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只要入了明籍,就享受公平的教育,享受公平的社会福利,都是公平的。
老皇帝的圣旨,都有说明人一律平等,不分肤色不分长相,只要是明人就是平等的,民间决不许搞歧视。
他们和汉人一样拥戴老皇帝,甚至比汉人更极端,他们逢人便跟人说自己是汉人!一个光荣的汉人!
这就是民族认同感啊。
人种没有优劣之分,肤色更没有优劣之分。
既然做了世界大帝,就不能往牛角尖里面钻。
汉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具备极高的包容性,怎么就不能包容这些异族了呢?
若不能赶尽杀绝,就趁早做朋友,摒除矛盾。
这才是智者。
若根据民间说的,区别对待,华夏和外族不能通婚,保证血统,那么就会造成,同族与同族通婚,民族隔绝感越来越重,最后就是分裂,民族彼此仇视,一个个异族国家建立,和大明永远是仇人,值得吗?
千万别忘了。
大明是征服者!
你已经占尽了便宜了,难道非要赶尽杀绝吗?
以前倒是想赶尽杀绝!
问题是,杀不成了,杀不绝了!
难道还不改变政策?变成好人变成朋友吗?
再不改就是蠢货,就是傻子!
便宜占够了,该当朋友了。
如果说,大明像蒙古人一样,总共不超过百万,那么会被其他族给同化掉,可华夏民族有八十亿人啊!
谁不能同化掉?
为什么担心几个亿异族呢?分分钟就把他们同化了呀!
八十亿人,同化两个亿人,难吗?
全世界通行汉语行汉文,不就是同化成功了吗?
只要放开民族观念,将那两亿异族吸纳进来,只要经过三代人,他们还有自己的民族属性了吗?
没有了呀!也不会有了呀!
人心思安,都想好好过日子,既然在大明过得舒服,为什么要造反啊!
至于什么其他人种统治大明,可能吗?
大明有八十亿人啊,他们怎么统治?
就算是统治了,那也是几十代混血之后的明人了,他们还能是异族吗?现在冒出来一个鲜卑人,明人会将他们看成异族吗?不会了呀!
汉文化的同化能力,还用质疑吗?
想想,世界通行英语,多少国家忘记了自己的语言,华人忘记了吗?即便是移民几代的老移民,后代都会说汉语,就问汉语可不可怕!
英语,发展了几百年还不完善呢。
汉语呢,非常非常完善了,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最完善的语言。
而且,这些年老皇帝还翻译世界所有的书籍,转换之后并入汉语,再次繁荣了汉语词汇、语句,增加了几百万条成语,几百万条歇后语、日常语、名人名言,让已经完美的汉语再一次大成,等于说修成玉帝了。
汉语就是个BUG啊。
看看韩语,想走出汉语的窠臼,走出来了吗?最后不还得用汉语重新标注吗?
再看看日语,融合进去多少英文,还是得保留大量汉语,因为剔除掉汉语的话,就会词不达意。
世界都被英语统治了三百年了呀,还是摆脱不了汉语。
有这种BUG式的语言,还担心汉人血统消失?
傻了吧!
汉文化在,血统就不会消失!
英语统治世界,多少语言衰落,最终消失?
汉语照样生机勃勃,非但没被同化,英语照着汉语,制造出多少词儿来?
如果。
开始民族隔离了。
会发生什么呢?
世界内,会形成一个又一个小圈子,这些人会天天琢磨着造反,琢磨着建国,琢磨着独立。
因为这里曾经是我的国,但现在不属于我,你们是外来入侵者,我要恢复我的国!
这种思想可不可怕?
如果融合了呢,鲜卑人和汉人能分出来吗?契丹人和汉人有区别吗?蒙古人和汉人能分出来吗?满人和汉人,谁能看出不一样来?
跨人种就能分出来了吗?
