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445节

  大明的布政使司,全名应该叫承宣布政使司,比如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看着皇帝,毕自言摸着自己的胡子询问到。

  “不能说废除,只能说将一些个事情正式的定下来。”

  摇了摇头,朱由校看着毕自言道。

  “宣宗之后,朝廷屡设巡抚,权责侵蚀,布政使地位下降,已经无法再提调一省政事之职了。”

  “总叫巡抚,给朕的感觉很不好,所以朕就想换个名字,叫黜置使,将制度确立下来。”

  “那原来的三司衙门的权责该怎么分?”

  看着皇帝,袁世振忧虑的问到。

  “布政使管行政和财赋,按察使管司法刑狱、监察按劾、治理驿传,都指挥司管兵事。”

  “若是新设黜置使,统管三司,这权责会不会大了些,以致生成藩镇?”

  “都指挥司的兵马要进行分流,只负责自己境内的守御问题。”

  听到袁世振的话,朱由校的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转头看向黄克瓒道。

  “自于少保去后,兵部侵蚀五军都督府权责,现在熊经略已是后军都督府右都督,兵部是不是该将这部分权责,还给后军都督府了?”

  “??”

  听到皇帝的话,黄克瓒的脑门上瞬间就冒出了几个大大的问号,这还有我的事儿?

  被坐在身侧的徐光启用胳膊肘捅了一下,黄克瓒才反应过来,连忙低头道。

  “臣听陛下的。”

  “听朕的?要是都听朕的,那朕就高兴了。”

  闻言,朱由校皮笑肉不笑的哼哼了一句。

  “朕一直想对辽东的军事进行一个调整,既然说到这里,那今天就好好的说说。”

  说着,朱由校看向熊廷弼道。

  “朕让你对辽东进行军改,改的如何了?”

  “启奏陛下,除需返回各镇客军外,辽东本地主军,都已按照陛下所示,以武靖营为首,新编十八营,合计五万四千人。另有屯田卫所军四十四个,不分男女老幼,每卫万人。”

  说着,熊廷弼也拿出了一封奏本,递给了身后的小太监。

  今天的议事,都是提前有准备的。

  “请陛下御览。”

  “卫所制,要废,但也不能全废,大明上百万大军,如果全吃朝廷的饷银,那一整年的税收,都不够养军的。”

  看着在场众人,朱由校令人拿出一张巨大的舆图,在堂中拉开。

  “所以,朕就想要先在辽东试试,对本地兵马分为五军都督府的正军,和辽东黜置使下辖的辽东都司统领的守备军。”

  从上位走下来,带着众人来到舆图前,朱由校指着地图给众人道。

  “那十八营的新军,就划给后军都督府所属,粮饷由朝廷来出,四十四个屯田卫所军,待到屯田结束后,按户分地、分房,出丁,出粮,组成守备军,平时由辽东都司管辖,战时由后军都督府调遣。”

  站在皇帝身侧,熊廷弼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后,看着皇帝道。

  “陛下,都司衙门交由兵部统辖,可否?”

  “。。。可。”

  听到熊廷弼的话,朱由校思索了一下后,点了点头。

  “陛下睿智天成,此制既可保境一方,又不致使朝廷养军艰难,臣赞同。”

  听到皇帝同意了自己的提议后,熊廷弼当即拱手道。

  他已经完全明白了皇帝的想法。

  这就是对兵马施行双轨制管理了,废了卫所制,但没全废。

  五军都督府统辖部分精兵,作为机动力量,负责进攻。

  都司衙门统辖守备军,作为守备力量,负责防御。

  一攻一守,既能减少朝廷养军成本,又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两相竞争,又不致使一家独大,形成藩镇。(本章完)

第447章 两个方向说完,你们能走了

  看着皇帝的后军都督府正军和当地守备军两相联合的军制,熊廷弼将自己袖子中的一道奏本往深处推了推。

  他本想再向皇帝要点儿权力,好对辽东都司进行一个大范围的整顿,调整军事部署,但现在看来,不用他自己提,这活儿也要落在他的脑袋上了。

  “陛下,如此大改,恐怕会在朝野间引起非议。”

  站在皇帝的身后,礼部尚书孙如游小声的道。

  “陛下锐意图新之志,臣等素知,然天下臣民不知道,常有人言,祖宗之制不可废,如此大动干戈,恐致人心浮动。”

  这就是小心的提醒皇帝,别跑的太急,摔着了。

  “大明的军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听出了孙如游话中的意思,朱由校摇了摇头道。

  “趁着现在辽东刚打了胜仗,各地客军还未回返,抓紧先对辽东下手,等到辽东改完,山沟沟里的建奴也剿的差不多了,也就能对其他各镇动手了。”

  “陛下决心已定,臣本不应多言。”

  听到皇帝表决心的话,毕自言这时插嘴道。

  “但臣想问,后军都督府的行衙,放在何处?”

