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202节

  陈东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守,镇东将军是一方主帅,自然会根据战局情况做出调整,只是出兵,可能是镇南将军,找到了战胜敌人的战机。”

  “全营在道路旁休整。”命令下达之后,汉军士兵一屯屯坐在直道旁的树影下休息。

  陈东再数了一遍自己屯的士兵,确定没有一个人落下才休息。

  这个时候刘泽靠上来问道:“齐人好不好打?”

  陈东道:“齐人不擅战,秦末乱世,秦国十几万人就可以镇压整个齐地,田氏三兄弟更是屡战屡败最后把齐国都给丢光了,虽然现在的齐国是项羽,他也是一个万人敌的猛将,但他一人不可能改变齐国不擅战的情况。”

  “而我大汉以武为根本,装备精良,名将辈出,即便是暴秦也不是我大汉的对手,更不要说齐人了,野战齐人必败无疑。”

  刘泽道:“齐人守城怎么办?某听说攻城会死很多人,还有什么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说法。”

  陈东冷笑道:“我大汉有石炮,连荥阳这样的天下坚城都可以攻破,齐人可以试一试死守,看看他们的城墙能不能抵挡住300斤的石炮。”

  刘泽听到这话喜道:“我大汉如此强大难怪有这么多人参军。”

  陈东道:“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想要参军,本质上是因为我大汉也是一个军工帝国,想要大在大汉成为人上人就要参加战斗,建立军功,只要有军功,你就可以成为汉吏,可以发财,甚至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诸侯国。”

  刘泽激动道:“我堂兄就是大汉功臣,他还在辽东建立了一个诸侯国。某就是以堂兄为榜样,想要建功立业,以后也建立一个诸侯国。”

  陈东淡然笑道:“那你要努力了。”

  对于刘泽的想法,他并不感到奇怪。虽然徐凡已经删除了很多残暴的法令,但本质上大汉还是一个军功帝国,是一个仁慈版的暴秦。

  春秋战国几百年遗留下来的武德,加上大汉的军功受爵制度,分封诸侯制度,让大汉的武德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大汉有有钱人,都会想办法为自己的子侄训练武艺,培养军事才能,给他们购买武器装备铠,还会花大价钱雇佣大汉退役的老兵成为教官训练自己家族的子弟。

  在富裕的陈郡,关中等地,还出现了大量的军官培训武馆,开办这些武馆的都是大汉退役的老兵,他们招收弟子,把自己武艺,军事训练经验教导给这些学生。

  而这些学生后面的家庭,也愿意付出金钱的代价,毕竟不能让自己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武的投入虽然大,但收益更大。

  拼出了一个列侯乃至诸侯王,他们的家族就能传承几百年,成为人上人。这年头根本找不到一个比爵位和诸侯国更加保值的家族传承方式。

  想想后世热闹的培训班,就能明白此时大汉民间,对于贵族爵位和诸侯国热切期待,只要有即便是拼光了家产也在所不惜。

  所以大汉民间在军事上的投入,甚至不比大汉朝廷少多少。大量的民间投入,让大汉拥有了大量优质的兵员和优秀的基层军官。

  而这个时代的特色也是家族抱团,大家族几十号兄弟一起训练,以封建时代士兵的战斗力而言,是极其强大的。

  而将门更是可以以自己的子弟为班底,快速组建一支强大的小型军队,整个大汉天下各阶级从上到下对军事上的举动投入,就和徐凡后世教育投入一样,让新生的大汉武德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代国,代都皇宫。

  此地一片莺歌燕艳,好不热闹。

  刘邦边喝酒边欣赏这样舞姬笑道:“还是赵国的歌姬漂亮,不像辽东只能看到野人,代王你现在的生活简直是快乐无边呐。”

  代王歇笑道:“沛侯要是欣赏这些歌姬可以带走。”

  这点歌姬对代王歇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只有刻意讨好刘邦也是值得的。

  现在天下最大的热点就是汉齐之战了,大汉出动60万大军,都快把代王歇吓死了。

  而这还不是大汉兵力的极限,辽东的吕臣还集结了5万诸侯联军,这支大军全部是骑兵,就驻扎在东胡以前的草场上,这支大军只要冲锋起来,要不了三天就可以杀到代国境内。

  代王歇每每想到有这样一支军队在代国外盘旋,他是饭也吃不好,睡也睡不着。而就在此时,沛侯刘邦来到代国,说是要看女儿刘乐。

  代王歇当即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殷勤的招待刘邦,只希望刘邦为自己说几句好话。

  刘邦摇头道:“某还是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沛国本就小国寡民,地域蛮荒,很难吸引人才停留,某身为主公不带好头,下面就更不好做了,总不至于某每天歌舞升平,底下的人每天就要累死累活,上下不能做到同心,这沛国只怕建立不起来。”

  现在的沛国比大汉最贫穷的郡县还要穷,但此时沛国上下内心都有一口气,想要把沛国建设成为不输给大汉内地郡县的热土。这正是他以身作则的时候,要带几个歌姬回去,只怕沛国上下这口气就散了,那他还怎么建立自己的诸侯国。

