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259节

  这其中考学院对大汉的百姓来说不亚于另外一场科举考试,因为大汉朝廷每年都会招募大量的学院士子为汉吏,同时大汉上百个诸侯也会想办法招募他们。大汉的各官营工厂,私营的公司也需要这些人才。

  毕竟开荒时期,农家,墨家士子都是他们诸侯国的支柱人才。所以考上学院,半只脚也算是踏上仕途。

  现在大汉文明还处于大开拓时期,加之又处于产业链扩张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比暴秦时期多了10倍都不止。

  现阶段任何一家学院的毕业生,都是被各方势力抢着要。即便是中学毕业,也能找到一份高薪白领的工作。

  所以大汉有点能力的家庭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因为这种投入是真的可以看出产出和回报的。

  他们投币上车之后,马车上的销售员笑看赵武等人道:“你们是想要去第二十六中求学学?”

  赵武自豪道:“夫子说我们已经学完小学的学问了,可以读中学,考学院成为士人。”

  销售员笑道:“没想到,你们还是小士子。”

  “读书好,陛下就一直教导我们要学习,读完中学即便考不上学院也可以做账房,掌柜,每天只要拨弄手指就可以赚大钱,不像我等,每日风里来雨里去,赚的辛苦钱。”

  赵武父亲道:“您是汉军的老兵吧?”

  销售员自豪道:“某是大汉三年在九江郡参军的,当时某啥都不懂,就知道暴秦欺负人,陛下敢打秦人,某就参军报仇。而后一路跟着陛下杀到黄河,灭了蒙恬,杀进关中。”

  扶苏听到蒙恬的名字内心一紧,即便他已经尽量忘记往事了,但再次听到蒙恬的名字他还是心如刀绞,大秦崩溃之势不可阻止,正是北疆军覆灭开始的。

  赵武父亲拱手行礼道:“原来您还是六郡老兵,真失敬失敬。”

  赵武的父亲。并不知道扶苏此时内心的想,他并没有国仇家恨之感。

  对他来说,暴秦时期的天下才是真正的暗无天日,所以他对大秦没有任何留恋,自然也不会有心痛和国破家亡的感觉。

  反而他成了大汉子民之后,可以吃饱饭,没有徭役,日子越过越好,即便是成为汉人不到5年时间,他认为自己是真正的大汉子民。

  销售员叹口气指着自己瘸的腿道:“只可惜在进攻函谷关的时候,某摔伤了腿,再也不能跑了,只能退役了。但天子没有放弃我等这些废人,在关中弄给农场养活我们,而后又给我们弄了一个客车车夫的职位。”

  销售员为自己的军旅生涯感到惋惜,要不是受伤,他此时应该是汉军的军官,继续为陛下效命。

  赵武父亲有的激动问道:“您见过天子吗?”

  大汉获得天下之后,赵里百姓几乎每年生活品质都会上一个台阶,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天子带来的,所以赵武父亲对天子尊敬之情是可想而知。天子对他而言,就和神灵一般。

  这种情况不是在赵里一地,而是整个天下百姓都是如此看待徐凡的,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差,百姓心知肚明。

  徐凡是这几百年来,第一个让他们吃饱饭的天子,也是第一个免除他们徭役的天子,更是第一个结束战乱的天子。

  天下的百姓都认为他们有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拜当今天子所赐。

  销售员自傲道:“自然见过,天子因为是夫子出身,最爱教书育人,天子还给某上过课,最喜欢我们叫他夫子,说某是天子门生也不为过。”

  这个时候在赶马车的车夫听到这话嘲讽道:“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天子门生,但凡你能学全常用三千字,也不至于在这里当一个车夫。”

  售票员怒道:“你好到哪里去,不一样大字不识一箩筐,不一样也在这里做车夫。”

  “但某不会说自己是天子门生。”

  售票员叹口气道:“某不是读书的料,这书本上的字,硬塞都塞不进脑子里。们可不要学某。”

