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36节

  王离明白现在两军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他的军阵被敌人杀穿,自己就会完蛋,中军完蛋,3万大军都有可能全军覆没。

  但要是他刻以阻挡住叛军骑兵继续深入军阵,等骑兵的冲击力完全消失,迟钝的骑兵就必定会被他的士兵围杀。

  王离出战,秦军好像找到了主心骨,纷纷向他集结,受到他的鼓舞,秦军军官们奋力杀退身边义军士兵,同时也开始指挥自己的士兵,集结起来对战义军骑兵。秦军士兵在拼命搏杀,他们想要阻击义军骑兵破阵的气势,只要挡住了叛军骑兵,那么就是秦军包围了叛军骑兵,局势就会得到扭转。

  但即便秦军拼命,依旧不能阻挡徐凡前进的步伐,尤其是让徐凡惊喜的是,王离居然主动杀向他这个方向。

  没错,王离也发现了徐凡,他虽然不知道徐凡是义军首领,却也看明白徐凡是叛军骑兵首领,他想要斩杀这个叛军首领让他们崩溃,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双方想到了一起。

  “杀!”王离长戈刺向徐凡,徐凡长矛格挡,再一个横扫把王离手中的长戈荡开,一矛刺死想要用弓箭射他的秦军,再回身直刺王离。

  王离被徐凡荡开长戈之后,拔出长剑继续攻向徐凡,但此时徐凡的长矛已经刺过来了,王离本能的想要自己手中的长剑抵挡徐凡的长矛,但却被徐凡一矛刺向胸口,而后徐凡挑飞了王离的尸体,砸向了王离的主帅旗帜。

  而后徐凡大吼道:“秦军主帅已死,降者免死!”

  义军中军。

  “万军当中取上将首级,将军当真是古之恶来!”季布惊喜道,看到秦军中军被击溃,帅旗都倒下了,他是惊喜交加了,义军终于扭转了战局了,反秦的大旗能继续扛下去了。

  而后他大吼道:“全军出击,命令士兵高喊‘秦军主帅已死,投者免死!’”

  “秦军主帅已死,投者免死!”

  战场上秦军士兵听到义军的呼喊,看向自己的后方,却发现王离的帅旗已经不见了,战场上只有徐凡他们在追杀逃命的秦兵。

  这个场景顿时让秦军的士气崩溃,士兵们纷纷想着丢盔弃甲的逃命。

  “不许逃!”刘云还想扭转局势,但他却被葛婴部包围,最后葛婴一矛刺死了刘云。

  秦军崩溃之势更加不可阻挡了,义军在季布指挥下一连追杀了20余里,秦军3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有读者说过分贬低王离,这还真不是,秦末主角是楚汉两方,秦国的武将本人只知道章邯,后面还是看了《秦吏》才了解王离,主角只是普通现代人,王离这种退场快的,不了解也很正常。

第98章 ,武臣的求援

  始皇帝36年4月2日,陈郡。

  徐凡他们出征已经有10天了。

  而此时的陈郡异常热闹,整整有5万民兵进入陈郡训练,每天这些士兵的训练喊杀声音传遍了整个城池。

  但陈郡的百姓却不觉得吵闹,反而有种安心之感,有如此多的大军驻扎在城池当中他们的安全应该有保障,而且他们战无不胜的义军将军已经出战了,秦军应该杀不到陈郡来吧。

  百姓们总是这样揣测不安,期待好的事情,否定差的结果。

  上柱国将军府。

  周章此时的心情却异常焦虑,因为徐凡率领大军出战不到三天,砀郡就传来不好的消息了。

  武臣率领砀郡5万义军和三川郡守李由在大梁郊野大战一场。结果义军大败,武臣带领义军残余部众逃到了睢阳城。但砀郡义军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善,野战胜利之后,李由乘胜追击,带领5万秦兵包围了睢阳城,整个砀郡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当中,睢阳城随时都有可能被攻破,武臣只能派遣邵骚向徐凡求援。

  了解砀郡战事岌岌可危,周章当即召集了整个义军首领商议救援的事情。

  这段时间本因为要训练乡兵满脸烦躁的陈晓,听到这话心中的怒火便压抑不住,他对着邵骚怒吼道:“没有实力你们浪战什么,五万秦军主力连我们都不敢正面迎战,你们哪里来的自信和他们野战。”

  这算什么盟友,本来还想要让他们成为义军的左膀右臂,结果一个个都不中用,吴广是这样,现在武臣还是这样,3万秦军的坑还没有填完,现在又要他们对付五万秦军,现在他终于明白将军口中说的猪队友是什么样子了。

