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14节

  想了想周章又说道:“现在陈郡兵力空虚,大部分县城守备力量不超过百人,我军完全可以攻占陈郡南方的县城,每县征召1000士兵,义军兵力就可以快速扩张到上万人,有上万兵力,到时候就不是我们躲秦军了,而是秦军躲我们了。”

  徐凡听完周章的话内心却是一阵苦笑了,周章他们都想用这样爆发式发展义军,但徐凡却知道这是一条绝路,自己800阳县子弟都未必有多少可信,现在还要扩张到上万大军,这样的义军他根本不可能控制的了。不能控制的军队又有什么意义。

  看历史穿越文的徐凡知道,流寇战法根本不会有前途,稍微遇到一点阻碍甚至失败就会全军溃败,黄巾起义多达百万,但还是被汉室8个月平定,明末的流寇多达百万,但也是屡次被明军扑灭,要不是天灾太多,一直在为李自成他们提供兵员,明末的流寇根本不可能打到紫禁城。

  甚至连徐凡都不太清楚的陈胜吴广起义,但徐凡却可以预料到陈胜败亡的时间必定极快,历史书上说刘邦三年亡秦,而陈胜在刘邦崛起的时间线上完全没有出现,这就说明陈胜可能在秦军的打击下,坚持了不到两年时间,甚至有可能更短。

  (刚刚查到,陈胜起义发展极快,3个月不到时间军队就发展到百万的程度,但因为没有一个核心,他放出去的将领纷纷独立,而他又成为了秦军重点打击对象,半年时间就被章邯打的节节败退,最后被自己的车夫杀了。黄巾起义也是在8个月时间被汉朝扑灭,只能说从无到有建立一支义军不是容易的事情。)

  这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起义可不是徐凡想要的,他不想给其他人做嫁衣,更加不想死。

  他之所以一直想要逃到大别山去,就是想要花费时间建立一个稳定的义军核心势力,编织出一套完备的制度,练出一支像后世一样军纪严明的军队,不会因为一个将领想要造反就自己把一支军队拉出去。

  徐凡想了想道:“南下进攻项县可行,但我们的战略不能发生改变,义军还是要以大别山为根据地。”

  周章刚想说话,徐凡却制止道:“我们的敌人不止有陈郡3000郡兵,还有大秦的百万雄师,我们即便灭了陈郡的士兵,但接下来就靠着几万乌合之众抗击秦国精锐?想也知道我们必败无疑,义军不但要着眼现在,还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

  “我们只要在大别山建立了根据地,依托山势,大秦即便有百万大军也不可能围剿我们,而且山势可以拉平我们和秦军战斗力的差距,在平原上和秦军作战,义军战败就没有退路了。”

  把始皇帝这个大boss搬出来,周章他们终于从攻城略地的兴奋当中清醒过来,的确,始皇帝调动关中精锐士兵,不要说百万,就是一万士兵都够碾压死义军。

  想通这点之后,周章终于认可了徐凡的战略,不拒绝放弃已经攻占的县城了。

  求收藏,求月票,举荐票

第38章 ,收容军心和追兵已至

  在接下来的会议当中,周章被徐凡任命为义军的参军,正式确立了周章义军当中二号地位。

  陈林被徐凡任命为义军右营司马,徐凡兼任则是左营司马,邓宗继续担任全军的监军,同时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全军20个屯监军,4个部监军,至于千人的司马监军暂时还是由邓宗担任。

  同时徐凡任命了陈岗为辎重营军司马,任命了大铁锤为工匠营军司马,算是正式收纳了大铁锤成为了义军高层之一了。

  吴盛继续为骑兵屯屯长,但因为骑兵的特殊地位,吴盛已经是义军高层之一了,虽然坐在大铁锤的对面,也不敢上前建议,但好歹坐进了这座中军大帐当中,义军的制度在持续正轨化当中。

  结束会议之后,周章和陈林就带领1000士兵南下项县,项县有不少周章的老朋友,所以他跟着大军南下主要是为了联络项氏一族,增加攻克项县的成功几率。

  翌日,徐凡开始巡视义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道理徐凡还是懂的,要得到军心,自然也深入士兵当中。

