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63节

  “今年真是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啊,看这样子今年的亩产能达到一石半。”屈禄笑呵呵道。

  像这样的收成良好的情况真是太少,他家50亩地,种了40亩的水稻,10亩的苎麻,今年水稻大概是可以收60石,10亩的苎麻收了1万斤,而今年却只用交15石的税赋就可以了,余下的都是他自己的。

  而义军今年大量收购苎麻原材料,价格大涨两倍,他这些可以收到2000钱。

  今年屈禄一家收益大概是钱能得到2000钱,粮食可以得到45石左右的粮食,留下20石作为口粮,余下的都可以卖钱,这种收益简直是前所未有啊。

  以前他们辛苦一年多,勉勉强强能活着,但今年屈禄已经在计划着盖新房子,给自己家的小儿子找一方媳妇,他也算是完成了家族传宗接代的任务了。

  会算账的不止屈禄一个人,整个商河里的百姓也纷纷的算是自己家的账,虽然不一定会有屈禄那么多,但也少不到去,毕竟大家的土地差不多。

  而这份收益让所有的村民都热泪盈眶,今年不但能看到粮食有剩余,而且还能赚到钱,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还是大汉的天下好。

  “不是说了不让你过来的吗。”屈禄看到吴军和小鱼两夫妇带着一些饭食过来有点埋怨道。

  吴军笑道:“这耽搁不了多久,而且我不能收割,但打打下手还是可以的。”

  水生接过吴军的篮子惊讶道:“吴大哥也太大方了,居然还弄肉食。”

  其实也没有多少东西,就是一盆饭和一个肉菜一个蔬菜,但对商河里的百姓来说这就异常丰富了,

  吴军道:“你们这段时间劳累,当然要吃点好的。”

  这点东西对吴军来说就算不得什么了,他家有200亩土地,收益是村民的四倍以上。

  但屈禄看到了之后,却有点责怪自己女儿小鱼道:“现在正是他关键的时刻,你怎么能让他分心呢,家里的事情就自己多做。”

  吴军笑道:“大人我还没有这么脆弱,而这事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光现在努力是不够的,还是要看平时,孩儿平时也算是用功了,希望这次会有个好结果,即便不成功,留在商家里照看大人也不差。而且小鱼也是身怀身孕,我也不放心让她做太重的事。

  此时的吴军觉得自己异常幸福,他有妻子有朋友,还有一份不错的事业和一个对他照顾有加的老丈人,现在他妻子也怀有身孕,他即将有后代,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屈禄道:“这不一样,亭长虽然是吏,但却是最低级的,平时打交道的也是我们这些草民,几乎没有上升的机会,但你这样要是考好了,你以的大汉元老出身,就可以成为蔷夫等吏员的,成为一个县有数的大官了,你还年轻说不定还有可能成为县令,这就彻底脱离了草民身份,成为了官员身份了。”

  说着屈禄看着小鱼的肚子笑道:“我这外孙一出生之后身份就不不一样了。”

  屈禄如此重视的考试,自然是徐凡要进行的科举了,当了丞相的周章,第一个命令就是下达给颖川郡和陈郡两地各地的亭长里,大汉将会在秋收之后对他们考核,考核良好者将会被任命蔷夫,各县曹吏等官职,这也算是一次模拟的科举考试了,只要不出错,下次就是在整个大汉六郡考试。

  屈禄知道这消息之后,生怕耽搁自己女婿的前途,秋收的事情他全包了,只求女婿能考个好名次,能光宗耀祖。

  水生两人更是羡慕的看着吴军道:“吴大哥,以后你以后就成为大官了。”

  不要说什么县令,就是乡长,游缴对他们来说都是了不得的大官,他们羡慕吴军鱼跃龙门的机会。

  吴军想了想道:“你们真想改变命运就参军吧,立下功劳说不定你们的地位比我还要高。”

  水生两人想到吴军的土地和大汉对他的照顾,内心都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大汉的士兵,不能继续再这样在地里刨食了。

  始皇帝36年10月20日

  秋收结束之后,颍川郡和陈郡两地亭长里长纷纷汇集在各郡当中。

  “石头,树大哥,土根哥,你们也来了!”

  “吴军大哥,这段时间过的好吗?”

