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225节

  周章继续说道:“不要说南方的粮价了,今年关中的粮食价格已经跌破了80钱每石,夏收之后,只怕粮食的价格还会下降。”

  徐凡有些担忧问道:“会下降多少?”

  周章看向上计令张苍。

  张苍道:“按照臣在大秦时期的经验,关中今年播种的冬小麦已经超过了2000万亩,今年夏收只要不是遇到极其强烈的天灾,关中夏收可收4000万石粮食。

  朝廷要是不吸纳粮食,粮食的价格应该会跌破每石70钱,而到今年秋收会有8000万石粮食进入民间,到时候民间的粮食价格,会剧烈下降到每石50钱。明年要是朝廷没有大战,粮食价格可能会降到先秦时期的每石30钱。”

  徐凡皱着眉头道:“粮食价格下降的太快了,对关中的农户而言难以承受。”

  两年时间三倍通缩,就在后市直接就是个大萧条了,这也就是大汉还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体制,即便粮食多了,农户最多不卖,硬生生承担住这笔损失。

  但很快徐凡就了然了,不是没损失,而是农户承担了最大的损失,偏偏他们又没有话语权,不会出现在青史当中,于是就出现了这种反常识的事情,难怪古代的盛世很容易盛极而衰,因为底层的不满被压制住而已,当压不住之后就会爆发出来。

  周章却奇怪道:“陛下粮食下降,对天下的把百姓来说是好事情,城邑的百姓可以获得低价的粮食,普通百姓手中有粮食也不会饿肚子。”

  工业化社会比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复杂太多了,即便现在的大汉还算不上工业社会,但已经有这方面的趋势了,但显然周章还没有意识到大汉的这个变化,他还是以封建时代的三观来看到粮食问题。

  徐凡解释道:“战乱时间自然是粮食越多越好,但是在和平时期稳定物价更加重要。粮食价格直接下降了三倍,相当于关中农户的购买力下降了三倍。到时候我我们钢铁厂生产的农具谁来购买,我们纺织厂生产的布匹谁来购买?没有农户来购买钢铁,布匹,钢铁,布匹就会滞销,天下就会出现经济危机。”

  “农户他们不但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朝廷总不至于一面降低农户的收入,一面又要农户购买我们的钢铁制品,布匹等产品,这不是在闹笑话。”

  封建大国难以进入工业时代只怕也有这个原因,人口已经占据天下的三分之一,到哪里去找一个几十倍的市场啊,所以封建大国想要进入工业化只能靠内循环,但早期的资本家只想要生产者不想要消费者,玩个鬼内循环。内循环建立不起来,反而因为财富堆积在少数人的手中,最终导致天下大乱,萌芽自然被压死了。

  徐凡这个时候想到了后世的一个笑话,面对牛马消费不振,那就减低贷款率,面对牛马没有时间消费,他们不是增加牛马休息的时间,而是东拼西凑一点时间,让牛马去消费。

  总之减少牛马劳作时间是不行的,增加牛马的口粮也是不行的。所以为了让牛马多花点钱,人家也是想尽办法,你们还要人家怎么样,难道真要人家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给那些穷鬼,从最根本上来解决这个问题。

  周章道:“但天下粮食增多,这样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徐凡道:“建立粮食最低的保护价格,丞相你不是一直想要,朝廷手中掌握的粮食数量突破一亿五千万石,今年朝廷就朝廷就拿出20亿钱,在关中,江东,江南之地大肆收购粮食。”

  周章摇头道:“朝廷拿不出这么多的钱,而且即便勉强这样做,但只要粮食的增长不结束,粮食的价格还是会下降的,朝廷的钱也不是无限的,存储粮食也是要花钱的。”

  徐凡想了想,明白市场规律是不能让朝廷硬钢的,朝廷能阻挡一年,两年,但肯定阻挡不了十年八年。

  现实就是,只要不打仗,朝廷每年也会积累大量的粮食,而这些粮食也要想办法处理。

  于是徐凡说道:“粮食可以缓慢下降,但不能太过剧烈的波动,今年朝廷想办法把关中的粮食价格稳定在每石70钱,江东,江南的粮食价格提升在40钱每石。

  就从今年开始,先在九江郡,南阳建立两个分仓,每个分仓要囤积2000万石的粮食,以此时江东江南的粮价,4000万石粮食,最多花费12亿钱,对朝廷来说也是很划算的。”

  周章道:“诺”

