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158节

  英布头疼的阻止两人道:“好了,这事情不要说了,秋收之后,汉王要召开诸侯大会,查看我等开拓的情况,寡人会和汉王说我英~国的事情,想办法让汉王支援我等一点。”

  他的两个心腹手下的争论,英布成为英国之主之后,终于明白什么叫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了,即便他已经成为了诸侯王,但他却比当初是汉王的手下时更加缺钱了。

  当了大半年的诸侯王之后,他终于理解了,为什么陛下如此重视百家人才,在这片蛮荒大陆上,铁匠,木匠,石匠,大夫都比士兵有用,没有各行各业人才的加入,他的国度想要发展起来太艰难。

  梅岭村说是一个村子,其实就是几十顶茅草屋组成的百越部落聚集地,村子外有上千亩田地,上面稀稀拉拉的稻苗显示这是一块稻田。

  董缏在两名士兵的带领下进入梅岭村,而后士兵召集所有村民,对他们宣布董缏就是他们新的村长了,所有村民对这任命都满不在意。

  董缏看到自己治下的百姓也是一脸震惊,连麻布衣服都穿不起,他们不是穿兽皮,就是穿稻草做出的衣服,这简直就是一个野人村落。后来他一想,百越部落可不就是野人部落。

  士兵走之后,他很快就发现新的问题,他和这些百越村民语言都不同,完全不能交流,这让他怎么治理百姓。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个村里有一个青壮经常就都城,学会了汉话,他成为了董缏翻译,让董缏勉强可以和这里的村民沟通。

  夜晚,董缏睡在一个稻草屋当中内心暗叹道:“复兴家业任重道远呀。”

  大汉三年八月五日。

  温暖的南方,此时已经到了收割的季节。

  而对于英布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上千亩甘蔗田的收割,只有甘蔗田丰收,他们英~国才有继续发展资金来源。

  英布最开始来到此地,就是马上把甘蔗苗种下去,可见英~国上下对它们的重视。

  英布亲自带领都城的青壮来收割田地当中的甘蔗,几千人辛苦了三天终于把所有甘蔗收割完成,接下来是送到榨糖厂去压制炼糖。

  英布看着堆积如山的甘蔗笑问道:“丞相,我们收割了多少甘蔗?”

  随何道:“一亩甘蔗田有1200斤甘蔗,去枝叶和头尾大概就是一千斤吧。”

  英布愕然道:“怎么会这么少?寡人记得陈郡的甘蔗田亩产都超过了3000斤了,我们怎么只有陈郡的三成?”

  随何道:“陈郡的甘蔗田都是肥沃的土地,还有农家学子看管,而我们这里却是新开垦的土地种植,即便公国您安排了汉国农户看管,但产能还是不能和陈郡比。”

  英布在徐凡的教导下,数学学的还不错,一亩地上千斤甘蔗能弄出五十斤蔗糖,这里一千亩就是5万斤蔗糖,白糖的价格大概是千钱一斤,也就是说这是5000万钱。

  说句实在话,这个数字让英布有的失望。特可是记得当初陈郡可是赚了好几万金。

  王载道:“国公,等明年我们种植1万亩,这样就可以有五万金收益了。”

  随何摇头道:“账不是这样算的,白糖的数量越多,贬值的价格就越快,三年前白糖刚出来的时候,一斤是5000钱,而到现在一斤却只有1000钱。今年大汉境内的甘蔗田耕作面积更多了,价格只会降的更快。不过好在种甘蔗的利润依旧比种粮食高几十倍。”

  而且我英~国还有一个其他地区没有的优势,就是地处温暖的南方,这一季种植完,我们可以换块肥沃的土地继续种植甘蔗,最多2月份的时候,我们的甘蔗有收割。而大汉境内的甘蔗却还没有播种,那个时候整个天下,就我们英~国有白糖。那个这个时候卖的价格应该是最高。”

  “国公,在粮食能够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努力扩大甘蔗田才是我英~国的第一国策”

  英布道:“丞相说的好,再找一块最肥沃的土地种植甘蔗,这次寡人要种植1万亩。”

  “诺!”

