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237节

  二,重新选拔新的贤者,对贤者的名声,任期限制。不能让不贤者,鱼目混珠进入贤者会。

  三,贤者们投票不能匿名,要让天下的百姓都知道他们的态度,好知道他们究竟代表谁。

  大汉五年十月十日,长安城。

  长安各大学院的士子们纷纷走上长安城大街上,手中拿着旗帜书写的自己呼吁的口号,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

  士子们高喊:“贤者不贤,罢免现在的贤者。”

  “通过《工匠法令》,实现大同世界。”

  很快口号就变成了,宣传《工匠法令》的口号。

  “让生产者有足够休息时间。”

  “实行四个时辰工作制度。”

  “四个时辰工作,四个时辰睡觉,四个时辰属于自己。”

  “实现七耀日工作制,生产者也有休息的权利。”

  “禁止童工,让孩子回归教室。”

  “实行生产者退休制度,让生产者老有所养。”

  “这是什么情况?”长安城百姓看到这前所未有的一幕,直接懵了,要知道在大秦时期三人聚会都被抓呀,现在这种情况在老秦人看来,已经和造反无异了。

  “《工匠法令》被否决了,这些士子不服气,要找天子请命,要罢免天下的贤者。”茶馆的老学究羡慕说道。

  还是大汉的天下好,这种事情也可以发生,这要是在始皇帝时期,只怕这些人早就被抓起来,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

  “这种事情朝廷也不管?”

  “怎么管?贤者会可是罢免了天子的提案,这学子算是为天子报仇,那些当官的吃的是谁家的俸禄也敢管这事情,不怕自己的官位不保。”

  “这些贤者的胆子也太大了,天子的提案也敢罢免。”

  老学究淡然道:“还是天子太仁义了,杀的人太少啦,所以这些贤者就欺负到天子头上了,但他们忘记了,天子终究是天子,那是高高在上的神龙,这次有他们好看的。”

  长安城第一纺织厂。

  厂长陈娟大声道:“所有人停工,来前院。”

  很快第一纺织厂的上千名纺织女工和工人都在前面站好。

  陈娟站在高台上叫道:“就在昨天,《工匠法令》被贤者们罢免了。”

  所以工人都有的失望,他们也知道《工匠法令》的水事情,毕竟上面的法令对他们是有利的,但他们却也不知道该如何发声,甚至不敢发声,担心会影响现在的工作。

  “这些贤者不为我们发声,我们就自己为自己发声,大家跟着我上大街,去支援那些士子们,把那些狗屎一般的贤者通通赶出来。所有人走。”

  “诺!”上千人跟着陈娟走上大街。

  长安城,工匠里,木器作坊厂

  “你们想干什么?”作坊主赵祥看到想要出去的工匠生气道。

  工匠艾石道:“当然是去支援游行示威的士子了,草,什么贤者,亏得乃公当初还投他们一票,他们就这样回报乃公的。下次再也不投票给他们了。”

  赵祥怒道:“现在是做事的时间,不许去,你们拿了我的钱财,就应该为我做事情,连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都不懂。”

  “一个个被墨家分子忽悠的找不到北了,没有乃公在这里开工厂给你们一份事情做,你们哪来的钱财来养活家人,你们可是被乃公养的,养条犬都知道看家护院,你们却想反噬主人,简直连狗都不如啊。”

  要是这段时间赵祥最愤怒的就是《工匠法令》上面没有一条是能让他看的舒服的,真要实行了,这哪里是找工匠,那简直就是找了一群大人回来。

  “呸!乃公拿了你多少钱,你也想把老子当犬来用,赵祥这个铁公鸡,这个长安城谁不知道你小气抠门,一个月600钱,你也想把乃公当走马犬,”

  “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赵祥你这个铁公鸡也配,人家天子养士是什么标准,餐餐有鱼有肉,一年四季常服不断,就没有看过汉军士兵穿有补丁的衣服。人家天子给多少?你给多少?”

  “600钱,整个长安城就找不到比这还低的俸禄了,你也配要我们当走马犬,你舍得拿这么多钱粮来养吗?”

  长安城最低工资标准就是600钱,这倒不是徐凡定下的,而是市场形成的,因为低过这个价钱,工匠就不想干了,干脆去乡里做农夫,好歹有100亩土地,不但饿不死,一年的收入也比这个要高。

  “六百钱不是钱吗?老子还包你们吃住,你们居然一点都不感恩戴德,当年乃公在前秦时期,哪有这么高的俸禄,当时乃公为了学技术,根本没有俸禄。”

  艾石鄙视道:“又拿前秦时期说话,你怎么不说这点钱是整个长安城最少的。”

  “你们敢走,就不要再回来了。”赵祥威胁到。

  “不要挡着门口,老子要去支持那些学子游行示威啦,这破烂的活不干也罢,乃公有手有脚,哪里还会怕找不到事情做。”说完艾石气冲冲的离开工坊,而其他工匠也跟在艾石身后。

  这半年多时间,徐凡和秦泊可不是只在报纸上宣传《工匠法令》。

  两人还深入工匠里,在各个作坊发展候补墨者,扩张墨家的势力,对着整个长安城几万工匠们宣传《工匠法令》对他们的好处。

  最开始的时候情况并没有徐凡和秦泊想的那样好,《工匠法令》虽然有利于工匠。

  但很多工匠却对徐凡道:“徐夫子,现在我们的俸禄已经足够高了,再弄《工匠法令》,是不是有的对不起故主了。”

