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148节

  王虎苦着脸道:“现在是大汉的天下,我等不得不低头啊。当年你是见过六国王室进入咸阳城的,六国贵族公卿是如何苛待的,每次咸阳城有什么风暴,他们都是第一批死的人,当年渭水红过多少次,他们又死的多惨烈多无辜,难道还不清楚吗。”

  有句老话说的好,冤枉你的人,比你更加知道你的无辜,始皇帝的残暴是毋庸置疑的,他杀自己的亲戚都可以连根拔,更不要说这些曾经的敌人六国的余孽了。

  六国贵族豪强在来咸阳这十年时间,关中发生了高渐离孽刺杀始皇帝事件,焚书坑儒事件,关中盗匪事件,每次这些事件都会牵连到六国贵族,秦国会连诛几千人,杀人杀的渭水都被鲜血染红。

  原因也非常简单,每次出现这样的大事件,上面抓的急,而且还只要结果,不管过程,富裕的六国贵族自然成为了最好的替罪羔羊了,只要把全族诛杀干净,连喊冤的人都不会有。

  王载想起六国贵族的下场也是一阵心悸,但他很快说道:“汉王和陛下是不一样的,他连陛下的公子都没有杀,怎么会杀我们这些臣子。”

  徐凡在天下人的心中名望还算是可以,即便他吊死了很多秦吏,却没有人觉得这些人不该死。

  徐凡到现在都没有因为自己暴孽原因杀过人,这一点对经历了战国乱世各种君主来说,那真是仁慈至极了。战国有各种昏君,暴君,明君,但从来却没有出现过仁君。这点来说徐凡还是很成功的,即便是敌人都相信他,不是残忍弑杀之人。

  王虎劝说道:“汉王即便仁慈,不愿意追究我等,但侄儿你就真愿意看到王家就这样打入谷底,父亲创立的家业,被我等这些不肖子孙一点点败光。我王家真被朝廷遗忘,你即便是守着兵法,也没有人来学了。”

  对于王载这些年轻一辈来说,他们成长的时候,王翦已经发迹了,已经成为大秦名将了,他们就以为自己的家族一直是顶级权贵。

  但王虎却是王翦的庶子,他年少的时候王翦还只是一个秦国的基层军官,他明白自己的家族只是普通人家,靠着父亲有点军事才能才勉强升到了二五百主的位置。

  而后自己的父亲极其幸运的遇到伯乐昌平君,他把父亲举荐给了始皇帝陛下,而后在陛下的重用下,王家才能成为现在一门两侯,大秦最顶级的权贵之一,他们家崛起的时间太短了,不过就这两三代人的事情,他们王家比其他的权贵家族,根基太浅薄了。

  现在大秦崩溃了,王家的权势也烟消云散,阶级越升难,跌落却极其容易,比起其他底蕴深厚的家族,人家只要有两代人不出现在上层社会,必定会跌落成为普通人家。

  经过王虎的一番苦心劝导,王载不得不打开家门,跟着英布表演了一番将相和。

  英布对着王载抱拳行礼道:“经过汉王的教导,某已经知道自己的错了,为了改正错误,等某侯国分封下来,某重用你王氏子弟为帐下大将。”

  徐凡说的那番话对英布还是很有触动的,他的诸侯国建立只能靠自己了,他就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了,他也需要谋士给自己出谋划策,需要文臣给自己治理国家,他暴打王载的事情不处理好,哪里会有人才愿意投靠自己,没有足够的人才,他的诸侯国又如何建立的起来。

  想通这点之后,英布也就没有委屈的想法了,反而想要从王家定下一些人才,好给带回自己的诸侯国。

  王载听到这番话本能的感到一阵屈辱,这算什么,打了一棒,又给一个甜枣。

  但很快他就意识到,王家现在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现在不是大汉求他们王家,而是他们王家求着要融入大汉,英布再怎么鲁莽无耻,但也是汉王的心腹爱将,大汉的高层。

  看完英布和王载‘将相和’之后,周章带领着汉国的高层去校场面见徐凡。

  徐凡看到周章的人有点激动:“丞相终于来了。”

  周章来了,他就可以从繁重的政务当中脱离出来了。

  周章有点责怪道:“汉王,您现在身份高贵,怎么能和英布这个莽夫比武,且不说会伤身体,君主和武将比武也不成体统。”

  其他人只觉得汉王一招撂倒英布这样的勇将霸气,但周章却认为这不是一个君王该做的事情。

  徐凡却笑道:“我觉得这样很好,打他一顿,他也知道错了,这不就去道歉了,效果显著,真要玩脑筋的话,我反而要头疼了。”