分不出来的。
融合、同化、建设共同家园,是老皇帝一以贯之的国策。
既然杀不掉,就同化掉。
大明立国时,有多少色目人,到了景泰朝一个都找不出来了。
再说了,不同人种有不同的优势,运动场上就是黑人的天下,白人比黄人更理性,黄种人特别能学习。
而小民族里也各有优势,像维京人天生是强盗,好听点说有冒险精神,斯拉夫人是战斗民族,因为斯拉夫人就是维京人;汉人呢,天生勤劳能干,聪明内敛;蒙古人呢,骁勇善战;倭人呢,精悍忠诚,呆板认真;苗人呢,精致忠贞,骁勇能战。
如果各个民族的优点,出现在汉人身上,汉人会变得多么优秀?会不会批量制造出海量的人才?
所以,老皇帝对这些意见全部驳斥回去。
民族融合,共建家园,是大势所趋。
不止大明境内融合,全世界都要融合。
好听点说叫融合,其实就是同化。
焚毁所有国家的文化,让他们必须用汉文说汉话,让他们变成汉文化圈中的一员,全部变成汉人。
分裂才是老皇帝最担心的事。
他不担心藩国互相攻伐,这是早晚的事。
却担心华夏文化的分裂,华夏文明的分裂,乃至有其他族群独立建国,这是不允许的。
老皇帝不在乎国内有其他异族。
却不许其他异族拥有自己的国家。
他们必须变成汉人,永远被汉人统治。
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只能出现在博物馆里。
这才是老皇帝真正的野心。
可惜,太子确实愚蠢,听风就是雨。
看看唐国和东越,就偷偷豢养异族,建立军队,这就对了。
作为上位者,用的是下位者有用,而不是什么民族隔绝,有这思想的纯属蠢货。
对于唐国的风气,老皇帝给唐王写信,让他放开民间风气,可唐王置若罔闻。
他性格保守,讨厌开放。
这就造成了唐国娱乐业并不发达。
民间自由,娱乐行业才会发达,才会形成支柱产业。
唐国也不在乎那点小钱。
卖木材、资源就能排行世界前列了。
朱佑在唐国盘旋几日。
乘坐火车,去金国。
金国,毗邻唐国,在南美洲东北方向,圭亚那、苏里南、巴西东部,面积仅三百多万。
但是,金国平原占比高达90%。
全国人口2.7亿。
人口之所以少,因为金国百姓不爱种地,都承包给了明人,明人在金国种地,然后粮食出口给大明。
金国人均收入,在景泰六十二年就超过了两千元,每年稳步增长,景泰六十四年,人均收入在2142元左右。
这个数字,让明人眼珠子都红了。
都在怨怼祖父母,当年移民的时候你们怎么就不去呢。
金国是唯一一个移民条件巨高的国家。
前几年移民门槛不高,移民人数暴增,但百姓天天抗议,觉得明人侵占了他们的田园,到景泰五十年的时候,移民门槛逐年提高。
金国是世界上,明人最梦想移民的地区之一。
金王朱见湘,治政能力不如唐王。
可他懂得放权。
金国出现了欧洲的议会制度。
金国的内阁,由十一个人组成,首辅叫首相,每次决策,都是十一个人举手表决。
首相任期是八年,每四年经过一次选举,由朝臣来选举,三品以上的官员拥有一张选票。
属于大明制度下的责任内阁制度。
金国刚立国的时候,也不是这个制度。
金国境内,有加勒比人和图皮人,加勒比人极为骁勇,还有食人的传统,金国士兵不是他们的对手。
金王也不像唐王,唐王能打仗,他啥也不会。
当时随金王继藩的是杨一清,杨一清给他谏言,把军权下放给内阁。
本来该给兵部的。
杨一清耍了个心眼,他是首辅,抢走了六部的权柄,收归内阁。
那是杨士奇一直做的事情。
被老皇帝给打断了,让内阁变成老皇帝的秘书机构,而不是成为一国尚书台。
不然于谦一死,兵部权柄尽归内阁了。
杨一清就在金国实行了这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