  甘蔗田收割完成之后,英~国的秋收也开始啦。

  不管是都城的汉国农夫,还是在野地的百越农夫,纷纷收割自己家的粮食。

  因为都是新开垦的土地,粮食的收益普遍在一石上下。汉国的农夫看到这样的收成,连连摇头,但他们也明白新开垦的土地收益就是这样,需要养地两三年,于是在秋收完成之后又快速种下大豆,想要以大豆肥地,在徐凡大力推广下,大豆能肥田,已经是大汉农夫常识了。

  而四周百越村落的百姓却喜笑颜开,他们以前刀耕火种,基本上就是种一葫芦粮食收两瓢,像今年这样粮食产能接近1石,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了。

  对于蛮荒的南疆而言,狩猎和采摘依旧是他们获取食物的主要来源,稻谷因为耐储存,反而成为了这些部落的储备粮,有这么多储备粮,今年百越部落可以少饿死很多人。

  大汉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英布带着5万斤白糖,2000斤茶叶,草药还有大量的皮衣,登上运输船,从赣江顺流而下,先到番阳拜见了番阳吴芮。

  英布的英~国简陋的如同野人国,而吴芮的番阳国却可以称之为世外桃源了。

  番阳国广袤的土地上,稻田一望无际,这里田地的数量是英~国的好十几倍,这片土地被灌溉得滋润肥沃,水利设施错落有致,英布甚至能看到不少高大的水车,汩汩流水通过水车,滋润着每一寸土地,让农作物生长茁壮,产能也是英布治下的好几倍。

  番阳城墙算不上高,只有三丈左右,这在中原只能算是一个普通城池,但此时番阳城却在英布眼中显得是那样的高大巍峨,砖石城墙一直是英布想要建造的,只可惜英布没有这个实力,从码头附近可以看到来往进出的船只就可以看出这座城池的繁华。繁荣的番阳城甚至让英布感到有一丝自卑了。

  番阳城码头,吴芮带领官员迎接英布。

  英布看到吴芮迎接自己马上下船道:“番阳侯亲自迎接,真太客气了。”

  吴芮笑道:“英国公能来我这小地方,真是让我番阳感到蓬荜生辉。某已经准备好酒席来招待英国公,我等今日要不醉不归。”

  英布笑道:“那就打扰番阳侯了。”

第248章 ,联姻和长安的变化

  说完两人进入番阳城,只见城内街道宽广整洁,繁华热闹,商贾云集,民生安康,人群川流不息,这让英布感觉到,当初的长安城也不过如此。

  这怎么可能,长安城有几十万人口,这番阳只有上万人口,完全是一个小县城。

  英布摇摇自己的脑袋,想要把这幻觉弄掉,但他却不知道,这只是因为他一直待着蛮荒之地,忽然进入一个比较繁华的城池造成的错觉。

  而后吴芮带领英布来到自己的侯府,路上英布不断向吴芮请教如何建立领地。

  而这吴芮就太有经验了,在这个时代吴芮就是少有的开拓者,整个庐江郡几乎都是吴芮开拓出来的。

  可以说吴芮就是为了一个种族开拓基业的英雄。

  这个时代的人可能会把吴芮看成枭雄,甚至想办法打压他,但徐凡受到后世影响,非常尊重这样的吴芮,即便他没有立下多少功劳,还是把他封侯,承认他对庐江郡的统治地位。

  而徐凡对吴芮的态度也影响到英布,加上加上自己开拓英~国的艰辛,有了番阳的对比,自然对吴芮更加客气了。

  吴芮看到英布如此好学,于是把自己开拓的经验告诉英布,以自己十几年的经验为例,告诉英布怎么藏兵于民,如何兴农兴商,要大胆革除弊政,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要兴修水利,制定一系列鼓励农耕的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英布听到这话大为受益,甚至还找来笔墨记录吴芮的经验。

  这让吴芮异常高兴,虽然他年纪比英布大,但爵位却没有英布高,本来他以为英布跋扈将军应该会非常难相处,却没有想到会如此好学,让吴芮的面子得到了满足。

  于是到来晚上的宴席,吴芮找到本地官员做派,这些官员讨好英布说一些好听的话,气氛极其热闹。

  有过三巡之后,英布对吴芮道:“番阳侯,我英国缺乏粮食,想要在番阳定50万石粮食,我们英国可以用白糖交易!”

