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3节

  徐凡是一个现代人,几乎每天都大鱼大肉,而来到这里世界,吃的差点也就算了,一日二餐的生活习惯,他根本扛不住,尤其是这具身体,力量更加强大,吃的也更多,所以他每天中午还会做一顿午饭,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也是白米管饱,配上一些徐凡也叫不出名的野菜。

  这样的伙食标准对徐凡来说,已经是减肥餐了,一点油星都没有,但米饭的香味却是对正在读书小孩最大的诱惑。

  徐凡的午饭一开动,他那些学生闻到香味就没有心思读书了。这个年纪的孩子本就是最能吃的,偏偏陈家里物质匮乏,尤其是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每个村民的家里粮食都不多,小孩在家里也大部分吃野菜,孩子饿的都皮包骨头,真正的皮包,可以看到小孩皮肤下那一排排肋骨,这种情况21世纪已经很少出现了,但在徐凡的记忆当中,他小时候就是这样的。

  徐凡算不得什么好人,但一群学生都在饿肚子,就他一个人在吃饭,这种情况下他好也不好意思独自一个人吃饭。

  于是他看着学生道:“你们要谁饿了,就过来吃点!”

  其他学生面面相窥,不敢过去,但阿胜已经和徐凡非常熟悉了,加上他自来熟,不客气的走到厨房,弄了一大碗米饭就开动。

  有了这个例子之后,其他学生也不客气去了厨房,深怕晚一点自己就没有份了。

  徐凡看到人多叫道:“你们回去拿碗!”

  他米饭虽然做的多,但也不够23个小孩吃的,他只能每人弄上两三口,而后又弄了几斤大米,做了一大锅白粥,算不上稠密,胜在量大。

  “不能再吃了!”这可能是他们有生以来吃的的第一顿饱饭,每个小孩都吃的肚子圆鼓鼓的。徐凡害怕吃出事情,制止了他们继续吃,把他们赶到院子里消食。

  也就是从这天开始,徐凡的私塾每天都会包一顿午饭,白饭吃不起,徐凡只能煮粥,而且算是比较稀的那种,偶尔打一个蛋花汤24个人分着喝,都算是改善伙食了(其实这是徐凡想吃,但他终究做不出吃独食这样的事情。)

  村民们在知道这事情之后,对徐凡更加尊重了,徐凡可以感觉到这份尊重甚至超过了里长陈岗。陈林也叫陈秀帮助徐凡做饭,她算是成为了私塾的后勤人员了。其他村民也经常拿一些大米食盐给徐凡,总之,力所能及的给徐凡减少麻烦。

  同时这件事情也被陈家里的村民传出去了,让徐凡的声望传遍了四里八乡村,阳城县上下都知道陈家里来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夫子,学生上门求学居然还包一顿饭。

  徐凡现在出了陈家里,其他村村民看到徐凡也是异常尊重,总是徐夫子,徐夫子的叫,这让徐凡内心也非常满足。

  但很快徐帆就明白,什么叫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本来他家里还有点米面的,包了这些小孩的午饭之后快速的减少,徐凡一计算,教一年这些学生自己不但不会赚钱,还要贴进去不少。

  但看到这一个个瘦骨伶仃的小孩,他又不好意思撤销午餐。

  “教书,教什么书,人都快要饿死了,还是先想办法活下去吧!”现实的压迫让徐凡想明白看了,陈家村的小孩,现在需要的不是读书,而是要想办法活下去,这些小孩须要的是荒野求生的技能。

  始皇帝34年8月6日晚。

  徐凡召集了陈家里所有家长道:“现在你们的儿子最重要的不是读书识字,而是想办法活下去。”

  村民们面露苦色了,有粮食谁不想自己的小孩可以吃饱饭,关键是他们没有粮食。

  徐凡也了解村民的难处道:“村里不是给我划了一块荒地,我打算把这块荒地当做学田,田地收益全部用来作为学生的伙食和学习的消耗。”

  徐凡落户成家了以后,尤其是成为夫子之后,里长陈岗为了留住徐凡这样优先的人才,刚划分了一块十几亩的荒地给徐凡,说算是他的田地了,当然开荒的事情只能交给他自己。

  开始的时候徐凡并没有在意,因为他明白秦末乱世即将到来,之后还有楚汉争霸,这样一个金戈铁马的乱世,在键盘上指点江山自然爽,但真穿越到了这个时代,徐帆是不敢参与的。他连非洲都不敢去,怎么可能敢参与一个死亡一半人口的乱世。

  他都计划好了,在陈家里稍有积蓄的时候,他就想办法渡过长江,搬到江东安家落户,他记得楚汉之争打的再怎么激烈,也只是在中原乱战,江东几乎就没有遭受战火。

  因为有搬迁的想法,这片荒地徐凡就没有在意,但现在遭受粮食危机之后,徐凡想到了这片荒地,打算弄成学田。

  陈林反对道:“徐凡可要想清楚,田地可是一个家族的根基。”

  徐凡道:“我想的很清楚了,这本就是陈家里的荒地,现在养活陈家里的小孩也应该。”

  而后他环视一周道:“只是我要和大家说明,接下来的时间,我会带着这些孩子养活自己,教他们一些生存技能,他们劳动的时间会比较多,希望你们不要误会!”

