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153节

  这些鼓掌的莫敖,他们的地盘靠近汉国,他们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双方有不可调节的利益冲突,甚至可以说是生死仇敌。

  这些掌握一县之地的莫敖,没有了上层的约束,开始变得无法无天,本地百姓的土地被他们用权力吞并,土地多了,农奴不够怎么办?

  那就想办法让自耕农变成自己的奴仆,对于把人变成奴仆的事情,大秦已经给了他们很好的示范了,什么踩了老爷家的地呀,摘了老爷家两片叶子,总之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把百姓打成刑徒,他们这些莫敖再购买刑徒成为自己农奴。

  徐凡一直想要的土地国有化,以另一种形式在这片大地上进行,泗水郡,东海郡两地的自耕农变得越来越少了。

  东楚国的贵族们,土地多了制造农奴,农奴多了,再想办法吞并土地,这形成了一套完美的闭环,如此一来自耕农就变少了,最夸张的是一个僮县的地方,整个县只有二十七户人家拥有土地,以至于整个县城的百姓不是他们的奴仆,就是他们的佃户。

  僮县已经看不到多少人了,成为了一个商品集散地,反而是僮县野地出现二十七座坞堡,每座坞堡的面积都比县城要大,比县城还要繁华,坞堡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天地,坞堡的主人就是这个小天地的主宰。

  但下面的百姓也不是傻子。这些楚国的贵族如此残酷的压榨他们,难道还想当地的百姓安安心心的做奴仆,他们当然要想办法逃出楚国的地盘。

  这些百姓逃向的地方都是汉国,汉国郡县的太守县令,本就觉得自己地盘上人口少,荒地多,难以出政绩。

  现在有一批从天而降的青壮劳动力,只要接纳他们,给他们均田,第二年就可以产生收益。面对这种好事情,汉国的官僚喜出望外,自然是全力接纳逃难过来的百姓。

  楚国的莫敖早已经把这片土地上的人看出了自己的奴仆了,现在奴仆跑了,他们当然不服气,派人要汉吏交出自己的奴仆。

  但汉国的太守县令,大部分都是军人,他们傲气冲天,谁都不服,就服徐凡。

  你东楚国算什么东西,也敢对乃公呲牙咧嘴,你们是欠收拾吧。

  这些汉吏大部分都是底层百姓出身,很同情东楚国百姓的遭遇,加上收留百姓还能提升他们的政绩,不管是从良心上,还是利益上,他们都不可能把逃过来的百姓再交回去。

  所以面对这些莫敖的狗腿子,汉吏一般都是把他们打出去。

  但还有几个脾气火爆的汉军县令,他们直接动员了治下的所有士兵,带着几千人马,出兵杀进东楚国境内,吓的这些莫敖都躲进自己的坞堡当中。

  而贵族豪强可以躲进坞堡当中,他们治下的百姓可躲不了,汉军的县令们,先找到没有躲进坞堡当中的贵族,把他们全部吊死,为当地的百姓恶狠狠的出口气。而后再把这些百姓全部救回到自己的地盘上安置,只留下东楚国边境上空荡荡的地盘。

  所以东楚国边境的莫敖恨死这些大汉了,汉吏杀他们的亲人,夺走他们的奴仆,此仇不共戴天。要不是实力不足,他们早就想打回去了。现在终于有人说了他们想说的话,他们当然要支持和欢迎啦。

  董缏愤怒的用手拍了拍案台,压制了四周的喝彩声音怒道:“你们是疯了吗?暴秦的百万大军都被汉帝灭了。我们楚国加起来有100万人吗?”

  “你们想打,怎么打的赢,打不赢的后果你们难道不知道吗?”

  他们当然知道,汉帝如何对待秦吏的他们一清二楚。

  “们能找到一个打赢的方法,老夫舍弃家产又如何。”

  董缏的怒吼让其他莫敖清醒下来,他们本就是一群败犬组成的联盟,能打的赢徐凡他们早打了。

  “现在这种情况怎么办?难道我们就这样等着被汉吏吊死?”

