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53节

  白纸在义军势力范围已经非常普及了,甚至连义军之外也开始泛滥了,毕竟徐凡要赚外汇(粮食布匹),不可能像门阀士族一样花个几百年时间才普及这样的好东西,所以公输仇也见过白纸,徐凡说纸上谈兵,他很快就能理解其中意思。

  公输仇只能笑着夸赞道:“将军真出口成章,不愧是精通百家之人。”

  徐凡则说道:“纺纱车一次只能纺一根线,我们能不能把现在的纺纱车从横纺变成竖纺,一次多弄几个锭子,这样不是可以几倍提升效率,这样女子就不用花大量的时间在纺纱上面了。

  徐凡当然不清楚这其中的原理了,毕竟他又没有纺过纱,但他却记得有一个故事说珍妮纺纱机被人打翻了,由横变竖,纺纱车可以从一个锭变成同时纺几个乃至几十个锭,纺纱的效率提升了几十倍。

  公输仇道:“老夫这就带着工匠改造一台试一试。”

  “大头,小豚,拿着工匠跟着大父走。”

  公输家族的子弟都在义军作坊当中,留在家族只有老老小小,大头,小豚两个十余岁的小孩,各自提着一个工具箱来到公输仇身边。

  徐凡对周章道:“周兄准备一些木料和木匠,我们争取一天内看到成果。”

  周章惊愕道:“这就是主公想的办法?”

  徐凡笑道:“想要增加一倍粮食产能很难,但想要增加一倍布匹才能却比较容易。”

  秦末这个时代生产力还极度不发达,对这个时代的百姓而言,第一珍贵的东西是粮食,第二珍贵的东西就是布匹,在这个时代有钱可能买不到东西,但用布匹却可以买到,即便是往后1000年,布匹依旧可以做到钱来使用,增加布匹的产能就是在增加义军的财富。

  在周章的安排下,10个青壮运输一些木料来到一个水车旁。

  而公输仇围着水车看了几圈,内心计算好之后,就开始分割木料了,他两个孙子年纪虽然小,但配合的却异常默契,只花了半天时间,在公输仇的改造下,水车就和纺纱车结合起来了,而后徐凡让人找一个女工过来,实验这个新产品。

  结果却没有想到来的居然是老熟人阿秀的婶子宋霜。

  徐凡有点惊讶道:“你怎么过来了。”

  宋霜笑道:“听说你们这里弄了一种新的纺纱车,我过来看看。”

  说完宋霜开始用这台水利纺纱车开始纺麻线。

  “太快了!”用了没有多久宋霜惊喜道:“而且这还不需要手遥,这速度快了三倍都不止,还省力气,有了这机器,我们纺织厂可以增加一倍的布料。”

  义军的家眷即便是都成为了手工业人,妇孺则进入了纺织厂,靠着规模效益,义军的几个纺织厂每月可以生产出2万匹麻布,2000匹丝绸,这其中丝绸大部分都被义军自用做出内甲了,麻布则可以给义军带来十几万石的粮食。

  周章惊讶道:“这是真的?”

  可以提升一倍布匹的产能,义军就可以宽裕很多了。

  宋霜笑道:“当然是真的,织出一匹布,纺纱线是最耗费时间的了,现在纺纱节省了三倍时间,布匹提升一倍完全不成问题。”

  徐凡笑道:“这还没有结束。”

  “老先生,挂10个锭子的纺纱车能不能弄出来?”