  大汉还是更加相信自己的老兵,但凡能通读文字,有的本事的都会招募成为汉吏,或者是成为官营作坊的管事。他是没有机会了,以后只能看他家的小子了。

  而后他摸摸赵武的头说道:“天子最喜欢教导你们这些学生了,你一定要考上长安的中学,说不定你有幸被天子教导一番。”

  赵武父亲喜道:“他要真有幸被天子教导一番,那某家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赵武父亲继续问道:“天子长什么样,是不是身高八尺,虎背熊腰,听说天子最喜欢斩将夺旗了,想来也是力能巨鼎的勇士。”

  大汉开国没几年时间,民间还流传着秦汉大战的精彩故事,徐凡自然是绝对的主角,尤其是小说家兴起之后,各种神话传说故事都出来了,什么气运降,临上天之子,甚至连徐帆最开始杀的那头野猪,也成了神魔了,是要阻止天子平定天下,结果本事不济被天子宰杀。

  天子用这头神魔的肉身滋养了大汉的一众猛将,正是有这些猛将的加持,汉军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天下的百姓还非常认可这些故事,要不然说不通,陈家里的人本是一些普通的百姓,没练过武,大字又不是一箩筐,结果一个个成为了大汉的文臣武将,那肯定是当初那头神魔肉带来的神效。

  售票员笑道:“天子虽然勇武,但他却很普通人差不多。”

  几人交流半天,直到到路二十六中才下车。

  二十六中是徐凡按照记忆当中的学校修建的,占地比较广大,有一栋2层的教学楼满足教学需求,一个学生宿舍,还有一个很大的运动场,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小学建筑水平,这样一栋学校却花费了300万钱,能满足三百多学生求学。

  而赵武他们在学校外,就可以看到有一大群和他们年纪相当的人在踢足球,足球场外围还有一大群人在欢呼。

  扶苏笑道:“这就是你们以后求学的地方。我们进去。”

  扶苏对门卫说了自己是赵里夫子,带学生来求学。

  门卫让扶苏登记之后,就放他们进去了。

  “铛铛铛!”校园铃声响起,学生们纷纷跑回教室,但在球场上的学生,可能还没有分出胜负,又或者没有察觉铃声,还继续在球场上。

  这个时候一个愤怒声音响起道:“你们想翻天,上课铃都响了还不回教室。”

  “是校长!”刚才还缠闹不休的学生们,顿时如同遇到天敌的兔子,一个个撒腿跑向教室。

  那个校长来到球场捡起被学生们丢下的足球。

  而后他就愕然的看到扶苏等人。“太~~~赵公子!”

  扶苏行礼道:“蒙校长,好久不见。”

  二十六中的校长就是当初秦将蒙毅。对这批投靠自己的秦军将领,徐凡最开始是把他们当做战俘全禁起来。

  后面大汉发展缺乏人才,技术性官吏大部分都是审理之后继续录用,蒙毅因为有学问,被释放成为了长安城的夫子,后面因为他学问好,教导学生出色,被任命为第二十六中校长。

  蒙毅带着扶苏一些人去了自己的办公室,当知道扶苏是要举荐自己的5个弟子,蒙毅拿出5张试卷道:“你们做做这上面的题目。”

  而后看到赵武亲属道:“要考试,长辈先出去。”

  “诺!”赵武父亲等人只能离开此地。

  而赵武他们得到试卷之后,紧张的书写起来,好在上面的题目没有超出扶苏日常教学的范围,大部分题目他们都会做。

  蒙毅看着扶苏小声问道:“您这几年过的好吗?”

  扶苏道:“汉帝是真英雄,他没有针对我们兄弟,我们这些年都在长安城四周的乡村生活,靠着学问成为了夫子,过得不差,胡亥甚至离开关中去了会稽郡,汉帝也没有管。”

  而后扶苏叹口气道:“汉帝是真不在意我等,毕竟他连父皇都可以战胜。”

  蒙毅松口气道:“能活着就好。”

  亡国宗亲能成为普通百姓,已经是万幸之事了。要知道当年始皇帝为了防备六国王室造反,几乎把他们屠杀的干干净净。

  扶苏问道:“蒙兄你们被汉军俘虏之后过的如何,又怎么成为校长的?”