  董缏道:“我们还是制定一个好的请降条件,最好当然是像朱武说的一样,我们投降汉帝,汉帝不改变泗水郡,东海郡的制度,最差也要保住我们的土地。”

  其他的莫敖相互小声讨论了不少时间,发现董缏说的最切合实际,于是全票同意了这个投降方案,他们也清楚打不赢。

  但很快景驷问道:“要是汉帝连土地都不愿意留给我们,一定要均田,难道我们还继续投降。”

  其他莫敖也觉得以汉帝的霸道,还真有可能这样,于是他们看向董缏,想要听听他的回答。

  董缏脸色凝重道:“汉帝一定要均我们的田,那我们就只有死战这一条了。”

  “我们在派遣使者和汉帝谈判的时候,也要开始招募军队,只有我们手中的力量强大,才能提出更好的投降条件。”

  商议好之后,东楚国的莫敖派遣董缏和朱武两人为使者,去陈郡商议投降条件,同时其他莫敖开始招募大军,准备和汉军决一死战。

  大汉三年三月十三日。

  董缏和朱武两人以使者的身份来到陈郡,进入汉军大营,见到讨贼中郎将韩信。

  董缏和朱武两人都有的惊讶,没想到汉军的主将韩信居然会如此年轻,他身边的监军陈小刀,景涛也一样年轻,看上去也就二十上下,汉王心真大,居然让三个如此年轻人掌握5万大军。

  韩信看着两人道:“我们现在是敌对关系,两位来我军大营所为何事?”

  董缏马上说道:“我等一直仰慕汉帝,多次派遣使者想加入合众联军,只是汉帝身边有奸臣,我们的使者一直没有见到汉帝,两军交战必定死伤无数,我等过来是商议和平的。”

  韩信淡然的直指核心道:“你们想要投降?”

  董缏马上说道:“是投靠汉帝,我等一直有投靠汉帝的想法。”

  韩信道:“这好办,你们交出军队,带着自己的家产去关中,我大汉言而有信,必定保证你们的安全。”

  董缏不可置信问道:“就这,将军没有其他想要说的?”

  韩信道:“没有。”

  朱武听到韩信的话,忍不住怒斥道:“汉帝仁义闻名天下,你等如此恃强凌弱,也得有个限度,不怕坏了汉帝的名声,”

  “恃强凌弱?”韩信有点不解道:“你们不是过来商议投降,有什么恃强凌弱,这条件你们愿意接受就投降,不愿意投降我们就打呗。”

  董缏拉住朱武道:“我等愿意废了楚王熊心,投靠汉帝,只有一点请求,那就是汉帝保留我们的莫敖制度,这和汉帝弄的贤者者制度也是一样的。我们也是追着汉帝的脚步学习的,大家可以算是自己人。”

  陈小刀冷笑道:“我们的贤者可没有逼反百姓,你们那些莫敖也配称之为贤,简直就是恶鬼,陛下的好制度都被你们玩坏了。”

  韩信出战之前喜欢先收集到充足的情报信息,所以韩信在大军还没有出战之前,就派遣了好几百探子去泗水郡,东海郡探查情报。

  结果发现东楚国的这些贵族莫敖做的比秦吏还要过分,东楚国很多县邑,除了奴仆就是贵族了,东楚国的自耕农都快被这些莫敖消灭了,如此社会大倒退,简直让人看了瞠目结舌。

  朱武听到这话怒道:“凭什么你们汉国的贤者会就是好的,我们的莫敖会就成为了恶鬼,而且如此大的事情你们能做主吗?不怕汉帝知道了处罚你们。”

  董缏也跟着劝说道:“战事一起便是死伤无数,汉帝是仁义之人,必定不愿意看到普通百姓战死的。”

  韩信不为所动道:“你们想要投降,那就是无条件投降,不想投降,本将就打到你们投降,至于本将有没有这个权利,你们放心,陛下既然让我指挥大军,我就有全权处理这场战事的任何事情。”

  陈小刀更是嘲讽道:“你们放心,我大汉不但会废了莫敖大会,还会把你们的土地全部分了,分给那些没有土地的百姓,你们最好逃快一点,对于你们这种残害百姓,胡作非为之徒,我们汉军会带百姓把你们吊死,让你们偿还对百姓欠下的罪恶。”

  董缏和朱武听了这话几乎要被气疯了,这三个年轻人这是吃定他们了。

  朱武怒道:“我楚国已有百万之众,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韩信淡然道:“两位使者请便,正好本将也想看看你们的一战之力。”

  两人出了汉军营地。

  朱武气愤道:“汉军这是吃定我们了。”

  董缏摇头道:“这一战不可避免了。”

  大汉三年三月十六日

  东楚的使者再次来到汉军营地当中。

  韩信虽然觉得奇怪,但还是接见了他。

  “楚王使者宋襄,见过各位将军。”宋襄拱手行礼道。

  陈小刀嘲讽道:“你们昨天不是走了,今天怎么又来了。”

  宋襄明白陈小刀的意思,马上说道:“昨天的使者是代表莫敖大会的,某代表的是楚王和令尹的。”

  “汉军来攻,我王明白,楚国不是汉国的对手,我王愿意投降汉国,甚至把大军的情报告诉给汉军,只求各位将军在汉帝面前帮助我王美言一二。”

