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第119节

  缓缓地,他将视线转向南端,出神的看着如画的江南丽景,眼中带着一抹迷茫跟忐忑,还带着几分野心。

  雨越下越大,如断了线的风筝,渐渐遮住了朱棣视野。

  朱棣身后坐着一个身穿黑袍的秃头男子,男子面色温和,缓缓道:“陛下,雨越下越大了,还是进寺中避避雨吧。”

  朱棣看了姚广孝一眼,点了点头,走入了寺檐下,开口道:“觉得我父皇会答应在北平开矿吗?”

  姚广孝微笑着道:“不知道。”

  朱棣冷哼一声,不悦道:“让朝廷同意在北平开矿可是你的建议,你现在来跟我说不知道?”

  姚广孝道:“当今陛下重军事,天下生产的大量精铁,也用在了锻造兵械上,以陛下的雄才伟略,定然是明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道理?”

  “朝廷一定还会北伐的。”

  “而殿下的顺天府便会是前沿。”

  朱棣嗤笑一声,不满道:“那有什么用?父皇又不会同意我为主将,想斩获军功,只能靠实力说话,当年常遇春大将军,便是事先士卒,还有我老丈人,那个不是尸山血海杀出来的,他们能做到的事,我朱棣同样能做到。”

  “只是我不就理解了,你分明知道朝廷早就定死,天下只有十三座冶铁区域,没有顺天府,为什么还要执意让我上书?”

  “这是什么道理?”

  “就为了让我父皇再骂我一顿?”

  “让人送鞋帮子抽我?”

  朱棣目光不善的看着姚广孝,对于这个秃驴,他一直都有些怀疑,感觉这人焉坏焉坏的。

  不是什么好东西。

  姚广孝沉吟片刻道:“殿下是胸有天下之人,正因为此,殿下需时刻谨记一件事,对于殿下这样的人,最大的痛苦,不是挨一顿打,或者打一次败仗,而是被忽视。”

  “殿下为陛下四子。”

  “而在陛下的谋划中,寻求的是‘攻守兼备’。”

  “长子走稳为盾,护家之后,方次子走险为矛,往前方开路家族必兴。”

  “晋王、燕王是从小跟着太子殿下的,关系比其他藩王都更为亲近,因而若是殿下不时常寻求‘存在感’,那陛下很多时候都会忽视掉殿下的。”

  “殿下表现的越急于建功立业,落在陛下眼里就会越被赏识。”

  “因为陛下要的就是‘次子走险为矛’!”

  (本章完)

第125章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第三更)

  长子走稳为盾,次子走险为矛?

  朱棣咀嚼着这一句话,听着感觉似有几分道理。

  自古以来,长子在家族中的责任,便是成家延续子嗣,次子则是需要去寻找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成功了,可以光宗耀祖,失败了,则要由长子帮助成家。

  他们兄弟间的相处便是这样。

  每次他们这些藩王闯祸,都是太子朱标出手相助。

  这也跟父皇的想法一致。

  姚广孝笑着道:“陛下现在要做的,便是要跟秦王晋王同为‘次子’,不说能凌驾之上,至少也要跟秦王、晋王一样,不然此消彼长,殿下在陛下心中的影响只会越来越低。”

  “殿下能经手的兵甲也会越来越少。”

  “殿下能接受吗?”

  朱棣摇头。

  他自幼喜欢军事。

  三岁就开始舞刀弄棒,才十二三岁,就叫嚣着要上阵杀敌。

  就藩北平后,更是日日操练亲兵,就是想着日后北伐,能得父皇同意叱咤沙场,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帅。

  但至少就目前而言。

  父皇更器重的还是二哥三哥。

  因为晋王、秦王已上阵杀敌过了,也早就证明过自己。

  但他还没有。

  至少没有独当一面过。

  朱棣心中一直是有些焦急的。

  随着年龄渐长,朱棣也不得不承认,他对于权势的欲望越来越大,对于父皇早早确立大哥为太子,心中是有些不满的,而这种不满的并非只有自己,还有秦王、晋王。

  这也是最终姚广孝跟过来的原因。

  姚广孝道:“我建议殿下上书请开铁矿,一来是想通过开矿,打造一些农具,提高顺天府的耕作,二来则是借此向朝廷表露殿下的雄心,想要为国效力,而非是一心成为毫无主见的藩王。”

  “如今太子殿下地位稳固,无人能够撼动。”

  “但乾坤未定,谁能料后事?”