  当年扶苏因为在上郡,对中原战局了解不多,只知道蒙恬的30万北疆军被汉军歼灭,大秦在中原的统治就土崩瓦解了。

  蒙毅叹口气道:“当年中原大战之后,大秦在中原的统治就土崩瓦解了,齐地被被项羽打的大败,某带着1万士兵北上向汉帝投降,而后被俘虏带回关中,先挖了一年的煤矿,后面关中缺乏读书人,于是某就成为了夫子,而后成为校长。”

  “汉帝不是一个弑杀之人,当年投降大汉的将领,只要不是杀戮太甚之人,汉帝都没有杀,而是放到民间。”

  而后他苦笑道:“只是很多人受不成为大汉治下百姓的落差,有很多人投靠大汉的诸侯去了。”

  对扶苏这样的皇室后裔,能活着就是万幸,但对大秦的贵族官吏阶级,成为普通百姓就难以忍受了。按照这片土地的传统,即便是改朝换代,也只是一家一姓之间的斗争,只要这片土地还需要有人来治理,天子就会需要他们。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汉帝会把整个大秦的统治阶级打落凡尘,大秦的毁灭他们和王室承担了一样的责任,而这对大秦的贵族官僚来说却是难以忍受的,这明明是赵姓赢氏的天下,结果天下的灭亡居然要他们承担后果,这还是家天下,这还有天理吗!

  扶苏淡然道:“希望他可以挽回家族的荣耀吧。”

  阶级不同看问题就不同,在扶苏看来秦末乱世,他父亲占据主要的责任,那些推波助澜的秦吏也要占据很大的责任。

  刑法严苛不假,但严苛了上百年都没出问题,为什么会在天下统一十几年时间出现如此大的问题,不就是这些秦吏中饱私囊,贪婪无度弄出来。

  让天下大乱你们也有责任,那凭什么指他们赵姓赢氏一家承担这个责任。

  这几年复苏回忆秦国面临天下的情况,不是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秦国一统天下和周朝一统天下有很大的相似性。

  周朝是以小凌大,而秦国对比关东六国也是以小凌大。

  同样面临如何统治这个天下的问题,武王选择了用宗亲镇压中原,虽然出了三监之乱,但很快在周公的领导下被平定,周朝的天下维持了八百年。

  反而是秦国没有抗住这波六国的反抗,最终大秦王朝土崩瓦解。

  扶苏经常思考,要是当初他父亲使用宗亲镇压中原,会不会改变大秦被摧毁的局面。只可惜已经发生的事情不会改变了。

  赵武等人考了两场,分别是语文和数学。

  蒙毅找来5个夫子快速给他们打分,而后找来他们的父母道:“你们的儿子达到入学的要求。”

  “不过在中学阶段的学生就不是义务教育了,而是你们来承担服装、课本,笔墨纸砚费用,一年是3000钱,要是寄宿,学校可以免费提供四人的宿舍,但还要加2000钱的伙食费用。”

  二十六中每个星期上五天课,学生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语文、数学、常识、音乐、军事、思想政治课等多门学课。星期五晚上你们可以接孩子回家。

  “当然要是家庭贫寒,你们的儿子又学习优秀,我们也可以帮助你们申请助学金。由天子帮助你们上缴学费和伙食费。”

  赵武父亲眼前一亮道:“蒙校长如何申请助学金?”

