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71节

  徐凡屡屡胜过秦军,而且还多次斩将夺旗,现在整个楚地都流传徐凡勇冠三军,是一个身高八尺,腰围八尺的绝世猛将,许重召的话让刘邦有点三观颠覆了。

  许重召笑道:“这是我和汉王聊天时候开玩笑说的。”

  刘邦这下更加惊讶了,他随便找一个老卒居然还认识汉王,能说出这样开玩笑的话,那可不只是相见那么简单。

  陈婴羡慕道:“重召兄可是汉王的心腹爱将,不要看他像一个老卒,但也是勇猛之将,当初在三川郡就是他抓住了秦军校尉,而后又第一个攻上宛城城墙,是一个先登猛士,还得到了汉王赐名许重召,他当初待的屯还被赐名为陷阵屯,这在整个汉军都是独一份的荣誉。”

  陈婴比刘邦他们早来几天,更加了解这里的情况。

  刘邦倏然起敬道:“没想到老弟你能立下如此军功,老哥真看走眼了。”

  在这个时代,斩将夺旗,攻城先登一直都是军中最大的功劳,而能立下这样功劳的人无一不让人钦佩,这不但需要强大的武艺,还需要极其强大的运气,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可不是说笑的,能第1个登上城墙的前提是有9999个人在下面做踏脚石,而许重召这两个最大的功劳都立下,不得不让刘邦敬佩了。

  许重召却不在意道:“运气好而已。”

  而后许重召对两人说道:“训练刚刚开始,让你们适应,后面还会有先生来教导你们读书识字,教导军纪军规,教导你们如何训练士兵,如何指挥作战,接下来几个月有的我们忙的,春耕结束之后,我们就要集结攻打秦国了,只有现在多辛苦一点,在打仗的时候才能保住命。”

  “集合,继续训练!”陈胜大喊。

  就这样刘邦他们一直训练到午时。

  汉军的伙食也让刘邦吃惊,四菜一汤,还是肉汤,这样的伙食标准他在秦嘉那里也吃,但给几千人提供这样标准的伙食就很吃惊了。果然汉王比秦嘉强太多了。

  很快他就狼吞虎咽起来,边吃还边说道:“虽然练的苦,但不得不说吃的还真好。”

  许重召自豪道:“汉王说这还没有达到标配,也就是现在家禽家畜跟不上,要不然汉王都想要每日有一个肉食。”

  刘邦都不得不为汉王竖起大拇指,这吹牛的水平,他算是学到了。

  接下来几天刘邦的军官生活一成不变,早上出操长跑,上午训练队列,下午邓说在校场上教导文盲军官读书识字,蔡赐教导已经识字的军官,抄写汉军军规军纪,教导他们默写熟读。

  到了晚上徐凡则会来到军官训练班校场,讲解战国有名的战争案例,又或者是汉军反秦以来真实的战争案例。徐凡会用沙盘来演示,让这些军官深入了解当时战国时期强国之间交战,双方主帅,后方朝廷做的情报探查,士兵集结,粮草运输,高层决策等各方面信息,让这些军官可以更加深入全面了解一场战争的信息。

  这些信息让所有培训的军官都有种恍然大悟之感,还是第一次有人和他们如此讲解案例。

  韩信更是亮眼明亮,还是第一次有人用这样清晰的方法进行谋算,孙武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显示出来,即便是一个非常平庸的武将也可以对战争进行谋算了。

  刘邦在台下消失对他身边的陈婴和许重召道:“和汉国比起来,乃公当初在泗水郡完全就是一个草台班子。难怪汉王能够屡战屡胜,这也太~~~?”