  “好的很,我妻子都怀孕了,要不了多久我就会当父亲了。”

  “我们兄弟当中,就你成婚最快了,没想到孩子都快出生了。”

  吴军等一群以前的义军兄弟汇集在一起,开心的聊着自己最近的情况。

  吴军问道:“你们平时努力学习了没有?这次的科举有没有信心?”

  石头这个时候苦笑道:“我虽然也想办法学习大王交给我们的书籍,但我也只能弄到这些书籍,要考难的,我只怕会考砸了。”

  土根笑道:“你只要真学完了,就不可能考砸,你没有发现吗?

  四周都是我们退役的义军兄弟,大家学习的都是一样的,你土根大哥你没有学多少,你好歹也看全了,但我现在连常用1000字都没有学完。”

  吴军他们这个时候看向四周,发现这次来的人或是缺胳膊少腿,或是走路一瘸一拐的,大部分都是有残疾的,而这些人都是义军兄弟没错。

  树也苦笑道:“我在梅树里每日只顾着打猎,砍树,喝酒,很少看书,这次来只是走一个过长,我真辜负了大王对我们的嘱咐了。”

  树内心也是有点悔恨的,大王都对他们谆谆教导要他们去了地方也要好好学习,充实自己,但他却因为年纪大了,加上读书识字太困难了,直接给放弃了。

  他们这些人退役到地方去当亭长的时候,徐凡是亲自给他们送行的,并且嘱咐他们即便到了地方要不要忘记好好学习的事情,徐凡给每个士兵都发放了一本《常用字典》《队列兵法》《致富经》这三部书籍,只要学通了这三部书籍,不能说让他们大富大贵,但却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技。

  而且徐凡对他们期望非常高,他们都是义军的铁杆,不可能背叛义军,他们只要自学成才,徐凡就会重要他们,而这次考试就是检验他们学习成果的时候。

  但从树和土根的情况来看,学习这种事情即便是对成年人来说都是非常苦闷,不愿意接受的事情,没有压力的话,普通人很难学的进去,此时两人悔恨已经来不及了。

  吴军和石头都无言以对了,只能拍着两位大哥的肩膀了。

  求收藏,订阅和月票

第143章 ,花钱不用教,徐凡提前写答案

  简单的交流之后,这些亭长里长被带入一个考场当中,就是陈郡外的军营校场。

  他们被带到一个案台前面,每个人发了两张卷子,一张是让他们写一篇400字的文章,题材不限,第二张卷子却是有几十道数学题,上面都是让他们计算田地面积的题目。

  吴军先写文章,他绞尽脑汁花了半个时辰才写满了400字的文章,而后松口气,对一个读书识字只有两年不到的人来说,能写满一篇400字的文章极其难。

  而后开始做数学题,这些倒是不难,徐凡以前有教导过他们,加上这些都是和田地有关,是他们日常接触过的事物,即便是一些比较难的题目,吴军忘记公式了,但吴军也可以凭借自己在乡村的经验家直觉,把答案写出来。

  当然难以相对,吴军四周有很多抓耳挠腮的考生,对卷子上的内容,分开的懂是什么意思,连起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写文章更是空了一大片,写了寥寥几个字,就不知道该如何写下去了。

  监考的军师马更是不断叫道:“不要东张西望,想要看别人的卷子,抓到了直接驱赶出考场。”

  毕竟是第一次科举及其不正规,军司马也不想断自己战友的前途,只是做的太过分的人才警告一下。

  “咚咚咚!”战鼓响起。

  “所有人停笔离开考场!”军司马叫道。

  而后一队队士兵进入考场,驱赶没有停笔的考生收缴回试卷。

  考场之外,吴军他们全部出来。

  “你们考的怎么样了?”吴军看到自己参考的伙伴问道。

  树苦笑道:“文章我只写了两百多字,后面再也不知道该写什么了,算数题也有好几道没有算出来,本来还有点思路的,战鼓声音一敲,把我的思路都打断了,我就这样懵的出来的。”

  土根无所谓道:“我只写了一百多字,算数空了一半,不过战鼓声音的确是有点过分了,吓我一跳,还以为敌人杀过来了。”

  石头道:“我倒是写满了,就是不知道对不对了。”

  吴军吃惊道:“这上面的题目大王和我们讲过的,虽然有点难度但不至于空如此多吧。”

  在吴军看来算数虽然有点难度,但也不至于空了一半。

  土根和树有点羞愧道:“我忘记了。”

  树感叹道:“即便大王给了我们机会,我们终究没有这个命呀!”

