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449节

  早就等候在巷口的吴亮嗣看到杨涟出来,笑呵呵的打招呼道。

  “哼。”

  看到吴亮嗣,杨涟就忍不住冷哼一声,也不回礼,独自在锦衣卫的带领下,向着钦差衙门而去。

  这次查案,名义上是钦差主导,但实质上,却是皇帝派来的太监为幕后主使,锦衣卫为先驱。

  和传统的,钦差说啥就是啥不一样,这次查案,锦衣卫负责查,钦差只负责断就行了。

  锦衣卫负责收集各种证据,然后给你们仨带来,你们负责审,给皇帝写奏章就行了,将钦差和各个利益方的交往给断绝了开来,可以有效避免有人玩猫腻。

  “你是不是贱的慌啊,他杨涟一直都对你爱理不理的,你还往上杆子的凑上去。”

  看着离去的杨涟,李征仪忍不住对吴亮嗣吐槽道。

  “怎么,你想一边儿查人家的恩主,还想一边让人家对你有好脸色啊。”

  “李公。”

  闻言,吴亮嗣无奈的看着李征仪。

  这得亏他和李征仪是二十多年的老相识,否则就冲李征仪对他的这说话态度,就能和人结仇。

  “我这不是想套话嘛。”

  同李征仪一起走在去衙门的路上,吴亮嗣小声的问道。

  “东林书院的事儿,李公听说了没?就是金丝楠木的事。”

  “听说了,不意外。”

  闻言,李征仪点了点头,简单的道。

  “那李公说,那些金丝楠木,是不是当年我们查的那批。”

  “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

  一眼就看穿了吴亮嗣的想法,李征仪摇头道。

  “东林书院建成都已经十几二十年了,有关的线索啊,肯定早就让李三才抹的一干二净,你知道那些金丝楠木是皇木,又能如何呢?”

  说着,李征仪将手中的账本塞在了吴亮嗣的手里。

  “你啊,还不如多查查这些个账本,从里面找出能将李三才钉死的证据。”

  “李三才人都已经死了,现在钉死他有什么意义啊。”

  看了眼手里的书卷,顺手就卷起来,塞进袖子里,吴亮嗣向李征仪追了上去道。

  “那个东林书院,就是东林党的老窝,我听说啊,现在陛下令东厂查抄了东林书院,要株连十族,看样子是想整个东林上下都给翻出来。”

  追上李征仪,吴亮嗣继续道。

  “顾宪成是东林,李三才是东林,刘一是东林,邹元标也是东林,杨涟他,也是东林啊。”

  说着,吴亮嗣指了指前面正快步行走的杨涟。

  “如今,陛下认清了东林书院那些僭越谋逆的伪君子的真面目,我这个右俭都御史,没道理要看着这么个东林逆党,还在这逍遥自在啊。”

  “我劝你老实点儿。”

  闻言,李征仪摇了摇头,心中暗自嘲讽。

  他个南直隶(安徽)广德府人,即便是再不想牵扯进党争之中,但却也无法避免。

  对于东林那帮伪君子的面目,李征仪看的再清楚不过。

  也正是因为心中还有着一丝真正为国为民的想法,李征仪才会踏上和东林正面硬顶,然后被弹劾回乡的道路。

  但这不代表,他他看的起齐楚浙诸多党派。

  昔年出了张居正张太岳的楚党,现在也就剩下这种趋炎附势的小人了。

  “你一直在京城,我觉得你应该看的比我清楚。”

  脚步轻缓,李征仪出声道。

  “陛下要查李三才,为何会突然想起被贬斥的杨涟。”

  “一个进士,被皇帝贬为了教谕,没人推荐,一辈子都别想再复起。”

  “现在京中,还有谁敢给陛下推荐杨涟?”

