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28节

  《孙子兵法》当中的内容徐凡倒是知道一些,像什么兵者,国之大事也,什么生死存亡,后面还有什么~~~?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鸳鸯阵徐凡也了解一些,前面两个盾牌兵,后面两个竹竿兵,再后面是什么,火枪兵,弓箭手~?

  徐凡是越回忆,忘的越多,这已经不能说是半桶水了,而是桶底有点水,这点水想教人就真贻笑大方了。

  求收藏,月票,举荐票

第75章 ,“亡秦必楚”楚国封君的诅咒

  但徐凡很快就想到了变通的方法了,兵法他记不住,但后世的各种军事游戏他玩过太多了什么《曹操传》《骑马与砍杀》《拿破仑》《三国志》《三国群英传》等大量策略和战争的游戏。

  徐凡干脆做了一个三个简易沙盘,分别安置在三个房间当中,每个房间一个,中央还有一个观战的沙盘,再用木头制造出一个个代表骑兵,步兵棋子模型,制定好作战的规则,一个简单的沙盘游戏就诞生了。

  以这个时代的战争作为案例,而后陈林他们取代双方的主将指挥大军作战,这样的沙盘游戏虽然繁琐,但很快陈林他们就喜欢这样的游戏了,只要是男人就很难拒绝这样的军事游戏,季布他们几乎每天练兵之后都要来一局。

  而玩这些沙盘游戏当中最厉害的是徐凡,经常后世才出现的战术,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因为把这个沙盘游戏当做战争,但徐凡却只是当做游戏来玩,以至于陈林季布他们都不愿意和徐凡玩了,奇招怪招太多了。

  义军军队单兵素质在提升,组织度也在提升,甚至指挥官也在缓慢的积累经验,整个义军正规化不断提升。

  但徐凡明白,要真正想要打造出一支战斗力超越秦军的军队,还要给每个士兵足够的利益,让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忘记死亡。而想要做到这点后世的先烈已经给徐凡打了样板了了,那就是均田。

  陈郡的秦吏被义军一扫而空,这些陈郡高层的消失让整个陈郡空出了大量的土地,这就给了徐凡均田的条件了。

  于是徐凡召集整个义军高层,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季布大笑道:“本该如此,分了田地士兵才会愿意和我们死战,甚至这个消息传出去,会有更多人投靠我们义军。”

  陈林和英布等武将都是赞同这个想法的,这明显可以扩大他们军方的影响力。

  但周章却激动道:“万万不可,主公,一我们没有足够多的土地,整个陈郡只有2300万亩土地,但这其中有三成本就是百姓的土地,还有四成是陈郡豪强贵族的土地,真正属于秦国的官田只有三成,大概也就是700万亩左右,且不说我们义军要靠着这些田地维持庞大的开支,即便是主公您真想要分地,这也不够,要是您说分地却没有做到,对士气的伤害会更大。”

  不要看义军打着诛暴秦的旗号,秦国在陈郡的官吏系统只是把秦吏驱除出去了,让本地人占据官吏系统,秦国的战争机器依旧保留。

  徐凡是后世人,他是习惯了后世大政府的状态,他也清楚秦国这套系统就是后世的战时状态,在战争时期还是需要这套系统为义军提供强大的战斗力的。

  但要维持这庞大的战争机器,消耗是巨大的,义军在陈郡维持这套系统靠的就是没收秦吏的土地,陈郡这700万亩官田的收益有4成左右被这上上下下的官吏系统消耗掉了。

  要是这些土地被徐凡分给士兵了,按照2.3万士兵,每个士兵分100亩这就是230万亩官田被分掉了,看上去陈郡的田地还剩下不少,但这2.3万士兵每日要消耗1.5斗粮食,而一匹战马消耗的粮食相当于6-7个士兵,这就相当于陈郡要养活4万张嘴,每日消耗6000石粮食,一年消耗近200万石的粮食,而这些粮食差不多需要400万亩田地的产出(另一半是佃户的)这两样相加可以得出养兵就花光了陈郡官田的产出,而只靠陈郡本地的田赋,陈郡庞大的战争机器就很难维持下去了,除非徐凡打出去以战养战。

