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58节

  徐帆的大军出现在江陵城下,徐凡的大军还没有攻城,江陵就内乱,江陵城的大户共敖率领自家的家丁和江陵其他豪强打开城门,放义军进城,秦军顿时崩溃,义军一路冲杀接管了江陵。

  “共敖见过上柱国将军!”一个穿着铠甲的八尺大汉向徐凡行礼道。后面一群南郡豪强也跟着共敖向徐凡行礼。

  徐凡笑道:“各位豪杰请起,我义军不需要如此多礼。”

  共敖道“我等愿意一起追随上柱国将军,共诛暴秦,求将军收留。”

  徐凡问道:“不知你们有多少人?”

  共敖道:“我等南郡豪杰共计有上万曲部。”

  徐凡脸色变得严肃道:“投靠我义军可以,但我义军不会允许有独立的山头,你们的曲部会打散重编,以你们的功劳,本将可以任命共敖你一个都尉。”

  英布等人兴灾惹祸的看着共敖了,这幕太熟悉了,当初阳翟豪强也是做了他们义军的内应,立下一点微末的功劳,张口就要一整个颍川郡,现在就是不知道这些所谓的楚国贵族口气能有多大。

  共敖脸色当场就变了,虽然他第一次听山头这个词,但却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这不就是说他们1万多曲部被徐凡吞并不说,徐凡还只肯给一个都尉之职。

  这不相当于他们拿1万大军换5000不是自己人的大军,官职也不能让他们满意,一个都尉怎么够他们这么多人分。

  要知道南郡这里可是楚国故都,是楚国贵族最多的地方,虽然经过秦国的打压,但是依旧有很多。

  他们什么世面都没见过,很多家族都出过令尹,至于担任上国柱这种副丞相的职务更是超过了两只手,他们就是战国时代的四世三公,甚至比这还夸张,几百年来他们的家族一直就是贵族。

  虽然已经是50多年前这里归了秦国,但秦国苦难的生活,二等公民的待遇,他们更加怀念当年的日子,现在只拿个都尉来收买他们,这和他们的心理预期相差太大。

  面对这些脸色大变的楚国前贵族,英布等人冷笑不已,他们跟随徐凡九死一生打了这么多场仗,也不过是一个校尉之职,掌管1万人。

  这些人却是凭想要凭着几十年前的一个老祖宗,骑在他们头上,简直是痴心妄想,在英布他们看来一个都尉都嫌过了。

  徐帆倒是对这种事情早有准,要是有选择,他是一个贵族豪强都不想留在自己的地盘上,但这毕竟不现实。

  所以他马上说了第2种方案道:“各位要是觉得自己军事才干出众,一个都尉之职远远不能满足你们的才能。此时长沙郡,黔中郡仍然被秦国攻占,义军愿意支持各位收复这两郡,只要是你自己攻下来的地盘,即便是称王,我们义军也支持。”

  徐凡这话让共敖他们脸色变得迟疑起来,南郡已经有很多地方接近蛮荒地带,那就真是野人比百姓多了。

  而且在这个气候温暖,长沙郡和黔中郡属于热带气候,极其温暖潮湿,在这种医学不发达的世界,各种补充毒虫就能要人的命,疫症也极其多,在医疗进步之前,那些地方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共敖他们是不愿意去那里的。

  徐凡温和笑道:“各位可以商议好再做决定,我义军的大门还是为各位敞开的。”

  共敖他们只能失望的离开。

  “这些贵族就是贪心不足,还真当这里是几十年前的楚国都城,他们还是楚国的贵族”英布大声道。

  邓宗笑道:“家族虽然没落了,但他们的排场是不可能少。”

  陈林嘲讽道:“他们算什么贵族,只是一群楚国遗民而已,到现在居然还看不清形势,难怪他们的家族如此没落了。”

  虽然没有明说,但英布,陈林,邓宗这些百姓出身的将领,本能的开始排挤贵族出身的人,而像共敖这种更是让他们不喜欢。

第136章 ,拥立之功和平叛策略

  江陵城,共敖府邸。南郡所有豪强都汇集于此。

  “这义军首领一点容人之量都没有,如何能成大事。”鄂顺气愤道。

  鄂顺是楚国鄂君之后,当然主脉早就被秦国打散了,留在楚地的只有这些封君的旁支,但他们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人口太多了,连秦国也不可能把他们连根拔除。