  邵骚满脸委屈道:“我们进入魏地之后,秦军不堪一击,不到2个月时间我们就攻占了几十座城池了,我们以为秦军实力不强,才和他们野战的,想要攻占整个砀郡,却没有想到李由会如此能打。”

  武臣他们败的如此惨,还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轻敌是主要原因。

  当初他们得到徐凡的资助带领义军攻打砀郡,砀郡各县豪杰之士都纷纷响应义军。武臣等便沿途收取兵众,义军数量快速膨胀超过了三万人,武臣还在本地豪强推举下“武信君”,而后武臣听劝了张耳意见,推举信陵君之子魏咎为王,他自己为丞相,有了魏咎旗帜,魏地投靠豪强更多了,他手中的兵力突破了6万,几乎复兴了整个魏国。

  前期战事如此顺利,让武臣轻视了秦军的实力,所以当听到李由一个文人带领5万大军支援大梁,哪里会看得起李由,武臣反而认为在野外全歼了秦军援兵会动摇大梁守军的士气,会让义军更好攻克大梁。于是武臣就带领义军主力和李由野战。

  但武臣却没有想到李由是三川郡守,整个中原的粮仓都要先汇集在三川郡的敖仓当中,三川郡是整个大秦除咸阳之外最重要的一个郡,常年驻守3万常备军,即便现在军队扩张了,但三川郡士兵的战斗力也比其他郡强。

  李由带领的是秦军的精锐之师,武臣还按照自己见过的秦兵对战,自然是一败涂地了。

  武臣一路逃了400余里,逃回睢阳城,勉强靠着城防稳定局面。

  但没有援军的话,他们必败无疑,这个时候武臣满眼望去,只有徐凡才能救自己,所以他才让自己的心腹邵骚来到陈郡求援。

  只是此时邵骚也有点绝望了,他已经知道进攻颍川军的吴广已经全军覆没了,徐凡带领2.3万主力对战王离的3万秦军精锐,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余力来救援他们。

  但邵骚再绝望,但想到还需要自己救援的兄弟,他还是鼓起勇气道:“还请各位看着大家同是义军的份上,救援我家将军吧,要不然他们必死无疑。”

  陈晓烦躁道:“我们也想救,唇亡齿寒的关系也懂,但现在陈郡面临王离的3万秦军,此时我们义军自顾不暇了,哪里还有兵员去救援你们。不要看现在陈郡有好几万士兵,但他们都是刚刚招募过来的民兵,连最基础的军阵都不懂,让他们上了战场只能是送死。”

  睢阳被秦军攻破,陈郡就要面临8万秦军主力的围攻了,但凡有点办法,陈晓都会想办法支援武臣,只是现在陈郡义军面对的情况并不比他们强多少。

  周章问道:“武臣还有多少兵,睢阳城有多少粮草,能守多久?”

  邵骚马上说道:“我离开之前睢阳城内还有1万士兵,只是大家没有多少士气,不知道能坚守多久,不过睢阳城当中有上百万石的粮食,够大家吃好几年时间的。”

  我们还在其他县城有几千士兵,张耳陈余两人手中有3000士兵,但在和李由大战的时候,我们被打散了,他们好像去了赵国。”

  季心有点气愤道:“又是张耳陈余两人,这两人就是祸害,武臣就是听了这两人的话才会败的如此惨的。”

  徐凡的部下对张耳和陈余两人的感官都不好,他们本把武臣看成是他们的小弟,是属于自己势力。

  但武臣刚刚在魏地攻占了几座城池就敢自称“武信君”,连他们将军都没有封君,还只是一个上国柱将军的称号,而且武臣后面找魏咎当魏王收买人心,这套路和张耳当初的计谋一模一样,最重要魏咎称王,武臣可以说是和陈郡义军切割了。

  这是季心他们最不满意的地方,自己的小弟和自己切割不说,反而来到他们这个老大哥之上了,季心他们当然会不满,他们知道这必定是张耳怂恿武臣做的,所以不满的情绪全部发泄到张耳他们身上。

  周章淡然道:“此是好事,张耳之辈,不是甘于平凡,他们去了赵地,必定会在赵地掀起大的波澜。秦军必定要出动兵力镇压两人,这反而可以减轻我们义军的压力。”

  季心想了想道:“秦嘉手中倒还是有几万兵,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脱身,泗水郡的郡守很能打,双方正在僵持,要不让秦嘉放弃进攻泗水郡,北上支援武臣。”

  很多读者说王离没有那么差,我也找了一下王离的战绩,发现他只有带领30万北疆军南下支援章邯这一战,军队比项羽多几倍,但还是被项羽打的九战九败,虽然被项羽打败也算是一种光荣吧。