  周章身为上国柱将军府的长史,最清楚义军的财政状况,军队的庞大开已经让陈郡入不敷出了,再要分田,一个陈郡根本养不起这样庞大的军队。

  陈晓也冷静说道:“将军,即便您勉强分了地,但也很难维持下去的,陈郡以前是楚国的核心地区,开发的时间也是最久的,才有2300万亩的土地,但其他像九江郡,吴郡都是开发未久的江东土地,根本没有多少土地,按照将军您这样的分,想要百万雄师需要5000万亩的土地,我们根本不可能弄到如此多的土地的。”

  徐凡却笑道:“你自己也说了,只要有5000万亩土地,楚国就可以招募百万雄师了,要是当初楚王和贵族愿意拿出这5000万亩的土地来,在楚国招募出百万大军,秦国还能灭了楚国吗?”

  “身为天下第一大国,有5000里江山的楚国,难道真连这5000万亩的土地都拿不出来?只怕的未必吧,当初不愿意拿,现在整个楚国5000里江山都成为了秦国的了,不知道当初那些吝啬的楚国贵族有没有后悔过!”

  周章他们算小账,但徐凡却知道这片土地的潜能,一个省的地盘只有60万人,野兽都比人多,你跟他说没有足够的土地,这笑话一点都不好笑,土地不是没有,只是大部分都不在百姓手中而已。

  楚国现在有两股力量,一股是豪强贵族的力量,一股是对秦国不满的普通百姓力量,在这两股力量当中做出选择,徐凡当然会选择后者,因为他熟悉后者强大的力量,他的世界也给徐凡做出了最好的示范来阻止这股力量,他只要抄答案就可以了。

  周章一脸颓废,楚国大贵族当然后悔过,当年秦国灭楚可不是击败项燕的军队,抓住楚王负刍就结束了。

  楚国还有60多个封君,他们倒是想要投靠秦国,只可惜嬴政连500里的封地都不肯给齐王,又怎么可能容忍境内有如此多的封君了、

  在消灭楚国主力之后,始皇帝派遣军队继续南下剿灭楚国的封君势力,这些盘踞楚国几百年的地方势力就这样被始皇帝连根拔除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不是楚国百姓的哀嚎,因为楚国本就不是他们的,楚民自然不可能有什么亡国之恨。这是楚国封君们对自己国破家亡最后的哀嚎和诅咒。

  求收藏,求月票举荐票

第76章 ,土地制度带来的王朝盛世

  徐凡冷笑道:“楚国大部分的土地都在王室大贵族手中,普通百姓生活水深火热当中,这个国家的利益全部都被贵族霸占了,是大贵族的国家,百姓为什么要为贵族老爷的国家付出自己的小命。想要百姓出力也很简单,学习秦国的政策,军功授田就可以了。”

  周章和陈晓两人只能苦笑了,虽然战国七雄当中,楚国的面积是最大的,只可惜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王室,大贵族,豪强大商贾的,自耕农占据的土地不到三成,楚国大部分的百姓不是给贵族做佃户就是做奴隶。

  楚国也不是没有进行变法,当年吴起就进行过变法,只可惜几十家贵族情愿陪着吴起死,也不愿意变法,至此楚国的变法无疾而终。

  楚国也成为了战国的泥足巨人,战国时期的楚国,前期被吴国暴打,中后期被秦国暴打,其战绩完全对不起庞大的国土面积和人口。

  “秦国虽然被称之为暴秦,但人家却能以军功授田的办法来笼络秦地的百姓,甚至灭亡楚国的士兵当中有很多都是南郡的百姓,他们可是实实在在的楚人。”