  “我等皆是几百年的贵族,徐凡这些泥腿子一朝得势,竟然敢轻视我等。”安陵怒道。

  安陵是楚国安君之后,当然家族也在秦国的打压下没落了,毕竟没有没落的家族早就被始皇帝迁移到关中去了,留在南郡本身就说明安家没有多少实力。

  “说这些没用的废话做什么,我共姓还出自上古共工部落,家族历史有三千年,徐凡不也一样不给面子,只愿意给我一个都尉。”共敖烦躁道。

  他出卖南郡秦吏本想乘机更进一步,却没有想到徐凡如此不重视他们,这和他们预期的差距太大了。

  “现在大家想一想我们下一步的动向如何,是真像徐凡说的,大家集中兵力南下进攻黔中郡,长沙郡等地,自己打下一份地盘。还是先委曲求全,留在义军当中。”

  “当然是自己干,现在秦人不行了,凭我们的实力完全可以收复黔中郡和长沙郡,然后我们再以这两郡积累实力,未必不能反攻中原。”鄂顺气愤道,徐凡的轻视让他对义军也仇视起来。

  叶腾冷笑道:“各位可是忘记了,九江郡,衡山郡已经被徐凡的部下季布攻克了,整个楚国一半的国土都在徐凡手中,而且还是最富饶,人口最多的郡县,不管是在会稽郡的项梁,还是在泗水郡的秦嘉武臣,东海郡的陈婴等人都不会是徐凡的对手。

  现在唯一能压制义军的只是暴君始皇帝,我们不投靠最有可能成王的人,反而投靠那些不成气候的人,你们是想再让自己的家族沦陷几十年吗!几十年之后,吾等的子弟还会记得自己家族的荣耀吗?”

  叶腾也是名门之后,成语叶公好龙,当中的叶公就是他的先祖,叶公是春秋时楚国贵族,本名沈诸梁,字子高,封于叶,他是叶地的国君,所以也称为“叶公”。

  历史上的叶公可不是成语故事里的那么浮夸,只喜欢唱高调,却不实际的人。相反在叶主政期间,励精图治,兴水利,劝农桑。率民众修筑的东、西二陂,可灌溉农田数十万亩,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对叶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楚国历史上有名的贤臣。

  叶藤的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他们这些楚国的遗民一直受到秦国的打压,想要受到重用也很简单,作为楚奸进攻自己的祖国,就能受到重用。

  但即便想当二狗子,名额还是有限的,做还会受到秦国高层鄙视,发展有极其明显的天花板,对于楚国

  他们这些家族说是传承了几百年的贵族,但在秦国的土地上,他们就是平头百姓,了不起,就是土地比普通人多一点的豪强,秦国对他们打压并不比普通人差多少。

  “我们就这样接受徐凡羞辱,他倒是好算计,吞并我们1万人,却只给我们5000,这样的羞辱我情愿去投靠项梁。”鄂顺气愤道。

  叶藤冷眼道:“你们可以去投靠,看看你们有没有这个本事能脱颖而出,当初我就说过了,要起义攻占江陵郡,但们总说要等等看,现在连义军都看不上我们。”

  他是看出自己这些同伴是外强中干,要他真有这个本事,他们早就在徐凡还没有打进南郡之前,先一步占据南郡了,也不至于落入如此尴尬境地当中,但他们家大业大,怎么敢冒险,干大事惜身,见小利忘义说的就是他们。

  众人的讨论让共敖烦躁无比,他下定决心道:“与其我们的曲部被义军吞并,还不如自己搏出一条路,我打算带着曲部去长沙郡,当地的番君吴芮已经起义了,我打算和他结盟一起攻打黔中郡,有愿意的就可以跟我一起走。”

  说完共敖就离开了,其他一些楚地豪强看了一看,一大半的人都跟着共敖走了,他们都是手中曲部众多,实力比较强的豪强,不愿意自己手中的力量就这样被徐凡吞并。

  共熬是他们当中实力最强大的一家,共家就是做了楚奸,当年秦军进攻楚国的时候,他们家也出了一份力,本以为秦国会这样接纳他们,只可惜这一切都是妄想。他们在灭楚之中出了大力气,结果这么多年下来,共家连个2000石的郡守都没有。收益不成正比,共敖内心对始皇帝极其不满。

  所以这次徐凡一打到江陵城,共敖立刻带着南郡豪强反叛,只是他万万没想到义军更看不上他,不但两千石的郡守不愿意给,却连个校尉之职都不愿意给。义军没来他当不上郡守,义军来了,他还是不能成为2000石的郡守,他不是白造反了。气不过共敖果断决定自己独立带人去打天下。

  叶腾看着留下的人道:“这里是共府,要走也是我们走。”

  说完叶腾离开共府来到自己的府邸,而他身后也跟着一批豪强,他们不想跟着共敖冒险,只能跟着叶腾,让他来拿主意了。

  叶腾看着众人道:“留在这里都是自己人,大家都想抓住义军带来的机会,让家族再次复兴。”

