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944节

  “大人,鬼怕火,应该不是鬼。”

  绿林好汉也发现了,一直镇定自若的梁谷也怕鬼。

  之前还笑话廖承宗呢。

  大哥别笑二哥,都差不多。

  梁谷定了定神:“本千户早就知道没有鬼,有什么可怕的?”

  吹吧你。

  “廖承宗,你在里面看到了什么?”梁谷装作什么也没发生过,问案情。

  廖承宗说,山顶被挖空,建造了几个地窨子,像在锻造银子。

  梁谷等人一点点往鬼火方向移动。

  没人笑话廖承宗,廖承宗也不笑话他们,彼此就当做没什么都没发生过,心照不宣。

  地窨子上面搭着木棚,用石头盖着,透过缝隙,能看见隐隐的火光,人影绰绰。

  “是银水!”

  梁谷招呼番子,冲进去把人摁住。

  中途遇到阻拦,全都被番子劈死,控制了地窨子。

  这山顶一共建了六个地窨子。

  用来融化银子,把银锭化为方木形长条银方子。

  “大人,找到很多条这样的!”

  番子送上来一个长方子,细条的银子,一根大概有一斤重。

  梁谷掂量掂量:“为何锻造成这样?”

  番子押过来一个银匠,银匠哭着说:他们都是被骗来的,被关押在这里打造银子,谁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大人,您看着方子,想不想放在马车车架里的?”廖承宗灵光一现。

  马车,分为马和车,用个套把马套上,而车架有两根杆,伸出去一截,马的后腿控制在车架范围内,方便操纵。

  “找一辆马车来!”

  梁谷才意识到,这山里找不到马车。

  猛然抬起头:“谁也不许拿银子,这是官银,少一两,都得要追查到底的!”

  “谁拿了,趁早放回去。”

  “别给自己找不痛快!”

  “咱们找到了官银,朝堂会大肆封赏的,皇爷不会吝啬赏赐的,前途和小命相比,你们自己选吧!”

  却在这时,一个东厂番子小跑进来:“大人,有人从后山跑了,天太黑了,小的不敢去追。”

  梁谷让人回去报信,同时清点银两,控制所有银匠。

  朱仪收到消息,亲自上山。

  “大人,卑职怀疑这些银方子,是放在车架里,转移走的。”梁谷用车架做演示。

  把车架掏空,刚好把银方子藏在里面。

  他厚颜无耻地将廖承宗的点子,据为己用了。

  “如此麻烦,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把银子运走啊?”朱仪觉得这办法太笨。

  梁谷抓了抓头发,不知道怎么接话,看向廖承宗。

  廖承宗低眉顺首,也不吭声。

  朱仪何等精明人物,立刻猜出梁谷冒功,也不戳破,给梁谷留几分面子,问廖承宗:“你怎么看?”

  “回国公。”

  “如今南运北送,需要海量的船支、车马运输。”

  “是以车马运输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您想呀,为何要把官银融化成银方子吗?”

  廖承宗长篇大论。

  朱仪皱眉:“别卖关子,拣重点说!”

  廖承宗磕个头,继续道:“如今江西戒严,只有些许驿递能来回出入,只有将银子变成银方子,才能返回江西。”

  “为何非要回江西?这劫银子的,就不能是湖北人?”梁谷不服气。

  “千户大人,那伪造的假银子,只有景德镇的瓷匠才做得出来。”廖承宗道。

  “那也不一定是江西,德化也能烧制。”梁谷觉得廖承宗推理没有根据。

  可德化在福建,想调包银子,穿过的省份太多了,容易露馅。

  “好,暂时不确定是江西。”

  “姑且不谈。”

  “只说这银方子,天下间最大的运输机构,就是中枢直管的驿递。”

  “而自去年起,陛下拆分了驿递。”

  “但驿递承包后,便落入地头蛇的手里。”

  廖承宗娓娓道来:“而南运北送,车马川流不息,每日运送几根银方子。”

  “量虽少,但架不住车马流动量大呀。”

  “不消一个月,银方子就彻底离开湖北。”

  “朝堂追究下来,也就查无可查了。”

  若涉及到驿递的话,可就难查了。

  去年皇帝就想清洗全国驿递系统,被俞山和俞纲被耽搁了,导致错失良机。

  驿递每日奔波的车马,数以万计,若用银方子取代车架,顷刻间就能销赃。

  还没法查销赃地。

  “大人,只要清查黄石驿递的车架,答案自现!”廖承宗磕头道。

  朱仪点头:“等年督抚到了再议。”

  他是江西参将,在湖北没有执法权。

  凡事都得和年富商量。

  好在两个人交情不浅,他朱仪很会搞关系,年富缺重兵,他则大手一挥,送年富三万狼兵。

  计相把银子清点出来了,大概有五万多两。

  经过审问银匠,他们大概融化了七八十万两银子。

  这一定是张善丢掉的银子!

  可张善是如何被调包的呢?

  朱仪让人把银子运去船上,计相全部归入帐上。

  又等了一天,年富才到。

  年富立刻下令,检查湖北境内驿递,尤其是车架,必须清查。

  与此同时。

  时间进入三月初。

  户部已经给所有宗室,发放了路引、户籍,陆续登船离开了京师。

  将两万多宗室全部移出京师,并妥善安置,恐怕需要一年的时间。

  而留在北直隶就比较容易,安置在各个村子里,安家落户,分田分地分房子。

  河南和山东也好安置。

  远的甘肃、宁夏、辽宁、热河比较难安置。

  至于安置吉林的,都暂时安置在辽宁河套里。

  宗人府和户部联合办公,宗人府派许彬代理宗正,其实背后就是皇帝。

  三月十五。

  大朝会结束后,便在文华殿举行殿试。

  朱祁钰第二次主持殿试。

  他端坐在龙椅之上,龙案上摆放着进士们的试卷,放在最上面的是祁顺。

  祁顺的试卷,是诸多考生中最惊艳的。

  朱祁钰看完也觉得其人甚有才华。

  但胡却认为,祁字,冲撞了皇帝的祁字,名次该下移。

  朱祁钰不以为意。

  后世认为八股文限制了明清思想,填鸭式答题,致使人思想僵化,但那可不是太祖皇帝的锅!

  那是成化皇帝改的!

  成化之前的八股文,内容活跃,文风不限,作答内容不限。

  评判试卷也没有固定标准。

  全看评卷官的经义水平。

  好在都是朝中博学者担任判卷官,拣选出来的人才,都是文人中的精华。

  但随着进入成化朝,科举就走向僵化路线,越来越僵化,导致科举是填鸭式教育,无法为中枢提供海量人才。

  而明前期科举供应人才系统,是比较健康的,所以明前期人才井喷,中期逐渐凋零,明末期人才难寻。

  上面,朱祁钰批阅奏章。

  下面,进士们奋笔疾书。

  殿试的题目,应该只有一题。

  但今年皇帝别出心裁,出了两道题,一道题是治水之策,一道题是广惠教育。

  都是对策题。

  没有固定答案。

  正常流程,皇帝只是露一面,最多呆一个时辰,就会离开文华殿。

  朱祁钰却把奏章搬到了文华殿来。

  在文华殿上处置政务。

首节上一节944/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