  “楚国的大贵族想要保卫自己的土地,抵抗秦军没有话说,但普通的百姓却无立锥之地,他们为什么要保卫大楚,楚国被王翦一战覆灭是有深刻根源的,没有实实在在的利益,楚国的百姓为什么要为你们卖命,他们说不定还盼望秦军胜利,这样他们也可以分土地。只有分土地给楚地的百姓,他们才会跟着我们义军和秦军死战。”

  陈岗更是说道:“当初秦国进攻楚国的时候,老夫的确有想过要投降秦国,以分田地。”

  季布也尴尬道:“楚国能如此快平息战乱,嬴政分土地的政策是有关系的。”

  季布倒是无所谓道:“我们家本没有土地,还是秦国占据九江郡分了一些,只可惜又被秦国收回去了。”

  秦国对楚国的吞并是极其激烈的,中原诸侯竞争激烈,他们之间的变法也最激进,对贵族封建制度的清除是最干净的,所以秦国吞并这些国家可以快速融合,战争只是秦国的高层取代了韩国,魏国的高层,在经济基础上,三晋和关中都是以自耕农为主。

  而处于南方的楚国却完全不同了,楚国地大物博,战略位置也比较好,没有处于竞争激烈的重要,体量大,竞争低,这让楚国在竞争激烈的战国即便不需要太激进的变法也可以提升国力,战胜强敌,内部还有大量贵族封建残余,可以说楚国就是一个小号的周朝。

  楚国的封君制度和秦国的封建制度完全不相融,这样的改造自然激烈,为此秦国灭了楚国几十家封君,迁移了几万贵族。

  十几年前的始皇帝制定政策的时候还是合理的,他虽然强烈剿灭了楚国的封君,但却又把这些封君的土地分给楚国的百姓,这才是楚地能快速平稳的主要原因。

  周章无奈道:“主公这样做的确可以收容军心民心,但我义军如何生存?”

  徐凡却笑道:“那我们义军就要掌握更多的土地,你也说了陈郡有2300万亩土地,陈郡不过12万户,每户分200亩土地都足够。”

  周章道:“主公这是把楚地的贵族豪强推向秦国!”

  徐凡却笑道:“他们投靠秦军,秦军会接受吗?”

  周章和陈晓只能苦笑了,按照他们对秦国的了解,秦军再次打进陈郡,第一批死的人是他们这些土地多的人,贵族和豪强根本投降秦国的没有这个选择。

  豪强贵族和义军站在一起,这也算是秦末的特色了。

  徐凡继续对众人解说道:“谁能够更加合理分配土地,让有限的土地保障更多的人的利益,那个国家就可以爆发更加强大的战斗力。秦国有各种制度上的缺陷,可以说他残暴,可以说他冷酷。

  但这套制度最伟大之处就是打通了阶级的通道,让奴隶,百姓,士族都有机会成为人上人的贵族,这是其他六国没有,像楚国这样世卿世禄的国度更是完全不能比的,这些国家则完全不给奴隶平民一条上升的通道,只是一摊绝望的死水。

  有一句老话怎么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从分配的制度上来说,秦朝的君主和大臣们改革了土地分配制度,把属于贵族的土地分给了普通百姓,让他们成为自耕农,还用军功受爵的方法打通了百姓和贵族之间的通道,秦国削弱了贵族的力量,壮大了自耕农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受益。

  秦国和六国相比,秦国照顾了大部分自耕农的利益,是仁义正义的一方。而六国政权却只代表少部分贵族的利益,他们才是仁义不施的一方。秦国灭六国可以说是自耕农战胜了贵族,是先进的土地分配制度战胜了落后的土地分配制度。”

  徐凡的话让众人三观碎裂了,一直是暴秦视人的秦国是仁义一方,反而是关东六国是不施仁义一方,周章和陈晓难以接受,倒是陈岗他们能理解,这个世道难熬,楚国没灭的时候也没有好过。