  众人点头,他们起义就是因为在秦国这样看不到出头的计划,但他们又不敢造反,本想投靠义军却没有想到义军会看不上他们,这才让他们坐蜡了。

  叶腾继续道:“义军当中现在缺乏人才,你看看那些义军将领,英布不过是一个刑徒,季布是个游侠,至于什么送陈林邓宗之类,不过是个普通草民,大字都不识几个。可以说现在的义军当中,不管是施政官员,还是武将都极其缺乏。

  如果我们加入进去的话,即便是低阶官职,但只要肯吃亏,想要受到重用应该会很快,徐凡这人虽然有各种缺点,但不得不说他唯才是举,只要有能力,在义军当中晋升的很快,韩人张良投靠他也不过几个月,现在已经成为了义军的参军了,成为了徐凡的左膀右臂。”

  南阳的豪强们脸色难看起来,真要只做一个小吏,他们在秦国也可以获得,他们又何必反叛。

  叶藤道:“想要升高位就要有功劳,参军打仗,打的赢了自然升的就快,另外就是用拥立之功,这事情我们最擅长,大家不要忘记这是什么地方,是楚都郢所在地。

  徐凡已经快收复整个楚国了,但他现在却还是一个上柱国将军,连个封君都不算,他以何等名义复兴我楚国。而这也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可以完全可以拥立徐凡为新的楚王,功高莫过于拥立之功,天下还有比郢更加适合称王的地方。

  而这就是我们优势的地方,称王的仪式该如何办,贵族的典礼该如何准备?还有比我们这些人更清楚的吗?做好这一切不就是我们的功劳。”

  叶藤的话让所有人都兴奋起来了,比起逃离自己的家乡和秦军拼杀获得地盘,还是从基层一步步立功升上来,似乎拥立之功更加适合他们。

  翌日

  共敖找到了徐凡,说愿意带领曲部去攻略长沙郡和黔中郡,请义军支持。

  徐凡内心大喜,这对他来说是好事情,他不含糊道:“你们既然想要攻占长沙郡和黔中郡,留在南郡的土地就没有太大用处了,我义军以粮草,武器,器械交换你们手中的田地。”

  共敖他们大吃一惊,徐凡连他们的土地都看上了,但共敖想到打出去之后,胜了可以成为黔中之王也不差这点土地,败了土地更没有了,用来交换粮草武器和器械更好。

  于是共敖用他家和跟随他豪强家的土地,换了500匹战马,50万石粮食,1万套铠甲,长矛,长剑等武器装备。

  而后共敖带领7000全副武装的士兵,几万他们的家眷浩浩荡荡杀向长沙郡。

  而叶腾却带着余下的楚地豪强找到徐凡道:“上柱国将军首义反秦,诛杀20余万秦军,复兴楚地六郡,您就是天命所归来复兴楚国之人,江陵城是我楚国故都,此不正是天意所向,要上柱国将军您在此登基为王。”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关中咸阳城,秦皇宫殿

  这段时间章台宫殿内气氛异常压抑,服侍的侍从更是小心谨慎,生怕不小心惹怒了始皇帝,连自己的小命都不保,这段时间已经有五个侍从,因为惹怒了始皇帝而被处死,所有的人战战兢。

  今天始皇帝的爱将蒙恬,来到宫殿当中拜见于始皇帝,秦国的左右丞相冯去疾和李斯,御史大夫姚贾作陪。

  上次他们讨论的时间又过去了2个月时间,但天下的局势却越发不利于秦国了。

  “蒙卿,楚国的局势已经彻底失控,叛逆徐凡接连攻破了南郡,南阳郡,衡山郡,九江郡,十万大军被歼灭,大半个楚地沦陷,叛军已经难以阻挡,整个天下再次变得烽火连天。”始皇帝压抑着怒火说道。

  也不怪他如此气愤,这几个月时间,关东各地烽火连天,六国余孽皆叛乱,他花费10余年打的天下,在这半年多的时间几乎丢干净了,对始皇帝这样高傲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对他的羞辱。他半生建立的功业就好像沙子做的城堡,一瞬间就垮塌了,这是始皇帝不能容忍的。

  蒙恬行礼道:“陛下关东余孽看上去气势浩大,但其实大部分都是外强中干,赵国,燕国,魏国早被我大秦打残,他们的叛军也不过是外强中干,唯有齐国人口众多,当年统一天下之时,他们不战而降,保留了元气,不过好在将军冯劫重创了齐国叛逆,现在他们不成气候,唯有楚国地域广大,即便我大秦不断分割楚国,但楚国实力依旧强大,这也是楚国叛军最强的原因。”

  蒙恬此时却是感到幸运,燕,赵,魏,韩已经被秦国打残,唯有齐楚实力强大,而现在冯劫镇压住齐国叛乱,秦国现在唯一要对付的只有楚国叛军。

  “报!”赵高着急拿着一份战报跑过来道:“陛下,大喜!冯劫将军来报,齐国叛军占据的即墨城被攻克,叛军伪王田,伪丞相田荣被杀,齐地的叛军已经被平定了。”