  但他没有其他战绩,只是一个败光了秦军30万精锐的“赵括”这怎么也不应该高看吧。

  反而是章邯,他差点重新平定六国,一生也只是输给了韩信和项羽,尤其是输给项羽的那一次,他本还可以继续坚守,结果赵高给他来一个断粮计,辅助项羽胜利,怎么看章邯这都是非战之罪。

第99章 ,不甘人下的秦嘉

  季心说秦嘉和泗水郡秦军僵持都是往好的地方说了,现实却是秦军压着秦嘉他们打。

  四个月前,秦嘉得到徐凡资助之后,带领3000义军进攻泗水郡,秦嘉一战就攻克了父县,而后在父县招兵买马,当地的游侠,流民和刑徒都纷纷投靠秦嘉,他手中的兵力快速突破万人。

  受到陈郡起义的影响,秦嘉刚刚攻克父县,就引起泗水郡巨大的反响,邑人董绁、符离人朱鸡石等泗水豪强也跟着起义,三股义军势力汇合,让秦嘉手中的军事力量膨胀到3万人,半个泗水郡都被他们攻克。

  但秦嘉毕竟不是第一个起义的人,他比徐凡缺少了天时,徐凡在陈郡闹的天翻地覆,四周的郡守自然有所警惕,泗水郡守赵壮这半年多时间招募了2万大军训练。

  当秦嘉入侵泗水郡之后,郡守赵壮立刻带领大军镇压秦嘉的义军,双方在符离郊外大战一场,义军大败,秦嘉只能带领义军将士逃到符离,依托城池防御秦军。

  符离城。

  秦嘉全副武装看着正在休整的秦军脸色极其凝重,从早上开始,秦军就重点进攻北城墙了,秦军一次次安排突击队攻城,只一个上午的时间,这段城墙承受了十余次的进攻,秦军如此轮番攻击,让义军疲惫不堪,秦军有好几次攀上城墙,要不是秦嘉带领自己的亲卫,以死相搏的鼓舞士气杀退秦军,符离都有可能被攻破。

  好在这样的猛攻秦军也不能持续,最后一轮进攻被打退之后,秦军开始休整大军。

  但打退了秦军却不代表此时义军状态良好,秦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不到10日义军的伤亡超过了三千人,如此重的伤亡让义军士气下降的很快。他此时心情很沉重。

  当初离开陈郡他内心是窃喜的,他不想但徐凡这个夫子手下,用后世的话来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他也想打出一番自己的天地。

  而徐凡在陈郡的胜利也让秦嘉认为秦军战斗力不过如此,徐凡一个读书人带着一群刑徒都可以击败秦军,他现在有3000全副武装的军队,起点比徐凡强太多了,为什么不能打出一番事业。

  所以当徐凡想要他带领部下进攻泗水郡的时候,他马上就答应下来。

  刚开始一切发生的事情和他预计的一样,他轻易打下半个泗水郡,士兵扩张到3万人,正当他意气风发想要想要攻占整个泗水郡,甚至以泗水郡为起点,复兴整个楚国,成就自己的秦楚霸业。

  但现实很快就击碎了他的霸业之梦,他带领3万义军被泗水郡守带领1万秦军击败,只能逃到符离城,靠着城防勉强维持局面。

  “将军,不能再这样死守下去,再死守下去,符离必定会被秦军攻破的,我们现在需要援军!”开口的是邑豪强董绁。

  董绁是个健壮的中年人,他身体孔武有力,一双精明的眼睛,光看外表就知道这是一个猛士,只是他现在的情况却不好,他的铠甲上满是鲜血,有敌人的也有自己的,显然他刚刚也经历了一场极其激烈的战事。

  “秦军攻的太猛了,义军现在士气低落,极其需要援军鼓舞士气。”说话的是本土豪强朱鸡石。

  朱鸡石是符离豪强,家中良田万亩,有家产,有私兵,为人也豪爽大方,在整个符离县上下都有关系,但他想要更进一步就很难了,从政秦国以吏为师,大量职位被关中秦吏占据,没有他这样小土豪的份。

  从军,却因为关东六国都灭了,没有建立立业的机会了,而且即便打匈奴勉强立下了一点功劳,秦国分的田地也必定是荒凉的草原和蛮荒的百越,你都不知道这是奖励军功,还是贬谪。

  所以像他这样的豪强,上进的路都被堵死了。想要更进一步,除非摧毁压在他们头上的秦国。

  当陈郡起义的消息传到符离的时候,朱鸡石是极其激动的,他认为摧毁秦国这个头顶枷锁的时机到了。

  秦嘉带领义军攻占父县的时候,朱鸡石马上带领自己的私兵起义,攻占整个符离县,并且和秦嘉的义军合并,到处攻城略地。

  只是他们都没有想到,秦军这次的反应会如此之快,泗水郡兵也不像他们想象当中的那样不堪一击,朱鸡石才从建功立业的兴奋当中清醒过来,失败的阴影开始笼罩在他心头,他这么大的家业难道就这样便宜了秦吏!