  陈林在攻占南顿县之后,义军就居住在南顿县军营当中,而徐凡来的军营引起了义军将士的欢迎。

  但在巡视的时候徐凡就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义军的营地和自己想象当中的完全不同,在后世他也是参军过的,军营的义军大部分都没有一个军人的样子,当然这点他也可以理解,毕竟义军当中真正的职业军人根本没有几个,而现在义军也没有条件训练他们。

  但营地的环境也非常差,不说和后世的垃圾场一样,却属于比较脏乱差的程度,这就让徐凡很难忍受了。后世的军营比大部分的小区都要整洁,当年徐凡退役回家之后,感觉自己居住的小区变成老破小,完全不能和自己入伍的军营相比,但现实却是自己营地已经是30年以上的老房子了,而现在南顿县的营地也就比当初徐凡在阳县的监牢当中好一点。

  徐凡没有办法马上把这支义军变成精锐的士兵,但却可以一点点改造他们居住的环境,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徐凡召集了所有的士兵,看着残破的营房道:“这也太破旧了,哪里像居住的地方。”

  徐凡指着两个屯长道:“你们去找陈岗和大铁锤,要一些修补的工具和木材,我们一起把这个营地修理好。”

  徐凡带领这2000士兵打扫营地的卫生,修补残破的房屋,他和士兵们一起劳动,甚至主动做脏活累活,加上也是修补自己居住的地方,大家也没有什么怨言,反而更加愿意和徐凡亲近。

  和徐凡一起战斗过以前被关押在阳县的士兵,甚至和徐凡一起打闹胡侃,他们和徐凡待着一起几个月时间,本就很亲近,只是因为徐凡成为了义军首领大家才生疏起来,而现在徐凡的这个举动,让阳县义军士兵觉得他还是那个在阳县喜欢吹牛的徐夫子。

  因为有充足的劳动力,不到一天时间,整个营房的环境可谓是焕然一新,晚饭徐凡和这些士兵们一起吃,吃完晚饭之后,徐凡又带领士兵分配去南顿县外的小河当中全部清洗一遍,虽然因为没有足够的布料,但士兵们看上去总算是焕然一新了。

  正当徐凡还想要用后世军训的方法训练士兵的时候,吴盛的探马却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秦军在阳县滞留了一天,继续南下向他们冲来,现在秦军距离南顿县已经不足50里了,要不了一天时间,秦军就会兵临城下。

  义军当即忙碌起来,徐凡指挥义军士兵准备好守城的器械,同时也分配好士兵和守城民夫的任务。

  始皇帝35年10月15日。

  秦军正是来的南顿城下,因为秦兵的来到整个南都县都人心惶惶,县城的百姓都躲在家中,根本不敢出门,也不敢和义军有什么联系,好在义军本身就有上万家眷,所以南顿县只有1000义军防御,却可以招募3000民夫辅助守城。

  秦军远道而来,士兵疲惫,这条孟绍并没有指挥大军攻城,而是修筑营地以供士兵休息,接下来的三天秦军也没有立马攻城,而是抓捕了大量南顿乡村的百姓作为民夫,让这些百姓给他们砍伐树木,打造攻城器械。

  而秦军抓捕南顿县村民作为炮灰,引起了南顿县城百姓的不满,这些百姓不再害怕义军,反而开始主动帮助义军,甚至还有不少百姓加入义军,想要为自己的家人出气。

  第四日,清晨。

  巨大的战鼓声音惊醒了所有南顿城墙上的守军。

  上千秦军分成左右两部,踏着整齐的步伐向着南顿县城不断前进。

  秦军战旗随风飘扬,枪戟如同树林一般,却又闪耀夺目,士兵们迈着坚毅的步伐,跟着军鼓声音前进。

  城墙上,一义军士兵紧张的望着城下的秦军缓慢靠近城墙,城下军队带来的压迫感让所有义军都有种胆战心惊之感,这就是攻灭了六国的暴秦军队,他们再次看到了这支杀戮的死神军队。义军的士兵甚至不敢移动自己的身躯。

  徐凡察觉到士兵们的紧张感,他命令击鼓手也敲响义军的战鼓。

  “佟,佟,佟,佟!”

  一阵阵猛烈的鼓声就象天上击下的闷雷一样,炸响在每一个士兵的耳畔。也驱散了他们的紧张之感。

  徐凡更是抽出长剑大吼道:“义军的战士们,诛暴秦,伐无道,杀,杀。杀!”

