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73节

  蔗糖生产的生产虽然简单,但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砍伐甘蔗、煎熬蔗汁,劳动强度异常地高,不把俸禄定高点,没有多少人愿意做这事情。这些人也算是汉国第一批农业工人了。

  商农道:“诺!”

  张良想了想道:“白糖对我汉国利益极大,但白糖的制造却又比较简单,容易泄露秘密。”

  徐凡满不在意道:“泄露就泄露了。”

  他明白这是利益动人心,有几百倍的利益,根本挡不住窥视的人,当年威尼斯人把镜子作坊放在海岛上,但依旧阻挡不住镜子技术的扩散。

  张良却说道:“汉王,哪怕是阻挡一年多我汉国也是几万金的利益,臣建议派遣重兵把守制糖厂,所有制糖工匠都要受到监视。”

  徐凡笑道:“我是商贾的话定然听子房你的话,但我是汉王,把白糖的价格定的高高的赚钱,只是财富转移而已,除了富裕了我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毫无改变。而生产出更多的白糖,虽然会让白糖的价格降低,但这却是实实在在增长财富,这才是对整个天下有利的事情,而且白糖低到一定的价格,普通百姓也吃能起,比起少数人才能吃得起的白糖,我更加想要让天下人都可以吃得起白糖。”

  张良钦佩道:“汉王胸怀宽广,良佩服。”

  徐凡想了想道:“派遣士兵就算了,干脆就让一些年纪大的老卒退役,成为制糖厂的技术工匠,由他们掌握制糖的核心技术,把他们的俸禄定高一点,同时和他们签订一个保密协议,只要其他地方没有出现制糖厂,他们的每个月的俸禄就是5000钱,但要是其他地方出现制糖厂了,他们的俸禄只有1000钱,这样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也会死保制糖秘密的。”

  徐凡治下的陈郡粮食的价格也只有200钱一石,5000钱的俸禄相当于他们每个人有300石的收入,这是大吏等级俸禄,只比县令差一点,是这个时代金领,为了保证这份工作,徐凡相信制糖厂的工匠会比他还要上心。

  最让徐凡不屑的就是后世那些所谓的一些老板,不想着如何提高待遇,留住自己的骨干来保住竞争力。反而弄一些西方弄出竞业协议防止他们离职。但学又不学全,又舍不得出钱。这种既要又不要,看上去精明无比,实际上却是蠢的一塌糊涂。也就不怪西方商人都有点看不上他们,他们不过是披着现代皮的地主而已,不屑于与他们为伍。

  后世的地主们学习其他国家的制度,只学习对他们有利的,不学对他们有害的,做什么事情都是走捷径,结果就是弄出一堆破事情,所以还是有人看的很清楚的。而且几十年前就说了,他们学不了西方的那套,没那能力,他们只能是地主复辟,后世发展果然是一语中的。

  张良道:“诺!”

  接下来几天随着技术工人的加入,制糖厂的工人越来越多,每天都可以制造上千斤的蔗糖。

  而后来到陈郡的商贾就发现一只甜如蜜的白糖,而价格却只有3000钱,只有蜜糖的一半,这顿时引起在陈郡所有商贾的轰动了。

  这些人纷纷拿出手中所有的黄金,只想要购买到足够多的白糖,所有商贾都明白这生意只有要抢占先机才能吃到最丰厚的利润。

  周章也被白糖丰厚的利润惊住了,每天可以赚几百金,这简直前所未见,他第一时间来到制糖厂,观看了全套的制糖流程。

  而后他对徐凡拱手行礼道:“臣心服口服,制糖的利润太高了,能解决汉国很多问题。”

  金钱不管是对个人和国家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徐凡豪气说要征兵30万,但对周章而言却是巨大的压力。30万大军需要的武器要钱,装备要钱,各自器械也要钱,给士兵均田的田吏也要花钱,大军还没有集结,新生的汉国国库却快要空了。白糖带来的几万金算是解决了周章大麻烦了。

  周章叫来商农道:“甘蔗要多种,制糖作坊也要看好,千万不要出现事故。”

  商农拱手行礼道:“诺!”