  反正朝廷今年也是要大力屯粮,在粮价最低的地方收购粮食对朝廷也是有利的。

  徐凡看着戏曲团的陈月和陈莲说道:“你们戏曲团也要加强对百姓的宣传,让百姓多养家禽,家畜以肉食取代谷物,明天你们就去农学院请教农学院的夫子,以他们编撰一些养殖家禽,家畜的戏曲。”

  徐凡想了想道:“这些戏曲的名字就叫《致富经》,戏曲性朕可以不管,但科学性,真实性一定要有保证,要让百姓看了《致富经》上的内容,按照内容上的步骤去做,真的养活无数的家禽家畜,所以编剧要以农学院的夫子为主,尔等不能胡乱改编。”

  果然一个国家能做的选择,不会有太大的差别,粮食太多了,只能靠养殖业来消耗了。

  陈月和陈莲本还奇怪,天子为什么会找她们过来,果然是有任务。

  两人当即回道:“诺”

  徐凡继续说道:“为了让天下的百姓更快的学习到这些新的知识,你们戏曲团要进行扩编,天下九州,每州都要有一个戏曲团来宣传先进农业知识。”

  “诺”

  徐凡想了想,还是要把温度计弄出来,这样就可以点开火炕孵化的科技树,就可以几十上百倍的暴鸡鸭鹅了。

  正好大汉点开了玻璃的科技树,温度计就要找赵高来弄了。

  而后徐凡继续说了在南海汉军发生的事情。

  而后说道:“我大汉的兵制也要进行改革,大汉每个成年的百姓都要服三年的兵役,这其中一年的郡兵,一年的边军,最后一年来长安驻扎,朝廷要专门为这些所士兵继续一场科举考试,优秀者可以成为郎官,在朝廷接受教育之后,成为军官或者是汉吏。”

  “三年兵役之后,士兵就完成了国家的义务,要是士兵优秀,国家还需要这些士兵服兵役,就要给士兵付俸禄,具体多少朕还没想好,但大致要比普通工匠高一级。”

  徐凡基本是照搬后世军方,常备军与义务兵的的军事制度。

  吴盛,邓宗两人大喜,这对他们军方来说是大好事,这样改制之后,大汉投入进军方的资源就更多了,而且士兵的待遇也变得更加好了,这样更优秀的人才就会投入大汉军方。

  但身为大汉朝廷的掌舵人周章就不乐意了。“陛下,现在我大汉对士兵的待遇已经极其高了,要再给他们俸禄朝廷的财政难以为继。”

  汉军的待遇是极其高的,伙食标准达到小地主水平,衣住标准达到大地主水平,天下人都说汉帝是以养士标准来养士兵,而这也是汉军能战无不胜的物资基础。

  大汉现在有10万常备军,虽然都不需要俸禄,但每年的伙食就要花费几亿钱,武器装备,军服开支又是十几亿,即便是不打仗的情况下,汉军每年都要消耗近20万金的开销。按照天子这个的改革,给几万常备军士兵俸禄,又要多花十几万金。

  大汉朝廷一年的财政结余也不过就二十几万金,几乎都被军方吞并了,周章怎么可能乐意。

  孔鲋想了想道:“陛下,现在天下太平,我大汉应当精兵简政,而不是继续扩大军费开支,您要警惕暴秦之路。”

  徐凡道:“这次是朝廷建立长效的机制,才会多花钱,但这笔钱花出去之后,以后就不会增加了,以我大汉财政每年增加两成的速度,我等最多辛苦两年时间,但形成制度对大汉是长期的好处。”

  “大家不要光看到多钱,也要看到保护大汉的天下是整个大汉百姓的责任,这个责任不能只由一小部分人承担,要不然这小部分人必定对朝廷心怀怨恨。

  当年始皇帝把这个责任推给了少数人,南疆,北疆驻扎的士兵常年不能归家,导致南疆军对暴秦离心离德,要不是暴秦的都城在长安,连北疆军也会对暴秦离心离德。”

  周章等人想到了50万南疆军看着大秦灭亡陷然沉思,虽然南疆军没有听始皇帝的命令是有各种原因的,但常年驻扎在边疆,引起他们对朝廷的怨恨,显然也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想到这里,周章等人也就不反对徐凡的这次军事改革了。

  徐凡继续说道:“我大汉既然向天下人宣告了,要建设大同世界,就要做出这个行动给天下人看。”

  周章担忧问道:“陛下又想进行何等改革?”

  “秦泊”

  “臣在”

  “关中少府有多少工匠?”

  “关中钢铁厂,纺织厂,器械厂等国营作坊,共有6万工匠。”

  “你们少府当中工匠每日劳作多久?”