  英布决定全力扩张甘蔗田,但英~国的人口越来越多,粮食问题也要解决。

  英布就想到最靠近自己的番阳了。因为靠近彭泽湖,附近的土地平坦,再加上吴芮这十几年修缮水利设施。番阳的粮食产能极其多,已经成为了附近的粮食产能中心了。

  吴芮道:“没问题。”

  吴芮是极其羡慕英布可以种植甘蔗不说,天子还派遣工匠给他弄了一个榨糖厂,这就是给英布一个金矿啊。

  而他是外番,不要说榨糖厂,连甘蔗都不敢多种,只能看着英布发财。

  完成这笔交易之后,双方酒席上可谓是主客欢怡。

  当夜吴芮对自己的妻子道:“本以为英布是个莽夫,跋扈将军更是天下闻名,今日交流却没有想到会如此谦虚好学,对老夫也是很尊重。为夫打听到,英布还没有娶亲,为夫想把丹儿许配给英布,你看如何?”

  吴芮的妻子叫毛苹,是天下有名的才女,历史上吴芮携妻子毛苹泛舟于江河之上,二人经历了战乱后过上了平静安稳的生活,也结束了多年以来朝不保夕的日子,因此他们二人都感慨万千。

  此时,毛苹内心中油然升起了一种无名之感,于是就对着吴芮创作了一首诗词,“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而后来这首诗词也流传甚广,后面还被收录到《汉乐府》。

  吴芮对妻子非常尊重,两人的关系也非常好。

  毛苹继续说道:“英布是天下英雄,的确是良配,就是不知道他会不会看上丹儿。”

  吴芮道:“此次去长安城,带上丹儿,要是两人情投意合,某就让英布求陛下提亲。”

  毛苹皱着眉头道:“怎么着急?”

  吴芮苦笑道:“在长安城的时候,天子说要让天下百姓休养生息,停战三年。结果不到一年时间,东楚覆灭,上谷也被天子吞并,虽然天子吞并这两方势力各有原因,臧荼更是自寻死路。

  “但我等终究不是天子心腹,谁知道天子有没有兼并番阳的想法,和英布联姻,算是和天子搭上点关系。即便天子想要削藩也有人帮我等说情。”

  毛苹叹口气道:“这天下什么时候能真正太平。”

  好不容易暴秦灭亡了,他们又要担心汉帝削藩。

  英布在番阳休整一夜之后,他和吴芮组成船队继续往中原进发。由汉水进入宛城之后,他们的船队才换成马车,而后从武关进入关中。

  大汉三年九月二十日。

  可能是上苍也可怜经历三年战乱的百姓,今年天下虽然有小涝小旱,但整个天下的整体趋势却是风调雨顺的,陈郡大丰收,南阳郡大丰收,而在中原不少施了鸟粪石的官田更是亩产突破了4石,中原不少郡县大丰收,一个个丰收的捷报传向长安城,让徐凡和周章等人松口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长安城,赵里。

  扶苏穿着短褐衣肩上披着一条灰黑的麻布,头顶上带着草帽,手中拿着一把崭新的铁镰刀,不断收割着自己家的粟米。

  而在扶苏身后的是他妻子蒙氏和扶苏的三个儿女,他们也一把小镰刀,帮助自己的父母收割。

  日上三竿,扶苏看到自己妻子和三个儿女都汗流浃背道:“歇一歇,休息一会!”

  “终于可以休息了!”扶苏的子女听到这话,开心的跑到田边的大树下。

  扶苏也搀扶着自己的妻子走到一颗树阴下面。

  蒙氏把准备好的白开水倒出一碗递给扶苏道:“夫君。”

  扶苏一饮而尽,而后苦笑道:“往日某也自认为吃了苦。但只有今年亲自耕作收割,才知道百姓的艰辛,如此辛劳却要上交一半的收成,还要服几个月的徭役,难怪汉帝起事,天下皆反,即便某是普通百姓,也要跟着汉王造反。”

  蒙氏道:“夫君不说这些了,我们以后过自己安稳的日子。”

  “兄长,兄长!”胡亥从远处喊道。

  扶苏皱着眉头看着胡亥,等他靠近,扶苏斥责道:“现在是秋收时节,你若不在田里收割,乱跑什么?收不到足够的粮食,你想饿死吗?”