  在徐凡夺取天下之前,长安城的工匠一般只是学徒,哪怕三十岁也是学徒,师傅包吃住都算好的,敢要钱的都是会被直接赶走。

  按照师傅们的说法,吃我的,住我的,学我的手艺,还敢要钱。

  你不干,老子再去招两个学徒过来,这天下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还不好找。

  学徒们还真没有办法去反抗,那个时期找一个可以吃饭的食情都非常难,这些所谓的师傅是真可以找到大量两条腿的学徒。

  但大汉一来,情况就变了,因为大量均田,很多工匠都转行成为农夫,毕竟免费得到100亩土地,底层的百姓根本不可能拒绝这样的诱惑,这就导致长安城工匠的数量减少。

  谁他妈给你去打白工,乃公去乡下种田去了。

  因为每户可以得到上百亩土地,普通百姓的劳动力也不够了,自然不可能把自己家的劳动力白白送给作坊主了。这就导致了当时长安城内很多十几岁的小学徒统统被招回乡下,去开垦自己家的田地了。

  一时间,长安城的工匠学徒急剧下降,而大汉在长安城也是大力发展产业的,长安城大量的工匠被朝廷的官营作坊招募,朝廷不但包吃包住,还给600-800钱俸禄,本事越高,俸禄越高。官营工厂又吸收了大量有技术,有能力的工匠。

  长安城的作坊主,面对这种情况,他们试着用亲情来做什么道德绑架,说什么从小在师傅这里学本事,现在本事长了,就一脚踹开师傅,这种事情非常缺德。

  这些作坊主联合起来,用这种方法,道德绑架一些老实肯干的工匠,还真被他们留住一批老实的工匠。

  但经济规律不是道德捆绑就能捆绑住的。很快这些工匠看着自己师弟们,赚高俸禄,成家立业,在长安城定居下来,而他们却还只能在师傅家寄人篱下,连房子老婆都没有。

  如此不公平,老实人也忍不住,又跑了一些人,没办法这些师傅们只能打破以前教三年,学三年,做三年的陋习(白打十年工,这就是封建时代的行会制度)。哪怕是一个十岁的学徒工,也要给上百钱的零花钱。

  同时工匠的俸禄也在快速增加,包吃住,200钱还留不下人,那就300钱,300钱还留不下来,就400钱,500钱乃至600钱。

  最后当600钱的俸禄能抵消上百亩田的诱惑之后,长安城现在的底薪才形成。

  长安城的基础设施毕竟比乡村要好,双薪的工匠家庭每年的收入可以达到200亩田地的收益。长安城的工匠是很满意他们现在的生活,他们觉得现在的俸禄已经不错了,再做要求就有的过分了。

  徐凡笑道:“哪里有什么对不起的,你们谁看到那些作坊主做事情过?”

  来听课的工匠都摇摇头。能成为作坊主基本上都不做事情,而是管理工匠。

  徐凡道:“你们赚的钱多,还是他们赚的钱多?”

  工匠道:“人家是掌柜,当然是他们赚钱多了。”

  “这就是了,他们不做事情,却能赚钱最多的钱,你们做事情,只能得到几百钱俸禄,难道他赚的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不,是你们一点点辛苦劳作出来的,不是作坊主养活你们,是你们养活了作坊主。”

  “所以这就不存在你们对不起作坊主的事情,反而是作坊主在压榨你们的劳动果实,是他们对不起你们。”

  “你们现在有的俸禄也不是他们想要给的,只是因为不给这个钱,你们就会向朝廷申请去做农户,他们不得不给这个钱给你们。”

  “但他们已经是按照最低的价格来给,为什么长安城最低的俸禄是600钱?”

  “因为在关中100亩土地,每年交税之后能留下100石粮食,100石粮食的价格就是5000钱,这些钱换算每个月的俸禄就是近500钱,他们不想你们种地,你们的俸禄就要比这500钱高,要是关中粮价跌到30钱,你们的俸禄就有可能跌到400钱,这些作坊主,就是压着你们的底线给你们俸禄的!”