  “好好的相像吧。”

  说着,李征仪拍了拍吴亮嗣的肩膀,向着前方追了上去。

  “。。。”

  看着远去的李征仪,吴亮嗣的脸上小问号一连串一连串的往出来冒。

  这事,就尼玛的诡异。

  用东林查东林,用的还是个被贬斥的东林。

  而且,也没听说是有谁给皇帝推荐杨涟了。

  更为主要的是,现在锦衣卫的所有动作,都在将黑锅往李三才的身上扣,这就导致杨涟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

  皇帝要用杨涟?说不通啊。

  皇帝要杀杨涟?也说不通啊,放着不管,杨涟自己就能把自己憋屈死啊。

  弄不清皇帝的用意,让吴亮嗣一直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三位钦差来了啊。”

  当杨涟三人步入钦差衙门时,陆文昭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这是派出去的锦衣卫,刚刚送来的,过去三十年,北清河、清江、龙江三处督造司,上下所有大小船厂的进出料账单。”

  伸手在几口大箱子上拍了拍,拍的是灰尘直冒。

  “咳咳。”

  手在身前挥了几下,陆文昭才接着道。

  “此外,我派出去的锦衣卫还给我传来消息,说龙江船厂有与李三才做过沟通的人证,还有几个账房先生,都一起来到这里,就多劳烦三位钦差审讯了。”

  “劳烦陆千户了。”

  闻言,吴亮嗣笑着上前拱了拱手到。

  “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证据,陆千户一定要给我及早送来啊。”

  “吴御史放心,在下省得。”

  见状,陆文昭笑了笑,对三人拱手行礼后,就向着外面走去。

  他还要带人去查,这运河上下船商的事情。

  有多少在工部登记了,有多少漂没朝廷漕船了,有多少是干净的。

  他的事情多着呢。(本章完)

第450章 大肆抓人,辽东很需要

  后世有句话,叫做资产阶级具有其软弱性。

  一个月时间不到,皇帝就在南直隶成功的验证了这句话。

  魏忠贤、许显纯、杨金水三人组成的损种组合,狠狠的给了南直隶境内各个大户们一个教训。

  不听话就往各种案子上扯,船厂漂没案、东林书院谋逆案、盗铸银币案,总有一款适合你,当天就能给你把全家老小打包好,准备往辽东送。

  这时候,也别说你家是某个高官,还是出过什么翰林之类的了。

  魏忠贤没从皇帝那里得到暗示,但杨金水得到了啊。

  手中有皇帝明确的商业规划,杨金水做起事相比于魏忠贤,是要更有章法的。

  船只登记。

  沿着运河上下,所有运量超过百石的大船,都需要在工部进行登记,领取船牌。

  没有船牌,敢在运河上漂,抓到就扣船。

  靠着这一手,杨金水成功的在运河上的船行中,插入了一根钉子。

  而随着杨金水整合船行,虎骧卫也理所应当的忙碌了起来。

  南直隶城外的临时军营之中,祖大寿可谓是忙的脚不沾地。

  “这么多人,都要抄吗?”

  看着祖大寿递来的名录,吴襄头疼的捂着额头。

  “这都是将家中弟子送到东林书院求学的人家,自己找死怨不得人。”

  伸手擦了把脸上的汗水,祖大寿摇头道。

  “那二十四根金丝楠木的大柱已经运到城外了,就等往北运了,我已经去看过了,三人环抱的金丝楠木,也不知道是那里弄来的,我就不信,他们家的子弟都是瞎子,看不出来那大柱不对劲。”

  “主家人不说,谁知道呢。”

  闻言,吴襄摇了摇头问道。

  “那个徐允祯呢?这种将人流放辽东的事情,他这个武德使就不来看看?”

  “他啊,可忙着呢。”

  提到军中皇帝的钉子,祖大寿很是谨慎的道。

  “锦衣卫那边缺少人手,徐小国公也被那个魏忠贤借调过去帮忙了。”

  “那可真是忙啊。”

  想到自己在军营外看到的景象,吴襄耸了耸肩膀。

  “我还要再去接一批人,先走了。”

  那么,此时南京城外,是个什么景象呢?

  简单的来说,军管。

  皇帝的圣旨已经到了,因为牵扯进了盗铸银币案中,魏国公全家老小的命,都被皇帝捏在手里。

  即便今年徐弘基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也不得不披挂上阵,出面协调军队,以维持南直隶境内的安稳。

  “爹,吃饭。”

  手中提着个食盒,徐青君来看自己的老爹。

  虽然皇帝对他大哥徐文爵的最终处理还没下来,但魏国公府上已经得到了暗示。

  徐弘基的这个二儿子,就是下一任魏国公了。

  为了让这个小儿子将来能顺利的接任,徐弘基不得不平日里出行,将这个小儿子带在身边,还推迟了自己的致仕计划。

  “放下吧。”

  闻言,徐弘基叹了口气,停下了手中的笔,从儿子的手中接过食盒,开始用饭。

首节上一节449/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