达兄弟、浑子盈等少数民族将领为柱石。
而如今,曹议金早已通过长期的积累民望,广结大族,与之联姻,他先娶太保公的外孙女索氏为妻,继而复娶了与张氏联姻的宋氏同族女子为妻。
瓜州、沙州两地的历代以来的高门大姓几乎都被曹议金拉拢,就算没有站在他的一边,但也很难会继续支持张晟了。
然后于天复六年,后梁乾化四年(914)又娶甘州回鹘天公主为妻。
而曹议金之姊妹、女儿分别出嫁敦煌世家大族翟氏、阴氏、氏、阎氏等诸多敦煌本地大姓与蕃族豪姓,获得了他们的支持。
又勾结甘州回鹘与朱温的后梁,获得内外汉蕃势力支持的曹议金,在张承奉对甘州回鹘战败后,密谋发起了推翻张氏的行动。
因为天子建立金山国,是符合大部分归义军豪族大姓和百姓的追求、利益和需求,所以获得了军民百姓的支持,让大家获得了大唐灭亡后的新的集体认同。
但在中原王朝以及中原王朝藩属的各个势力眼中,父亲建立金山国,是一种乱国叛逆之举和严重的挑衅,如后梁、甘州回鹘。
父亲张承奉对甘州回鹘的战败和可耻的称臣、金山国连年的天灾人祸,以及曹议金的内外联姻勾结和他所宣扬的和平政策。
致使金山国国内的大量的百姓和豪族、部落酋长的支持,转为支持曹议金这个粟特人后裔。
在甘州回鹘人、后梁,以及金山国内部的汉蕃豪姓的支持与默许下,曹议金这个汉化的粟特人、金山国的高级官员。
他打着重归天朝的名义,在三天前的深夜,率领重兵突然包围了金山国的牙城(内城),逼迫父亲退位让贤,并准备取消敦煌国重建归义军,由曹议金来担任节度使。
刚年满16岁的张晟,可是个不肯屈服的主,虽然年少还未加冠,虽然并未获得豪族大姓的支持。
但依靠张家数代人积累的财富、声望,麾下也是聚集起一支1000多人的精锐兵丁,以及张氏庄园内数万人的佃户、奴隶完全由他统领,其实力完全就是一个敦煌附近的大部落首领。
而且他文武双全,还熟练管理家族事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将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明日之主。
但他生不逢时啊,一切都已经晚了,张氏及尽失去了敦煌的人心,汉人也不再有重归大唐的雄心,只有和平的活下去的愿望了。
面对曹议金的突然篡权,百姓豪族选择了沉默,他无比愤怒,在没有获得支援的情况下,立刻在扈从的帮助下穿上铁甲,骑上战马,竖起马槊,率领麾下近卫以及父亲的一些卫队与曹议金所率的叛军展开了血腥混战。
他身强力壮,早在与甘州回鹘人的战争,就在他父亲张承奉的身边做护卫,战斗经验丰富,无比的悍勇,在军中颇有声望。
他率领600多的近卫,与数千人的叛军且战且退,从内城成功突围,退到城外的张家庄园内,点燃信火,敲响战鼓,并召集起一千多,士兵与近卫军组成两千人的部队,与叛军战斗。
而曹议金一看张承奉的独子如此英勇,且麾下精兵武备整齐,而且有相当多的、不愿放弃金山国这个幻想的汉家军将。
在曹议金政变之时,这些军将纷纷支持张承奉独子张晟,与其汇合组成近2000多人的军队抵御着他的进攻。
面对如此情况,曹议金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有进无退,率领自己的部众持续进攻张晟,并立刻要求同样在城外不远处的甘州回鹘人、河西鞑靼人、肃州的龙家人加入战斗。
面临人多势众的回鹘人和叛军,前身并没有害怕,而是身先士卒,率领军队与曹议金的叛军血战,但最终不慎被一名甲骑击落马下。
如此情况下,忠于他的士卒带着他的“尸体”撤出了战斗。
战斗到现在,大家都知晓如今这局面,根本无法与曹议金对抗。
所以张晟才成了如今的张晟,回忆起前身往事的张晟,心中顿感年少的勇士面对着苍白的未来啊!!
如今,他将面临前身所要面对的问题了,曹议金率众政变,父亲身死,自己战败,这敦煌之地,确实留不下他了。
“感谢佛陀、神灵的庇佑啊,让太保公的血脉没有断绝。”留在帐内的张忠贤,看着眼前的少年感叹道。
“情况不妙啊……”
“殿下,天子让我做你的老师,为你讲授经学和佛家的道理,如今,臣愿意听听殿下,心中所想。”张忠贤看着眼前的学生回答。
张晟一边走着,心里暗暗思忖,抛开原主脑海残留的那些年中二情绪,认真分析当下的时局和自身的处境。
“敦煌这地方,西边的北庭、高昌和伊州是回鹘人,东边也是回鹘人,还有北边的鞑靼人,南边的吐蕃人和吐谷浑人。
前往中原的路被断绝,得不到汉民的补充,就算金山国还在,迟早要被胡人所同化,到时“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再次出现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