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351节

  原因就在于赵宋有一套完整的转运司机构对物资进行调控,实现了对下方州县在经济上的长期调控与抽血。

  而大明对地方的控制,也就剩下政治上的控制了,经济上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明边关的白银通胀问题,累计到了一个难以整治的地步。

  而云南、川中地区,则是缺乏大量的白银,导致了通货紧缩,百姓日子过的艰难,土司和朝廷越来越离心离德。

  手指在沙盘上敲动,朱由校心思微动。

  他设立辽东转运司也好,改革漕运也好,就是为了重新掌控运输,掌控对辽东,对南方的控制。

  “经济管理的核心,在于trade off,权衡。”

  “需要仔细权衡想要取得的成果,与付出的代价。”

  嘴里念道着一句话,朱由校下定了一个决心。

  曾经的张居正改革,用货币白银化,换来了大明的国库充盈。

  但同样将国家的货币安全托付于西方国家的白银开采量和运输量。

  这个现象在后世有一个专业词语叫做“美元化”,其中的代表国家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萨尔瓦多、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巴拿马、委内瑞拉、莱索托、津巴布韦。

  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美国佬的韭菜田里的小韭菜,在一波又一波的美元震荡中被收割一空。

  但现在,想要实现货币去白银化难上加难。

  大明的货币政策现在他除了让人敲银币,慢慢的对民间进行渗透外,什么事都做不了。

  大明自己自己的产银量非常的低,无法实现控制整体经济膨胀。

  开海不能停了,开海一停,沿海倭寇肯定就又会闹起来。

  而白银的官方货币地位也不能轻动,动的结果就是大明这只羊疯了,上下各个阶层都得造反。

  只能用白银敲银币,保证货币不会大规模的贬值的情况下,通过火耗的方式,从大明身上薅点儿羊毛下来的同时,慢慢进行整治。

  “流通,流通。”

  嘴里念叨着两个字,朱由校从放着沙盘的房间里出来,在书桌前坐下后,抽出一张宣纸,提笔开始书写。

  “货币与物资流通的关系。”

  就当皇帝又在写书之时,王化贞脚步轻松的离开了南海子。

  坐在回京的马车上,王化贞的嘴角就忍不住牵起一阵微笑。

  当王化贞回到京城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去内阁领旨,而是来到了翰林院。

  “恩师。”

  早就有仆役拿着自己的拜帖前来,王化贞一至翰林院,就被翰林文书领入了大殿,见到了戴着个老花镜,坐在书堆里的叶向高。

  看了眼弯腰行礼的王化贞,叶向高伸手锤了锤自己的腰部后,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老了,看一会儿书人就有些提不起精神来。”

  “恩师老而弥壮,还能再为朝廷办几年的事儿呢。”

  上前扶着叶向高的肩膀,王化贞忍不住出声道。

  “陛下喜用实干之才,我这种在翰林院读了一辈子书,连知县知府都没做过的书蠹,是没指望了。”

  伸手拍了拍学生的手掌,叶向高看着他道。

  “我听说前段时日周应秋推荐你去负责与蒙古的互市,今日你来,是陛下同意了?”

  “回恩师,陛下同意了。”

  闻言,王化贞肯定的点了点头,高兴的道。

  “我请求陛下给我十万两银币,陛下也同意了。”

  “那就好,你在地方上任过职,与周应秋也有过接触,此番互市之事,只要你好好做,将来必然能在朝堂上站稳。”

  听到学生的话,叶向高点了点头,看向他问道。

  “你今日来,可是有什么疑惑想要问我?”

  “恩师眼神依旧锐利非常。”

  佩服的拱了拱手,王化贞出声道。

  “学生今日来,乃是因为前些日子韩来寻过我。”

  “哦?他找到你的门上?”

  闻言,叶向高的眼神瞬间锐利,思索了起来。

  带着王化贞来到自己的班房,亲自给学生倒上了一杯茶水,叶向高方才出声道。

  “让为师来猜一猜。”

  “韩给你联络的那些个生意,我也是略有耳闻,他们对漕运的依赖,非常的巨大,很多东西都要借助朝廷的漕军才能北运。”

  “如今,朝廷正在进行漕运变法,内阁正在逐步裁撤各个漕运衙门以及漕运卫所,很多事情就不能做了,他们的损失恐怕不小。”

  “熊廷弼在辽东,对于走私物资给建奴、给蒙古的商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动了包括你在内,很多人捞银子的路子,所以先帝驾崩之后,朝堂上才会俱是弹劾他的奏章。”

  看着自己的学生,叶向高豪无避讳的说出了王化贞庇护走私商。

  “。。。”

  听到叶向高的话,王化贞脸色都没变化。

  他每年给叶向高的冰敬、炭敬的银子都是走私商给的,叶向高也是这条线上的一只蚂蚱。

  “朝廷要与辽东蒙古开互市,必然会给出大量的银子,而且还要有人专门负责给蒙古诸部提供物资,所以韩才会找上你,看能不能将这些银子弄到他们的口袋里,对吗?”