  土根也拍着吴军和石头的肩膀道:“你们两人要好好干,一定要帮助我们报答大王,我们是辜负大王的期望了。”

  在土根看来,他和树是没有希望了,石头和吴军却还有很大的希望,他只能把自己想要报答徐凡的心托付给石头和吴军两人。

  吴军却鼓励道:“你们现在奋发也不算晚,既然有这次科举,就肯定会有下一次的,大王如此照顾我们这些义军的战士,不会放着们不管。”

  石头也跟着说道:“土根大哥,树大哥你们年纪不大,还有机会。”

  树和土根对视一眼笑道:“我们比不了你们的上进心,现在的生活对我们来说已经很好了。”

  树和土根两人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他们不想改变现在的生活,当然这也和他们的确看不进书有关系。

  接下来半天是阅卷时间,离陈郡近的亭长里长可以回家,但像吴军他们远的亭长都决定在陈郡待上一晚,等待第二天的放榜。

  几名好友相聚一起来逛陈郡,吴军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感叹道:“现在的陈郡比我们当初攻占陈郡时行人多了十倍都不止。”

  树笑道:“这是当然,当初我们进攻陈郡的时候,百姓都吓的不敢出门,而现在陈郡却是我大汉的都城,各路义军都要来我陈郡购买武器装备,大量的商贾汇集人自然多了。”

  土根道:“还有就是刚刚秋收完,整个陈郡都大丰收,今年大家手中都有余粮了,自然想要购买一些自己用的上的东西,我这次出来考试,我还要帮助大家购买货物回去。”

  “我也是一样,有托我购买犁头,镰刀的,有听说陈郡纱线价格大减,想要购买纱线做作衣服的,正好我打算买一辆牛车,这些东西也好带回去。”树笑着拿出一张白纸,上面记载的就是他们里的村民要他带的东西,密密麻麻的记录了不少。

  很多树不会写的字,直接画图形表示,算是一个图文并茂的购物清单了。不过从这也可以看出村民们手中是真有了一点闲钱了,消费能力释放出来了。

  陈郡大丰收,加上合理的税收政策和均田制度,让整个陈郡的百姓手中普遍有几千钱留在手中,手中有了积累,生活好了,日子有盼头了,村民们自然愿意消费了,想购买耕牛,修筑房屋的钱可能不够。

  但买一些布匹,食盐,农具,甚至犁头这些生活和生产工具,用来改善生活提升生产力,村民们还是有能力做也愿意的的事情。

  花钱这事情傻子都知道做,根本不用教,陈郡百姓以前不花钱只是因为手中没有钱而已。

  徐凡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给他们找到了增收的来源,他们自然就有钱消费了,现在徐凡算是提前2000多年给出了答案,照的答案都不会抄,那就说明这是想故意做错了。

  石头也拿出一张白纸道:“我也一样,带的东西还真不少,大家都有钱了,日子也好过很多了,村里的有一个阿贵篾匠为了娶老婆,居然要我帮忙买一匹丝绸,上千钱他也真敢花,真不是一个会过日子的人。”

  不要看石头不到20岁,但因为父母双亡,他从小就挣扎求生,忧患意识很强,现在他有了钱也会买食盐布匹之类的物资囤着,而且他还买下了一副铠甲和长矛,还花了5000钱买了一柄五十炼宝剑。

  这些虽然花费大,但在石头看来都是生存的保证,是应该花的钱,这些武器到手之后,石头练的也非常勤,秦军敢杀到陈郡,他可以马上披上铠甲拿起自己的长矛和秦军拼命,而像买丝绸这样的奢侈品对石头来说太败家了。

  树惊讶道:“敢买丝绸,他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丝绸虽然是百姓一点点织出来的,但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树他们唯一穿丝绸衣服的时间还是在义军时期,当时徐凡为了提升士兵的生存几率,花大价钱和力气制作了丝绸内甲,最开始只能保证全部常备军能有丝绸内甲,这两年陈郡的丝绸全部被徐凡收购了,但军队扩张的速度太快,丝绸内甲制造的速度跟不上军队扩张的速度。现在徐凡努力也只能勉强达到什伍一级,连士兵都装备丝绸内甲的士兵,只有早期参军的士兵。

