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君英明,乃我平城之幸!”
陈宫闻言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后又接着说道。
“除了这两万多屯户和县中原本的千余百姓之外,因为府君仁义之名远扬四方,平城之外还有一万多闻名而来的流民也想要依附于府君,只是奈何城中粮草有限,属下未敢造次,这些百姓已经积聚多日,若是不好生处置,只怕日久生变,至于如何处置还请府君示下。”
“嗯……”
吕衣略微沉思片刻后,便大手一挥。
“这些流民既然不辞辛苦远道而来依附于我,于情于理本本官都不能置之不理。”
“好在今次漠南之行并未空手而归,如今手握十万牛羊本官也就财大气粗一回。”
“这些人无论老幼,全部收下。”
“如今正是春耕时节,平城周围荒地连片,即便是五万人都可以安置的下来,正好抓紧时节开垦荒地。”
“下官遵命。”
陈宫闻言立即点头称是。
“嗯,本官估计周边可能还会有流民源源不断前来依附,如今我等手中不光有牛羊,还有数千战马,如若必要的话也可全部拿来交易粮食。”
“眼下不仅是我平城一地缺少人口,河北除了青州、冀州之外的州郡大多都被鲜卑人洗劫一空,人口凋零百业星散。”
“这年头虽然人命贱如草芥,但是同样也是最为重要的资源,相信明眼人还是不少的。”
“因此,与其等到秋收之后各州郡都缓过来了开始制止人口流动人口难以招募的时候,不如眼下熬一熬多招募一些流民。”
“这样……”
吕衣语速飞快,让陈宫不由强打起精神,不愿漏掉吕衣口中任何一个字。
“平城今年便按照五万人的规模招募屯户、其中允许不超过四分之一的编外老弱,反正这些老弱的饭量两三个才顶得上一个壮劳力,养着也不太费劲。”
“除了五万人之外,另外再有流民就继续招募,一直招揽够十万人为止,超过五万人的,每满一千人就按照一批送往九原县去,九原县长成廉乃本官的心腹,而九原因为这两年的本官的暗中运作,底子也比平城好得多,五万人的吞户还是可以安然吸纳的。”
“至于再多,就超过我们现在的管理极限了。”
“府君大人,其实雁门郡其他县中也可以安置不少人口,这些县的县令和县长已经多次求见府君而不得,若是将这些人收拢麾下,以雁门郡之地,再多安置十万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陈宫闻言立即向吕衣建议道。
“不妥!”
可是吕衣却摆摆手制止他的建议。
“这些人如今还未被我彻底收服,若是冒然将其吸纳入平城体系之中,若是其中有一二心怀鬼胎之人向朝廷告密,我等的谋划就成了笑话。”
“保险起见,今年仍旧是只在平城、九原二地暗中发展。”
“府君所言甚是,属下知晓了!”
陈宫闻言心中也并不不满,吕衣所言更加保险,他也只是建议一下而已。
“公台勿急,今年春耕之后本官就要大肆募兵,等秋收打了粮食,手中有了底气之后,便有底气将雁门郡上下打点一番,等到来年,公台的舞台便不只是这小小的平城一地了!”
吕衣笑着安抚了一下后,便转头看向侍立一旁的高顺。
如今吕衣晋升为雁门代郡守之后,便带着一点匈奴人的人头和钱财由张汛出面让高顺顶了自己原先的平城县县长之位。
没有让已经被吕衣花了不少精力和成本治理的平城给别人做了嫁衣。
而高顺的县尉之职也由高览顶替。
不止于此,如今吕衣已经升官当了郡守,候成等人吕衣麾下的老人也自然水涨船高,混个县令县长当当也是应有之礼。
对此,吕衣已经有所计划,只待今年秋收一过,便要继续前往漠南一趟,为自己和属下们捞取一些军功彻底办妥此事。
“高顺如今虽然接了县长的职,但是平城内外有公台和高览二人足以,汝未来的精力还是主要放在募兵和练兵之上。”
“今年光是平城和九原直属人口就有十万人之众,我意等春耕之后从两地屯户之中招募三千善骑之人,将我吕氏直属的骑兵扩编到三千之数。”
“这和吕坞之中的辅兵不同,我要你全部按照陷阵营的标准,全部向全甲重骑兵的方面训练。”
“如此一来,下次遇上战事,即便我平城自己就可以轻易拉起三千人的具装铁骑,若是算上奉先麾下以及张氏子弟,便足有五千铁骑,即便是鲜卑人复起,我们也有了一战之力!”