  公输仇想了想道:“有将军的提示,老朽可以一试。”

  同时挂10给锭根本没有技术难题,只是思维关系困住了大家,谁也没有这样做过。

  宋霜听闻马上道:“我去让人送10个纺纱车过来。”

  纺纱车带来之后,公输仇开始改造,而这次的速度更快,公输仇只是加长了木料,把十个纺纱车链接在一起,靠着水利作为动力来源,做成了更大的10锭纺纱车。

  当第一台十锭纺纱车出现的时候的时候,在场的人都轰动了,宋霜惊喜道:“这样一台机器可以顶得上我们上百个人了。”

  人力纺纱总是需要休息的,水利只要挂上纱线就可以一直运转,但她很快皱着眉头道:“但这样的话,作坊就要搬迁到河道边上了”

  对宋霜来说有这样的神器,但却不能马上用,这也太暴殄天物了。

  周章大笑道:“新作坊的事情,老夫来安排,保证三天内你就可以见到全新的作坊。”

  提升三倍纱线就可以增产一倍的布料,而现在这增产30倍,后面周章不敢想了,反正他义军的财政危机终于解除了。

  而后周章对公输仇行礼道:“老先生为我义军立下大功了,请受晚辈下一拜。”

  公输仇笑道:“周长史客气了。”

  徐凡笑道:“公输老先生,何止为我义军立下大功了,也为整个天下立下大功了,您这项发明可以让织布的效率提升好十几倍。”

  公输仇笑道:“这都是将军指导有功。”

  徐凡笑道:“没有的技术,我再指导也是枉然。”

  宋霜道:“只是纺纱线的速度提升了,但织布的速度并没有加快,像这样的纺纱车只要几百个就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了,多了我们也织不过来。”

  周章笑道:“我们可以把剩下来的人手安排去织布,这不就提升了产能。”

  而后徐凡命令道:“公输仇制造水利纺纱级有功,赏赐黄金百两,给2000石郡守待遇。”

  公输仇激动对徐凡行礼道:“多谢将军。”

  徐凡扶起他道:“老先生客气了,真想要感谢本将,就想办法把水车和纺织机联合起来,您也听到了纱线不缺少了,但纺织的速度又成为了障碍。

  要是您能让织布机的效率提升几倍乃至几十倍,老先生可为诸子百家之一,以后本将都要称您为公输子,您的名字将和您的先祖齐名,甚至超越鲁班,衣被天下这是多大的功劳,上古后稷的功业也不过如此。”

  还能名垂青史,甚至比美上古圣贤,这种诱惑谁经的起,公输仇当即激动道:“老朽从今日开始就住在这纺织作坊了,定要把将军说的水利纺织厂弄出来,让天下的百姓不再缺少布匹。”

  此时的公输仇身上甚至带着一丝神圣的光辉。

  

  给公输仇布置好项目之后,徐凡带着周章找到了秦泊,把公输仇做的水利纺纱机说了一遍,同时也说了水利纺织机的前进,而后说道:“你们墨家也不能落后了。”

  墨家和公输家族虽然不是仇敌,但因为几百年前双方先祖的论战,以及他们的基本盘都是手工业者,所以双方的竞争意识极其强烈。

  听到徐凡的话,秦泊马上请命道:“请将军下令?”

  徐凡道:“我们义军缺少铁器来制造武器,制造各种农具,现在炼铁的技术太差了,一斤铁的价格和1石粮食相当,太贵了,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铁器。”

  秦泊听到这话也面露难色,这么大课题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动手。

  好在徐凡又马上说道:“我弄出一种焦炭,可以烧出天下最热的火,可以熔化铁矿,只是每次得到的铁水不多,我曾经听说过楚国出现过一种高炉,一次可以炼铁上万斤。”

  徐凡继续忽悠道:“而要是有这么多的铁,天下的百姓再也不会买不起曲辕犁,铁质镰刀,斧头等工具,而有这些铁质工具将会给天下百姓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便利,这简直不敢想象。”

  果然秦泊被徐凡忽悠的热血沸腾,打算把炼铁当做自己余生事业,来造福百姓。

  而后徐凡把他知道的高炉知识,什么耐火砖,鼓风机,预热室,上进下出都告诉秦泊,总之不用动手,徐凡的理论可以说的滔滔不绝,甚至还能说出什么碱性炉,酸性炉,他还知道什高岭土是制造耐火砖的良好材料,还有什么石墨坩埚可以练钢,而这个时代钢的价格堪比黄金,真要出现什么石墨坩埚,那这就真是炼金炉了。