  徐凡一直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了后世互联网带来的见识,他可以算是这个世界上目光最长远的人,也知道如何建设制度,甚至玩种田流的弄钱,弄物资都是他的长处,这几点秦末世界,是没有人能和自己比的。

  尤其是弄钱这点,几千年来封建史,不管是昏君还是明君都在为钱烦恼,但徐凡来说完全不成问题,想弄钱太简单了,弄出晒盐技术,弄出近海捕捞产业,发展纺织业,钢铁业,制糖业,玻璃,甚至于弄出蜂窝煤,对于徐凡这个穿越者来说,天下的财富就像河里的水,随便舀。

  但要让他玩政治斗争,这就是他的短板了,他在后世也是普通百姓出身,肯定不是这个世界的老狐狸的对手,更不要说和陈平,张良,李斯这样的人杰比。

  徐凡自认为自己的政治斗争水平也就是比英布,彭越,韩信稍微高一点。进入这个赛道,他肯定被这个时代的精英玩死,宁愿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而后他看到孔鲋和叔孙通笑道:“你们来了就更好了,我大汉是新建立的,一切的礼仪规章制度也要重新建立,这方面你们是博士,本王的登基仪式就交给你们来做,我只提一个核心,就是我大汉的权力来自于天下万民的拥戴,你们制定礼仪就要抓住这一点。”

  还有就是大汉新开国,天下还有几百万百姓嗷嗷待哺,没有解决生存危机,所以一切的礼仪制定都应该化繁为简,去奢靡行节俭,一句话,能少花钱就少花钱。”

  孔鲋迟疑道:“汉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您的登基大典可是要向上苍祷告的,节俭不得,平时节俭那是您仁义爱民,但您的登基大典如果再节省的话,臣担心天下的诸侯会轻视您,到时候压不住各路诸侯。”

  徐凡笑道:“民心既天心,万民都拥戴我大汉,上苍又怎么会处罚我大汉,至于诸侯的轻视,只要我汉国民心所向,天下各路诸侯的不服又能奈何,他们敢造反,我自带兵平定他们就是,暴秦我都灭了,还会怕他们。”

  而后徐凡叹口气道:“关中刚刚平定,这个冬天有几万百姓被饿死,这种情况下,我们多花费一钱,天下的百姓可能就多饿死一人,能省就省点。天下的百姓苦了几百年了,好不容易灭了暴秦,总应该让百姓们过几年好日子,吃几口饱饭。”

  即便是现在,徐凡还是对自己来这个世界那半年饥饿的经历,刻骨铭心,而这种饥饿感却是这个世界百姓的常态。

  孙叔通当即道:“汉王仁义,我等必定想办法满足汉王您的需求。”

  周章来咸阳是带着他整个丞相府吏员过来的,当他接管大秦的丞相府之后,大汉中央快速运转,徐凡手中的政务被周章接管,他整个人顿时轻松起来了。

  十二月十二日。

  吴盛带领大军从上郡直道回到咸阳城,和吴盛一起回来的,还有始皇帝的长子扶苏,历史上扶苏的名声虽然好,很多人对他充满幻想,但他真烂泥扶不上墙。

  吴盛领兵打到上郡的时候,扶苏手中只有3000士兵了,他既没有想到逃到塞外另立大秦,也没有拼死抵抗,以身殉国,而是不想有太多的伤亡,命令士兵放下武器向吴盛投降。让吴盛得到一个大功劳,至此始皇帝所有人的子嗣都被汉军俘虏。

  同时征讨北将军吕臣也带来大军回到了咸阳城。

  十二月十三日。

  以丞相周章为首的汉国文武百官,以及在咸阳城的各路诸侯再次上表,共同推举汉王是天下共主。

  徐凡以自己德行不足,没有万民支持为由再次拒绝。

  十二月十五日。

  在汉军各级军官的权利配合下,大汉治下每郡两名贤者终于齐聚咸阳城,这些贤者联名上表,称汉王诛灭暴秦,德被苍生,他们代表天下百姓拥戴汉王为天下之主。

  这次徐凡没有拒绝,而是说道“既然万民拥戴,某必定承民之命,为民谋利。”