“另外甲具和武器要提前准备妥当,按照五千人的数量置办。”
三千人的规模看起来不大,但是这可是精锐中的精锐的重骑兵。
即便是大汉朝廷养上一万人都要头疼。
吕衣之所以能有这种大手笔,除了麾下比朝廷高效精简廉洁了不知道多少倍的军政体系之外,更多的还是他一手边境走私贸易和依托自己的军队以战养战。
如果是抢劫是无本的买卖,那吕衣至今未尝一败的战斗和掠夺就是直接印钱了。
当然,只要吕衣连胜的进程被打断,哪怕只有一次,他的发展也会随之陷入巨大的瓶颈乃至衰退之中。
“诺!”高顺闻言并不多言,只是点点头抱拳领命。
高顺的表现落入陈宫、高览眼中,不禁让两人心中怀疑,哪怕吕衣叫他去死,他也不会有第二种表情。
“好了,你们去忙吧……”
安排完了麾下各项军政事宜,吕衣翻了翻案前的十几封自己名义下属的拜帖不由露出笑容。
“既然当了这雁门郡守,不见见这些个县尊也有些说不过去。”
“本府君就会会这些人吧……”
……
春去秋来,时光匆匆,眨眼半年已过。
经过了一整年的休养,河北渐渐恢复了一些生气。
放眼望去各个州县或多或少都收获了一些粮食。
虽然仍旧不能说就此摆脱了去年那样的贫困,但是好歹可以收获一些粮食,百姓们起码有了活路,眼下是不用被饿死了。
只是,如果不提马上就要下乡收粮催缴的胥吏的话,自然是如此。
可这些贪墨成风的胥吏可不会管这是不是小民一家接下来一年赖以为生的口粮和来年的种子。
他们要对更加贪墨成性的上级官吏负责,而他们的上级官吏也要向奢靡成风的灵帝负责。
所以,他们的快乐也只有秋收之后的这几天而已。
不出十日,他们辛劳了一年种下的粮食基本上大多都要被朝廷征缴抢走,等待他们的又是熟悉的饥寒交迫。
只有那些主动卖身给世家大族的僮客们还能勉强度日。
主家的租税虽然也十分承重,但是却十分可观的只会按照他们自己实际耕种的田亩来征收。
而那些看似自由的自耕农们面对朝廷不仅要承担自己原本应该缴纳的赋税,除此之外还要承担其他逃亡和死亡的其他自耕农们的赋税。
往往卖妻鬻子都不能清缴胥吏们摊派的税赋,因此只能加剧自耕农们数量的锐减。
摆在这些升斗小民面前就只剩下逃亡和从贼两条路。
刘宏如此竭泽而渔等若自己拆自家社稷的砖瓦。
也只是他运气好,因为常年的酒色壮年而死避免了成为亡国之君的下场。
不然按照他这种玩法,结局必然比自己的两个倒霉儿子更加倒霉。
高高在上的他不会想到,他治下这些看似面对自己的苛政毫无还手之力的顺民们,有一天被彻底断绝了生路之下会爆发出远超鲜卑、匈奴、西羌和乌桓等异族更加恐怖的力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两年之后,正是这些衣不蔽体,面有饥色的汉民加入了张角麾下,彻底的断了大汉的生路,他们前赴后继,不计生死也要让四百年煌煌大汉为他们陪葬。
不过,在河北偏远的北境。
平城和九原两地的百姓却因为吕衣的出现,治下的百姓倒是难得的松了一口气。
平城和九原两地的官方人口加起来还没有一万人,因此根本不引人注意。
而实际上其中依附于吕衣麾下的屯户人口却超之十倍之多。
这些人在吕衣并不苛刻的军屯政策之下,积极的忙碌了半年,从春季的开荒、耕种到秋天的收获,即便只能保留基本的口粮,他们也对此满意无比,不少人为此心中感念吕衣的恩德起来。
毕竟这十万人之中半年前还只是即将饿死的流民,这些田地、种子、农具、耕牛,以及这半年来的口粮都是吕衣无偿提供的。
华夏的百姓大多都是淳朴之人。
只要有一口饭吃,就愿意安安分分的当顺民。
即便是吃不饱饭,只要有一条活路,也很少有人愿意造反。
因此这些人目前都对自己的境遇感到满意。
并且,成为吕衣的屯户并没有完全的失去自由。
只要老实本分的耕种满五年完成吕衣布置的任务,那么按照吕衣和他们的约定,他们耕种田地就可以归其所有,今后留存的粮食比例就更高,好好努力劳作数年完全可以变成富农。
而吕衣也承诺,对于贡献较大的屯户还会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耕牛农具、得到吕坞之中那种坚固宽敞的砖瓦房,甚至还会优先给与婚配。
这种条件莫说大汉朝廷,即便是在世家大户的僮客之中也只有那些家主沾亲带故的关系户才有资格享受。
而吕衣却一视同仁,只要表现及格就严格兑现。
因此,屯户们的积极性都被吕衣调动了起来,将吕坞和平城之中的几十座粮仓都堆得满满当当。
虽然说其中有一半需要用作来年屯户们的粮种和口粮。
但是即便是只是其中的一半也足够吕衣发动一场短时间内的域外战争了。
今年匈奴人的日子因为吕衣的一系列操作,却比往常更加难过。
陷入内战,已经打出狗脑子的匈奴人不光没有机会南下劫掠汉地,就连自己本身的放牧也因此大受影响。
整个漠南的匈奴的人口一减再减,已经不足十万人之数了。
而这还是全部男女老幼加起来的数字。
其中的壮年战兵甚至只有两三万人规模。
曾经叱咤草原数百年的匈奴人如今已经到了最衰弱的时候。
而这正是吕衣所期待的……
(本章完)
第278章 三顾茅庐
秋高气爽、艳阳高照。
这样一个好天气,吕衣却并没有用来处理政务,反而带着舍弟吕布、高顺二人行走在冀州巨鹿乡间的小路上。
如今吕衣政务繁忙,每天一睁眼就要管十万多张嘴吃喝拉撒,再没有了刚刚穿越之时快意清闲的时光。
不过,自从品尝过权利的滋味之后,吕衣却甘之如饴,丝毫不觉得辛苦,或是需要旁人督促才能工作。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
而吕衣这样一个野心勃勃并且不肯甘居人下之辈自然就更加需要权利。
他在此并非为了游玩,反而是为了一个人而来。
事实上,为了征辟此人,吕衣今天已经第三天特意登门拜访了。
能让吕衣放着繁重而重要的政务三次跨州越郡上门求贤,就可以知吕衣欲请之人是什么样的大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