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236节

  就像几百年前,诸子争鸣,争的是让天下统一,让天下重新太平的方法。能不能做到且不谈,关键是你得让人看到你在往这方面做,相信用你这个学派的理论是真正能让天下太平的。

  只要让天下的有识之士觉得你这个学派真有这种希望,大量的人才就会加入,这个学派就会兴盛起来。

  从这点来说,其他学派已经落后墨家了,要是其他学派不能拿出吸引到读书人的,当年那种“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情况会再次出现,这对儒家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事情。

  他们努力了上百年,才开创了儒家现在的盛世,结果弟子全被墨家吸引过去,这是叔孙通难以接受的。

  叔孙通小声道:“师叔,当今之事就像几百年前的百家争鸣一样,几百年前大家真的是如何让天下统一让天下太平。

  而现在天下一统,天下太平被大汉做到了,大家争的是如何实现大同世界,在这一点上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于墨家,他们已经开始提出自己走向大同世界的理论,并且开始实现了。

  我们儒家也要有自己走向大同世界的理论,这是此时天下的大势,哪个学派要是追不上这个大势,那就注定会没落。”

  伏生想了想最近长安城的动向,认可了叔孙通的说法。

  而在郡守坐席之地。

  郦商看向张强道:“这个法令会不会通过?”

  张强脸色凝重道:“不好说,我等自然不想让这个法案通过,只怕在场的贤者,大部分也不想通过这个法案。”

  张强看向徐凡道:“但天子是看着,谁敢乱来。”

  灌婴小声道:“即便是某,只怕也会举手。”

  这个法令通过,显然是会影响蜀锦的生产效率,但他可不敢得罪天子,大不了提升一点蜀锦的价格。

  半天后,徐凡看着众贤者道:“秦少府的《工匠法令》各位看过了,认可《工匠法令》的可以举手。”

  徐凡话音刚刚落下,就有十几个人马上举手。

  徐凡看过去,这举手的人当中还有一个熟人,就是帮助自己打进关中的石头,却没有想到他居然也成为了贤者,这倒是让他有点意料之外了。

  其他人犹犹豫豫,战战兢兢,不想举手,又担心天子的怒火,脸色苍白,冷汗直流,既舍不得钱财又担心天子之威。

  基本上是徐凡目光看向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贤者缓慢把手举起来,现场气氛极其凝重。

  周章忽然站起来道:“陛下,贤者们如此犹豫,只怕他们还没有想好,臣认为为了防止贤者们受到影响,还是用不记名投票的方式来通过法令。

  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大臣对贤者的影响,毕竟这里不是三公九卿,就是2000石的太守。”

  周章是看出来了,让天子继续盯着下去,墨家这个《工匠法令》还真有可能被通过。但周章却不想让《工匠法令》影响到此时大汉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

  徐凡看了看四周一个个冷汗直流的贤者道:“可!”

  所有人都松口气。

  而后周章招来一个小吏,让他拿一些纸笔过来分发给在场的贤者道:“认可《工匠法令》的你们在白纸所汉写可字,不认可的写否,写其他字或者白纸的则视为弃权。”

  “诺!”所衣贤者道。

  周章这个做法算是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了。

  没多久贤者们就写下了自己的答案,而后由一个汉吏拿着一个箱子来到他们身边,贤者们把自己的答案丢进箱子当中。

  徐凡看着箱子道:“上计令。”

  “臣在!”

  “你来统计票数。”

  “诺!”

  张苍来到箱子前面,一张张打开白纸。

  “可,否,否,否,否,可~~~~~。”

  很快张苍对徐凡汇报道:“陛下共九十票,其中认可《工匠法令》的票数有15张,不认可《工匠法令》的票数有75张。”

  徐凡面无表情道:“《工匠法令》暂不实行。”

  徐凡的话让章台宫安静下来了,谁也没有想到,天子准备了如此久的《工匠法令》贤者们没有同意,就真不通过了。

  甚至连景逸他都不敢相信这个结果,他都违心的投了赞成票,却没有想到在场的贤者居然有如此多的人敢不给天子面子,只能说在金钱面前天子也不好使。

  他看向各地的贤者,内心不禁感叹道“天下的猛士何其多!”

  而在大汉的太守坐席,灌婴不敢置信道:“天子就这样放弃了,是不是有的草率?”