  徐凡的吼声给士兵们带来了勇气,他们振臂高呼:“诛暴秦,伐无道,杀,杀,杀!”

  义军士兵一声声杀声直冲云霄,驱散了他们的紧张情绪,唤醒了他们对秦兵的仇恨。

  秦军一直靠近南顿城墙300步的距离才停下了脚步。

  孟绍看着南顿县上面‘诛暴秦,伐无道,均田地,免徭役’的旗帜眉头紧皱,叛军这些口号太蛊惑人心了,好在他追上了叛军的主力,只要能在南顿县歼灭叛军,一切都会回归正常。

  求收藏,求月票,举荐票

第39章 ,初战告捷,提振信心

  孟绍看向一个亲兵,亲兵当即点头出阵大喊道:“上面的叛军听着,诛杀义叛军首领徐凡者赏钱十万,叛军投降者免死,杀一叛军者免罪。”

  而后又严厉叫道:“追随叛军者,灭族,望尔等好生思量,早日投降!”

  “咻!”回答他的却是徐凡射出的一支长箭,只可惜徐凡射术不精,长箭只插到这个亲兵前方的草地上。

  但这已经把这个亲兵吓了一跳。

  孟绍更是冷哼道:“冥顽不灵!”

  “开始攻城!”孟绍一挥手。

  在孟绍身后的秦军方阵开始上前,在靠近200步位置的时候,秦军开始加速,一大群秦军扛着简易的云梯飞奔靠近南顿县城墙。

  徐凡用自己手中的弩瞄准一个扛着云梯的秦军。

  “咻!”那个小兵当即被弩箭射中。

  徐凡把自己手中的弩丢给身边的一个士兵,同时另一个士兵把自己手中上好弦的弓弩交给徐凡,徐凡继续对刚刚那队扛着云梯的秦军继续射击。

  在这短短一瞬间的时间,徐凡射出了5支弩箭,命中了3个秦军,扛着云梯的秦军小队当即击溃,活下来秦兵丢下云梯向后方逃命,被弩箭射中还没有死的秦兵也向后方爬行。

  在南都县城墙上,像徐凡这样分工明确的弓弩小队一共有20支,他们十人一弩箭小组,其中一人弩箭射的准,是主攻手,负责射击敌人,五人辅助主攻手上弩弦,把上好弦的弓弩交给主攻手,提升主攻手的射击速度,两人是盾牌手,负责保护主攻手,余下两人则负责杂务,或者是辅助的士兵伤亡他们来补上。

  徐凡之所弄的这样复杂,也是因为自己手中的弓箭手太少了,射的准的就更少了,他一个摸弓弩不到10天的人,居然是整个义军当中射弩箭最准的人。

  为了提升弓弩的精确度,他只能选出20个射的最准弩箭手,而后其他士兵辅助这名弓弩手,最大效率的发挥出他们的杀伤力。

  从现在的实战效果来看,这样做不差,在这一顿射击当中,秦军士兵被射伤了几十人,效率极其高不说,而且还极大的减少了弩箭的消耗。

  但秦兵的弓箭反击也很快来的,秦军2个弓箭屯对着城墙上弩箭射出的女墙来了一顿覆盖式的箭雨。200支长箭像暴雨一般打向义军。

  “防御!”徐凡大声叫道。

  两名盾牌兵,快速拿去半人高的盾牌阻挡在徐凡等人的前面。

  “哒,哒,哒!”

  盾牌上快速插满秦军的弓箭。

  而趁着这个空隙,秦军的十几架云梯也搭在南顿城墙之上。云梯下方几个秦兵扶住云梯。另一个秦军士兵快速攀爬。

  躲过了这轮弓箭,徐凡从容不迫的从士兵手中接过弓弩,从女墙下继续朝着城下的秦兵射击,徐凡优先射击的都是那些快要爬上城墙的秦兵。

  这次射击的对象普遍都在20步内,而且在云梯上,想躲都没有地方躲,徐凡的弩箭不但射的准,而且威力大,5支弩箭带走了5名秦兵,其他弓弩小队效率虽然不如徐凡高,但也普遍带走了2-3名秦军。