  秦嘉叹了一口气,没有做声,朱鸡石和董绁的意思他都懂,就是想要让他向徐凡求援。

  但他却不想去求徐凡,这要是求援了,他不就主动向徐凡低头做小了,泗水郡义军必定会被徐凡吞并,他秦嘉的王图霸业就会成为一场空。

  他徐凡可以成为义军的首领,凭什么我秦嘉就不可以,就是内心的这份不甘心,让他不愿意求援徐凡。

  秦嘉思考半天,开始组织语言说道:“我们手中还有2万义军,还没有到山穷水尽之时,此时求援,义军上下必定会小看我等。而且我们也不算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什么机会?”董绁马上问道。

  秦嘉道:“我们只要截断泗水郡粮道,赵壮就不得不退兵,当初徐凡就截断陈郡秦兵的粮道,让白勐不得不撤退,而这个时候徐凡又带领义军追击围困秦军,一直等秦军粮草断绝才发动全面进攻,最后全歼了整个陈郡的秦军。”

  秦嘉虽然算不得是文盲,但却也不算将门之后,他了解的军事知识非常少,唯一了解的战争,可能就是徐凡攻占整个陈郡的过程了。

  秦嘉刚刚思考发现,他们现在的局面和当初徐凡在寝县局面非常相似,徐凡当初主力牵制秦军,偏师截断秦军粮道,最后反败为胜。

  他们现在也被秦军围困在符离县,义军完全可以安排一部分士兵主动出击,截断秦军的粮草。

  董绁和朱鸡石两人并不知道陈郡之战的内情,但听秦嘉说的也有道理,要是可以击败秦军独霸泗水郡,他们也不想引陈郡义军过来。

  “谁去打击秦军的粮道?”董绁问道。

  秦嘉道:“我带5000士兵去截断秦军的粮道,要是有机会的话,我会想办法攻克沛县,攻占了赵壮的老巢,乃公不相信赵壮还能继续打下去。”

  刚刚看到编辑说,我这部小说有机会冲击三江,求各位读者支持,有月票的支持月票,有举荐票的支持举荐票,即便都没有有的,跟读一下也是巨大的支持。

第100章 ,沛县刘邦

  泗水郡,沛县郊野。

  一支长长的运粮队在沛县的土路上行走,沉重的辎重车让所有人都感觉到劳累。

  “累死乃公了,全部原地休息,休息好了我们再上路。”为首的人是一个穿着极其邋遢的中年人,他的身份就是泗水亭亭长刘邦。

  这个时候周勃皱着眉头道:“还没有到休息的时间,亭长你这样乱来会打乱队伍的节奏。”

  刘邦却满不在意道:“赶那么快做什么?赶着去前线送死,我说休息就休息,先歇一会儿。”

  听到这话押运粮草的民夫们,找合适的地方开始坐下来休息,车夫则解开笼套,让牛自己吃点草料。

  刘邦,周勃,樊哙,卢绾则坐在一起。

  “这这次去了前线我就不打算回去了,我要去投军,不出人头地我是不会回去的。”樊哙道。

  樊哙屠狗出身,在这个时代妥妥的算中高收入人群,他本人天赋异禀,加上家里不缺少肉食,把樊哙养的膘肥体壮,可以说打遍沛县无敌手。像他这样的身体素质,参军必定可以成为军中猛将。

  只是他有点生不逢时,始皇帝一统六国之时,他没有成年,这让他没有机会这场战国末期最轰轰烈烈的统一战争,当然这也是他的幸运,他要是加入进去,只怕坟头草队三尺高。

  后面南征百越,他母亲想办法让他躲过了这场劫难。北伐匈奴也选不到他们这些南方兵,以至于樊哙,现在年近三旬依旧是个屠狗出身,这让樊哙总是觉得自己一身武艺,没有用武之地。

  而这次中原大乱让樊哙内心有点激动,觉得自己练的一身武艺,终于可以用来建功立业了。

  刘邦听了樊哙的话勃然大怒,一巴掌拍在樊哙的头上说道:“你这是想找死吗,秦人的事情你掺和做什么,还想封妻荫子,建功立业,这样的去了军队只会成为秦军的敢死队,成为他们功勋的踏脚石,这些年沛县死在外面的人还少了,你看到谁建功立业了。”

  樊哙不服气道:“我的武艺你们也是知道的,上了战场一定可以斩杀十几个叛军,按照秦律可以封赏几百上千亩土地,成为官大夫,马上建功立业,为什么不可以。”

首节上一节36/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