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244节

  徐凡想了想道:“少府令。”

  陈锤道:“臣在”

  “你带领少府工匠,在长安城建立一凤凰园,让天下百姓可以观看凤凰,欣赏我大汉的祥瑞。”

  陈锤道:“诺”

  而后他对大汉的文武百官道:“栾布是第一个发现此鸟之人,此鸟就命名为凤凰鸟吧,以后大凡有新发现的事物,也以第一个发现的人可以有命名权,以此激励发现者。”

  天下话音一落,朝堂上激动的气氛顿时就下降起来,叔孙通更是小脸都僵住了。

  周章一脸无奈的看着天子,这是天子能做出来的事情,凤凰和凤凰鸟,不要看名字只差了一个字,但差之千里,一个是代表祥瑞的神兽,一个就真只是一种漂亮的鸟了。

  而后徐凡看向栾布道:“香料岛对我大汉极其重要,必须有重臣把守,栾布你是想要在香料岛上建国,为我大汉镇守南洋,还是想要继续留在大汉?”

  所有人都羡慕的看着栾布,天子这是要把香料岛分封给栾布。

  其他诸侯分封的领地,那就真是蛮荒之地,要诸侯本人一点点开拓,英布,陈晓这些国公,在黔中,南中开拓,人黑的像猴子,吕臣,季布更是常年要和胡人大战,两人虽是国公,还有天子的极力支持,却欠下一屁股债务,从此可见这开拓之难,大汉的诸侯也不是那么好当的,那是要辛苦一代人,一点点为子孙后代打下一片江山。

  但栾布的情况又不一样了,坐拥一座岛的香料,那就是在金山上,开拓一方诸侯国的难度下降的何止百倍。

  栾布严肃道:“臣想要继续为大汉为天子效命。”

  栾布早就想清楚了,比起成为一方诸侯,他还是更想待在南海舰队。

  徐凡道:“封栾布为梁县侯,增邑3000户。”

  而后他看向邓宗道:“监军将军,统计有功之臣,各自封赏不得有误。”

  这次南海舰队虽然为大汉赚了不少钱,但危险不大,只能算是有的苦劳,分封的规模算不得太大。

  邓宗道:“臣领命。”

  大汉六年,九月七日,长安城,凤凰园。

  赵喻叫道:“小叔叔,快点,晚了凤凰园的人就满了。”

  陈锤得到徐凡的命令之后,带领工匠用不到十天时间,建立了凤凰园专门用来安置凤凰,为了达到百鸟朝凤的效果,陈锤还收集大量的鸟类在凤凰园。

  于是凤凰园成为了长安城新的热点,无数长安城百姓前来观看,但只要是看过凤凰鸟的百姓,无不惊叹,他们还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鸟,一时间长安城出现凤凰轰传天下,更多人涌向长安城只为看看凤凰。

  赵喻在赵里早就听说凤凰的事情了,一直想要观看,这天休息日,他磨着自己的父亲和小叔叔带他来长安城的凤凰园。

  跟在他身后的胡亥道:“什么凤凰都是骗人的,小叔叔这些年也是见多识广了,从没有见过凤凰。”

  赵喻生气道:“这么多人都说是凤凰,怎么可能是骗人的。”

  倒是在胡亥身边的扶苏笑道:“凤凰园可不止有凤凰鸟一种,还有孔雀,大雁等上百种鸟类,看看其他鸟也是好的。”

  而后他们跟着排队的人群一步步进入凤凰园。

  扶苏问胡亥道:“最近看不到你的身影,你不管理好纺织厂,又去做什么了?”