  天子宣传了如此久的法令,居然真因为贤者投票不通过就不实行了,这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倒是张强了道:“你们真一点都不了解陛下,陛下认为暴秦之所以毁灭,就是因为始皇帝独断专行,听不进忠言,所以陛下一改始皇帝独断专行的行为,最是讲规矩了,陛下对我们说的最多的不就是要我们守汉律,陛下不单是要我们守汉律,自己也守汉律。”

  “从这来说,还是丞相最了解天子,要不是丞相来一场不记名投票,《工匠法令》说不定真成了。”

  后面内史令郦食其提出自己轨道计划。他先把长安城到高陵,栎阳这不到两百里轨道运行的状况数据交给了所有贤者。

  而后说道:“从长安城到栎阳轨道建立开始,两地每日有几百辆轨道马车驰骋,多的时候有上千辆轨道马车,轨道上的马车排成长龙,这极大的加快了长安城货物流通速度。”

  “同时高陵,栎阳两地因为有轨道联通所税金快速增加,高陵两年增加了4倍。栎阳也增加了一倍,现在长安城到处流传着‘轨道一通,黄金万斤’的说法。”

  “这还是短短不到两百里的轨道,联通的也是高陵和栎阳这样的小城邑。

  要是长安城和洛阳城这两大都城连接,中原的货物可以以现在十分之一的成本进入长安城,而长安城的货物也可以以十分之一的成本进入洛阳城,这能给天下带来的利益简直不可计数。”

  “长城到洛阳城的轨道,最多三年就可以恢复,而且这条700里长的轨道可以惠及沿途十几个县邑,带到这些县邑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就是我大汉的驰道,要是我大汉的土地上铺满轨道,从长安城出发的军队到任何地方都只需要半个月时间。”

  “所以轨道交通,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军事上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是有利无害的。”

  虽然郦食其说的轨道利国利民,好像不同意他的提案就是大汉的罪人,但上面显示工程的总投入达到10万金,这比丞相周章的大运河的花费都要高。

  “太贵了,一里轨道居然要20万钱,当年始皇帝建设驰道也没有这样高的价格吧!”第一次听到这个价格的选择,差点被吓死。

  大汉的结余也不过27万金,郦食其他一个工程就要占据三分之一多,即便是你内史令,这吃相也太难看了。

  灌婴等人也都怒视郦食其了,什么身份,弄一个工程居然比丞相还要大。

  你一个人吃掉那么大块,其他人怎么办?真当的自己是一个都城郡守就肆无忌惮了。

  郦食其淡然道:“始皇帝的直道是不可能赚钱的,但现在一辆轨道马车百里就可以收400钱,三年就可以回本,要是朝廷不愿意出这个钱,本官就向投资钱庄去贷款了,想来他们是愿意接受这笔业务的。”

  在场的贤者们商议一阵之后,还是以82票通过了这个提案。轨道虽然造价高,但其中利润更高,这些贤者们看中了郦食其说的货通天下的诱惑。

  有了郦食其这个成功案例之后,大汉各大郡县太守都提出自己的议案。

  向临淄郡守提出要建设一个大型钢铁厂,求朝廷支援懂得建设高炉的工匠,并且向大汉的贤者保证,在临淄建设高炉,最多两年就可以回本。

  现在这些太守都学精了,明白能不能回本是得到同意最大的保证。能赚钱的行业总是能迅速得到通过的。

  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以盐铁闻名天下,也是靠着这两个支柱产业,春秋战国以来齐国一直是天下最富裕的国家。

  而高炉和晒盐技术改变了这一切,这两大技术快速在天下普及,直接把钢铁的价格打下来一半,食盐的价格打下好几倍,项羽掌管齐国之时,齐国的盐铁不要说流通天下了,反而被海盐反攻齐国这个生产基地了。

  齐国被大汉攻占之后,晒盐就是也快速普及,临淄盐勉强夺回了齐地的市场,但想要和以前一样,齐盐畅通天下已然是不可能的。

  而齐国的钢铁更是被陈郡钢铁打的落花流水,好好一个钢铁中心居然出现大量铁匠难以为继的情况,临淄郡太守面对这种情况,明白传统的炼铁技术是不可能战胜高炉技术的,于是就有了这个提案。

  而临淄郡太守的提案也得到通过,同时通过了还有,济北,临淄,胶东,琅琊四地各自建设一个大型码头。

  后面还有上郡,九原郡,雁门郡等边郡维修驰道,城池,粮仓武库等费用,而这些提案也被通过。

  还有蜀中修栈道,黔中,南郡,衡山郡,九江郡等地修水渠的提案。

  今年大汉财政健康,只要不是太过分的提案,基本上都被通过了,大汉27万金的财政余额花了24万金。而留下的三万金则是作为汉吏的赏金,按照官职大小和政绩大小发放。

  朝廷预算花完之后,徐凡道:“朝廷的钱粮只有这点。明年有财政结余,再分给其他郡县。”