  始皇帝激动接过赵高手中的战报,看完之后哈哈大笑道:“冯劫爱卿果然不负朕望,平定齐地。”

  说起来田荣他们能坚持的如此久还多亏了徐凡,他当初打进三川郡,断了冯劫的粮道,以至于冯劫不得不放弃追击田荣他们,驻扎在临淄城观望局势,这就给了田荣他们喘息之机,他们在即墨收容溃兵,重新招兵买马。

  当徐凡撤退之后,冯劫继续带领大军进攻田荣他们,而田荣他们依靠即墨坚守半年时间,但终究还是被秦军攻破了城池,经此一难齐国的反秦势力义军不成气候了。

  冯去疾,李斯和姚贾纷纷向始皇帝道喜。

  蒙恬更是喜道:“秦国去一大患。”

  始皇帝笑道:“现在齐国叛军已灭,中原只剩下4国叛军了。现在朝臣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先剿灭燕赵魏三国余孽,再集中兵力剿灭楚国叛逆,另一种说法是集中优势兵力先剿灭楚国叛逆,而后再围剿燕赵魏三国叛逆,不知蒙卿你是何打算。”

  蒙恬俯首跪拜道:“陛下,当年我大秦是东出中原统一天下,既然是成功的策略,朝廷就不需要改变了。”

  李斯听到这话脸上难看起来,冯去疾和姚贾却马上说道:“上将军此乃老成某国之言。”

  始皇帝脸色不变,但宫殿内的气氛却极其凝重,因为对始皇帝来说,羞辱自己最大的就是徐凡,他是想要先灭了徐凡。

  但始皇帝终究是忍住道:“蒙卿打算如何攻灭叛军?”

  蒙恬道:“20万北疆军由北往南打,先灭燕国,而后继续南下进攻赵国,攻灭赵国之后关中派遣10万大军配合北疆军灭魏国叛军,齐地派遣10万大军进攻东海泗水等郡县的小股叛军。

  最后30万大军南下攻楚,同时陛下命令镇压在百越之地的南疆军,派遣30万大军北上,两路大军合力攻打楚国叛军,面对我大秦60万大军的攻伐,叛军徐凡即便是有天大本事也注定败亡。”

  始皇帝点道:“寡人任命蒙卿为上将军,主持平叛事宜,两位丞相负责大军后勤,御史大夫负责记录立功的将士。”

  冯去疾,李斯和姚贾三人点头道:“诺。”

  蒙恬拱手行礼道:“末将必定不辱使命。”

  有读者疯狂说1根毛竹5斤粮食太贵了,但你不能只考虑砍,不考虑运输把,小说当中有条河流本就是小概率的事情,大部分的村民只能用肩膀抗毛竹木料走上几十里,哪怕是抗一根毛竹走上十几里,一天也就一两趟。

第137章 ,张耳不满和秦嘉的谋划

  始皇帝36年9月初。

  秦上将军蒙恬率领20万北疆军东出雁门郡,一路势如破竹的夺取了代郡11县。

  新任燕王陈馀听从心腹谋士之言,依托燕地城池拼死抵抗,但仍然改变不了节节败退的局面。

  始皇帝36年9月10日

  陈馀兵败被蒙恬围困在燕国都城蓟,他只能派出使者向在赵国掌权国相张耳求救。

  陈馀派遣的使者叫蒯通,是他的第一心腹谋士,甚至可以说没有蒯通就没有陈馀这个燕王之位。

  当时陈馀授命于张耳北上攻略燕地,蒯通就是这个时候来投靠陈馀,蒯通学的是纵横之术,他眼光老到,善为长短之说,投靠陈馀之后,帮助陈馀游说当时的范阳县令徐公,为其分析当前形势,解说利害关系,最终说服徐公投降,为陈馀进攻燕国打下了根基之地。

  而后又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燕国各地县令反秦,让陈馀传檄千里,不战而下三十余城,可见其言之利。

  最后更是鼓动燕地各路豪强贵族拥立陈馀为燕王,可以说陈馀这个燕王就是蒯通说出来的。所以陈馀异常信任蒯通,把他当成自己的第一谋士,在如此危机时刻,陈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蒯通帮助自己解决危机。

  赵国,邯郸。

  张耳在得到陈馀的求援信件,他是不想去救援的,第一当然是此时救援陈馀危险,他担心秦人来一个围魏救赵,把他主力吸引离开赵国,秦军却突然从太行山上杀出来,攻破邯郸城,可不要他没有救出陈馀,赵国反而被秦军灭了。

首节上一节58/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