  景涛和陈小刀都有些惊愕的看着他,这臣子要死战,大王反而先投降了。

  只有韩信想到东楚国的体制,明白熊心的想法道:“只要楚王可以立下功劳,我等自然不会埋没楚王的功劳的,以陛下的大方,不但会饶恕楚王,说不定还能给楚王一块封地。”

第243章 ,闪电战和失去的外挂

  大汉三年三月十七日,韩信带领五万汉军一路杀入泗水郡,犹如无人之境,快速攻占了,泗水郡的父县,符离县,蕲县。

  东楚国也率领5万大军驻守在竹邑,死守睢水,堵死汉军继续东进的道路。

  双方10万大军隔着睢水相对。

  汉军营地,中军大帐。

  参军李左车对韩信汇报道:“东楚国为了防止我军入侵,收缴了睢水一线所有的船只,而且还建立大量的烽火台,东楚国哨兵只要看到我军有渡河迹象,就会点燃烽火,东楚军的主力就会杀到。”

  景涛冷笑道:“睢水不是大河,最窄不过几里路,他们堵不住我们。我军只要多打造竹筏,强行渡河,东楚国的乌合之众必定一击而破。”

  不怪景涛把东楚国看成是乌合之众,他们集结大军的方式也极其符合莫敖制度,每个莫敖带来1000士兵,52个莫敖带来5.2万士兵,几十路豪强联军,这不是乌合之众是什么。

  陈小刀担忧道:“强行渡河,容易被敌人半渡而击,伤亡容易过大,当初我们渡黄河的时候有战船,有强弩,伤亡依旧不小,现在用毫无防备的竹筏,将士们就是敌人的活靶子。”

  韩信道:“强攻不可取,孙子曰,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陈小刀抓抓头道:“《孙子兵法》我也看过,你说的是虚实篇的内容,但这和我们现在的战事有什么关系?”

  韩信笑道:“孙子说这些是想告诉我们,一支军队总体上拥有的兵力和资源是有限的,你无法面面俱到都,在有限的兵力和资源下,面面俱到就是面面皆虚。”

  “睢水地势平坦,什么地方都可以渡河,东楚军是不可能堵住这几百里的河道的,他们越想要堵住我们,兵力就会被分的越稀薄,到时候就是一捅就破的局面,我们现在要找的就是敌人的薄弱地带,一击毙敌。”

  景涛看着地图喃喃自语道:“东楚弱点在什么地方?”

  “就在这里!”韩信指着地图上一个城池道。

  韩信大叫道:“王进。”

  “末将在!”

  “你带两千人马,多设旗帜,多搭建营帐,让东楚军认为你有两万人,而后在符离安营扎寨,打造竹排,做出要进攻的姿态。”

  “末将领命!”

  而后韩信看向景涛和陈小刀道:“你和监军在营地打造竹排,做出要强行突破睢水的举动,牵制住敌人的注意力,本将带来5000士兵从灵璧渡河,直插敌人的都城彭城。”

  景涛和陈小刀:“诺!”

  而后汉军就按照韩信的布置去做。

  王进带领2000人马装成2万人来到符离县,打造了一个2万人的营地,每天带来士兵砍伐竹子,制造竹排。

  董缏等人知道这种情况之后,分出一支两万人的大军,驻扎在王进大军对面,防止王进大军渡河。

  而景涛和陈小刀也每天带来士兵打造竹排。

  董缏探查到景涛也在打造渡河的工具,就放松警惕其他地方的警戒。

  大汉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韩信带领5000士兵在灵璧附近打造了一座浮桥,一夜之间渡过睢水。

  而后韩信马不停蹄带来5000士兵直扑向东楚国都城彭城。

  大汉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经过了一昼夜的急行军,韩信带来大军来到了彭城下。

  彭城守军看到忽然出现的敌人吓的惊慌失措,赶紧关闭四门,同时向董缏他们求援。

  彭城城楼,全副武装的宋义带来自己的亲卫来到彭城西城门下。

  东楚屯长看着宋义马上拱手行礼道“令尹!”

  宋义虽然在东楚国只是一个牌坊,但对他这个的基层军官来说就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

  “城门的情况如何,敌人不会从这里攻进来吧?”

  屯长马上说道:“令尹方向,末将已经锁死城门了,等会末将还会带人用石头堵死城门,到时候敌人即便是攻破城墙也不可能从城门进入。”

  宋义拍拍屯长的肩膀道:“做的不错。”

  屯长刚觉得令尹赏识自己,以后自己要飞黄腾达了,却没有想到宋义转身就给他来了一剑。

  屯长目瞪口呆的捂住自己的伤口倒下。

  而宋义其他亲兵也趁着守门士兵不备杀了他们。

  宋义道:“放下吊桥,打开城门。”

  “轰!”彭城西大门吊桥落下,大门被打开。

首节上一节153/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