  胡亥他们这个集体纺织厂发展的不差,今年赵里大力种植桑麻,让纺织厂的原材料极其充沛,赵里的村民养蚕,纺织丝绸,扶苏还从《致富经》当中学会了养三季蚕。

  整个赵里养了春蚕,夏蚕,秋蚕三季,丝的产能提升了三倍,充足的原材料,让赵里这个小小的纺织厂织了大半年的丝绸,虽然丝绸的品质不算高,但丝绸的利润却极其丰厚。

  八月的时候,麻又开始收获,赵里的百姓直接把麻纺织成麻布,直接打通了产业的上下游,获取了最丰厚的利润。

  同时扶苏也学会了火炕孵化技术,又给赵里点开了养殖科技树,有长安城这个大市场,赵里的家禽根本不缺消费者,只要生产的出就可以马上卖掉。

  现在赵里的家禽在长安城已经有固定的酒楼当客户了,现在赵里每日会向长安城输送上百只鸡鸭,上千枚家禽蛋类。产销两旺,赵里已经从一个小乡村变成一个农业复合基地。

  今年赵里的百姓,虽然一年到头没有停歇的时间,甚至长安城都有休息的时间,但对村民来说,能赚钱谁愿意休息。

  拼搏了一年时间,赵里乡村纺织厂不但回本,还在家禽业赚了几十万钱,赵里上百户,每户可以分到几千钱,相当于多了上百亩田地的收益,一时间赵里成为了关中最富裕的乡里之一。

  乡蔷夫吕枢还喜滋滋的把赵里作为致富典型,上报给了内史令。

  而赵里纺织厂能有如此成功,胡亥可是功不可没,扶苏本极其欣慰,认为有这个纺织厂在,可以栓住胡亥,不让他乱跑。

  胡亥道:“我在长安城做了几笔小生意。”

  扶苏奇怪道:“什么生意?”

  胡亥道:“这一年长安城不是大弄基建,光长安城到洛阳城的木轨就花费了10万金,而大汉朝廷却没有徭役。

  朝廷也是有能人,想到了一个分包的方法,把500里木轨分包成几十段,邀请那些有实力的商贾招标,只要按照大汉的标准建设好木轨,就可以赚到大汉朝廷10万金当中的一份。”

  “这可是一块前所未有的大馒头,而轨道制造也不复杂,不过是把木头弄的笔直拼接,只要找一些工匠就可以制造出来。

  但想接这个工程还有一个难题,大汉朝廷只有验收合格才会付钱,前面修建轨道需要工程队自己购买木料,工人的工资才行,一般人可没有这笔钱财?

  大商贾自然不差这点钱,但也有一些木匠组成的包工队,他们不缺技术,就缺钱财。”

  而后胡亥得意道:“那正好小弟手中有一笔钱财,于是就借给他们,当他们完成工程之后,增加一成的利润再返还给小弟,这种工程一般只有三个月,小弟三个月就能赚一成利润可以说是极其可观!”

  扶苏怒道:“你疯了,这样垫资的事情你也敢干,汉吏是什么样子,你还没有看透他们,他们仗着权力为非作歹,什么事情干不出来,说是垫资,他们不付钱,你能拿他们怎么办?”

  当年扶苏可是去上郡修过长城和直道的,对秦吏当中的弯弯绕绕也是清楚,秦吏连民夫的口粮都要克扣,他即便是皇长子,但他也没有办法处罚这些秦吏,因为他也要靠这些秦吏做事情。扶苏只能让这些秦吏不要太过分,影响工程的进度。

  他也见过底层汉吏的情况的,关中情况好一点,有汉帝压着,他们还不敢无法无天。

  但其他地方的汉吏和秦吏是一个样子,他们唯一的区别不过是汉帝抓的紧而已。

  这种什么分包一听就不安全,区区工匠商贾哪里比的过掌握权利的汉吏,汉吏要私吞了钱财,下面的工匠能有什么办法,这样的事情躲都来不及,胡亥居然愚蠢的自动送上门,一时间扶苏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而后扶苏马上想到指着胡亥道:“哪里来的钱,是不是纺织厂的货款?”