  话分两头。

  范增回到彭城汇报了这次出使的成果,汉王答应结盟,只等他们商议具体细节了。

  项梁激动道:“范兄真是我军最大的功臣。

  他一直担心徐凡会限制他的发展,而不愿意和他结盟,现在不但这个忧虑尽除,而且还能得到汉军的支持去攻略齐地,这真是让项梁喜出望外了,有关中支持的冯劫和没有关中支持的冯劫完全是两回事。

  倒是项羽兴致勃勃问道:“范先生,汉王是如何人物,是不是和传说当中的那样勇猛?”

  范增想了想他见徐凡的过程道:“汉王不像莽夫,反而像是一个夫子,而且他胸襟极其广大,喜怒不形于色,秦嘉三人做的事情,汉王不但没有出气,反而是妥善安置了他们首级,如此心胸老夫还是第一次见到,此等人物没有必要,不可与之为敌。”

  项梁一愣,他没有想到心高气傲的范增如此推崇徐凡,但很快他又笑道:“徐凡越厉害,该头疼的是嬴政这个暴君。”

  始皇帝37年刚到,季心就给徐凡带来一个坏消息了。

  蒙恬带领20万北将军击破了燕国的都城蓟都,又在蓟都之外的云山击破了张耳的5万赵军。

  蒙恬在剿灭燕国的之后,留下5万大军镇压燕地,自己亲率15万南下赵国,同时始皇帝在关中又调动了15万大军,这路大军虽然还没有出关中,但显然是对着赵国而去。这两路大军加起来有30万,整个中原地区秦军已经有50万大军了。

  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在长沙郡反秦番君吴芮传来消息,说南疆的秦军也正处于调动的状态当中。

  南疆各个郡县也在征集粮草,吴芮担心秦国在南疆的50万大军会被始皇帝调回中原,顺道灭了他这个叛乱的番君,于是他请求徐凡支援。

  这些消息传来,让新生的汉国所有高层凝重无比。徐凡当即召集汉军所有高层议事,商议如何面对大秦的百万大军围剿。

  “冯劫在齐地有15万大军,蒙恬有20万北疆军,这些都是精锐,其中在燕地留了5万大军,他还能调动15万,关中也有大军集结,数量绝对不会少,而现在南疆的50万大军也有调动的可能性,秦国这是想调动百万大军,把天下的反秦势力围剿死。”季心有点心惊肉跳道。秦国百万大军的调动,他说不担心都是假的。

  其他汉国军官也是同样沉默,现在秦国东南西北4个方向都在调动大军,把秦国在边疆的调军大军调回中原,以秦国的实力调动百万大军也不是不可能,这个数字让所有人的心内心都是沉甸甸的,一时间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话。

  但没多久,张良大声说道:“秦国绝对调不动百万大军,各位不要被秦国的动静给吓住。就说南疆50万大军,那本就是六国百姓征调起来,其中楚民就占了绝大多数,他们待在南疆已经有十几年时间了,期间经历两次南征,水土不服,各种疫病,让南疆军损失惨重,现在根本不可能有50万军队,30万都不可能。

  吴芮这是被秦军吓住了,只要想了想,就知道这种事情秦国根本不可能做的到。南疆不比中原,那里是洪荒之地,根本没有多少良田,也没有办法囤积粮草。

  当年的南征军是由整个中原做支撑,才能支持这两场战争,秦朝占据广阔的百越之地,到现在也没有开发好,还要不断支援百越之地粮草,百越哪来的粮草支持50大军。”

  “所以百越不要说50万人了,即便是集结10万人,只怕也凑不够足够多的粮草,所以大家不用被百越这地动作吓住。”

第154章 ,周章的噩梦和变革的时机

  听张良这样一分析,众人都松口气。

  对呀,百越这种蛮荒之地,没有足够多的粮草,你军队再多也没有用处。

  少量50万大军,秦军看上去就不是那么不可战胜了。

  张良继续分析道:“齐国是太公之国,800年来一直都是强国之一,齐地人口众多豪杰辈出,他们根本不可能认可秦人的统治,从始皇帝在齐地圈田之后,齐地的豪杰就不断反抗秦国的残暴统治,冯劫的15万大军根本不可能离开齐地,所以我们也不用担心他们。”