  而孙叔通也在徐凡的提醒下,弄的登基大殿,极具大汉特色。

  在章台宫内,几十名贤者为天下百姓的代表,他们当中选出德高望重的贤者景逸,他贤者为代表给徐凡戴上旒冕,另外一位贤者项伯,给徐凡奉上一方玉玺,

  这不是始皇帝的传国玉玺,而是徐凡命人新打造的玉玺,正好李斯还活着,本着一事不烦二主的原则,徐凡让李斯在这方玉玺上刻上,承民受命,行民之意。

  而章台宫内除了这些贤者和汉国高层,还有四方诸侯作为邀嘉宾随行,可以近距离观看祭祀仪式。

  仪式完成之后,徐凡带领自己的皇后出章台宫,坐上始皇帝的御辇,受咸阳城百姓的欢呼。

  队伍后方,礼乐大作。

  四周百姓为徐凡这个新的天下之主欢呼。

  扶苏看向一个个喜气洋洋的咸阳百姓苦笑道:“父皇,事实证明孩儿是对的,往日孩儿让您重视民心,您总是说民心不可靠,汉王来关中不到一个月时间却收尽关中百姓之心,您的丰功伟绩没人在意,现在连老秦人都厌恨我赢氏。”

  蒙姬靠近扶苏小声提醒:“夫君慎言。”

  在扶苏一旁的秦二世也是一脸伤感,徐凡坐的是他的御辇,他还没有坐几次,这皇帝还没有当出味,他就被撵出皇宫了。

  其他始皇帝的儿子也只能一阵感叹,物是人非啊!

  徐凡对他们没有优待也没有压制,真把他们当成普通百姓了,直接在始皇陵附近划分了一块土地,让他们给自己的父亲守墓,同时也自食其力。

  出了咸阳城,礼乐大作。

  城外的高台上,乐手们正在吹吹打打,歌手们正在赞美神灵,舞者们正在跳舞请神。

  这些舞蹈徐凡也看不出什么,孔鲋说是他按照古籍找的上古祭祀舞蹈,徐凡只是看了一个高兴,而后按照孙叔通说的礼仪步骤来做。

  咸阳城百姓看到这些舞蹈也是极其热烈,大秦是很少有这样的庆祝仪式的,即便有也不需要他们这些百姓观看,这次对很多咸阳的百姓来说,是他们第一次参与如此重大的庆祝仪式。

  在人群当中的黄磊看到自己高兴的婆娘激动道:“汉王万福!”

  顿时四周的百姓都共同喊道:“汉王万福!”

  徐凡也站起来激动叫道:“百姓万福!”

  “百姓万福!”徐凡喊的泪流满面,看着这些激动的百姓,这是他觉得自己距离自己家乡最近的一次。

  陈秀为泪流满面的徐凡擦眼泪,其实今天她一直处于迷糊状态当中,她居然会成为皇后,即便是现在她还是不敢相信。

  登基仪式完成之后,新生的大汉国第一件事情自然是改年号了。

  对于这段徐凡圣心独裁,把汉国建立的那年,始皇帝36年改为大汉元年,把十月为正月,改为1月为正月,今年就是大汉二年。

  徐凡读书的时候,最反感的就是一个皇帝换一个年号,一个皇帝换几个年号更是罪不容诛,现在他以国为年号,后世学子就可以少背很多没有用的知识,只此一德,在后世就可成圣。

  确定年号之后,徐凡改咸阳为长安。

  而这个改名也得到了周章等百官同意,咸阳一听就有暴秦的味道,长安,长安,长治久安,这名字一听就吉利。

  同时也把洛阳城定为都城,大汉暂时有长安,洛阳两都。

  而后就是分封功臣。如何分封这些功臣,徐凡最后捡起了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度,同时为了减轻财政压力,这些爵位,除了天下之外的封国之外,汉国境内的爵位都会递减,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养你们三代对得起你们的功劳了。

  周章,英布,季布,吕臣,葛婴,季心,陈晓,邓宗八人封为国公。不过周章,邓宗两人的都是虚封,季心和葛婴两人要封地。

  邓说,邓忠,蔡赐,宋留,张贺,许重召,彭越,刘邦,张良,郦食其,陈平,吴芮,秦泊,陈岗等32人为侯爵,这些侯爵当中或有虚封,大部分都是文官的,或有封地,像张良,郦食其这样的文官,或有封国,像吴芮人家本的地盘本就是自己开发出来的。

  曹性,韩信,陈小刀,许玄,许动,共敖,樊哙,曹参,周勃等64人封为伯爵,不过他们大部分都是分封千户左右,而且只是虚封,这算是他们开国功臣的福利,每人可以多领一份十几万钱的俸禄,这份俸禄一直到他们病逝之后结束,他们后世子孙只有一个空头的爵位。

  汉军所有都尉都分封了一个子爵,每年都得到500户的俸禄,最后大汉还有一批文臣分封了男爵食邑200户,本人病逝则收回爵位和俸禄,这算是徐凡给跟着自己的功臣一份养老金了。

