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333节

  “没错,朕用的是人之能!”

  “不看地域,不看族群,只看能力。”

  “所以朕对不同地区的人,用法是不一样的,结果自然也不一样。”

  “这件事,算是第九件事。”

  朱祁钰笑道:“既然说开了,就展开了继续细说。”

  “说到这用人啊。”

  “朕在想,能否征西夷入朝为官呢?”

  这话顿时引起一片哗然,姚夔立刻站出来:“陛下,大元时色目人占据朝堂之上,高人一等,太祖建立大明后,色目人才变少。”

  “老臣不是反对色目人,而是色目人和咱们长得不一样。”

  “老臣觉得难以彻底汉化,而且明人对色目人深恨之。”

  文武之中的色目人后代不少,陈友就是。

  但他们的祖先,在大元是二等人,所以汉人恨死他们了。

  “汉化不是问题。”

  王复开口:“反倒是,会让汉人血统不纯,这是最大的问题。”

  朝臣吵了起来,大多数人认为用色目人为官不合适。

  朱祁钰也在深思,他要用人之能,大明的工业化进程,急需要大批欧罗巴的人才襄助。

  这些人才来了,必然会吸引更多的西夷进来。

  刚开始好控制,过个几十年,西夷和大明人混居。

  胡轻咳一声,示意噤声:“陛下,您为何要用西夷人啊?”

  “朕觉得西夷人的机械、造船方面比大明先进,所以朕想引进一批西夷人来大明。”朱祁钰直言不讳。

  胡笑了起来:“陛下,工匠乃小道,用不着给官做吧?”

  “赏一些钱财,实在有才华的,就给个小官当当嘛,不至于跃居朝堂之上吧。”

  没等皇帝开口,李贤却道:“老太傅,陛下担忧的是百年之后,若大批西夷进入大明,生根发芽,会吸引更多西夷来的,到时候咱们是接纳,还是不接纳呢?”

  胡笑道:“陛下、首辅,你们这是杞人忧天了。”

  “他们掌握先进的机械、造船之法,咱们就差到哪去了吗?”

  “咱们的人就不会学吗?”

  “学会了就给一笔钱财,打发他们回国便是。”

  “哪还用得上一百年啊,十年咱们就学会了,没等他们大批进来吸血呢,就把人赶走了呀。”

  这话让朱祁钰和李贤一愣,旋即哈哈大笑起来:“还是老太傅看得通透。”

  “朕还在犹豫呢,该不该引进一批人才进来。”

  “经老太傅这么一说,引进来。”

  “让他们给国朝卖命,然后赶走。”

  胡见皇帝煞有介事的样子,轻笑道:“陛下,您不必心思这么重。”

  “大明之强,在于包罗万象。”

  “不管长成什么样的人进来,十年之后,必会汉化,打心眼里把自己当成明人。”

  “这是汉文化的优越性。”

  这是大明的自信,强大的文化自信。

  “那这事就定下来,和西夷商议,招募一批人才来大明。”朱祁钰道。

  朝臣对这点并没反对,这是小事,皇帝是被答案吓到了,但别忘了,这是汉人最伟大的时代,这种伟大还要持续二百年呢。

  “梁的军报,诸卿都看了吧?损失肯定大了些,银子确实没少花。”

  “但收获也不小,梁将两国扫净后,得金银珠宝钻石,价值近六千万两。”

  “两个小国,就赚得盆满钵满。”

  大明不产钻石,但晋朝就已经有外国进献钻石了,所以百官并不陌生,家里都有。

  朱祁钰脸上带着笑:“杀人放火金腰带啊。”

  “虽然后续占领难度太大,起码这一波咱们赚了不是?”