  历史上刘邦就有大志向,更不要说这个时代他还有徐凡这个榜样在,这点忍耐度他还是有的。

  张耳笑道:“当年你贪财好色,没想到老了老了却升起几分雄心了,还能遏制自己的欲望,了不起。”

  张耳甚至有的羡慕刘邦了,他虽然是代国丞相,位高权重,但也不如刘邦,虽然他那个沛国只有一座城池,几万百姓,但这却是实打实属于刘邦的国度,不想他这个代国丞相却不能传承给自己的儿子,毕竟代国是属于代王歇的。

  刘邦道:“姜太公80岁仍然辅佐周文王,开创了周朝800年的天下,并且建立了齐国,某只不过50岁,比太公年轻多了,依旧有建功立业的雄心。辽东虽然荒凉,但广大天地大有作为,几百年之后,某的沛国未必会不如现在的齐国,某的名声未必会比姜太公差多少。”

  代王歇道:“沛侯大志向,胜饮。”

  说完代王歇和张耳敬刘邦一杯酒。

  刘邦笑道:“某说大话了,让大王和兄长笑话了。”

  代王歇摇头道:“哪里是大话,这是沛侯的大志向,当年齐国不也是东夷人的蛮荒之地,现在却成为天下有数的富裕之地,这天下的事谁又能说的清楚。说不定以后沛国真比齐国富裕。”

  刘邦恭维道:“代王您也不差,你代国有十几座城市,几十万百姓,据说今年跟着陛下,更是抓了好几万匈奴人,把代国的领土扩张了一倍,比起代国,某的沛国就是一个野人国度了。”

  代王歇摇头道:“沛侯羡慕本王,却不知道本王也羡慕沛侯,沛侯是天子部下,深受天子器重,不像本王这些外番,此时已经是战战兢兢了,齐王项羽坑死我们这些藩王了。”

  项羽造反之后,大汉的内部自然对项羽喊打喊杀了,而对魏王咎,代王歇等外番也极其不友好,很多儒生认为,这些外番对大汉的威胁太大了,应该把他们移出中原。

  代王歇听到这番话是极其愕然的,你们儒生不是赞成分封制度,怎么变得这么快了?

  而后是惶恐无比,代国的实力远远不如齐王,大汉不要说发动60万大军,就是6万大军他代国也抵挡不住啊。

  而后张耳也问道:“天子对我们这些外藩诸侯有什么想法?是不是想削藩?”

  刘邦摇头道:“天子如何想法?某在辽东哪能知道?上次见天子还是在诸侯大会之时,兄长和代王都比某见天子多。”

  张耳道:“但现在大汉官员对我们这些外藩诸侯喊打喊杀,加上齐王这事情,我等也担心,”

  刘邦道:“代王和兄长你们放心,代国和辽东能有多大区别,即便要削翻也削不到你们头上,只会削魏王,不过大汉的确会改变对诸侯王的态度,可能会和我们这些内藩差不多。”

  代王歇马上问道:“如何和们内藩一样?”

  刘邦想了想道:“现在也只是传闻,具体情况如何还没有定下来,某随便一说,你们不要当真。”

  “是是是。”代王歇道。

  刘邦道:“有个儒生提议大汉内地的藩王要推恩,以减少这些中原诸侯王对大汉的威胁。”

  “推恩?”

  刘邦道:“代王您有几位公子?”

  代王歇道:“七位。”

  刘邦道:“那么您的代王之位会交给谁?”

  代王道:“当然是本王的嫡子公子羽。”

  刘邦道:“您这样对其他儿子就不公平了,他们都是您的儿子,但公子羽可以得到整个代国,而余下六给却连一寸土地都没有。”

  代王歇苦笑道:“历来都是如此,某也不可能再打出6个代国出来。”

  刘邦却说道:“代国有11县,加上今年代王打下的国土,算是有20余县了,要是您的儿子每日分三县,这不就皆大欢喜了。”

  代王歇愕然道:“原来这就是推恩!”

第296章 ,自主创业的张耳与对六国余孽的大

  清洗

  宴会之后,刘邦没有专门住在代国的皇宫,而是跟着张耳回到他的府邸。

  “拜见大人!”张敖带着夫人刘乐还有长女张嫣恭敬行礼道。

  刘邦笑道:“自家人不用多礼。”

  但看向张敖,他身穿儒士服恭敬有礼,但这反而让刘邦眉头紧皱。

  而后问张耳道:“大哥,你没有让张敖参军吗?”

  张耳道:“敖儿现在为平邑县令。”

  在张耳看来自己的儿子,已经算是有出息的了。

  但去痛心疾首道:“大哥,你糊涂啊,现在这是什么世道,是大争之世呀,天子每年都在分封一批诸侯,功名利禄从马上取,天下的英雄豪杰都立志成为诸侯王,难道您看不到这点吗?”