  “先放在沈阳,至于日后。”

  闻言,朱由校眯着眼睛指了指地图上的一个点。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

  看着皇帝指着的那个位置,在场众人,除了兵部尚书黄克瓒,其他人纷纷就是一惊。

  因为皇帝指着的是大宁,日后这地方叫承德。

  “臣赞同。”

  “我大明若是可以收复大宁卫,则燕山之北,进可以此为矛,威慑蒙古诸部,退也可据城而守,御敌于边墙之外。”

  看着皇帝指出的位置,工部尚书徐光启第一个表态道。

  “但目前。。。”

  “收复大宁的话,话说的过早了。”

  对于徐光启的但,朱由校摆了摆手。

  老徐头的战略眼光还是足够的,但可惜不是时候。

  “想要收复大宁,就先要完成辽东改制,将后军都督府的战力拉起来,同时还要有足够的人手,开拓辽东的土地,积攒粮草。”

  “而且,对于蒙古人也不一定非要用武力征讨,用软刀子也可以兵不血刃的达成目的。”

  朱由校算是给在场众人吃了个定心丸。

  他这个皇帝没疯,这才刚刚打胜一场建奴,就飘的打算再打蒙古人了。

  “如今,朝廷的要做的就两件事。”

  重新将众人的目光带到身前的舆图上,朱由校轻声到。

  “第一件事情,就是新政,说新,也没多么的新颖,大体上就是沿着昔年张太岳的路,重新再走一遍。”

  “如今,顺天府在搞新政,天津府那边,袁师也在搞,辽东那边也要搞起来,朝廷的官员补上了,能管住境内的人了,百姓也就能少受些大户的苛待,好过些。”

  “第二件事情,就是军改,这件事情,朕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很多事情都要看熊爱卿给朕的回信,心里才能有个底。”

  说着,朱由校看向熊廷弼问道。

  “孙传庭带着那支豹韬卫,不错吧。”

  “回陛下,不能说是不错,是相当之强,有昔年戚少保之遗风。”

  听到皇帝的话,熊廷弼顿时就来了精神。

  他是军旅之人,在军事上有自己的见解。

  而且近距离的看过豹韬卫的作战模式,很是让他感受到触动。

  “豹韬卫的作战方式,多马匹、多车营、多火器、多工具、多操练、多粮饷。”

  看着皇帝,熊廷弼掰着手指头,给在场众人讲解起了豹韬卫的战场表现。

  “孙传庭第一次协防抚顺之时,臣心中是有担忧的,毕竟这是一支新设之军,其中大多都是没上过战阵的新兵。”

  “但孙中郎将用现实告诉臣,臣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随着熊廷弼的述说,在场众人仿佛被带回了叶赫战场之上。

  豹韬卫加广宁抽调出的兵马,能正面硬撼建奴精兵,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战术,靠的是装备,靠的是皇帝的支持。

  新式的火器、新式的组织度、新式的作战方式,以及足够的后勤补给,这些都是皇帝所带来的的。

  有了这些,豹韬卫带着广宁卫的精兵,打的那是相当的彪悍,几乎到了悍不畏死的地步。

  没有皇帝带来的这支豹韬卫,熊廷弼就只能把建奴慢慢的往死里拖了。

  “孙传庭的能力,是可以的。”

  听完了熊廷弼的述说,朱由校点头赞道。

  “而且这个孙传庭还是个进士,朕对他还有些其他的期待,要等时间来证明。”

  “现在,豹韬卫已经用一场大胜来证明了,编练新军,是可行的。但豹韬卫耗费钱粮之多,也不是其他各军能比的。”

  说着,朱由校看了眼在场的众人,又给泼了盆冷水。

  “平时,养豹韬卫一卫,算上军械、粮饷损耗,每月就需五万枚银币,从孙传庭率军出广宁,再到叶赫一战,按照京城物价计,就从朕的内帑里掏了三十万枚银币,用来给供给军需。”

  “所以,朕才会想着重立后军都督府,编练部份精兵。”

  “陛下睿见。”

  闻言,毕自严拱手到。

  “今岁税收还未入京,若是叶赫再不能取胜,臣就只能奏请陛下,息兵罢战,但万幸胜了。”

  “此番叶赫之战,不管是豹韬卫还是其他诸军,该赏就赏,不要吝啬。”

  知道毕自言主持的国帑的确是穷,所以才说这话,但朱由校还是挥手道。

  “银子这东西,不花在将士身上,是留着将来给敌人做赔款,还是留着给贪官增家底?”

  “臣谨遵陛下训斥。”

首节上一节445/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