  就是因为丝绸内甲太珍贵,像树他们这样退役的士兵即便穿过丝绸内甲,退役的时候也要上交回来。

  虽说今年大家手中都有钱,但辛苦一年也就赚几千钱,村民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都节省的过日子,不可能买这样的奢侈品,更不要说花上千钱买一匹丝绸了。

  石头苦笑道:“他是一个手艺人,懂得编藤筐和竹器,我们义军攻占陈郡之后,就开始大量收编织竹甲和藤甲,阿贵现在每套藤甲竹甲可以卖500钱,现在他已经是我们村里的首富了。

  本来我打算把他举荐到陈郡,让他加入我们汉军,这样赚的更多,但他害怕我们汉军战败,牵连到他,根本不敢加入汉军,只是待在村里做事情。

  他手艺精湛,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了,现在他盖了新的瓦房,买了耕牛,成了村里首屈一指的能人,媒婆也上门帮他找媳妇,他30多岁却找了一个漂亮的小媳妇,宝贝的不行,要购买丝绸做聘礼。”

  树有点鄙视道:“这个阿贵目光短浅,他现在的好日子都是依托我们汉军的,秦军打过来了,他又会变成一个光棍。”

  土根倒是看开说道:“这种人只是被欺负多了,胆子小,但不坏,他现在编织竹甲藤甲也算是帮助我们汉了,不一定非要他加入我们汉军,而且我们的大王百战百胜,秦军又怎么可能打得过呢。”

  吴军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因为没有村民托他购买东西,怕是他大人担心打扰到他考科举,所以才阻止村民的动作。

  下来他们4人先去了牛马市,先帮助树购买了一头耕牛,他们这些亭长战时有奖励,退役有津贴,加上还有职田,每年的收益可以达到上万钱,买耕牛还是不成问题的,要不是战马全部被汉军购买,树其实是想买战马的。

  一行人又去车马行购买了一台简易的牛车,有了运载工具之后,他们再来到贩卖农具的市坊。

  吴军他们四人直接市坊当中人潮的汹涌,稍有不慎他们甚至都有可能被冲散,这里人比在外面更多了10倍,吴军他们提前两千年体会到人挤人的忧愁。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石头吃惊道。

  吴军无奈道:“这也说明大家手中有钱了,虽然还买不起牛马这些大牲口,但买一些铁器却还是买的起的。”

  徐凡占据陈郡两年才有现在的局,这期间战争一直没有进入陈郡,徐凡还均田减税,加上陈郡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才会让这样的场景出现。

  今年的陈郡百姓普遍手中都有了钱,手中的粮食也积累了足够吃2年的,陈郡百姓的消费热情这才爆发出来了。

  按照今年秋收收益来算,每户百姓手中大概有3000钱左右,整个陈郡有20万户百姓,这就是相当60亿的天量财富。

  虽然百姓不可能把这些财富全部花出来,只花三四成,也是一笔几十亿的资金流量,如此天量的财富流量,自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很多商家来到陈郡,本来想购买武器布匹和粮食到其他地方卖。

  结果却发现陈郡这里的生意异常火爆,除了粮食和布匹,几乎是运什么东西到来到陈郡,能卖得非常好,而且利润也非常高,面对这样的商机,商贾自然把其他各地的特产带了过来,而各地的特产商品来到陈郡,又进一步带动了本地的繁荣。

  陈郡本就有做商业中心的优势,一条鸿沟几乎连通了整个中原,整个中原的船队全部能到达陈郡,现在陈郡还有粮食,布匹,铁器武器装备等特产,成为了天下的商业中心就不是奇怪的事情了。

  现在各地商船已经铺满了陈郡码头了,以至于不得不派遣士兵来调度船只,防止他们发生碰撞。

  而此时陈郡最大的商机,就是要改善自己的生活的村民带来的,他们需要柴米油盐等生活物品,需要镰刀,斧头,犁头等农业生产物品,这些才是整个陈郡百姓的主力消费产量。

  陈郡在徐凡的治理下,已经成为了天下最庞大的手工业基地,这里有最先进的炼铁中心,纺织中心,木器中心,大量低价钢铁制品,低价的布匹也是引爆农户消费欲望的主引擎。

  百姓手中有点钱了,自己以前不敢买的东西,忽然大减价,最低甚至减到以前的一半,买到就是赚到,这如何让村民能忍住。

首节上一节63/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