  理论知识徐凡能说的滔滔不绝,但你要徐凡说碱性炉是用什么制造的,高岭土是什么土,石墨坩埚又是怎么做的,徐凡也只能双手一摆表示不知道,他只能提供理论支持,至于实践,他是不可能去后世的钢铁厂见世面的。

  但有这些却已经足够了,他虽然年轻但却有足够多的实践经验,对秦泊来说,徐凡的理论才是他缺失的,每说一种都让他有恍然大悟之感,后面他甚至找到了纸笔记录徐凡说的经验,现在秦泊看徐凡就像看一座高山,让他只能仰望。

  “子弟定不让徐师失望。”而秦泊在得到徐凡如此多的理论知识之后,终于有信心可以制造出高炉了。

  而后徐凡招呼大铁锤道:“秦泊要适应用的材料你都要满足他。”

  “诺!”大铁锤知道秦泊是墨家巨子,自然不会反对。

  只有周章满脸疑惑的看着徐凡道:“主公,您说的高炉真在楚国出现过?”

  他第一任主公是春申君,第二任是项燕,他们都是楚国最顶级的贵族,在他们那里几乎可以得到整个楚国的情报,但周章却从未听说过有什么高炉。

  徐凡道:“当然有,我还见过,不但能炼1万斤,甚至更多都可以炼出了,你只要安排人手支持秦泊就可以了,他不会让你失望的。”

  高炉的路线都指出来了,难题也被攻克了,这要是弄不出高炉,徐凡都要怀疑秦泊是不是墨家弟子了。

  

  最后徐凡带着周章找到许丰道:“老先生,我有一种作物要种植,但需要一个有耐心的农家弟子帮忙照看。”

  许丰这个时候对着田地当中叫道:“商农。”

  没多久,田地当中跑出一个中年人道:“老师,弟子在。”

  许丰道:“老夫这个弟子最诚恳老实,这些年种田就从来没有出错过,他的亩产也是最高的。”

  徐凡道:“我要种植1000亩甘蔗,商农先生带人照看一下。”

  “甘蔗?”

  徐凡拿一节甘蔗给商农看。

  商农恍然大悟道:“原来是甘柘。”

  这个时代楚国野外有很多野甘蔗,楚国百姓也有种植甘蔗的历史,只是现在甘蔗甜度不如后世,制糖技术更是没有出现,即便是楚国的贵族也是把甘蔗榨汁喝。徐凡要补贴义军的财政,就没有比甘蔗更好的经济作物了。

  商农皱着眉头道:“小人没有种植过。”

  徐凡道:“甘蔗野外也有,你就按照一般农作物来种植,即便失败了也不怪您。”

  商农道:“小人试一试看。”

  在许丰这里是最简单的,徐凡只是交代了要种植1000亩甘蔗,商农答应了就离开了。

  周章疑惑道:“甘柘属下也吃过,虽然有点甜味,但只是一种野果,连粮食都不算,真有这么重要?”

  徐凡笑道:“甘蔗可以制糖,一千亩算不算什么,但是种植1万亩,10万亩之后,甘蔗就会成为我义军反秦的最大助力。”

  徐凡可记得他看过一本小说,就是见主角靠着种植甘蔗制糖,最后反推了蒙元。

  求收藏,订阅和月票。

第131章 崩溃的南阳和傲气的义军将领

  始皇帝36年7月23日。

  和家人团聚了一个月士兵和军官,分别向着颍川军营和陈郡军营集结,周章等人也将大量的粮草物,武器,器械方法向着这两地汇集,为即将到来的南征做好最后的准备。

  战争虽然再次打响,但这次义军上下已经不像上次王离入侵时候的那样人心惶惶了,两战歼灭秦军8万彻底打出了义军是自信心了,现在义军军官更是自信心膨胀想要去建功立业。

  在徐凡的命令下,5万颍川兵团正式南下,发动了对南阳的讨伐战。

  昆阳县,边境灾民安置地。

  大量衣衫褴褛的灾民从南阳郡的地盘跑到义军的地盘上去。原因也非常简单,徐凡在陈郡起义,让整个楚地的秦吏紧张无比,而这种紧张感在徐凡歼灭王离,李由8万秦军之后达到了最高峰。