  接下来徐凡打算带着学生开荒种田,养鸡,养鸭。捕鱼,把农学大寨组织生产的那套交给学生,他担心村民误会自己把学生当成佃户来对待,所以他才提前说明。

  陈岗马上道:“徐夫子的品德我们是信的过的,谁敢怀疑徐夫子,老夫必定当面唾弃他!”

  其他村民也表示信任徐凡,自己的小孩都把他们交给徐凡的束全部吃回来了,如此高尚的一个人,他们有什么不信任。

  徐凡看到这一双双信任的眼神也是一阵阵感叹。

  求收藏,求举荐票

第7章 ,曲辕犁

  导师说的好,物质决定意识,贫瘠的陈家里现在需要的不是一间私塾,而是一座可以养活他们的农场。

  有了这个清楚的认识之后,徐凡改变教学模式,23个弟子半天读书,半天清理做农活。

  阿胜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把那十五亩荒地开垦出来。

  而这个时代开垦出一块荒地代价是及其大的,一户两三口青壮开垦一年时间,只能开垦出两三亩的荒地,因为是生田,前三年收益基本上就是,一把种子下去收个两三瓢粮食,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收益。

  而陈家里这些十几年时间,兵役徭役就没有断过,仗越打越多,人越来越少,留下来的劳动力连维持原本的田地都比较艰难,自然不可能有余力来开口荒地。所以陈岗才会慷慨的拿出一块荒地给徐凡。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了上千本历史流小说的徐凡自然也了解开荒神器曲辕犁。

  直犁出现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可以说是整个华夏最重要的农业工具了。但这个工具自出现以来,几千年来都没有得到改进,只是材料发生了变化,从奴隶时代的木头,石块变成青铜到现在的铁器。

  曲辕犁的出现对犁这种农业工具可以说是跨越式发展,其进步意义也就比蒸汽机差一点。

  它把直犁受到的横向力分解成为一个横向力,一个纵向力,省力了一半,曲辕犁一头牛,甚至人力都可以拉动,这天然就比须要两头牛耕种的直犁,更适合小农经济。

  同时曲辕犁还能够更有效地犁地,翻土深度更大,耕作面积更广,使得耕作速度大大提高,能让农民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耕作工作,提高了农田的产量。

  同时曲辕犁能够将土壤深度翻松,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它能够将植物残渣和有机肥料混入土壤中,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这有助于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土壤的持续利用。

  可以说曲辕犁的出现,江南的红土地得到快速开发,最终让江南成为了整个华夏的经济中心。

  中国古代在粮食的产量远远超过于同时期的欧洲,造就了华夏空前繁荣的封建时代,曲辕犁是最大的功臣。

  当然要打造一架犁的价格也不菲,市集上一架直犁价格上千钱,根本不是徐凡这个穷鬼卖给起的。

  好在这个时代讲究的自给自足,陈家里铁匠木匠都不缺,甚至陈林自己也有一手木匠手艺,徐凡自己上山砍了一颗树木,拖了一根几百斤重的原木交给陈林,让他帮忙打造犁身。

  但需要用到铁器的犁头却是实打实的高科技,5斤的铁料就要100多钱,这些钱是省不了的。

  好在徐凡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找到了天使投资人,就是村里的铁匠大铁锤。

  秦朝对于发明创造秉持着“功至为上”,就是注重效用。一项发明,如果能让粮食的产量更高,让刀剑变得更锋利,铠甲变得更坚固,对大秦人来说就是有用的,会得到封赏。

  而像硝石取冰,这样只能服务于少数上层人的发明,对秦朝的统治者来说就是没有用的奇淫技巧,没有任何用处。

  徐凡就对大铁锤描述了曲辕犁农耕的前景,这要是上交给朝廷,必定可以得到爵位的封赏。只要他免费打造两个曲辕犁头,徐凡可以把这个发明第一人的头衔让给大铁锤。

  大铁锤当即认可了这个交易,免费出力出铁料,帮助徐凡打了两个犁头,完成了这笔交易之后,他自己也打造了一个准备上交给朝廷的犁头。

  三架新式的曲辕犁的组建好之后,来到荒地上来验证。

  大铁锤拉着一架曲辕犁,徐凡也拉着一架曲辕犁,最后一架曲辕犁由阿胜这些大年级的学生拉着。

  陈家里的村民则好奇的看着三架奇怪的犁头。大部分的人都觉得曲辕犁不能用来耕地,老祖宗几千年的经验怎么可能会出错。

  只有陈林少数人相信徐凡。

  当三架曲辕犁开始耕地之后,所有的村民都一阵哗然,速度太快了,居然比他们在熟地上耕作的速度都要快上一倍。

  村民们看到土地被曲辕犁翻出来,杂草被压到土块之下吃惊道:“怎么可能这么快?”