  工匠们恍然大悟道:“难怪这两年俸禄还低了一些,原来是粮食价格下降了。”

  最开始长安城工匠普遍都有八百到千钱,只是因为整个长安城的物价都在快速回落,现在的六百钱反而比当初的八百钱值钱了,长安城的百姓没有受到影响。

  徐凡继续道:“但关中的土地是有限的,人口却是在快速增长的,夫子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现在是你们劳动力价格最高的时候,人口越多,劳动力的价格就会越低,你们的议价权就会越低,俸禄也就会越低。”

  “大家要是不趁着现在,自己掌握主动的时候,为自己争取利益,十年之后,你们的俸禄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下降,20年之后,当你们的孩子开始也出去做工,他们又会像你们小时候一样,要给师傅教三年,学三年,做三年,白白打近十年工。”

  “现在这个时间断,是我们队作坊主力量在大的时候,要是我们不做出改变,我等子孙后代就会有吃不完的苦,这些也是你们想要的。”

  徐凡就是要打破这些工匠对作坊主的幻想,希望他们会善待工匠那简直是在白日做梦,获取利益才是才是他们一切行为的本能。

  越是底层人反而越讲道德,越是上层人就越讲利益,讲道德就会被道德捆绑,自己的利益就会被夺走,还要你自己安慰自己这是为了大局。讲利益就越是会突破道德,肆无忌惮获取利益,剥削到利益就会越多。

  徐凡和秦泊两人就这样,在开贤者大会之前,就不断对长安城工匠上课,破除他们对上层的迷障,让他们意识到,想要过好日子,不能寄希望于作坊主的良心,而要靠自己的争取,去斗争,放弃斗争就相当于放弃了自己的权利自己的利益。

  至于徐凡担不担心,四个时辰工作制会打断大汉工业化的进程。

  徐凡表示完全不担心,哪怕是原始社会,他也可以实行四时辰工作制,毕竟四个时辰差不多就是一个白天的时间,也没有看到原始社会消亡,反而是进化到奴隶制社会。

  从社会开始有私产开始,就表明这个世界产出已经有富余了,就可以实行这样的制度,只是上层舍不得自己的酒池肉林而已。

  这是要靠自己争取的权利你如果不争取,哪怕到了AI时代,一样也会有九九六。

  说来说去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屁股问题,底层的小民就不要为亿万富翁去想了,生怕自己少工作时间,亿万富翁就少积累一点财产。

第335章 ,浩浩荡荡的大势

  蓝田煤炭场。

  “铛铛铛!”刚刚下矿的工人却听到了停工的声音。他们很快来到大广场上。

  “怎么回事?这才刚出工一个时辰,还没有到午饭的时间。”所有工匠都感到奇怪。

  “不知道呀?”所有站在广场的工匠都开始交头接耳的打探情况。

  这个时候蓝田煤矿场的李凯站在高台上叫道:“工友们,就在昨贤者大会上,我墨家巨子提出的《工匠法令》被贤者们否决了。”

  李凯指着长安城的方向大声说道:“我们要自己发声。”

  “好!”工匠们大声道。

  “不许去!”这个时候蓝田煤矿场的管事欧阳杰带领一群人过来。

  他严厉道:“全部给我下矿长去做事,谁敢出矿区,乃公就开除谁,你们可要想好了。”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定住了,蓝天煤矿厂的工作虽然危险,但俸禄是真高,长安城的最低俸禄也不过600钱,,而在蓝田煤矿场,包吃住俸禄2000钱。

  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对刚刚从战国乱世走出来的百姓来说,这点危险性根本算不得什么,即便真死了也有朝廷的抚恤,只出卖劳动力便可以获得两千钱的俸禄,整个关中也就是这里可以做得到。

  一时间都看向李凯。

  李凯大声道:“我等这是在维护自己的权益,为何不能去。”

  欧阳杰看着李凯就不舒服,蓝田煤矿场的管事,是一把手,这个李凯本是自己的属下,但他仗着自己和墨家的关系,根本不把自己这个一把手看在眼里,动不动给自己挑毛病,要不就是带领工匠给自己出难题。

  每次煤炭场出现事故,他这个管事还没有上报,李凯就主动上报了,完全不和他商议。

  甚至一些很小的事故,他认为不需要上报给朝廷,毕竟这影响他们煤炭场在朝廷的脸面。

  但李凯却丝毫不顾及,还义正言辞的说什么:“只有让朝廷知道这些小事加以改进,才能避免更大的事故酿成更大的破坏。”

  要只是这些小事情欧阳杰也不会这么恼火,关键是这厮太会收买人心了,他找到少府令,说什么煤炭场居住条件太差了,不利于工匠的生产,朝廷完全可以利用煤炭场的原料充足修建水泥房。

  于是少府就给他们修了三层的小洋楼,居住环境比长安城都要好,后面李凯还想办法争取,工人放松的大浴池,食堂等福利设施。整个蓝田煤矿场工匠都听李凯的,他的威望超过了任何人,这是欧阳杰难以容忍的。

  “我才是蓝田煤矿场的管事,这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是归我管,朝廷交代下来的任务,是要我们挖出足够多的煤矿,供应长安城百姓生活和钢铁厂炼铁。”

  “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长安城联通附近的城邑有上百万人,每天燃烧5斤煤炭,就需要500万斤煤炭,钢铁厂每天需要50万斤煤炭,其他砖窑场,造纸厂等都要消耗几千到几万斤煤炭。

  可以说整个长安城作坊都需要我们的煤炭,我们蓝田煤炭场每天不挖够600万斤煤炭,就会影响到长安城百万百姓,也会影响到钢铁厂的生产,高炉是不能停火的,火一停,一座高炉就废了,这个责任你担待的起吗?”

  李凯大声道:“我负责。”

首节上一节237/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