第238章 ,汉承秦制和分封的涟漪

  大汉二年十二月十七日,章台宫。

  徐凡召集周章,陈林,张良,郦食其,陈平,孔鲋,孙叔通等文臣商议新生大汉的架构了。

  徐凡道:“天下已经属于我大汉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制定一套属于我大汉的法律体系,大汉承秦制,但大秦有一些不合时宜的政策,法令都应该废除。

  刑律当中残害四肢的刑法全部废除,死刑也就保留一种绞刑就可以了,接受死刑已经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处罚了,再让他临死之前受一些罪,除了能显示朝廷的残暴,没有其他的意义,还有连诛的刑罚能废除尽量废除,保留一个叛国罪就够了。”

  陈林点头道:“诺!”

  周章这些人也没有意见,一是暴秦把连诛刑罚用的太过头了,最开始跟着徐凡他们造反的人都是担心连诛,干脆就跟着徐凡造反了,周章等人都清楚连诛扩大话的害处。那是逼反一家就要逼反一里百姓,逼反了一里的百姓就要逼反全县的百姓。汉军最开始起能扩张得如此之快,秦法连诛的制度可谓是功不可没。

  二就是废除连诛对他们的家族也有利,普通百姓可不敢犯什么杀全家的罪行,就是他们这种上层家族最容易卷入政治风暴当中,全家被诛杀,虽然现在汉王仁慈,他们的家族不用担心,但汉王的子嗣却就未必有这么仁慈了。

  “还有其他律法当中手伸的太宽的也统统废除掉,我举一个例子!”

  “咳!陛下,您应该称朕或者孤。”

  徐凡摆手都道:“今天我们商议的是大事,在这种称号上的小节没有意义,我都当皇帝了,一个称呼都要管着,那不这皇帝不白当了吗?”

  孔鲋被说的尴尬不已。

  徐凡继续说道:“秦律当中,甚至规定了,水稻每亩播种二又三分之二斗,普通的官员管这些事情做什么,他们难道还会比种了几十年田的老农民更懂得如何种田?”

  徐凡知道科学种田的重要性,要是农家的弟子能增长上百倍,倒是可以有那么多技术员指导农民如何增产。

  徐凡看向陈林道:“把田律当中那种伸手太长法令的通通废除。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比农夫更加懂得种田。”

  陈林道:“诺!”

  “还有三人聚会就要被抓,人家聚会你管了做什么,吃饱了撑着,还有偷几片树叶也要被抓,我倒不是说要放任这种小恶。

  但秦朝制定这法律是为了抓刑徒而制定的,谁会吃饱没事偷几片树叶,要是哪个老爷想诬告小民,把自己家的树叶丢到别人的田地里怎么办,这些为了专门抓刑徒制定的法律也通通废除。”

  陈林脸色为难道:“陛下,您这是要把秦律完全改变了,这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完的。”

  小修小改业就算了,听天子的话,这是要对秦律来一番大规模的修改,这可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最起码陈林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是很难做到这点的。

  徐凡道:“制定法律是国之大事,不用着急,一点点来。正好各地贤者都在长安城,你可以找他们商议,总之,制定汉律的原则就是同罪同罚,罪罚相当,不要出现那种轻罪重罚,重罪轻罚的事情,我大汉不需要刑徒来服徭役。也不需要这些抓人的法令。”

  “诺!”陈林苦着脸道。

  这可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工程,对一个三年前还是农夫的陈林来说并不容易。

  徐凡想了想道:“你可以请教一些秦吏,他们制定法律的经验丰富,尤其是李斯,虽然人品,差但他才能是一等一的。”

  说句实在话话,汉军进入关中之后,不少人对李斯喊打喊杀,因为圈地政策就是李斯最开始提议的,但徐凡最开始就说了要保证他们的安全了,他不想做做言而无信的事情。

  周章点头道:“秦法太严苛,天下百姓苦其久矣,我大汉废除秦法可以收拢天下百姓之心,无为而治,天下自可安定。”

  秦法管的太严了,已经严到压制人性,这本是为战争而打造的机器,当战争结束之后,这台机器自然无用应该拆毁。

  始皇帝不愿意拆除,大汉就起来帮助始皇帝拆除了,现在大汉就必须要松一松法令,让天下的百姓松口气,这也是历史上的大汉的选择,六十年的无为而治让中原快速恢复元气。

  不是无为有那么厉害,而是大家怕了,天下也被压抑的太久了,放松之后,哪怕不管天下的百姓也可以照看好自己,种田百姓会自己种,做工百姓也会自己做,这里面根本不需要朝廷插手。这才有了大汉初期快速繁荣的盛世。

首节上一节148/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