  蒙毅道:“一要家境贫寒,家庭年收入低于3000钱,二要学习优秀,成绩要在优秀以上。你们申请助学金的话,我们学校要对你们进行考核。”

  赵武父亲神色暗淡道:“我等不符合这个要求。”

  赵里农户年收入普遍超过了万钱,在关中也是独一档的存在,自然不符合这个要求了。

  蒙毅淡然道:“缴纳学费,新年之后就可以来上课。”

第358章 ,衣锦还乡与招募子弟兵

  大汉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长安城,戚乡。

  冬日第一抹阳光照射在长安城的时候,长安城边上不起眼的戚乡百姓起身,青壮去长安城市集购买年货,妇孺则在家开始打扫自己的房屋,准备渡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新春。

  戚乡本是长安外的毫不起眼的小乡邑,有300多户村民,靠着给长安城提供粮食和蔬菜存活。

  但大汉建立起来,小小的戚乡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道路,首先是朝廷减免税赋,免除徭役,让戚乡的百姓家有余粮。

  而后朝廷又一波波的派遣农家学子,传授乡亲们使用各种新农业技术,养殖技术,还让农业钱庄贷款给他们农新式的农具,这些技术让戚乡百姓普遍增产五成以上。

  每年科举都会有几万士子来长安城考科举,但长安米贵,即便是小地主家族也很难承受长安城的物价,于是有很多贫穷的士子在戚乡租房居住,准备科举。

  而能来到长安城的士子,即便是穷士子,那也是比戚乡百姓富裕,他们每个月200钱的房租和伙食费对戚乡的百姓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而给戚乡百姓带来最大收入来源的就是从他们戚乡经过的木轨,每天都有成千上万辆轨道马车从戚乡外通过,戚乡的百姓给这些轨道马车夫弄一些水煮鸡蛋,面饼收获都是极其丰厚的。

  乡蔷夫吕枢自豪的走在戚乡的街道上,路上的行人看到吕枢都会问好,当地的百姓是极其认可吕枢这个乡蔷夫的,戚乡就是在吕枢的治理下日渐繁荣,当地的百姓收入提升了好几倍,已经不比长安城人差多少了。

  吕枢看到日渐扩大的戚乡喃喃自语道:“千人可为县,某戚乡人口都有8000多人,在关中之外已经是大县了,要是戚乡升为县,某也能更进一步了。”

  吕枢成为400石的乡蔷夫,自然是想要在官场更进一步,大汉官场升官快的非常多,但也要讲政绩,戚乡这几年虽然日渐繁荣,但他也明白,这是长安城发展带动的。

  戚乡靠近长安城这优势,长安的发展可以快速带动本乡,但劣势就是发展的功劳也会被归于长安。要是戚乡没有突出的政绩是很难引起朝廷的瞩目的。

  这个时候他想起自己治下的赵里,这两年赵里弄养殖,开纺织厂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村民的收入比长安城的百姓都高,某要是把赵里弄成典型,能不能引起朝廷的注意?

  就在此时远方的驰道上,忽然马蹄奔驰的声音,为数还不少。

  吕枢目光看向声音的方向,就看到十几辆马车组成的车队忽然出现,

  “是哪位大人物?”吕枢站起身来凝视远方,因为车队不是他想象当中的载重马车,而是有的像大汉新出的檀木车。

  这是大汉开海之后新出现的车型,由朝廷少府打造,用珍贵的檀木打造车身,蜀锦作为点缀,琉璃作为车窗,通体华丽无比,闻之有清香味道,可防蛇虫鼠蚁的侵害。

  最重要的是,传说这个车型和天子的辇车是一样的,只是去除了代表天子身份的装饰品。

  也正是有这个传闻,一辆檀木车高达20万钱依旧有贵族豪强购买疯狂的购买。

  当初吕枢听到这个传闻的时候,极其鄙视那些贵族豪强的,脑子不正常的人才会花20万钱购买一辆马车,即便这马车和天子的辇车是一样,戚乡百姓辛苦一年的结余也不过是千钱左右。

  但真看到这辆马车在阳光下闪耀光芒的时候,吕枢脑海唯一的想法是,天下居然会有如此的宝车。

首节上一节259/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