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想释放孩子的天性,需要底层教育逻辑,和不歧视的社会环境,缺一不可。
如果孩子们的思想总被三姑六婆所阻碍,那么这个孩子,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攀比,从来没问一问自己的心里,究竟要什么。
他可能不知道。
而这样的孩子,只会加速社会的无效内卷,批量制造出来的工人罢了。
这样的孩子,永远不可能成为科学家。
也许一百万个孩子才可能诞生一个科学家,可谁也不知道谁才是科学家,如果抹杀一个,就可能抹杀了一个未来的科学家。
而教育的思路,也是在大明用了五十年的应试教育之后发现的,所以大明及时调整车头,改变了教育思路。
这些年,大明诞生了很多科学家。
但成功的科学家少之又少。
其实,还有一个必要因素,就是朝廷会对科学家的研究项目进行政策扶持。
千万别以为科学家就都是好人了,他们照样会骗取投资。
很多时候都是互相欺骗。
朝廷发放补贴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参与科研。
科研不是请客吃饭,而是需要灵光一现的灵感,然后将灵感付出实践。
这就是科研诞生的底层逻辑。
得先让人有灵感。
再让人有条件付诸实践。
大明朝廷每年都会投资财政收入的12%,进入科研领域,支持科研。
恰恰,科研领域也卷得可怕。
骗子最多。
很多人是背后资本包装出来的科学家,就是为了骗取投资。
因为朝廷投资,各界投资人肯定要进来投资的,这就造成了科研热,这个热,持续了五十年。
可想而知,里面有多少热钱。
肯定会促生很多骗子。
到了万历朝,朝廷发放补贴已经非常谨慎了,肯定会有好项目被遗漏,这是没办法的事。
隆庆朝,朝廷亏损了巨多科研资金。
大明的科研资金,就是这个补贴,不是给你就完事了,而是一种投资,朝廷投资科研所了,你们赚钱了,是要给朝廷分红的,等于说朝廷是一家投资公司,和签署的是投资合同。
民间资本的条件更加严苛,都是投资,不是白给。
所以骗子多。
万历朝缩紧的主要原因,也是财政收入太低了,迫于无奈,而张居正查账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骗钱,再查账,差点把张居正气死。
张居正发现,这里面不止是骗钱,而是合伙窃取科研机密,然后倒卖出去,再回过头来再骗,反复薅大明羊毛。
这样的事,非常多。
再加上当时战争吃紧,朝廷直接停了科研经费。
这几年朝廷经费稍微宽松,又恢复了补贴,鼓励科研。
所以大明诞生了世界第一台电脑。
这台电脑的诞生,纯属意外。
只是一个火花,被大明意外点燃了而已。
而这个火花,却是需要一百年的时间积累,从政治构架,从上到下的脉络,底层的社会生态,等等。
才让这枚火花,点燃出光芒。
照亮未来。
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根源,谁先掌握了电脑,谁就会继续领先世界一百年。
千万别以为,掌握了电脑,就掌握了未来的一百年。
大错特错。
掌握电脑,但也要拥有保护好电脑的军事实力才行。
否则,研究出来电脑,也是原罪。
短小的一章,白天更
进群 927283491
(本章完)
第473章 战后复苏:可乐的垄断(四)
电脑初期研究出来,只是灵光一现,而真正用在航天器之上,距离研究出来,已经过去七年了。
这七年间,电脑公司走了很多弯路,然后被军方买断专利,最终才应用在航天之上。
而提出电脑这个概念,其实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
大战的硝烟已经散去,电脑这个东西才提出来。
又用了七年才应用在航天器之上,过程是曲折的。
本质上,这还是朱祁钰给大明带来的,容错率政策。
对待科研人员,要管束又要给予宽容,骗取科研经费的有,但也有是正经科研公司。
而科研项目,肯定是曲折又波折的,一定是反反复复,一步步前行的。
这就需要皇企投资公司有充足的容错率。
宽松的投资政策,有利于催化投资项目。
就说飞机。
完全是朱祁钰一手托起来的,内帑往里面砸了多少钱,到了成化朝才研发成功,整个过程整整持续了五十年。
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一蹴而就,一次就完成,都是经过漫长的时间发酵,一点点形成的。
但宽松的政策也有一个弊端。
就是骗子太多了。
劣币驱逐良币。
稍有不慎就会被骗。
隆庆朝到万历朝,三十几年的时间,朝廷总共投资了132万个项目,盈利的148个,暂时不亏本的11万个,其他的都亏了。
这组数据就知道投资环境多么恶劣。
那些骗子完全把朝廷当成是傻子,往死里骗,朝廷每年往里面砸进去的资源,80%都进了他们的口袋。
而朝廷要是改变宽松的投资政策,启用紧缩的投资政策。
对朝廷而言,就一句话的事。
但可能就不会诞生电脑了。
也不会继续科技革命了。
这就是彼此矛盾点,至今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
科技的发展,就是烧钱烧出来的,所以科技的落脚点,一定是盈利。
不止要赚回这项投资的钱,还要赚回所有投资的钱。
隆庆朝到万历朝,确实亏损了那么多个项目,但都要从盈利的项目里赚回来本金,并且实现盈利。
所以,科技的发展,一定是资本催生的。
而资本伴随着逐利属性,一定要用它来赚钱的。
比如爱迪生,被包装成所谓的发明家,最后才发现,他是资本家包装出来的人设而已,他本人就是资本家。
发明的目的,是盈利。
最近,张居正在学习操作电脑,他发现,未来的世界会被这个电脑改变。
可是,现在的电脑是超级大部头,主机需要几个房子才装得下。
科研最难的两件事,一件事是创造出一个新东西;另一件就是把这个新东西体积变小,推广到民间。
对于航天的兴趣,张居正也继承了世祖皇帝的遗志。
他始终认为,世祖皇帝的眼光,天下第一。
他指向未来的路是太空,那么未来就一定在太空之上。
只要按照世祖皇帝的指引,大明就不会走错路。
而且,此时还有一个政治背景。
国内经济复苏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成果,大明的经济政策提出来的不错,可藩国也不是傻子。
尤其藩国已经从诸多个小国,变成了二十几个大国,目前还有几个小国正在联合组建联邦。
未来每个大洲,可能只剩下一到两个国家,就是说,未来的世界,只有大国在争霸。
所以,大明是想开拓海外市场,那也得人家让你开拓才行啊。
藩国处处给大明企业上眼药,导致企业不愿意去投资,大明商品自然就无法攻占本地市场。
商品的定价权,是要考虑运费的。
如果从大明本土制造完毕后,运去世界上,那么运费成本就非常高,再加上关税,那成本就非常高了。
必须得去当地建厂。
比如可乐厂,一罐卖两元钱,如果从大明灌装完毕,运去大洋洲,运费就超过两元钱了,纯属赔钱的。
必须得在大洋洲各地建可乐厂,这种低端商品就是这样的,赚的就是一个辛苦钱。
与其说赚一罐饮料的钱,远不如去开拓资本市场的雄海。
大明百事和可口两家皇企,确实在资本市场上披荆斩棘,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现金流国家。
两家可乐公司,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了。
最早开发出来的,是世祖皇帝。
也一直是皇企。
也是老皇帝的遗产之一。
按理说,这两家可乐公司背后的控股人,是天下百姓。
近三十年来,各国都出现了替代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饮料品牌,试图抗衡可乐市场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