  南阳郡守担心徐凡进攻自己,大肆招募士兵,修筑城池为战事做准备,南阳郡又要招募士兵,又要招募修筑城墙的民夫,繁重的徭役和兵役让南阳郡的百姓苦不堪言,要是天下还都是秦国的地盘,当地的百姓除了忍受,的确找不到其他的选择。

  但现在颍川义军就在自己身边,颍川发生的事情,南阳郡也可以快速知道,这就导致大量本地百姓知道了颍川郡在义军的统治下,根本没有徭役,税收也非常低,除了3成的田税之外,没有任何税赋。

  有如此强烈对比大量南阳郡百姓纷纷逃离自己的家乡,北上投靠义军,而面对南阳郡百姓的投靠,陈平大喜,不但安置好这些百姓,还想办法安排一批宣传队南下南阳郡,深入南阳郡乡村宣传义军的政策。

  《楚昭女》和《活着》已经成为了南阳郡乡村百姓最喜欢看的戏曲了,每次义军的宣传队一出现必定会引起大量百姓的围看,而只要看完这两个戏曲,当地百姓对对秦吏的仇恨便会提升到最高,平日提起他们都会咬牙切齿。

  而南阳郡秦吏得知这个情况之后,惊骇无比,派遣军队去抓捕义军的宣传队,但每天宣传队就会提前隐藏,让秦军扑空。

  这种情况更加让南阳郡上下秦吏担忧,担忧南阳郡的百姓做了叛军的内应,抱着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叛军,大肆收捕讨论叛逆言论,说了《楚昭女》《活着》等字样,或者讨论戏曲相关的内容的百姓通通都被抓起来,逼着南阳军的百姓莫敢言,道路以目。

  还安排军队驻扎在边境,抓捕叛逃的百姓。但他们越抓捕,百姓越是想要逃。

  整个南阳郡的政治破坏越来越严重,只要露出反抗之意的楚民都会受到秦吏的迫害。但秦吏月压制,南阳郡百姓的反抗越激烈,义军没有打过来,南阳郡就发生了三次暴乱。

  南阳的秩序已然处于崩溃当中,秦吏骇然发现了商君交给他们的驭民五术已经不起作用了,他们想尽如何办法也不能阻止南阳郡局势的恶化。

  这天义军士兵和往常一样带着灾民,指导他们去汝阴县安置灾民的地方。却看到有一大股灾民过来,一个读书装扮的人叫道:“在下陆贾,是南阳郡的义军,前来投靠上柱国将军。”

  义军士兵如同乞丐一般的义军士兵道:“将军离这里有几百里,我们最多只能带你去见县令。”

  士兵就带着陆贾去见昆阳县令王道。

  “看你样子像一个读书人,你真是南阳义军首领?”王道有点惊讶道。

  陆贾大声道:“读书人就不能反抗暴秦,上柱国将军当初不就是读书人,但如今已经成为了天下人反抗暴秦的旗帜了。”

  陆贾继续道:“我南阳郡的百姓被秦吏压迫的妻离子散,每日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只盼望义军能够杀入南阳郡驱赶秦吏,解救南阳郡的百姓。”

  陆贾原本是一个儒生,跟随自己老师学习《诗经》、《尚书》等儒家典籍,本来日子还过的去。

  但很快始皇帝因为儒生非议秦国的政策,加上他求取长生的失败受到儒生的嘲讽。

首节上一节53/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