  能这么快,和拉犁的人也有关,大铁锤天天抡锤子,力气可想而知,而徐凡穿越过来之后,可能是受到空间辐射的影响,也成为了一个大力士,等闲三五百斤可以轻松背得起来。

  阿胜拉的速度只有徐凡和大铁锤的一半,这才是最真实的水平。

  但阿胜此时却极其兴奋,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有如此多的人围观自己去,村民的惊叹对阿胜来说就好像对他的赞美,他拉起犁头更加起劲。

  只是村民们却不这样看,觉得阿胜这小屁孩浪费了这么好的犁了。

  “让我来。”陈林推开了自己的儿子,自己拉上曲辕犁,这架犁头的速度跟上徐凡他们。

  陈林边拉还边感叹道:“这犁头太省力气了,插入的土壤也深,杂草的根也被挖出来,真是种田的利器。”

  “大兄,换我来拉拉。”农民自然对这种省力气的农具充满好奇,纷纷想要上手。

  而大铁锤在耕完半亩田地之后,兴奋的哈哈大笑,而后抱起曲辕犁,洗干净上面的泥,跑到阳县去找县令了。

  里长陈岗看着跑向县城的大铁锤悠悠道:“徐夫子,用两个犁头换这个发明,你太吃亏了。”

  徐凡却笑道:“这两架犁值2000钱,没有大铁锤,我根本弄不出来,更不要说开荒。而且朝廷的赏赐还不知道要等多久,我现在得到的却是两架实实在在的犁头,这怎么能说我吃亏。”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每天都有村民想要上手试一试曲辕犁的效果,而只要试过曲辕犁的效果的,就没有对它爱不释手的,加上开荒是为自己的子弟开的,村民们也不觉得自己吃亏,结果开荒的主力反而变成了这些村民。

  有这些村民的帮助,这15亩荒地只花了8天时间就被全部开垦出来,徐凡带领学生种下大豆以养地。

第8章 ,活下去的本事和有良心的代价

  田地想要收获还要等上大半年的时间,真正想要见效快的,还是要弄养殖业,这个时候徐凡有点庆幸自己以前喜欢看《聚焦三农》和《致富经》。

  虽然这两个节目号称坑死一大批人,但在2000年大秦绝,每一集《致富经》都是传男不传女的绝技,只要学会一种致富手段,都可以让自己的家族在这个封建时代兴旺发达。

  徐凡带着学生把私塾附近的一栋废弃的屋子打扫好,当成了小型的养殖场了,当初猎户送来的两个兔子关进了猪圈当中,让学生每天割草来养活这些兔子,徐凡可记得不少种田流小说当中都有爆兔子情节,这玩意每1-2月就可以生育,每次都是好几只,徐凡记得抖音当中有养了兔子的视频,两只兔子,一年后繁殖出上百只兔子,弄的像一个养殖场一样。

  除此之外,徐凡弄了一个个半立方米的蚯蚓田,让学生们抓了许多的蚯蚓丢进蚯蚓田当中,弄一些野菜来养着,等蚯蚓繁殖数量足够多之后,就用这些蚯蚓喂鸡。

  鸡舍也建立起来了,不过现在只有3只老母鸡和一只公鸡,这些都是学生家主送过来的,不过鸡群的数量已经在扩张了,徐凡准备了30枚鸡蛋,弄了三个鸡窝交给三只母鸡孵化,同时告诉自己的学生,等这些小鸡被孵化出来之后,他们每个人都要领养一只,等小鸡长大之后就宰杀给他们吃。

  教他们钓青蛙,煮田鸡粥,制作简单的陷阱捕获小鸟。这半个多月的教学,徐凡教导阿胜他们用一切方法捕获猎物,来填饱自己的肚子,因为徐凡发现,在即将到来的乱世,比起懂几个文字,教他们生存的手段,可能更加能让他们活下来。