  倒是徐凡直接却是越说眼睛越明亮,有了新的感悟了。

  他以前看历史书,还只是当历史故事来看,却从来没有以土地利益分配的角度看待秦之后的2000余年封建历史。

  有人曾经说过,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话不是一句感性的思维,而是历史的总结。

  从秦之后的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王朝当中,汉唐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两个巅峰时期,要是从唯物主义历史观来说,这两个王朝之所以会成为封建王朝的巅峰,就是因为两个王朝土地分配制度的更合理,可以组织更多人力为这个王朝效力。

  大汉继秦制,从开国就均田,休养生息60年,国力快速恢复,武德充沛,内可以镇压豪强,外可以暴击匈奴。

  大唐的府兵制也是以均田为基础的,所以唐军的军事力量极其强大,动不动可以调动几十万大军远征万里,长安以西九千里,皆是大唐国,汉人的版图前所未有的扩张。

  这就是比较公平的土地制度带来的王朝盛世。

  求收藏,月票举荐票

第77章 ,摊丁入亩和没有选择的豪强

  秦汉之后,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军户制了,是府兵的变种。只是朱元璋私心太多,要求太多了。既想让人种田缴税,又想让人远征万里,为你打江山,还想要把你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不要想太多权利,你们都是打工仔,这天下都是我老朱家的,大明王朝也就是两代有能力远征,军户制也快速腐化了。

  明太祖就和现在的董女士一样,总是让打工仔不要要求太多,自己的子孙后代,却巴不得他们人人都可以公侯万代,最低也是一个俸国中尉,有一个铁杆庄家。

  晋宋则是低谷了,这两个王朝的统治阶级想的太美,土地不愿意给,权利也不愿意给,大搞什么三纲五常的PUA,想让老百姓拿命给自己拼富贵,却什么都不愿意付出,活该胡人把全家给抓。

  所以说老百姓是历史的推动者,这话一点都没错,内部的分配不合理,百姓就不会拥戴,就以大明王朝为例,大明难道没有历史级别的名将?

  开国将领就不说了,中后期的俞大遒,戚继光可都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名将,尤其是戚继光,他的战损比,是那种现代信息战争那种碾压式的差距,这位名将带领军队北伐大漠会打出什么样的战绩,谁也不敢想象。

  只可惜终这位名将的一生,也没有越过长城500里,终究是大明王朝辜负了这位名将的才能。

  徐凡讲解完之后,义军高层当中像陈林,季布,英布,陈岗这些人占据主流,他们都赞同均田,周章和陈晓两人发现无力回天,只能同意了。

  但周章还是说道:“均田之事要慢慢来,土地关乎一个家族的根基,弄的太快会出现动乱的。”

  徐凡道:“这事情的确不能快,先从我们义军的伤兵均起,同时安排他们成为地方上的亭长,训练乡民,为我们义军提供后辈力量。”

  在寝县保卫战当中,义军的伤亡超过了3000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救回来了,有一部分伤兵可以继续上战场,但还有一部分伤兵残疾了,只能退役了。

  徐凡干脆让他们成为地方武装,训练乡兵,增加义军的战争潜能。反秦归反秦,但秦国的这套战争体系却还是要用的。

  周章说道:“均田之后,我义军就要想办法打出去了,要不然坐吃山空,即便我们有300万石的存粮也会被吃光。”

  徐凡却笑道:“义军手中不过700万亩田地,文兄可忘记了余下的7成土地税赋。这应该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吧”

  周文苦笑道:“这些土地的税赋根本不够补充这个缺口,主公你又废除了徭役,义军的收入大减。”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秦朝的田赋大概是十分之一,这是比较低的,当然这代表普通的农民只要交这点税赋,除了田赋,农民还要交口算,以前100钱上下,大概是3石粮食,一户五口人,就是15石粮食,相当于150亩田地的田赋,后面粮食值钱了,一般一个人要3石粮食的口算,总之对官员来说,什么值钱他们算什么,他们是不可能亏的。

