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黄克瓒身侧的兵部文书闻言,连忙将一份公文递给黄克瓒道。
“那就好。”
点了点头,黄克瓒松了一口气。
在兵部尚书位上坐了一年半载,黄克瓒已经发现,大明的军队,烂光了。
如果说洪武年间,大明的军队能吃饱,所以天下无敌。
那么万历早到中期,大明的军队就是吃个半饱,但犒赏能发的下去,就还能打胜仗。
但一切都在万历二十三年的那个冬天变了。
蓟州兵变。
蓟州兵变最为严重的影响,不是说杀了戚家军什么的。
而是给外界放出了一个不好的信号朝廷给不出军卒的赏额了。
也是从这天起,大明军队打胜仗越来越艰难了。
现在看着手中公文中夹着的一堆堪合,黄克瓒放心的点了点头。
黄克瓒其实不怎么懂军事,他干的更多的是后勤工作。
在他的理解里,只要犒赏能发的下去,大明的军队,天下无敌。
就在黄克瓒为大明军队犒赏而操心时,西苑里,朱由校满面愁容的看着一本告病乞骸骨奏疏。
这是蓟辽总督文球的。
蓟辽总督,全称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负责节制顺天、保定、辽东三个巡抚,管辖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兵马。
但实质上,辽东经略已经将辽东的军政大权从蓟辽总督手里给分了出去。
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大败,朝廷紧急从各镇抽调兵丁赶赴辽东。
不说战前和后续抽调,仅是熊廷弼临出发时,就一次从蓟辽总督麾下调走了三千精锐。
前后三次大规模抽调,蓟辽总督麾下兵马已经让差不多给抽空了。
时任蓟辽总督的汪可受实在是扛不住这个压力,告病辞官,大同巡抚文球升任兵部右侍郎兼蓟辽总督。
看样子,现在这文球也逐渐有些抗不住河北边镇的军事压力了。
拿着文球的请病奏章,走到沙盘之前,看着舆图上地处蓟镇的蓟辽总督府,朱由校陷入一阵沉思。
“前军都督府,孰可掌印?”
半晌,朱由校叹息一声,放下手中的奏本。
万历摆烂造成的将领,尤其是帅才的断层太严重了,青黄不接。
他现在手边能担任这个职务的,就一个陈寅了。
但他可没忘记历史上的陈寅是怎么去世的。
累死的,就在天启元年。
现在让陈寅在武略院替他教学生,也算是给这个大明的老将一个善终。
“谁去呢?”
看着眼前的舆图,朱由校有些头疼。
“皇爷,工部尚书徐光启求见。”
“宣。”
放下手中的奏本,朱由校转身出了侧殿,走进了御书房。
“臣徐光启恭请圣安。”
见到皇帝出来,徐光启连忙躬身道。
“徐尚书上呈给朕的这个土豆,是个好东西啊。”
踱步出来,朱由校随手拿起桌子边上的一个土豆,递给了徐光启。
“这东西吃着虽然不是很顶饿,但产量确实是高,随便种种,亩产就超过了五百斤。”
听到皇帝的话,徐光启躬身行了一礼后,接过了皇帝递来的土豆。
“陛下明鉴。”
皇帝种土豆的种子都是他提供的。
看了看手中有些发青的土豆,徐光启连忙出声道。
“陛下,土豆发芽、发青之后是有毒的,绝对不能吃,吃了是会死人的。”
虽然徐光启想要大明推广土豆和番薯这些舶来品。
但更想要的是大明保持稳定,可千万别再嘎皇帝了。
这天启元年要是再嘎一个,那就不是天启,是天弃了。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这个了,而且皇帝都是有奢员,也就是专门试菜的小太监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看着徐光启,朱由校有些感慨的道。
“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
历史上,二十四年后,天下苍生的泪水,终于掀翻了大明这艘饱经风霜的破船。
“我大明若是有了此物,这天下苍生也就能少流一些泪了。”
“陛下此言大赞。”
闻言,徐光启的双眼顿时就是一亮。
皇帝这两句,非常的具有明君气度。
大明能将造反这门生意做大的,只有藩王和百姓。
藩王如今差不多废了,但百姓可是强大的很。
若百姓没了吃食,就会揭竿而起,打入京师,让大明的皇帝表演一个上树绝技。(本章完)
第296章 孙传庭的大动作
上一章改了下,可以刷新的看下,蓟州兵变我放作品相关了。
“陛下虽想将这土豆推广天下,但臣觉得有个事还是要注意。”
拿着手中的土豆给皇帝看,徐光启出声提醒道。
“臣在松江,曾对那些西洋产物进行试种,也算略有所得。”
“初种之时,臣种了四年的土豆,但却发现产量一代比一代低,最终导致了绝收。”
“臣去请教了一些民间的老农后,有一个种荸荠的老农告诉臣,利用块茎进行种植的作物,需要进行掐尖,否则就会出现这种问题。
“臣经过试验之后,发现的确如此,需要掐尖进行繁育。”
“土豆绝收?”
听着徐光启的话,朱由校眨巴了两下眼睛,摸着自己的下巴思索了起来。
这个土豆绝收,这个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
他没记错的话,历史上因为土豆绝收闹出问题的,就是历史上的爱尔兰大饥荒。
土豆这玩意儿,是通过块茎进行繁殖的,随着一代一代的繁育,块茎中的病毒种类和数量就会越来越多,轻则影响品质和产量,重则导致大规模减产乃至绝收。
然而,中国作为一个种地狂魔国家,早早的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在种植荸荠时,也会出现累代产量减少的问题,为此出现了掐尖种植的方式。
而徐光启触类旁通,将此法用在了土豆的种植上。
“朕会让人注意的,稍后令农人试验一二。”
点了点头,朱由校对徐光启适时的提示很是满意。
示意刘时敏记下这条后,朱由校看向徐光启问道。
“徐爱卿今日来见朕,是为了什么?”
“回陛下,臣是为了三大殿而来。”
闻言,徐光启当即拿出了一份奏章,让小太监递给皇帝。
“三大门的修缮,已经开始,但三大殿是否修缮,工部如今还在争论。”
“臣对于修缮三大殿的费用进行了一个估算,预计需要一千四百万两白银。”
“。。。”
听到徐光启的话,朱由校翻开奏本看了一眼后,就给丢到了一边。
“朝廷现在不容易,内帑也没多少银子了。”
双手捅在袖子之中,朱由校看向徐光启道。
“工部就先监督的将三大门修缮一二。”
“至于三大殿,等到朝廷国库充盈之后再说吧。”
“这。”
闻言,徐光启犹豫了一下道。
“三大殿自焚毁以后,大明国势一落千丈,周边蛮夷对我大明也失了敬畏之心。”
“非壮丽无以壮威,臣以为三大殿还是需要修缮一二的。”
“你徐家出银子修三大殿吗?”
看着徐光启,朱由校突然毫不客气的问到。
“还是徐爱卿觉得,朕再向天下征收个三大殿税?”
“臣请罪。”
听到皇帝的话,徐光启连忙跪下。
“现在朝廷的精力主要在新政,在辽东。”
斜着眼睛看了眼徐光启,朱由校摇了摇头道。
“等到辽东平了,新政推广下去,天下太平再说重修三大殿吧。”
“臣遵旨。”
闻言,徐光启伸手擦了下额头上的冷汗道。
“去吧。”
挥了挥手,朱由校示意这货离开。
待到徐光启倒退出殿后,朱由校就忍不住将手中的那封工部联名的奏章扔出了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