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181节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

  “朕若是没记错的话,现在宝泉局用的辊压机,是以前兵仗局用来压制盔甲的吧?”

  “回皇爷,确实如此。”

  听到皇帝的话,特意被喊来开会的王末回答道。

  “年前兵仗局向石景厂搬迁时,因为辊压机搬起来不方便,故而就将部分辊压机借给了宝泉局,这些日子,宝泉局出钱,将那些辊压机买了下来。”

  “嗯。”

  点了点头,朱由校好奇的道。

  “为什么不再多制造一些辊压机呢?”

  “回皇爷,这个恐怕有些困难。”

  闻言,王末的脸上浮现出难为之色。

  “这些辊压机都是以前的工匠留下的,这些年,工匠不受重视,很多东西已经没有人会做了。”

  “宫里的工匠不会做,就到外面去找能工巧匠。”

  闻言,朱由校皱了皱眉头道。

  “朕不是已经说过了吗?去请工匠,按劳给薪,朕就不信,我大明居然有造不出来的东西。”

  “奴婢明白。”

  听到了皇帝任性的话,王末无奈,也只能躬身说道。

  花钱去请人吧。

  花钱要是请不来。

  他舍下面子,去找趟魏大,让东厂去请吧。

  “尽力而为吧。”

  见到王末艰难的答应,朱由校却也只能无奈的叹气一声。

  “你们难,朕也难,都不容易。”

  欠下的账太多了,这本应该是当年张居正定白银收税时候就应该做的事情。

  直到现在,晚了四十八年。

  这账,根本就不是短短十年二十年能还的清的。

  要知道,这西班牙人没落了,下一个来的就是海上马车夫荷兰了。

  虽然这些个商人做事儿不太靠谱,能干出荷兰商人买英国股票的这种事儿来。

  但他们的运输能力,是要比西班牙强上太多的。

  这若是将来这帮孙子再成规模的运输白银过来。

  那日子可真的就没法过了。

  没法过到什么程度呢?

  大明天启年间,京城一石粮一两银子。

  清中雍正年间浙江粮食翻到了三两银子一石。

  “陛下,这银子可以铸币,为何不用金子铸币呢?”

  就在赵晗松了口气的时候,毕自严突然又拱手说道。

  “金价比银价更是要高,若是用金铸币,想来需要铸造的银币也就少了多。”

  “金币?”

  闻言,朱由校忍不住抬起一只眼皮看了看毕自严。

  想看看这厮是不是疯了。

  “毕爱卿想不到嘛?”

  看着毕自严,朱由校的手指头忍不住的动了两下后问道。

  “现在一两金是什么价?”

  “市面上的金价大概是一两黄金可换十四两白银。”

  闻言,虽然不知道皇帝什么意思,但毕自严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若是用金铸币,一枚可抵银币十五枚。”

  “毕爱卿觉得,民间能铸的出银币吗?”

  “这。。。”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严犹豫了一下说道。

  “能。”

  “那他们为什么不铸呢?”

  “因为私铸钱币形同谋反。”

  说到这里,毕自严的脸上露出一抹恍然。

  银币分为实物价值和货币价值。

  实物价值就是物料价,那八钱九分的银子。

  而货币价值则是皇帝用皇权赋予钱币的价值。

  为了保护这份货币价值,皇帝一言修改了大明律,将私铸钱币划入了谋反的行列。

  还为此杀了三个伯爷。

  “有的人啊,若是想要铸币,那必然是能铸的出来的,甚至于比宝泉局铸出的银币更是精美。”

  看着毕自严的表情,朱由校就知道他明白了为什么不能铸造金币了。

  “银币的用料是一两重要的银币,九成都是金花银,这个火耗若是无法大规模铸造,根本就难以回本。”

  “如今为什么没人铸造银币呢?因为不划算,私自铸币是会掉脑袋的。就算是他们想做,但那些个银匠也不会跟着他们乱来,相反会将他们给举报了。”

  “毕竟相比那要和主家分的一成火耗相比,还是主家的五成家产更是吸引人。”

  “但若是铸造金币,其中的利益,就不是一成的火耗那么简单了。”

  “其利之厚,别说是杀头,恐怕是凌迟都阻拦不住。”

  “臣愚钝。”

  听着皇帝的话,毕自严干脆的认了错。

  他也想明白了。

  若是铸造金币,恐怕大明的市面上就会立马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假金。

  点石成金的传说,自古就有。

  若是铸造金币以为流通,恐怕那些个豪门士绅立马就要回家开炉了。

  “皇爷,奴婢也以为,不能铸造金币。”

  就在毕自严认错时,站在皇帝身侧的王末也跟着出声道。

  “最初的时候,还有普通的百姓带着散碎的银子到宝泉局兑换银币。”

  “但从二月份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些富庶之家的长随、管事,带着熔好的金花银来兑银了。”

  “这些人现在拿着铸好的银币到下面的乡里去,从小民的手中换到杂银后,拿回家去熔成金花银,再到宝泉局换成银币。”

  “因为杂银兑成金花银也是有火耗的。”

  “不错。”

  听到王末的话,朱由校点了点头道。

  “若是铸造金币,那些人恐怕是连民间的散碎银的火耗都看不上,直接铸造假的金币了。”

  “金币的事情以后就别再提了。”

  说着,朱由校挥了挥手,看向王末问道。

  “南直隶有回信吗?在南直隶开铺兑银的事情,做的如何了?”

  “回皇上,这是王体乾的奏章。”

  听到皇帝提问,王末从袖子中拿出一份奏章递给皇帝。

  “南直隶五日前传回的公文,据说已经兑换出去了五十万枚银币,都是大批量兑换。”

  “五十万枚?”

  闻言,朱由校忍不住摸了摸下巴。

  五十万枚银币,成本就是四十万两白银加上若干杂料。

  若是算上多加征的三成火耗,就是十五万两银子的收益。

  这个生意是真的捞钱啊。

  “南直隶那边,对朝廷多征火耗的事儿,有没有什么异议?”

  “异议。。。是有些异议。”

  听到皇帝的话,王末的表情开始变的奇怪。

  “他们反对?”

  闻言,朱由校露出了一个不出所料的表情。

  “不是。”

  闻言,王末表情古怪的摇了摇头,而后又拿出一份奏章递给皇帝。

  “的确是有些人觉得火耗太高,但更多的人却是觉得这么高的火耗与给南直隶的银币量不符。”

  “???”

  王末的话音落下,殿中听着王末与皇帝的众人脑门上同时冒出一堆的问号来。

  翻开着手中的王体乾对南直隶兑银描述的奏本,朱由校的表情,大概就是老人、地铁、手机。

  看完了王体乾的奏章,朱由校又看起了另外一封,这是一份联名请愿书。

  “自隆庆开关,南直隶银价一日三退,民不聊生。”

  脸上带着奇怪的表情翻看奏本,看了会儿后,朱由校令人将之传阅。

  然后大伙儿的表情都可谓是精彩非常。

  这道奏章的中心思想是银币不够。

  通俗的说就是,南直隶苦白银久矣,朝廷终于发行自己的银币了。

  银币四成的火耗,我们南直隶认了。

首节上一节181/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