  “我大汉唯一的敌人就是蒙恬的15万北疆军和关中即将出动的军队,这两支军队加起来应该也不超过30万,所以秦人即便灭了赵国,我们要面对秦国的精锐也不会超过30万人,而要是蒙恬还要安排大军镇压赵地,我们真正要对抗的秦军只有20余万。”

  张良这样一番合理的分析之后,秦军的数量快速减少到一个合理的范围,所有人都松口气,百万大军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的所有人都喘不过气了,20余万秦军,大部分汉军将领都有信心可以战胜。

  “才20多万,嬴政是多看不起我们。”英布哈哈大笑道,好像想要驱除自己刚刚丢脸的表现。

  百万大军是巍峨的高山,而20万大军就像一座小山包一样,随便可以跨越,毕竟他们从起义开始,两年时间就歼灭了20余万秦军,现在汉国的军队更是增加30万大军,真和暴秦20万大军打起来,汉军将领觉得自己的胜算更大。

  季心计算道:“蒙恬的大军在燕地征战了三个多月,现在又是冬季,他的大军再次开拔,必定是在开春之后,再进攻赵国的邯郸,要是耽搁三个月,蒙恬的大军进攻我们汉国,那也会是在来年的夏秋之际,我军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准备。”

  陈晓道:“要这样的话,春耕之后,集结大军也来得及。”

  周章想了想道:“要做最坏的打算,暴秦最擅长打持久战,当年的长平之战,还有陈郡之战都打了好几年,暴秦把赵,楚的粮草彻底消耗光,才战胜了赵楚之军。我们也要做好这样准备打两年持久战的准备。

  一个士兵一个月的口粮是两石,两年就是四十八石,三十万大军两年的口粮就是1440万石,只要战场没有离开鸿沟,需要为这三十万大军运输粮草器械等后勤人员,可以控制在百万以内,这些后勤人员消耗的粮草就准备2400万石的粮食,整场大战我们汉军需要准备3400万石的粮草,还要留1000万石粮食应对意外,我们要准备4400万石的粮食。”

  当年楚国被灭了之战太惨烈了,楚国只要多有一年的粮草积累也不至于灭亡,国破家亡的感觉痛彻心扉,周章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情愿按照最坏的打算进行准备。

  如此巨量的粮食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英布迟疑道:“需要准备如此多吗?抗住一年,不是一样有粮食收割吗?”

  周章严肃摇头道:“汉国要是征调了130万青壮,汉国国内就没有年轻人,第二年的收成必定会大跌,甚至有可能绝收,汉国只能靠存粮来维持大军运转。”

  这下所有人都沉默了,汉国不比秦国有敖仓这个大粮仓,有十几年的粮草积累,今年汉国虽然丰收,但大汉能调动的粮草却远远少于秦国,耽搁春耕,来年整个汉国就要饿肚子了。

  季布问道:“我们粮仓当中有多少存粮?”

  周章道:“今年秋收,我们汉国共收获了2600万石的粮食,其中600万石是汉国官吏的俸禄和府衙的运转,真正可以调动的只有2000万石。”

  而后周章环视众人一眼道:“这两千万石粮食只是账面上的粮食,真打起来会有多少,只有东皇太一知道了。”

  当年他在项燕军中,越是往后粮食抵达军营数量越少,明明粮仓当中应该有1万石的粮食,但去征调却是一个空仓,项燕即便是杀光了这些守粮食的小吏也补不上这个缺口。

  徐凡明白周章的意思,火龙烧仓的剧情他看到过太多次了,徐凡穿越前更是有一些历史爱好者考察出,糜芳之所以出卖关羽,根本不是因为和关羽不和,而是糜芳大概率倒卖粮草器械,而偏偏这个时候遇到了关羽领兵北伐,而且打的时间远远超出了糜芳的预计,刚刚开始糜芳还能筹足粮草,后面他卖光家产也拿不出粮食了,干脆就卖了关羽,同时也坑死了糜家,要知道糜芳可是阿斗的舅舅,最不应该出卖刘备。