  胡亥的钱全部都投入纺织厂了,虽然他手中可能还有点钱,但肯定不多,他哪来的钱给人家垫资,扶苏想来想去只有是纺织厂的货款。

  胡亥得意道:“纺织厂的钱与其存在钱庄,还不如贷款流通,这可是钱生钱,是大汉上等人才会玩的游戏,很多这样的商贾都是借大汉贵族的钱财弄到工程的,你不借钱谁给你出力,我也只能捞点残渣,赚点小钱。”

  “赵里的乡亲们算是享福了,我胡亥带着他们发财,这可比你们辛苦拼搏一年要赚的容易赚的多。”

  扶苏气的当场要打胡亥,这要弄不好,他们全家都要在赵里待不下去。

  胡亥发现扶苏要打自己,边跑边说道:“兄长,你听我解释,这钱安全的很。

  汉帝是什么人?

  那可是从一介夫子打下整个天下的豪杰!他能不知道下面的弯弯绕绕,

  人家早有预防了,只要签订合同,工程款就会打入农业和开发钱庄的指定账户当中,工程验证合格之后,钱就会打进工程队的账目当中,根本不让汉吏经手。”

  这点胡亥还真没有说错,他虽然没有见过这个世界的工程是如何做的,但他见识了太多后世工程是如何建设的,真是想不知道都非常难。

  那些甲方全部拉出去枪毙,没有一个是无辜的,各种空手套白狼,各种印子钱创新。弄成了多米诺骨牌,一块倒下,全部倒下,闯下惊天大祸,让天下所有人遭殃,所有人为他们的错误买单。

  而造成这一切根本的原因,就是朝廷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些印子钱创新还不是他们自己弄出来的。

  所以徐凡干脆就没有让汉吏经手钱财,所有的工程款都被存入钱庄当中,制定好工程的规则,做一份事情,拿一份钱。

  有多少钱做多少事,同时徐凡也警告下面的汉吏,做事情不要太急功近利,你提前做好没有赏赐,但你出问题,打板子就少不了。

  在大汉朝廷没有刑不上大夫,没有法不责众这样的事情,提前画好红线,而后再杀鸡儆猴。就现在的情况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最起码熟悉天子的人,都知道当今天子的底线在什么地方。

  胡亥继续解释道:“这几个月某就赚了10万钱,这不比赵里的乡亲辛辛苦苦努力一年赚的轻松,这还是小弟本钱少,等钱多了小弟一年赚上百万轻轻松松,现在大汉的风口可是香料岛。

  无数的英雄豪杰都赶向会稽郡,想要去香料岛发财,但这些英雄豪杰虽然不怕死,但却没有钱,要是小弟出钱给他们购买海船,只要出海一趟就有几十倍的利润,这不比辛辛苦苦做事强多了。”

  扶苏气的无语了,他算是看出来了,胡亥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赵里的乡亲继续和胡亥牵扯进来,迟早会被胡亥拖累死。

  于是他说道:“今年大家赚了一些钱,把你的股份退了吧。”

  胡亥生气道:“退就退,兄长你就不相信我,我也不带你们发财。”

第342章 ,经济军事结合与重建长安城

  大汉六年,九月二十五日,漠南。

  漠南都护府副将樊哙领着一支三千多人的队伍前进。

  樊哙笑道:“你们这些小子算是赶上了好时候,我们漠南都督府建立两年,新的军营建设不过一年多时间,你们一进去就可以住新房。而且福利待遇也得到了提升,朝廷找到了香料岛知道吗?”

  士兵们点点头,这是今年大汉最大的热点,在整个大汉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想要发财的人都赶向南方的会稽郡,想要去香料岛发财。

  樊哙道:“这些香料卖了十五万金,除了税金,余下的十几万钱全部都补贴到我大汉军中的,今年士兵的福利待遇全面提升了,以前你们只有七八套军服,现在每个士兵军服翻一番,春秋常服各两套,冬夏训练服各三套,冬季的皮裘一套,内甲两套。

  而且在我们漠南都督府最大的好处,就是各种牛羊肉随便吃,等你们到了军营乃公亲自给你们宰杀一牛来犒劳你们。”