  秦泊道:“纺织女工,从天亮纺织到天黑为止,因为纺织上的布料太多了,不能使用油灯,已经有好几个小的纺织,使用油灯日以继夜的劳作,结果整个纺织作坊都被烧光了。”

  “钢铁厂因为高炉不能熄火,现在两班倒,每班六个时辰,其他像器械作坊普遍也在5-6个时辰。”

  这个时候徐凡终于明白爱迪生的地位为什么会如此高,资本家也不能让太阳一直不下山,爱迪生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难怪他有那么多黑历史,还是会被资本家推到如此高的地位,电灯对普通人没有多大作用但对资本家的作用太大了。

  徐凡继续问道:“民间其他作坊是什么情况?”

  秦泊道:“也是一样,日落而作,日出而息,少数可以使用油灯的作坊会劳作6-7个时辰。”

  徐凡都震惊了,这还是人口不足的情况,工匠就已经如此卷了,要是真放在后世那种,你不敢有人干的环境当中,只怕工匠连睡觉的时间都不会有。资本果然是从出生就带着原罪啊。

  徐凡感叹道:“民亦劳止,汔于小康,天下的百姓也应该过过好日子了。”

  “我大汉朝廷就要以身作则,从今天起,我大汉朝廷的作坊全面普及四个时辰工作制度,不管日出日落,只要做够了四个时辰就让工人可以休息,同时他们的俸禄不会减少。”

  秦泊吃惊道:“陛下,这会让朝廷的作坊成本激增,像钢铁厂,器械厂这样的作坊还无所谓,毕竟这些东西只有我们超朝廷能制造,而且利润高。

  但像纺织厂等竞争激烈的作坊,我们增加人手,利润就低了,不可能竞争的过这些民间的纺织厂的。陛下您的心意虽然好,但朝廷的这些纺织作坊倒闭了,工人更加没有饭吃了。”

  秦泊就差说,天子要好心办坏事了。

  周章更是震惊说道:“纺织业可是朝廷财政的支柱,陛下要把这根支柱砍掉,干脆罢了我这个丞相得了。”

  不是不能对百姓好,但是要量力而为,现在天子说的这几个法令,每个都要增加朝廷的开支,现在还要重创朝廷的支柱产业,天子也太大手大脚,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徐凡却说道:“商人是逐利的,先贤都说了,他们讲利,不讲仁义,所以朝廷也不能指望他们对百姓讲仁义,这个时候朝廷身为一个仲裁者就要出手,逼着商人讲仁义,提高他们的道德底线,而不是和他们同流合污。”

  “四个时辰工作制,朝廷要想办法逼着天下的商贾都这样做,天下的商家都这样做了,那就相当于所有的人的成本提高了,所有人的成本提高了,那就相当于是公平竞争。”

第322章 ,清洗游侠专项行动,唯物主义历史

  观

  徐凡虽然说有理,但周章他们却很难接受,还是那句话,大汉朝廷的开支太大了,要不是徐凡弄出钢纺织业,钢铁业,制糖业,食盐业等利润高的行业支撑大汉的财政,大汉朝廷早就破产了。

  “天子岂不闻子,贡赎人之事。”周章是不敢冒这个风险阻碍纺织业的发展。更不要说在他的观念当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本就是天公地道的事情。强行拔高商贾的道德只会给天下带来灾害。

  陈锤想了想说道:“陛下既然想要让工匠生活好,丞相也想要保证朝廷的财政收入,何必把纺织业,钢铁业,制糖业,食盐业都官营,反正以前暴秦就是这样做的。”

  但徐凡和周章两人却同时道:“万万不可。”

  周章是官营不符合他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朝廷要是什么都管,这不就成为了暴秦的经济政策,周章信奉的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他并不认为汉吏在经商方面能比得过天下的商人,要不是现在朝廷财政紧张,他甚至都想逐步减少少府工坊的数量。

  而徐凡却是看到了后世官营工厂的腐朽。竞争激烈,这些作坊还能给大汉提供利润,但官营之后,只怕全部会成为大汉贵族子弟的铁杆庄家。

  张良想了想道:“陛下,这毕竟是大事情,朝廷必定要谨慎行事,何不先弄一作坊作为朝廷的试点,要是这个作坊进行四个时辰工作制还能赚取利益,则缓慢在整个大汉铺开,但要是不成功,我大汉的损失也不会太大,不会伤到我大汉的根基。”