  一时间刘邦都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了。

  许重召道:“汉王说是正规化。”

  刘邦点头道:“对,对,对,是正规化,汉王他用的词太精确了。”

  刘邦交流天赋,加上他读书识字的天赋,经常免费的和汉军高级军官补课,很快和汉军的这些高级将领混熟悉了。

  因为他性格豪爽,能和人打成一片,年纪又成为了所有人当中最大,迅速成为了高级训练班的老大哥了。

  刘邦感叹道:“在这里学习指挥之后,我感觉自己以前只能指挥5000人,现在却可以指挥5万人。”

  陈婴笑道:“小弟就祝愿大哥早日实现将军的梦。”

  刘邦道:“男子汉大丈夫,总是要有点理想的,要不然的话参军做什么。”

  陈婴等人都点点头,他们距离将军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汉军,初级军官训练班。

  “韩信,曹升,许动,三队你们去搬运我们的衣物。”教官张强叫道。

  韩信迟疑道:“几件衣服要这么多人去搬运。”

  他们一队50人,三队就是150人。

  张强没好气道:“这里有3000军官,每个人有十几套衣物,加起来就是几万套,你说要不要多叫几个人。”

  而后韩信三人带着上百军官来到军营校场上,结果看到几十辆马车上都堆满了装着衣服的麻布袋,如此多的衣物难怪要这么多的军官搬运了。

  军官们兴高采烈地的来到马车一旁道:“我搬运两袋。”

  “我也要搬运两袋。”他们知道这是他们自己的衣服之后极其兴奋,即便劳累也想要多搬运一些衣服,这可能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多的衣服了。

  而后这些衣服按照分类发放给各个军官营地当中。

  这天整个营地今天就停止训练,而是一个个发放各自衣物。

  韩信他们第一次发现居然会有如此多的衣物,作训服有两套,春秋常服两套,夏季服装两套,夏季作战服三套,冬季服装两套,牛皮鞋一双,千层鞋三双,韩信人生第一次拥有如此多的衣物。

  看到这些衣服汉军军官激动道:“汉王也太大方了,我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多的衣服。”

  曹升更是激动道:“我从小到大穿过的衣服都没有这么多。”

  这个时代纺织业并不算太发达,布匹都可以当做钱来使用,像曹升这样的小豪强的家庭,也比不上后世最普通的一个人。

  韩信却迟疑道:“汉王一直提倡官兵平等,现在却给我们如此多的衣物,我大汉的财政能支撑的住吗?”

  张强笑道:“你放心,公输家族投靠汉王之后,他们改进了纺织机,现在我汉国生产的布匹现在价格比以前降低了三倍还有的赚,就是因为纺织业大兴,汉王才能给你们置办如此多的衣服,而士兵也会有的,只是数量上没有你们这样多。”

  听到这话韩信这才安心一些。

  陈郡,丞相府。

  萧何以前是沛县的主吏掾,是一名资深老秦吏,而大汉的制度几乎全面照搬秦朝的制度,所以他适应起来非常快。

  周章这个丞相权利极大,甚至比秦朝的丞相权利都要大,一来徐凡工作的重心是在军事方面,也就是培训3000汉军军官,提升他们的自豪作战能力,二就是汉国没有右丞相来分割周章的权利,现在周章在汉国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周章这个汉国丞相,掌握上计和考课之权,掌管整个大汉的财政,选举,民政,法律,礼制,边事等方面的重大的事,汉国大小的政务周章全部要管理。