  “您让张敖成为县令是安全了,但他却也没有前途了,他已经三十多了,却还是一个区区县令,您在看大汉境内,三十岁的太守比比皆是,现在的镇南将军也不过20出头啊。”

  刘邦说的张耳一阵无语,什么叫区区一县令,这个岁数成为县令已经可以称之为青年才俊了。

  但刘邦后面的话却让张耳无奈,代国不过大汉一个郡大小,发展潜能就这点,总不可能让张敖取代自己成为丞相吧。

  他只能道:“代国不是大汉。”

  刘邦道:“那您还让他待在代国成为县令,投效天子建功立业,即便是跟着某去辽东打天下,也比在代国强,在代国张敖的前途一眼就可以看到头。”

  而后刘邦又看向张耳道:“大哥当年小弟投靠您的时候,就知道您是有大志向的人,但现在您名为代相,实为郡守,您当初的大志向就到处为止了吗?”

  张耳苦笑道:“大哥不比你,恶了天子,能有现在的位置都是靠着大哥谨小慎微。”

  刘邦道:“大哥您不要怪小弟说话难听,您的才能比代王歇强十倍都不止,但现在他是代王,您却只是代国丞相,今年代国是您带来士兵打下的土地,但却是代王受益,您这个丞相却什么都没有得到。要是当初您自立为王哪里有这么多的事情,只看看陈馀过的都比您好。”

  “大哥您什么都好。”

  “就是~~~?”刘邦想了一伙道:“用陛下的话来说就是三观固化,对就是固化,您总是认为这个天下就是那些王侯的。

  但这天下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某一个农夫出生,现在也成为了诸侯王,英布,季布,吕臣这些人哪个出身高贵,不一样成为诸侯王,当年您要是自立为王,那用为代王做嫁衣。”

  刘邦的话让张耳回想起当年,他对汉帝提的意见,当时汉帝不过占据一郡之地,只有几万乌合之众,却有蔑视权贵,改天换地的豪气。可他却做不到这一点。现在看看两人的身份对比,只能说那场会议就决定了一切。

  他只能苦笑道:“主臣已定,大势已定,为兄如之奈何啊?”

  刘邦道:“您应该向代王明言,陈述自己这些年的功劳,从代国划分一块土地,建立属于自己的诸侯国。”

  刘邦的提议让张耳有些心动。但他还是迟疑道:“裂土分封,只怕代王不肯。”

  刘邦道:“连这一点要求都不答应,那代王就不值得您投靠了,您向代王借兵,加入天子讨伐齐国的大战,只要您可以建功立业,天子必定不会吝啬赏赐你一个诸侯王之位。到时候您不管是在辽东还是在大漠,建立属于自己的诸侯国,这也好过为代王拼杀。”

  “让为兄想一想。”这事可不好办,稍有不慎,他和代王就会翻脸,到时候他这个代国丞相都做不下去了。张耳脸色凝重,不断来回走动。

  张敖和刘乐紧张的看着他们的大人,不知道张耳会做错什么选择。

  刘邦道:“有什么好想,大哥你只要脱离了代国,成为诸侯王绝对没有问题,现在可是最好的机会,像齐国如此强大的诸侯王已经不多了,您不加入这场战争想要自立一国就更难了,想想陈馀,他就没有您顾虑的如此多,说当燕王就当燕王,您看即便他后面落魄了,还是能成为上谷王,成为天下第二大的诸侯王,有时候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比做事情更重要呀。”

  刘邦拿自己的小弟说事,这直接刺痛了张耳,当初刘邦和陈馀都是自己的小弟,现在已经成为诸侯王,地位在他之上。

  他坚定道:“好某明日就去找我王。”

  第二日张耳果然说了自己想要分封的事情,说现在分封才是天下大势,他的要求也不高,把代国北边的草原那些土地交给他,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诸侯国。

  代王歇听到这话,脸色马上大变,刘邦说推恩令的事情已经让他极其头痛了,现在张耳还要划走代国一半的土地,代王歇这么肯,自己儿子都不够分。

  他只能支支吾吾说像大汉一样的分封,他们代国,小国寡民没有条件实行这样的政策。

  张耳内心大怒了,代王歇可是他拥立起来的,他几次舍命保住代王歇,现在却连分一块荒凉的土地都不肯。

  张耳的内心已经被刘邦触动了,他两个小弟都成为诸侯王了,他这个大哥再不努力就要被小弟取代了。

  于是他想代王歇请求借3万士兵给他,让他去齐国建功立业。

  代王歇只能答应了,一是张耳毕竟有大功,他不好阻挡张耳建功立业之心。

  二就是代国军官从上到下都是张耳的人,真逼急了张耳,即便没有他的命令,张耳也能带出代国全部的士兵。只是这样一来,他的脸色就不好看了。

  而张耳之所以不敢和代王歇翻脸,主要也是因为有臧荼做范例,贸然背主,即便他占据了代国也立不住。

  三天后,代王歇只能看着张耳带领3万代国士兵,南下齐国建功立业。

  因为刘邦的挑拨,此时吕臣的诸侯联军只需要看管上谷王陈馀了,本来吕臣也想要让陈馀领兵加入彭越的大军当中。

  但陈余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说自己重病,不能出兵,就是不帮大汉做事情。

  吕臣无奈只能继续领兵在上谷郡外看着陈馀。

首节上一节202/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