  “将军,我们漠南都督府居然会如此富裕?”士兵不敢想象道。

  以前都听说了汉军的常备军待遇极其高,却没想到会高成这样,地主老财家也不可能随便杀一头牛来吃啊,今年他们算是见识了。

  樊哙自豪道:“我大汉福利待遇一向最高,更不要说现在还得了一座金山了。”

  樊哙带领的士兵是大汉的第一批义务兵,也算是开创了大汉新的时代了。

  他们分别来自广阳郡,巨鹿郡,邯郸郡,恒山郡,雁门郡等河北之地的新兵。

  虽然他们都只是新兵,但他们选拔的过程却异常严苛,每个人都是打败了几十名乃至上百名的竞争者,才获得现在的位置。

  大汉还处于社会阶层激烈变革的时代,机会虽然多,但对庞大人口的普通百姓而言,却也算不上太多,普通人想要实现阶级跃升,聪明人靠读书考科举,而自耕农只能靠参军。

  所以对于参军,普通的大汉的百姓,还是极其渴望,因为这是他们改变命运最大的一条阳关道。

  今年大汉的新兵名额只有不到三万的,这三万人平均分到北方十个郡,每个郡只有不到三千的名额,再分到郡下的县,每个县只有几十上百名额。

  这其中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了,年纪太大的淘汰,身高不足七尺的淘汰,有游侠经历的淘汰,经过亭长,县尉,郡尉的层层筛选,才选出这些身体素质高,人又踏实,身家清白的良家子。

  这些选出来的良家子身强体壮,本身底子就好,又在本郡已经训练了半年有余,有郡都尉训练他们队列,各种武器操练,基础军事阵型,除了没有实战经验,他们已经可以算是一批合格的士兵。

  只要再经过战火的历练,他们的战斗素质会快速超过大汉原本的常备军。

  樊哙带着这些新兵队伍前进,一路上除了草原就是草原,只能偶尔看到几个羊群和牧民。

  樊哙热情的和那些牧民招手,而后说道:“你们想吃肉,就靠这些牧民了,以后可要和他们打好关系。”

  “将军这一路上连一座城池都没有看到是不是太荒凉?”士兵们有点担忧了。

  樊哙道:“边疆就是这样,但到来军营就好多了,本将敢保证,军中绝对比你们老家的情况要好。”

  没多久樊哙激动道:“我们漠南军营到了。”

  所有的士兵激动的从马车上站起来,就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城池,但他们走进城池才发现这就是一座军城,面都是军事设施。

  但唯一让新兵们放心的是,樊哙没有欺骗他们,这里的房屋都是砖石结构的两层楼房,修的比地主老财家的庄园还要好看。

  “本将没有欺骗们吧,这么好的军营,是不是比你们老家的条件要好的多了?”樊哙自豪道。

  这个军营可是他们一手一脚建设出来的,花大价钱把砖石水泥运到草原上,才建造了这座堡垒,在樊哙看来皇宫也不过如此。

  樊哙找来都尉监军李玉道“都督在什么地方?”

  李玉道:“议事厅。”

  樊哙道:“安置好这些士兵,某去找都督。”

  樊哙来到漠南都督府议事厅。

  发现韩信正眉头紧皱的书写名单。

  “都督还在想名额的事情?”樊哙道。

  韩信叹口气道:“这些士兵跟着本将在漠南吃了两年的风沙,和匈奴人在漠南打了两年,也是历经血战,本将自然要为他们寻找一个好的前程。”

  漠南都督府吸纳了三千多的新兵,自然也有退役三千多的老兵。

  当然这些老兵不是马上退役,而是要去长安城戍守都城。但实际上却也和退役差不多,在长安城不会再进行军事训练,而是会进行各种技能训练,教他们如何科学种田,科学养家禽,养家畜,木匠技能,铁匠技能等等技能的培训。

  在大汉这个手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有这些技能也可以成为中产,算是对得起他们为大汉驻守边疆的辛劳了。

首节上一节244/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