  这相当于双方各退一步了。徐凡和周章两人想了想,同意了张良试点的想法。

  陈锤想了想道:“陛下,现在关中百姓种植粮食多,以至于粮食价格大跌,但与此同时关中的纺织机大量却是麻,丝等原材料,只能靠羊毛来填充产能,朝廷何不让天下每县多增加10万亩桑林,麻田,这既可以平衡粮食的价格,也可以让我大汉的纺织作坊生产出更多的麻布,丝绸,创造更多税赋。朝廷的钱多了,这些改革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陈锤觉得朝廷有这么多的矛盾,还不是因为钱不够,多生产一下丝绸和麻布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个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时代,布匹是可以直接拿来当钱用的,所以说大汉的这些纺织厂,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这个时代的印钞机。

  但商农却怒道:“右少府令此言,简直臭不可闻,你一个没有种过田的人,却想指导千千万万种了一辈子田的人,简直笑话,让天下每县多增加10万亩桑林,麻田。好大口气,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大汉有1500余县,每县十万亩田地,就相当于让整个天下少了一亿五千万亩的田地,粮食少产出2亿石,相当于上千万人的口粮消失了。

  上苍是捉摸不定的,今年大汉丰收,并不意味着明年大汉就会丰收,要是遭遇天灾,天下又少了这2亿石的粮食,你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吗,这个责任你承担得起。”

  徐凡也跟着说道:“此事不可为。”

  陈锤说的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增加经济作物,减少粮食生产,可以让两方面供需平衡不说,还可以为整个天下增加财富,加快纺织业的发展,可谓是一举双得的好事。

  但徐凡明白大汉没有这个组织力,最优的解决策略也是执行不下去的。

  陈锤在朝堂上说,每县增加10万亩经济林,到各郡说不定就增加到20万亩经济作物田,到了县则肯定会变成40万亩经济作物田。

  汉吏为了他们的政绩,必定会层层加码,更不要说经济作物比农业生产本就利润高,两方面因素加持下,疯狂的汉吏敢全县都种植经济作物。

  在汉吏的层层加码之下,大汉的粮食体系必定会崩溃,这不是徐凡可以预见未来,而是他在后世看多了太多这样的事情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种植粮食是百姓自己的选择,即便粮食价格低,百姓心中也不会有什么怨气,但如果是朝廷指导百姓种植经济作物,赚了钱还好,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是亏了的话,百姓的怨气必定会发泄在朝廷身上,要是出现了大饥荒这样的事情,几百万百姓沦为流民,饥寒受迫,说不定黄河就会出现石人了。

  周章更是训斥道:“你一个铁匠安心打铁就是了,不是你专业方面的事情,你乱发表什么意见!”

  大汉的天子宰相都训斥陈锤了,顿时他不敢再发言了。

  而张良,孔鲋等人却是松口气的。

  从刚刚那两件事情看来,天子和丞相的执政理念是一样的,两人即便闹点小矛盾,也不会影响整个大汉执政政策的方向。从这方面来说陈锤算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说完四时辰工作制的事情之后,徐凡又说了自己在陈郡遇到游侠压榨百姓的事情。

  徐凡严肃道:“游侠团体的壮大他幕后必定有汉吏的保护,从我大汉开国以来,现在已经有5年时间了,天下郡守县令,待在一地长的有5年,少的也有3年了,有不少的汉吏开始在当地生根发芽,建立自己的小山头了,这种事情是朝廷不允许的。”

  而后徐凡看到周章道:“丞相应该根据这些地方上的大员政绩调动汉吏,有政绩的升迁,政绩平平者也要调动去其他郡县,防止他们盘踞地方,建立山头。

  而政绩差的,有明显过错的汉吏则调回长安城,免去他们的职位,让他们成为汉吏学院的学生,让他们学习一下我大汉的法令,如何在地方上施政为官。”

  最后徐凡看向吴广道:“那种不但不会做官,甚至违法乱纪的,在地方上无法无天,为非作歹,廷尉,交给们处置,这样的害群之马一个都不能放过,即便他们是功臣也是一样。

  他们的功劳朝廷已经赏赐了,但他们不能完成朝廷给他们的任务,甚至还仰仗朝廷赋予他们的权利,为非作歹,堕落成为秦吏那样的贪官,就不要怪朕不讲情面了。”

  吴广严肃道:“臣领命。”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朕的这句话让大汉所有的功臣都要知道,要让他们心中有所敬畏,一个人只有心中有所敬畏,才不会偏离正道,这句话朕也与尔等共勉。”

  “诺”周章等人一起回道。

首节上一节225/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