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182节

  但,这个数量太少了,我们要更多的银币。

  翻看着这道由三个前尚书、七个前侍郎、以及南直隶各地知府署名的奏本,朱由校的脸色开始变的奇怪。

  本以为,南直隶银多,肯定是反对铸币的。

  哪想到,这南直隶居然是渴银币久矣的一个状态。

  就在皇帝在西苑因为银币开会时,南直隶,应天府南龙基银号的雅阁中。

  魏国公徐弘基亲自上门。

  “有新的银币到吗?”

  “回公爷,没那么快,运银的锦衣卫出发不到五日,想来这会儿过淮河呢。”

  亲自给对方倒上一杯茶水,王体乾无奈的看着心急的徐弘基道。

  “这兑给你们的银币用的可都是皇爷内帑的银料,这批金花银若是进不了内帑,可就没新的银币到南直隶了。”

  “咳咳。”

  听到王体乾的话,徐弘基咳嗽了一声,而后道。

  “不是我急啊,是这南直隶的银子一天比一天不值钱啊。”

  “公爷且宽心。”

  闻言,王体乾伸手替徐弘基顺了顺气。

  这位爷从年前就病了,一直处于一个养病的状态。

  “下一批银币,杂家吩咐特意给公爷家留了五万枚。”

  “五万枚?”

  闻言,徐弘基眼睛一瞪道。

  “不行,太少了,起码也要十万枚。”

  “公爷,没那么多。”

  看着眼前这位留守陪都南京,世任南京协同守备领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提督操江的累世功勋,王体乾只能无奈的道。

  “这银币如今在南直隶可是个紧俏物,外面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兑银币呢。”

  说着,王体乾不知道从哪儿摸出一本账本,递给徐弘基道。

  “那些个大官人们整日催着我要银币,我给公爷留这十万枚银币,可都是看在公爷祖上为我大明立下功勋的份儿上。”

  “唉。”

  从王体乾的手中接过账本,徐弘基只是简单的翻看了几页,就一声长叹,将账本给对方推了回去。

  这是人家预约的数额,已经提前交了一成银两作为定金了。

  一个个的,都比他这个魏国公家要富,想要的数量都比他要多。

  “王大久在京城,不知道这南直隶可谓是苦白银久矣。”

  “自隆庆开关以来,这银子可谓是一天比一天不值钱。”

  大明混乱的经济政策,南方是得益者吗?

  从短期来看,是的。

  大量白银涌入到部分人的手上,让这些人很简单的就完成了原始积累,收购田亩、店铺,能够调用更多的社会劳动力。

  但长期呢?那就是痛了。

  大明白银一石,南直隶独占六斗,北直隶占一斗,余者共分三斗。

  从福建泉州月港上岸的那些白银,大多数都流入了南直隶、浙江以及江西。

  前两个是大明最大的丝绸生茶基地。

  而后者却是西夷人最爱的陶瓷生产基地,景德镇就在哪里。

  江西还好说些,那个地方除了是产陶瓷大户外,还是个产粮大省。

  而南直隶和浙江,粮食是需要湖广、江西支援的。

  钱这个东西,只是社会生产能力的体现。

  简单的用后世的一个正常国家举例。

  影响其每年印出的钞票数量的因素,除了国家经济政策外,就是国民生产总值了。

  印的钞票如果比国民生产总值多了,那么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最直接的现象就是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而印的钞票如果比国民生产总值少了,那么就会导致通货紧缩。

  啥?物价下降?

  想什么呢。

  通货紧缩最直观的表现是失业率升高和经济衰退。

  以南直隶为首的江南诸省,从隆庆开关算起,就进入一个狂暴的通货膨胀时期。

  当增加的白银数量要大于社会生产能力时,就倦了起来。

  地价、粮价连年上涨。

  现在魏国公府上每月的开支都是二十年前开支的两倍有余了。

  这要是再持续上个二十年,物价再翻个一倍,他徐弘基都要维护不起魏国公府的日常开销了。

  “如今朝廷在南直隶发行银币,且要再行金银之禁的消息传来后,南直隶勋贵可谓是欢呼遍地啊。”

  看着眼前到了应天不到一个月时间,脸就胖起来的王体乾,徐弘基感叹的道。

  “王大是不知道啊,因为这白银太多,南直隶的百姓如今都已经不喜欢用白银了,开始大量的使用铜钱了。”

  “确有此感。”

  闻言,王体乾赞同的点了点头。

  应天府的铜钱确实要比顺天府的铜钱更值钱。

  顺天府的铜钱是一贯千文。

  而应天府的铜钱是一贯七百文。

  “物以稀为贵,现在市面上啊,这一枚银币能当二两银子用,有了这银币,我魏国公府每月的开销都少了三成。”

  说着,徐弘基希冀的看向王体乾道。

  “不知我等上奏请陛下将每月给南直隶的银币数量增加的奏章,京中可有回信?”

  看着一脸感慨的王体乾,徐弘基开口问到。

  “增加啊。”

  闻言,王体乾摇了摇头。

  “以杂家之见,恐怕是难。”

  “我们多出火耗,在应天府直接铸造不行吗?”

  “魏国公想什么呢?”

  闻言,王体乾瞬间就跟条变了脸的狗一般,用鄙视的目光看着徐弘基。

  “皇爷对银币铸造非常重视,每月都要巡视,那是能在皇爷不在的地方铸的吗?”

第196章 货币价值论

  不管徐弘基从哪个方面打听,王体乾这狗杀才都是一口咬死,南直隶不能铸银币。

  另外,他还明说,他带来的三百多锦衣卫,就是严查南直隶铸钱之事的。

  同时,还将皇帝对于铸造钱币新的政策贴榜张了出去。

  主要是任何钱币都不许私铸,以及举报奖励办法。

  带着深深的失望,徐弘基回到了自己的魏国公府。

  “怎么样?能成吗?”

  方才进府门,安远侯柳祚昌就迫不及待的迎了上来,问道。

  “唉。”

  闻言,徐弘基叹息一声,道。

  “不行,那个王体乾的太监嘴甚是牢靠,我说了一上午,嘴都说干了,他还是不肯松口。”

  引着柳祚昌来到书房,徐弘基命人上茶后,两人攀谈了起来。

  “而且,也不知道这小皇帝是从哪儿找来的个太监,居然不贪财,送银子都不收。”

  “连银子都不收?”

  闻言,柳祚昌很是吃惊。

  “这年头居然还有不贪银子的太监?可真是一桩奇闻。”

  说着,柳祚昌在椅子上坐下,拿起茶杯问道。

  “如今的问题是,接下来该如何做。”

  “该如何,当然是按照定下的计划来了。”

  闻言,徐弘基冷笑一声道。

  “那些人赚银子,不带着我们,扰的南直隶这五十年来银价下跌,物价横飞,百姓民不聊生。”

  “当今天子有意铸币,稳定物价,我们当然是要支持了。”

  “支持。”

  闻言,柳祚昌的脸上露出一抹为难之色。

  “可是这一成的本征,外带南直隶的三成加征,四成的火耗着实让人肉疼啊。”

  “你再疼,能有那些人疼吗?”

  闻言,徐弘基摆了摆手指道。

  “你知道我徐家为何能一门两国公吗?”

  “为何?”

  闻言,柳祚昌眉毛一挑。

  徐家为啥能一门两国公?还不是你们会放水。

  老大魏国公徐辉祖袭了徐达的魏国公爵位,帮着建文干。

  老二徐增寿私底下玩了一出心在汉营心在曹,各种给朱棣放水。

首节上一节182/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