  “能不能把秦军放进汉国打,这样可以减少维持后勤的民夫,减少粮食的消耗。”徐凡道。

  周章想了想道:“要是战场在陈郡,民夫可以减少一半以上。”

  陈晓迟疑道:“那我们汉国的损失就大了。”

  大家想到陈郡外的水车高炉,这些东西要是秦军打到陈郡内肯定保不住了,水车上万一架,高炉更是十几万一座,这些可是大汉辛苦积攒下来的家当,汉军的高层可是非常珍惜的,把战场放到陈郡,这些家当肯定保不住了。

  陈林心疼汉国这两年积攒下来的家当道:“还是把秦军阻挡在汉国之外吧,说不定这一战可以在很多时间内结束,我军进攻秦军从来没有超过3个月时间。”

  张良想了想道:“我军可以支援魏国,把秦军主力在魏国境消耗,为我们的胜利做积累,这样虽然耗费粮草,但却可以减少汉国的损失。”

  但周章怀疑道:“秦军可以通过三川郡进攻南阳郡,颍川郡,甚至陈郡,我们又如何让蒙恬按照我们意愿行军?”

  现在的大汉地域非常广大,光境内和秦直道相连的道路就有两条,分别可以去南阳郡和三川郡,鸿沟水又可以直入陈郡,想要把秦军进攻方向弄到魏国,还真不是一般的难。

  张良指着地图道:“秦军能进攻我汉国的地方的确非常多,但真正适候大军补给的地方却非常少,蜀中地形崎岖,不适合大军行军。”

  “三川郡有敖仓这个大粮仓,又身处中原,秦军必定以此发动进攻,他们进攻的方向看上去有三条,分别是向南阳郡进攻,向颍川郡进攻,向陈郡进攻,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可不是那么好运输的,蒙恬想减低后勤的压力,就必定要走鸿沟,走鸿沟,进攻的方向就是陈郡。”

  但进攻陈郡蒙恬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5万魏军在他们粮道侧翼,蒙恬不消灭睢阳的5万魏军,秦军的粮道安全就没有保障。

  “所以蒙恬就必须先消灭魏咎他们,而这就给我们机会了,我们和魏咎联盟,让他以城池消耗秦军的兵员士气,我军再等秦军士气低落之时,主动出击歼灭蒙恬的主力。”

  季心想了想道:“要真想以逸待劳,大梁城就是最好的防御节点了,毕竟大梁城魏国修了上百年,是整个魏地最坚固的城池。”

  众人看向地图,鸿沟大部分都在魏国和汉国境内,汉军想要节省粮草,就不能离开鸿沟水,这就要以大梁为防御点。

  英布皱着眉头道:“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攻克大梁。”

  魏咎周市两人虽然恢复了大部分魏国的领土,但大梁城因为靠近三川郡,加上城高池深,秦将没有放弃大梁,现在大梁还在秦军手中。

  张良笑道:“不一定要攻克大梁,在陈郡驻扎大军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蒙恬只要不想自己的后路被截断,他就必须先灭亡魏国,这就给我们机会了。以陈留阻碍秦军进攻,我军则找机会对秦军发动致命一击,彻底歼灭暴秦这唯一的机动兵力。”

  徐凡道:“子房的策略很好,大家就按照这个策略制定进攻秦军的计划。”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要依靠暴秦给我们带来的良好外部条件,做一些有利于我们义军的改革?

  “改革?”所有人都有点奇怪。

  徐凡道:“是想办法增加我汉国的战争潜能,面对暴秦战略上要藐视他们,这样不至于夸大他们的实力,但在战术上要重视他们,这样才能更好的消灭秦军。”

  徐凡却对季心道:“你把齐地有关暴秦圈地的消息,全部交给小说家钟俊,让他改编一个戏曲,我们要让整个汉国知道秦军的残暴,只有所有人都了解秦国的残暴,大家才能万众一心的抗击暴秦。”

  季心点头道:“诺。”

  其他人也不觉得奇怪,毕竟战事未启,戏曲先行已经是汉国最常用的手段了,而且从效果来看也极其好《楚昭女》《活着》两个戏曲胜过20万大军。

  只有张良内心一紧,他想到了当初徐凡在江陵城说的话,汉王不会这个时候想要对汉国的豪强下手吧?