  下属有辞曹:主评讼事,民事部分。

  奏曹:主章奏事,管理政府的奏章。

  贼曹:主盗贼事之,

  决曹:主罪法事,

  集曹:主簿计事,掌郡县上计,“上计簿”,即向上级汇报书。汇报书的内容是:户口的增减,开垦土地亩数、钱粮收支、盗贼多少等。

  户曹:主民户祭祀农桑事。

  法曹:主邮驿科程事。

  尉曹:主卒徒转运事。

  仓曹:主仓谷事。掌管仓库粮食。其长官称掾。

  兵曹:主兵事,掌管汉国所有亭长征兵命令的下达。

  市曹:主官商贸和税收。

  周章庞大的丞相府就是维持整个汉国运转的体系。而像萧何这批新来的小吏还处于观政阶段,了解整个大汉内部政务处理的方式。

  当然也不算说他们不做事情,在汉国所有的曹吏都是他们这批管政吏员的上级,都可以指挥他们做事情,而这也是周章认可的行为,实践是增加能力最好的方式。

  今年秋粮已经征收完成,但各郡县上报的数据还是需要他们计算的审核,所以此时是整个丞相府最忙碌的时候。

  而萧何就得到了计算陈县各地粮仓数量的任务,萧何在简单学习了算盘之后,就开始成为这里忙碌的一员。

  而在丞相府忙碌的几天,萧何发现汉国还真是说话算话,农税还真是三成,其他如何税收都没有了,但大汉的三成税却不代表汉国的税赋少,陈县有100万亩的土地,但却收了30万石的田赋,他的家乡沛县也是100万亩土地左右,而沛县只各自税费加起来要收百姓一半的收益不说,还要百姓服徭役,但沛县一年的税收却弄不到30万石,税收还比不上汉国。

  这是因为大量的土地被秦吏霸占,他们是不上交税的。还有大量的土地被他们这样的豪强霸占,他们只用上缴十分之一左右的税赋,余下的税赋全部压倒百姓身上了。这就导致了陈县税赋高,但百姓却是实实在在的减负了。沛县赋税低,老百姓却快活不下去了。

  萧何一阵感叹,这就是一个小号的大秦。

  还有就是萧何发现陈县的商业税特别发达,商税加上少府赚的钱,可以给汉国提供12万金收益,这简直不可思议,在他老家沛县,商税连这个的百分之一都没有。

  不过萧何看到在陈县看到的水车,庞大的纺织厂,甚至专门出现了一个纺织市坊,几万妇孺在其中做事情,还有庞大的高炉,和几万工匠在每日劳作,可以说陈郡就是一个工匠之城,纺织之城,在这座城市当中,工匠的数量比农户还要多,创造的财富也多,这是在大秦任何一个地方都看不到的事情。

第152章 ,收获时刻和难以扩大的产能

  始皇帝36年12月9日,陈郡,汉国第一纺织厂。

  纺织厂内部咔咔咔的声音不断响着。公输仇兴奋的带着徐凡走到一个纺纱机前面道:“汉王,这是老夫根据水利纺纱机弄出来的手摇式纺纱机,他虽然不像水力纺纱机可以一次性带动50个锭,却可以带动10个锭,减少了河道的影响,厂房可以安置更多的纺纱机了,老朽以为这种纺纱机的用处更大。”

  因为陈郡的商贸越来越繁华,码头也变得越来越宽阔了,而鸿沟水毕竟比不上海洋,能做码头的地方极其有限,以至于出现了水车和码头争夺河道的事情了,水利纺纱机虽然效率,但对地形要求太高了。

  徐凡笑道:“公输老先生真是我大汉的功臣。”

  徐凡设想当中的场景终于出现了,他提供设想,公输家族负责实现,而现在终于有良好的开始了,公输家族的动手能力比他强百倍都不止。

  公输仇听到这话笑的很开心,屡屡自己的胡须,十分受用徐凡的夸奖,毕竟这可是汉王的赞赏。

  公输仇却继续说道:“这还不是老夫最好的发明,汉王说过飞梭和踏板式纺织机,老夫经过几个月专研,终于弄出一些样品了,还请汉王过去看看。”

  说完公输仇就领着徐凡到一个新的纺织机厂房当中,这里摆着上百架织布机,陈郡的妇女们正在快速的织布,飞梭在经线当中穿梭,织女用踏板不断调整经线的位置,纺织布匹的速度极快,是现在老式纺织机的好几倍。

  徐凡欣喜问道:“这种新式的纺织机织布的效率是老式的多少倍?”