  而南顿城墙上其他义军士兵也没有闲着,他们不断对着云梯方向不断丢枕木巨石,这些枕木巨石不是把云梯砸断,就是砸的云梯下秦兵死伤惨重。

  接下来秦军的弓箭手覆盖射击了南顿义军三轮,给义军带来几十人的伤亡,大量的伤兵被民夫抬下城墙。

  但义军当中的弓弩手有严密的防御,并没有受到伤亡,徐凡他们反而趁着秦军射击的空隙也射击三轮,给秦军带去上百的伤亡。

  战斗到现在,一个秦军都没有登上南顿县的城墙,城墙下面却是不断哀嚎的秦兵。

  孟绍眉关紧锁地注视着南顿县城,如此惨重的伤亡是他所没有预料到的。他本以为叛军不过是一群刚刚放下锄头的百姓,根本不会守城,在秦军的冲击之下会很快落败。但现在战场上的情况却是秦军伤亡近百,却连南顿县城墙都没有登上。

  南顿县对弓弩的利用也是孟绍前所未见的,他在距离南顿县300步的地方可以清楚的看清,城墙上叛军只有十几个弓弩手在射击,在他身后却有许多的士兵辅助这个弓弩手,甚至还有两个盾牌兵保护弓弩手,让他只需要专注射弩箭即可。

  所以叛军的弓弩射击的数量虽然少,但精度却异常高,而且因为射的近,杀伤力也特别大,叛军这种使用弩箭的方式,让他们十几人的射击效率比秦军200弓箭时候都高,给秦军进攻造成严重的威胁。

  “这个徐凡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孟绍恼火道。

  能想到用这种方法提升弓弩手的效率,根本不可能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必定是将门之后,但他却也没有听说过楚国有徐氏家族的将门。

  恼火之后,他也明白南顿县城并不像自己想象的一样会被一举攻破,再打下去只能增加己方的伤亡。

  “鸣金收兵!”孟绍下令道。

  “铛铛铛!”

  攻城的秦军听到这个声音,如同潮水一般逃离了战场,有良心的士兵会带着伤兵逃跑,没有良心的则占据焖头逃命。

  很快城墙下的秦军快速撤退。

  “我们胜利了!”看到秦军消失的义军士兵欢呼起来了,这场胜利极大提升了他们的士气,首战告捷对大部分都是新兵出身的义军太重要了,这次的防御战打破了他们对秦军的恐惧,有了战胜秦军的士气。

  徐凡也松口气,义军士兵是新兵,他这个将领也是新将,算上上次树林的伏击战,他也就打过两次战斗,而且规模都极其小,甚至都不能算是战斗。他也对能不能抵抗住秦军不太自信,好在封建时代的守城战优势太大了,从今天的战斗结果来看,秦军要是没有援军的话,只凭1000人根本不可能攻破南顿县城。

  而此时徐凡看向项县方向了,周章和陈林他们也不知道攻占项县没有?

  求收藏,求月票,举荐票

第40章 ,项县的老友

  始皇帝35年10月15日。

  在秦军兵临南顿县城下的时候,周章和陈林两人也带着1000士兵来到了项县城下。

  项县外郊野。

  周章和陈林带领上千义军士兵躲在一处林地当中,紧张的看着通向项县的道路。

  没隔多久一个骑士向着他们奔跑过来。

  周章和陈林两人出树林看着骑士道:“项县情况如何?”

  骑士摇头道:“很不妙,我们义军在陈郡攻城略地的事情已经传遍整个陈郡了,陈郡太守下达命令,让各地县尉征兵守好城池。”

  “项县县尉得到命令之后当即征兵500,小人探查项县的时候,项县的城门已经关闭,即便是有人想要入城也不允许。”

  陈林着急道:“这该怎么办?”

  想了想他道:“干脆我们就这样硬攻项县,秦军刚刚招募士兵还没有来得及训练,加上士兵也都是我们楚人,他们一定不会给秦人卖命,义军说定可以攻破项县。”

  周章呵斥道:“莽夫之言,项县本就就比一般县城高大,又有鸿沟水和颍水环绕,岂是我们千人可以轻易攻破的,你这样莽撞行动,只能让义军陷入死地。”

  周章虽然这样劝说陈林,但在内心他也异常着急,他也没有想到陈郡的县令动作会如此之快,要是他们都开始招兵买马,扩充军队,以后义军想要攻破这些县城将会异常困难。

  陈林着急道:“那我们怎么办,就在这里等死。”

首节上一节14/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