  今年关中风调雨顺,赵里的粮食普遍有2石左右,只有胡亥的田地因为照料的少,收成比其他兄弟差很多,大概就一石多一点,扶苏早就不满了,只是一直没有找到胡亥的人影。

  胡亥满不在意道:“全收了难道就能吃饱,兄长若想要,就帮小弟收割吧,到时候小弟分你一半。”

  扶苏怒道:“这是什么混账话,你以为现在父皇还活着,还能照看你。”

  胡亥满不在意道:“我才不要当农户,辛辛苦苦种点地,连吃饭都吃不饱。我在长安城找到新的差事了,月报校整员,俸禄千钱,这农活,大兄愿意干,你就自己干吧,我是不干了,我这土地也佃给你了,每年分我一半粮食就够了,我现在要回长安城享福。”

  扶苏不是以前那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公子了,俸禄千钱差事,在长安城可不是那么好找的,月报校整员他也没有听过。

  于是扶苏马上问道:“这样的好事怎么可能落在你身上,你不会是被人骗了吧?”

  胡亥笑道:“怎么可能,这是丈人帮某弄的职务,我那个老丈人还是厉害呀,居然改头换面做什么小说家,他写的文章很多人看,稿费特别高,一个月能赚上万钱,他家起来了,总不可能不管我这个女婿吧,我去他家闹了几次他就帮我安排了这个职务。”

  扶苏继续问道:“月报校整员是做什么的?”

  胡亥道:“就是把收上来的文章看看有没有错的字,而后再去排版印刷,没多久就会有上万本书出来,这种书就叫月报,现在长安城的士子,已经人手一份月报了,卖的非常火。”

  徐凡在长安的这半年时间,虽然没有弄出太大的基建工程,活签字印刷术和大汉月报就是他弄出来的,活签字印刷术主要是为了大量印刷各种书籍,像大汉的图书馆当中,已经把诸子百家的经典全部转换成为了纸质书籍,长安城的士子可以低价购买这些书籍。

  当然,印刷术的出现,对很多人来说就不很友好了。

  胡亥气愤道:“当初我们抄书的差事,之所以不能继续下去了,就是因为有这个活铅字印刷术,这活铅字只要烧好模块,一次就可以印刷上万本书,弄得我们差事都没了。”

  当初胡亥抄书可是也是过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结果活铅字印刷术,一出来他们的差事就被消灭了。让胡亥吃了好一段时间的苦。

  而印刷术出现之后,徐凡也用在抵报上,用来传达长安朝廷到天下的命令,同时也让天下的县令了解长安城动向。对于抵报出现,周章可谓是欣喜若狂,有了抵报,大汉的上情下达便捷很多。

  而后徐凡就想到了后世的报纸了,只可惜现在纸张的价格贵,印刷的成倍贵,时间长,徐凡还做不到日报的程度,但做个月报却是可以的。

  于是徐凡就就任命鲁舒为《大汉月报》的总编辑,让鲁舒专门收集诸子百家的文章刊登上月报上,而正好秋收之后,大汉要举行科举开始,整个长安城不缺少士子,这让《大汉月报》销量非常好,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

  而后胡亥道:“兄长,你不应该一直留在这乡下,长安城每个月都会发现新鲜事物。以我们的本事,只要想找,就可以找到一个比种田更好的活。”

  现在的长安城比以前的咸阳充满了活力,每天都有新鲜事物,让胡亥流连忘返,他已经不想继续待在赵里这个枯燥的乡下了。

  扶苏却摇头道:“某只想种地。”

  胡亥看着自己顽固的兄长,摇摇头跑了。他要带自己的妻子去长安城过好日子。

  扶苏无奈笑了笑,他这样没脸没皮倒是活的好。

  大汉三年十月二日。

首节上一节158/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