  公输仇自豪道:“是老式的三倍以上,小人还在研究水利纺织机,争取让布匹纺织的速度再提升几倍速度,早日实行汉王衣被天下的理想。”

  徐凡对着公输仇道:“公输老先生此举不但对我义军有大功,对整个天下的百姓更是有大功,有功当赏,我以汉王的名义升任公输仇,织造令,食秩千石。”

  公输仇听到这话无比激动,颤颤悠悠对徐凡行礼道:“谢汉王。”

  公输家族终于成为了官宦家族了,他们家族的命运终于得到改变了。

  徐凡道:“新式的纺织机既然弄出来了,老先生这段时间就劳累一点,多制造这种新式的纺织机,全面取代老式的纺织机,这样也可以给天下的农户增加一些收入。”

  公输仇激动道:“老朽即便拼掉这把老骨头,也会早日实现汉王的设想,让新式的纺织机铺满整个汉国。”

  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家族的理想在徐凡手中得到实现,他现在就是打算把自己的老命为汉王拼。

  “拿我的图纸来!”张良拿着一堆图纸交给徐凡。

  徐凡当着公输仇的面打开道:“这些是我设想的一些农具,像这个是脱粒机,这个是鼓风机,这其中最精妙的就是一条缝纫机,都是能极大减轻农户,纺织劳作的机械,公输老先生想办法一一制造出来。老先生能做好这些公输家族必定不失公侯之位,公输家族更是会成为青史留名的家族。”

  “为了汉王,老朽定会把它们制造出来。”公输仇哪里看过这样的画饼,他当即决定即便是死在器械厂,也要帮助徐凡把这些器械全部弄出来。

  徐凡离开纺织厂之后,当晚公输家族的子弟全部汇集在一起。

  公输仇拿出徐凡交给他的设计图纸激动道:“因为踏板式纺织机成功,汉王已经任命老朽为千石的织造令,我公输家族以后也可以称之为官宦世家了。”

  “父亲,这是真的?”

  公输仇笑道:“当然是真的。”

  “真是东皇太一保佑我公输家族。”公输家族的子弟听到这个好消息都是喜极而涕。

  老祖宗给了他们傍身的手艺,但也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灾祸,那些贵族动不动就杀他们公输家族的人来隐藏秘密,他们也是人,为什么要给一群死人陪葬。贵族敢这么做不就是因为他们是低贱的工匠,杀了也不可惜。

  而现在有这身官身,谁又能说他公输家族只是百工之人。

  公输仇继续笑道:“汉王还给了公输家族一个公侯之位的保证,我们把汉王需要的机械制造出来,公输家族将来也会是贵族。”

  “汉王真圣主也!”所有公输家族的子弟都对着徐凡居住的方向行礼。三跪九叩极其重视,因为汉王是真让他们公输家族重生了。

  “父亲,请给我一张图纸。”

  这个时候其他公输家族的子弟才想起来了,他们的公侯之位还在这些图纸之上,这只是给公输家族保证了公侯之位,但具体是谁可没有保证。

  既然谁都有机会成为公侯,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只比木匠活,公输家族的子弟自信不会输给任何一个人。

  “伯父也给我一张。”没多久公输家族的子弟纷纷抢夺这些图纸,这哪里是图纸,简直是他们公侯之位的保证。

  始皇帝36年12月10日。陈郡,炼铁厂。

  新式的两座高炉再次竖立起来,高炉有5丈高,现在已经成为了整个陈郡最高的建筑了,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议论这两座高炉,当他们知道这高炉,一次性可以炼制2万斤铁水,看到这冒烟的烟囱都羡慕无比,即便现在钢铁的价格猛跌,但依旧高达20钱一斤,一炉下来就是40万钱,这哪里是高炉,简直就是一座金矿

  秦泊笑着对徐凡道:“汉王,这是最新式的炼铁高炉,一次可以炼制2万斤的铁水,一日便可出炉。”

  徐凡看着这两座高炉都极其新,他迟疑道:“以前的高炉?”

首节上一节71/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