  而后徐凡严肃道:“各个工程,你们要监督好,朝廷的钱是百姓的民脂民膏,每一钱都要用好,工程完结,朝廷还要进行审计。”

  徐凡拿起一堆提案书道:“朝廷钱财到位了,要是你们没有做到答应的事情,就不要怪朝廷的板子打在你们身上。

  各郡太守道:“诺。”

  大汉五年十月九日,长安城,燕宫

  在开完贤者会之后,徐凡在自己的家,招待季布,英布,陈晓,吕臣,葛婴这些心腹。

  英布有的气愤道:“陛下,末将已经听说了,那些贤者不识抬举,居然敢否决您的命令,等这些人离开关中的时候,末将就把他们淹死在渭水当中,让这些所谓的贤者明白,这个天下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徐凡本喝着米酒,但听到英布这话顿时被呛着了,咳嗽了半天才好过一些,而后没好气道:“朕要侵害他们的利益,人家为什么不能否决朕的命令?”

  英布大声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徐凡道:“胡言乱语,朕让你回到长安城当一个平头百姓,你愿不愿意?”

  英布说不出话来了。

  “朕之所以弄出贤者会,就是能让大汉的冲突以讨论说服的方式解决,而不是动不动使用刀枪剑戟,每次弄到天下大乱。”

  徐凡继续说道:“这些贤者否决了朕提案,朕又不是没有其他手段,总之各凭本事。”

  吕臣道:“陛下臣想要剿灭在辽东的卫国。”

  而后他又把箕子之国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徐凡倒是有的惊讶了,这个箕子之国应该就是后世的高句丽吧,现在灭了也好,解决了一个祸患。

  “你们自己解决,需要什么武器装备就找彭越,朕会让他以最低的价格卖给你们,同时让他的舰队支援你们。”

  吕臣激动道:“多谢陛下。”

  陈晓也跟着说道:“陛下,臣也打算对付夜郎国,南中地区野人遍布,也就夜郎国和滇国有的文明的样子,当地的百姓也通教化,攻占这两个小国之后,大汉就可以彻底掌握南中。”

第334章 大汉青年运动,工匠的觉醒

  大汉五年十月九日,长安城,墨者学院。

  一个学子冲进学校愤怒叫道:“同学们注意了,我们巨子提交的《工匠法令》被贤者会上的贤者否决了。”

  “什么情况,怎么可能会被否决!”听到这个学子说的话,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工匠法令》的背后可是有他们巨子和天子的推动,而举行会议的又是从几千万大汉的百姓推举出德高望重之辈。这个法令有利于天下百姓,怎么可能没有通过?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大家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就是被否决了,贤者会共九十名贤者,其中七十五名否决,十五名赞同,天子在贤者会上宣布《工匠法令》暂不实行。”另外一个得到消息的吴伊的士子大声道。

  在场的学子们先是震惊,而后不敢相信,最后感觉自己被背叛,内心充满了怒火。

  士子方浩怒吼道:“这算什么贤者,他们都是百姓推举出来的,却不为百姓的事情做主,他们怎么有脸配成贤者。”

  “谁知道投否决票的贤者是谁吗?”

  通知消息的士子摇摇头道:“赞同的大部分是关中,边郡的贤者,但因为丞相说要不记名投票,所以那些人投了反对票也不知道了。”

  然后士子又把投票的情况和大家说了一遍。这种情况还真不知道谁是投否决票的人。

  方浩道:“大部分贤者不同意,还用找什么?”

  “这个法令为国为民,会有谁反对这个法令?还不是家中有纺织厂,器械厂等作坊的人,他们要靠这些作坊赚钱,工匠少做一个时辰,他们就少赚一个时辰的钱。这种事情他们怎么会愿意做?”

  “对!谁受益谁就是反对者,大家去想办法找一下那些贤者的背景,只要家中有作坊的,那肯定就投了反对票,这肯定是错不了的。”

  这个逻辑道理非常简单,也合乎常理。四周的士子都纷纷附和。

  方浩继续说道:“贤者不为百姓做主,这样的选择显出来有什么意义,他们就根本不是我们需要的贤者,也根本不是代表百姓的利益,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些人根本没资格进入贤者会,同学们我们要向天子请命,要罢免这些贤者,重新推举新的代表我们百姓的贤者。”

  “说的好,我们要去找天子,罢免这些贤者,选拔属于我们百姓的贤者。”

  这个消息不但墨子学院的士子激动,水利学院,鲁班学院,医学院等大汉士子们也是激动异常。

  这些学业们联合在一起,情绪激昂,陈述对贤者会的不满,最后定出三条意见。

  一,增加贤者当中属于农户与工匠的名额,要让贤者真正属于天下的百姓。

首节上一节236/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