  就这样徐凡带着一群学生建立了一个微型的养殖场,虽然前途看上去很光明,但短时间内并不能改变他们饿肚子的情况。

  最终徐凡他想到了靠水吃水,徐凡砍了几根毛竹,做了几个他记忆当中的捕鱼竹笼,丢进陈家里面前的小河当中,竹笼小的一头用麻布绑住,大的一头却是竹尖朝内,鱼儿钻进去可以,但想要出来就要面临锋利的竹尖。

  这个时代人口少,也没有污染,水里面的鱼虾特别多,徐凡本没有抱多大幻想,却没有想到,每天都有十几斤鱼虾的收获,最大的时候可以捕到七八斤重的大鱼。

  于是陈家里小学的午饭从稀粥变成了美味的鱼肉粥,虽然因为没有多少调味品,鱼肉粥比较腥,但每个学生都吃的非常开心,脸上也多了几分血色。

  而徐凡在陈家里做的事情,也通过村民之口快速传遍四乡八镇,一个夫子为了让学生吃饱饭,带着学生开荒地,搞养殖,下河捕鱼,还真被他做成功了。

  现在整个阳县的百姓提起陈家里的小子就没有不羡慕的,提起陈家里的徐夫子总是恭敬说一句贤人呀!

  9月5日,阳县郊区。

  “私塾做成你这样的,传家的本事也乱教,束却没有收到多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你!”陈林背着刚刚砍下来的木材,对徐凡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徐凡教人读书识字还看不出多大效果,但他弄的捕鱼竹笼已经让整个陈家里受益了,当初村民看到徐凡收获不菲的时候,就有村民上门求教徐凡,而他也是来者不拒,很快整个陈家里的村民都懂得如何制造捕鱼竹笼了,这些鱼解决了陈家里村民很大的问题。

  9月是村民们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只差不到一个月就可以收获,但家里的存粮却已经见底了,很多村民只能以野菜为生,同时减少出行,以减少消耗。而现在他们可以捕鱼,就解决了这最后一个月粮食的问题了,鱼肉吃多了虽然腥,但总比饿死强。

  而徐凡当初养蚯蚓陈家里村民不解,但等徐凡用蚯蚓喂鸡之后,微型养殖场的三只老母鸡每天都会下一个鸡蛋,有时候还会一天下两个,而陈家里其他村民的老母鸡,2-3才能下一个,这是三倍的差距,而且鸡蛋也肉眼可见的比徐凡的鸡蛋小。

  而蚯蚓养殖的技术阿胜他们本就懂,儿子教老子,很快扩散被所有村民知道了,他们也开始弄一个小型的蚯蚓田。

  这一个小小的改变让陈家里的产蛋量提升了3倍,而在贫瘠的乡村,鸡蛋的作用比秦半两都要大,可以换粮食,布匹,食盐等一切货物。可以说这些意外的鸡蛋把村民从死亡线向上拉了一把。

  但在陈林看来这却是,其他村民偷窃徐凡家传本事,而偏偏徐凡满不在意,所以陈林才会如此恨铁不成钢。

  “陈家里处于饥饿,我却大鱼大肉,诚为不义也,现在我和学生吃一样的饭菜,我吃的安心。”徐帆背着一捆木柴淡然说道。他身上木材比陈林最起码重了三倍。

  有良心是赚不到钱的,陈家里的村民都处于饿死的边缘了,徐凡做不到用学生的束来赚钱,所以这些束徐凡又通过午餐全部返还给学生了。

  徐凡只能找兼职来赚钱,而徐凡找来找去,发现这个时代适合他的工作居然只是樵夫。

  受到时空辐射的影响,徐凡的力气变得极其大,可以说是力能拽牛,他背起300多斤的木材,不说是身轻如燕,但却基本上不影响行走,走一趟十几里的地到县城,只能勉强感到疲劳。他力气大,反而发挥出他作为樵夫的优势,不管是砍树劈柴,还是背木柴都比陈林多。

  这个时代煤炭也很少应用,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更是排在首位,农村还可以烧秸秆,县城只能靠樵夫供应柴草了,所以柴草的市场非常大。

  “徐夫子又来卖柴了!”两人来到城门口,守城士兵主动和徐凡热情打招呼道。

  “是呀!”徐凡感受到在这个时代有一个好声望的重要性了,即便是这些士兵对自己也是异常恭敬,他进入城市可以先买东西,后交城门税。

  求收藏,求举荐票

第9章 ,难以忍受的饥饿和真实的大秦

  进入阳县城,徐凡和陈林两人来到一个大院后方。一个家丁打开后门,让徐凡他们进去。

  这是县城的大户人家,景家,据说这片土地还叫大楚的时候,是一个大贵族,在秦朝虽然衰败了,但却依旧是阳县第一等的大家族,即便是县令都要尊重。

首节上一节3/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