  “殿下经过这几年的结纳地方官员,暗中培植力量,早已将顺天府彻底纳入麾下,眼下殿下的势力已没有办法再精进了,唯有去尝试突破一些限制,才能谋求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寻求开矿是必经的。”

  朱棣点头。

  他内心其实很矛盾。

  他对于权势是有贪恋之心,但更多的只是想抓兵权。

  对于处理政事这些,并不是很上心,相较于处理繁杂的政事,他更乐意驰骋沙场,快意刀剑。

  但身处这个位置,有时由不得自己。

  他虽尚武,但也习过文。

  知道身在帝王家,斗争的残酷跟残忍。

  现在大哥的确对他们和和气气,但谁又能保证,大哥内心深处不会是另一个想法?谁敢去赌?古今多少帝王,上位之后,当即翻脸不认人,变得跟过去判若两人。

  唯有谋求自身强大才能自保。

  至少要让人忌惮。

  既然父皇想让次子走险为矛,那他就要展露锋芒,至少在父皇在时,要让父皇知道,让天下人知道,他朱棣并不是一个无能之辈,更不会任人宰割。

  良久。

  雨已小了不少。

  朱棣又重新走了出去。

  他背对着姚广孝,突然道:“当初父皇分封,要求选一名僧人加以辅佐,最初选定的僧人并不是你,是你主动要求过来的,我现在很想再问你一遍。”

  “现在还坚定相信当时你我夜聊的想法吗?”

  姚广孝眯着眼,端起茶水,道:“这不是我相不相信,而是历史的明证。”

  “自秦代以来,历朝历代二世皇帝,都很难顺利即位,秦扶苏,汉刘盈,唐李建成,这一个个太子,都命运多舛,如今太子殿下的确地位稳固,但正如元太子金真一样,或有‘早死’的风险。”

  “因为当今陛下杀伐太重了。”

  “已伤人和。”

  “若是太子殿下病夭,以殿下的武功,未必不能成为第二个李世民。”

  朱棣眼中迸发出强烈的精光。

  但很快隐匿下去。

  “李世民?”朱棣眉头一皱,眼中带着几分凝重:“李世民是本就在长安,我现在可是在北平,距离应天府上百里,你总不能让我一路杀回去吧?就沿途的将领,还有我那二哥三哥,我都有些发怵。”

  朱棣并没有信心。

  虽然姚广孝一直让他以李世民为榜样。

  但他并没有真当真。

  他现在的目的,只是壮大自身,然后在讨伐北元时,大破敌军,扬大明军威。

  只是姚广孝时不时提起,让朱棣不免也有些受影响。

  何况这一切姚广孝自己都不确定,只是拿着过往的历史状况,来生搬硬套在当代,但如今的大明跟过去的朝代,根本就不一样,以前的帝王对储君是严防死守,但大明可不是?

  若论古今储君之权柄,他这位大哥可称第一。

  朱棣有时候也有些懊悔,为什么当初会听姚广孝的一派胡言,还真鬼使神差的听了姚广孝的安排。

  朱棣面色一冷,瞪了姚广孝一眼,道:“以后不准再说太子坏话,更不准再诅咒我大哥。”

  “我朱棣没那么大野心。”

  “你也别一直逼我,要是真把我逼急了,我不介意将你送到应天府去。”

  想了想,朱棣还是觉得不能再听任下去了,姚广孝这人想法太危险了,保不齐什么时候就把自己坑进去了。

  姚广孝笑着点了点头。

  他了解朱棣。

  朱棣眼下只是担心会出事。

  但朱棣若是真没有这个想法,又岂会一而再的纵容自己?

  功名马上取。

  如今的朱棣只是锋芒还没完全展现。

  加之太年轻,对于陛下的惧怕,也太过强烈。

  但这种惧怕,随着年岁渐长,随着实力渐强,会越来越弱的。

  北疆的雨势来得急也去的快。

  而相较于北方的粗狂,江南的雨却多了几分婉约。

  雨滴缠缠绵绵,久久不绝。

  夏之白坐在窗台前,望着窗外的细雨,自言自语道:“风不停,雨不歇,应天府人心难宁啊。”

  郑袄死了,就在今日,被当街腰斩。

  郭桓还在狱中,但郭家上上下下的族人,都已被杀,即便是管家、奴仆,也都不例外,整整齐齐被砍杀在应天府的刑场,就当着数百人的面,滚滚人头掉了一地。

  血水混着雨水染红了大一片街道。

  他并没有快意恩仇的感觉,心中只剩下感慨,前不久还在自己面前,趾高气昂的人,仅仅几天后,就被砍掉了脑袋,这实在让人唏嘘。

  人生变化无常。

  前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如今更多的是,前为帝王臣,后为刀下魂。

  他没有去收敛郭桓家人的尸首。

首节上一节119/2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