  “不错。”

  待叶向高说完,王化贞点了点头。

  “以前,辽东对蒙古、对建奴的物资都是走私,辽东上下官员都有从中分润,但所获颇少。”

  “自学生借着韩介绍的那些商人促成了朝廷对内喀尔喀与察哈尔互市之后,来往辽东的商人就变的更多了。”

  “但是,如果朝廷改变漕运之法,他们将物资往北运输的成本就会增加,所以韩就想要让他们的那些商人专门负责对蒙古的互市。”

  这意思就是,晋商想要垄断朝廷对蒙古诸部的互市,以提高价格来抵消漕运成本增加的问题了。

  “呵呵。”

  听到王化贞的话,叶向高脸上露出了一个嘲弄的笑容。

  “人心不足蛇吞象。”

  说着,叶向高看向王化贞。

  “陛下看了你的条陈之后,就没有再说什么?”

  “陛下问了。”

  闻言,王化贞连忙出声道。

  “学生在条陈中写需要十万枚银币,陛下看后有些不满,但在学生说广宁物资匮乏,无人售卖之后,陛下就同意了。”

  “取祸之道啊。”

  伸手拍了拍王化贞的肩膀,叶向高脸色有些难看的道。

  “请恩师指点。”

  闻言,王化贞连忙伏身道。

  “陛下热衷于经商,宫里新设的龙字头、兴字头的商行可是不少,但你觉得为什么陛下没有让宫里的那些商行去与蒙古互市?”

  “陛下铸造银币,曾给朝中诸部众臣言,劳动创造价值,银币分为货币价值和金属价值。”

  “陛下新设辽东转运司,负责从京城、天津、山东等地,将辽东需要的物资转运北上,但为什么你负责的这与蒙古互市之事,陛下丝毫没有提及到辽东转运司?”

  “恐怕,陛下已经知道了,有人走私物资给建奴,所以才会借此机会,想要找出一些人啊。”

  “你的脑袋,现在已经不是你的了啊。”

  “这。。。”

  抬起头看向叶向高,王化贞的眼神里满是不敢相信。

  一个十六岁,从小在宫里长大的皇帝,能有这么深沉的心思?(本章完)

第359章 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你自小就聪明,我才收你为徒,今日看你这般模样,我却是有些失望。”

  伸手摸了摸王化贞的头,叶向高摇头叹息一句,而后道。

  “万历三十五年,神庙下诏增加阁臣,我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王锡爵、于慎行、李廷机三人一同入阁。”

  “然,当时朝堂上党祸横行,王锡爵坚决推辞不受,于慎行病逝。”

  “等到了万历三十六年,首辅朱赓去世,次辅李廷机因人言而闭门不出,我成了事实上的内阁首辅。”

  “然,神宗怠政已久,朝廷官吏匮乏,上下隔阂四起。宫内宦官前往各地征税,民乱纷纷。”

  随着叶向高的述说,一副乱像在王化贞的眼前铺开。

  万历摆烂的时间里,国家缺少官吏,管理失衡,到处都是灾荒死亡,畿辅、河南、河北、齐鲁的流民遍布道路。

  “一直到了万历四十二年二月,皇太后驾崩之时,神庙方才提振一段时间的精神,对朝政进行调整。三月,福王归国就藩,我连上十七道致仕奏章,八月,神庙准许我归去,方从哲接任首辅。”

  “从万历三十五年,到万历四十二年,我伺候了神庙七年,而后又是方从哲的七年。”

  “东林与齐楚浙党,你方唱罢我登台,一直到了去岁陛下登基,方从哲告病、刘一下狱,六部九卿正官补位。”

  说着,叶向高看向学生的眼神严肃了起来。

  “陛下对朝堂上的党争,洞若观火。”

  “可就算陛下看的再是清楚,他就算再不愿朝堂上党同伐异,有的事情都是无法避免的啊。”

  听完恩师的话,王化贞不解的道。

  “历代先帝,那个不是对朋党深恶痛绝,但又有谁能够杜绝呢?”

  “陛下没有想要杜绝党争,而是想要让党争不要影响到国政。”

  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后,叶向高开口解释到。

  “自陛下登基之日起,先帝留下的那些个大臣,如今还有几人?方从哲、刘一、李汝华、黄嘉善、张问达五人致仕去职,韩如今是内阁一挥笔书生,周嘉谟是翰林一学海书蠹,仅仅留下黄克瓒与孙如游两人。”

  “黄克瓒为人勤勉,只顾手中政务,孙如游为人迂腐刻板,难成大事。”

  “而陛下亲自任命的毕自严、袁可立、王三善、周应秋、袁世振、徐光启诸人。”

  “他们或起于田亩,或精于政务,但都有一个明确的特点,就是没有明确的党派之分。”

  “毕自严接任内阁首辅后,朝堂、四野弹劾横起,言其入阁不附我大明祖宗之制,陛下可有理会?”

  “朝堂大事,只握于陛下一手啊。”

  说着,叶向高给了王化贞一个你自己体会的眼神,而后又道。

首节上一节351/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