  后面县衙要维持,一般还要征收杂税,这就看当地官员的良心了,再加上地主豪强的佃租,子印钱。这些人拔了百姓一半以上的收入,普通百姓一年忙碌下来,能混个饱饭都是这些秦吏豪强有良心了。

  而这套征税体系是不合理的,普通百姓负担太重,官员豪强这些土地多的人负担轻,但这套不合理的税赋体系一直能存在2000多年。

  不是因为这两千年来没有聪明人察觉这点,只是他们都不敢得罪这个庞大的既得利益者,后世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反而是雍正皇帝,一招‘摊丁入亩’解决了这个问题。

  “以后我们义军的地盘,只征收田赋,其他赋税全部不收。”正好这个时代是官田和私田交织的年代,一步到位能解决后世百姓的负担。

  周章大惊道:“主公,万万不可。”

  徐凡却制止周章继续说道:“其他税赋不是不收,而是并入田赋当中,以后陈郡的田赋征收三成,但也只征收这三成。”

  陈林哈哈大笑道:“田地越多,交税越多,这税赋很公平,早就应该这样了。”

  陈林这些人早就对税赋不满意了,豪强地越多,税赋越少,他们这些穷鬼脸皮都要被拔下来。

  陈岗也笑道:“这样一来倒是补全了税赋的缺口了,而且只交三成税,我们义军还减了一半的赋税了。”

  周章有点傻眼了,这样倒是不用担心义军税赋不足了,但这样的政策却极大得罪了整个陈郡的豪强贵族。

  他劝说道:“主公,要是我义军如此行事,只怕整个陈郡的豪强对我们义军避之如虎。”

  徐凡却冷笑道:“我们义军从起义到占据整个陈郡,有几个豪强贵族投靠我们了吗?一直为我们义军奋战的,不都是陈郡的百姓。”

  而后徐凡看向众人道:“谁是自己人,谁是陌生人,谁是敌人,这一个月来大家不都看的清清楚楚。我们推翻暴秦,做杀头的事情,义军对自己人当然要优待了,对暴秦赶尽杀绝,对于这些豪强贵族,他们贡献粮食已经是他们能为我们义军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徐凡起义和陈胜起义最大的不同,就是始皇帝还没有死,贵族豪强在始皇帝的威慑下,根本不敢马上加入这场起义,整个陈郡本应该是楚地贵族豪强最多的地方,但却也只有项家隐姓埋名的提供了一些子弟,其他豪强贵族只敢暗中提供一些粮草物资,连家族子弟都不敢派遣。

  没有这些贵族豪强的加入,坏处是徐凡起义声势不够浩大,但好处就是队伍的纯洁性得到保住,最起码在徐凡的义军当中,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百姓出身,徐凡制定一些照顾百姓的政策,他们都会支持。

  而且秦末这环境和其他王朝末期不同,其他王朝末期地主豪强会想办法配合朝廷镇压义军,但现在这些陈郡的豪强根本没有办法和秦军联合。

  陈郡的豪强没有选择了,徐凡当然要带领义军多砍砍价了,让这些豪强多吐出一些利益。

  说一下章,我不是想表达大秦是什么好东西,但比起中央集权的大秦,六国的世卿世禄的贵族封建制度更加垃圾。

  秦不是好东西,六国贵族豪强更不是好东西,在六国贵族和豪强都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主角当然要多压制他们一些,毕竟义军占据的可是垄断地位。

第78章 ,墨家农家的期待和义军的根基

  陈晓脸都快抽成包子了,以前他们家只要上缴一成的田赋,余下的什么口算对项家来说根本算不上事,摊派的杂税也收不到他们头上,项家的税赋是普通百姓的三分之一,而现在徐凡这样‘摊丁入亩’项家每年都要多上缴几万石的粮食了。

  他想要开口反对,但看到一个个喜笑颜开的战友,他就明白自己的反对是没有用的,即便是举手表决,他也是少数派。

首节上一节28/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