  张良还真没有猜错,断人财路甚过杀人父母,这在后世几乎人人都听过,徐凡可以对韩国豪强下手,却不能对楚国豪强用相同的手段。

  虽然汉国高层大部分都是底层出身,但在中低层豪强的子弟已经可以算是盘根错节了,这点连徐凡都没有办法阻止,因为这个时代人才几乎都是贵族豪强出身,他本是培养点人才,但因为时间太短,还不足和贵族豪强竞争,所以徐凡在制定政策就必须要考虑他们的感受。

  但历史上也不算没有出现过豪强地主阶级内部的变革事件,像北宋的两次改革都是在外族打击下,宋国的统治阶级担忧宋国被外族灭亡,进行的自我革新。

  只可惜官吏阶级有革新的想法却和袁绍一样,干大事惜身,见小利忘义,这些变法终究因为触犯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而被废止,最后这些特权阶级也跟着自己的国家一起毁灭,所以徐凡不会对这个阶级抱有太高的幻想,把他们当成傻子就对了。

  现在始皇帝弄出圈地运动,这就给徐凡一个机会了,只要把秦国的暴行说的严重一些,让汉地的豪强明白秦军的残暴,大汉想对抗残暴的秦军,需要更多的士兵加入,需要更多的粮草钱财老准备战斗,如果想保卫自己财产和小命,他们只要全力支持汉国这条道路。

  而想要对付强大的暴秦,仅靠汉国现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汉国的豪强们想要保证小命就必须有付出,徐凡给他们两个选择,一个参军,一个让汉国赎买土地,交给愿意抵抗暴秦的义士。

  始皇帝37年这个开年,始皇帝给了这个进行圈田运动,给了徐凡最好机会,汉地的贵族豪强只有徐凡和始皇帝这两个选择,显然贵族豪强不可能选择要他们命的始皇帝。

  徐凡明白机不可失,他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来实行了,做成这件事情,整个天下的走势都会完全不同。

  议事结束之后,张良单独找到徐凡道:“汉王,您还没有放弃公田的打算?”

  徐凡点头道:“我只是想要他们的田,但始皇帝却想要这些人的命,我相信他们的理智,为了保命付出一点田地是值得的,汉国会赎买他们的田地,他们也不算吃亏。”

  张良一阵苦笑,赎买他老家也算是见识过了,到现在还有收益,汉王明明可以明抢,现在却还给了一张白纸。

  张良小声道:“您都已经摊丁入亩了,还不满足吗?”

  徐凡道:“我们的敌人远远超出汉国的强大,必须压榨出汉国全部的力量才能战胜,汉国的百姓已经付出生命了,贵族豪强拿出一点田地,我认为是公平的。”

  徐凡看着张良道:“当年韩国灭亡之前,韩王和韩国的贵族愿意把自己手中的土地交给韩国的百姓,或者当年韩国就不会灭亡了。”

  张良却摇头道:“韩国太弱小了,灭亡的命运是改变不了的。”

  徐凡道:“那只是你认为的弱小,韩国也可以非常强大,要是当初的韩王冲到战场的第一线,韩国的贵族拿出他们全部的家产粮食给韩士兵,他们带领士兵反抗暴秦,几百万韩民万众一心,我相信即便是暴秦你们韩国也是可以击败。”

  “我见过实力差距比这还要大的战争,差距大到就像暴秦进攻山越一样,但那个像山越一样弱小的国家,却靠着全国人万众一心,用木棍一样的武器打败了比暴秦还要强大的敌人。”

  张良一时间愕然。

第155章 ,不识货的小说家和再次开启的宣传

首节上一节73/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