  “还是按照老法子分配。”

  “年前,去河北、河南征一批人,趁早送去吕宋和渤泥,跑马占地。”

  “新移民的地区,就不要征人了,两湖、山东都不征人,尽量维持地方安定。”

  预计是征一千万。

  但不可能一口气征走,而是一点点征,送去集训,然后再征,再练,再征的。

  圣旨前天就传下去了,福建已经组织人南下了。

  “交趾的奏疏,已经三路伐老,明年雨季来临之前,老挝也就平定了。”

  朱祁钰对老挝不感兴趣,这是个太穷的地方了。

  兵还不凶,修路去吧。

  喝了口茶,润润嗓子。

  “第十件事。”

  “是宫中的事。”

  “朕离京两年多,很多宫娥到了年纪,耽搁了出嫁。”

  “朕会多备一份嫁妆,到了夫家不能给气受。”

  “朕知道你们都互相订好了夫家,下朝后传一句话,就说耽搁了好日子,可以怨朕,但不能给她们气受。”

  “在宫中伺候过朕的,都是有功的,你们家中是娘家,宫中也是她们的娘家。”

  “若谁跑到宫中哭诉来,朕可给她们做主啊。”

  朝臣哭笑不得,这是为自己闺女撑腰,骂着人家爹。

  不过,也松了口气,这些娇惯了的大小姐,竟还让皇帝很满意,是好事的。

  “这几年,朕在宫中设了女学。”

  “请了些闺阁诸葛来讲学的,朕还编纂了教本。”

  “宫娥们都在女学里学过习的,偶尔朕还给她们讲过课。”

  “这件事诸卿可知道?”

  还真不知道。

  皇帝在内宫的事,密不透风,除非皇帝想泄露,不然泄露出一丝一毫,都知监天天都会查,查到的后果会很惨。

  “臣等谢陛下教谕之恩!”朝臣跪伏在地。

  本以为女儿进了火坑,谁知道是进了金山啊,皇帝亲自授课,这是大靠山啊。

  “朕在想啊。”

  “男人能读书,女人怎么不能读书呢?”

  见朝臣反应很大,朱祁钰压手:“朕打算在宫外设女学,挑一个私密的地方,不许男人进入即可。”

  男女大防真的可怕,朱祁钰也没法改变。

  风气的变化,得慢慢来。

  “当然了,这是对民间开放的。”

  “官宦家中的女儿,都在宫中上女学,朕亲自教导。”

  “姚夔,朕问你,你小时候是令堂教导更多,还是令尊多呀?”

  朱祁钰见朝臣不以为意,才发问。

  姚夔微微一愣:“老臣儿时,父亲在外忙公务,是母亲教导的多。”

  “李贤,你呢?”

  肯定是母亲啊,父亲哪有功夫管孩子呀。

  “诸卿,你们也都是母亲教导居多吧?”

  “长大了,入学堂了,才是老师教导,对吧?”

  “真正影响人一生的人,不是父亲,而是母亲。”

  “朕这话,诸卿承认吧?”

  朱祁钰看见朝臣陷入深思,便道:“所以朕觉得,女子当入学,学好了,才能好好的教育孩子。”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不必朕重复说了吧?”

  “倘若天下母亲,皆是孟母、岳母,那么天下人才会有多少呢?”

  朝臣醍醐灌顶。

  皇帝是让女子学习后,教导儿女成才,这可是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大好事。

  马文升率先道:“依陛下之言,若女子读书,便能更好的教养孩童,可是,民间穷苦,又重男轻女,男孩尚且读不了书呢,何况是女孩了?”

  “确实是这个理儿。”

  朱祁钰笑道:“可不做是一回事,不知道是另外一回事。”

  “朕的意思是,让礼部出一些书籍,让儿童能看懂,起码认识几个字,女孩也要认识几个字。”

  “教育是大计,可以慢慢来嘛。”

  “先把官宦家中的女子,教导好了,久而久之,天下百姓不就都识字了吗?”

  大明的识字率是很高的,民间也有非常浓郁的向学之风。

  “臣等没有意见。”朝臣也都开始深思。

  在宫中教导,皇帝会给女儿们灌输什么思想呢?

  聪明人也明白了,他们在算计皇帝的同时,皇帝却早早抓住了下一代人,这些宫娥释放出去,她们学的是皇帝编纂的教本,延续的是皇帝的思想。

  几代之后,皇帝就会成为新圣,如孔孟那样的人物。

  皇帝的心思是真深啊。

  “第十一件事。”

  “就是瘦马案了。”

  朱祁钰脸色又绷起来:“朕当初掏钱养孤儿的时候,就担心地方做手脚。”

首节上一节1333/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