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13节

  就在徐凡要答应的时候,后方监视秦军的士兵跑来道:“将军,不好了,秦军冲进树林里来了。”

  原来秦军骑兵屯长不甘心自己的晋升的机会就这样飞了,加上内心轻视徐凡他们这些造反者,就留了10个士兵在林之外看着马,他则带着余下的士兵继续追击徐凡他们。

  在他看来不过是百十号百姓造反,即便有埋伏,叛逆也不可能是自己的对手。

  徐凡想了想道:“要给这些秦军一点教训,把这支骑兵重创,要不然被骚扰的就是我们了。”

  骑兵的机动性太强了,牵制骚扰的能力对义军的威胁太大了。徐凡可记得曹操就用自己的虎豹骑奔袭300里,打的刘备差点全军覆没,即便是像自己一样骚扰义军,他也受不了。

  这支骑兵不解决,即便义军严密防御,但终究会被秦军主力追上,所以在听到秦军骑兵追击进入山林,徐凡第一个想法就是灭了这种骑兵。

  徐凡带领士兵继续深入杏山,找到一个适合埋伏的坡地,敌人只要来到这里,就会受到两边高地的夹击。

  他在命令士兵砍下四周的藤草灌木,披在身上,简易的吉利服就做好了,然后士兵埋伏在两侧的山坡上,从远处望去,完全察觉不到这里有人的痕迹,弓弩上弦,随时准备进攻秦军。

  “快,快点,不要让这群叛逆逃了。”秦军追着徐凡他们的脚印,在骑兵屯长的带领下,一头扎进徐凡的埋伏圈当中。

  “杀!”徐凡的喊叫是一个口号,所有的士兵树立起来,拿着弓弩对着山坡下的秦军射击。

  “咻咻咻!”秦军和义军的距离没有超过30步。这80支弩箭又狠又准,瞬间倒下了二十几个秦军。

  “杀!”徐凡带头冲锋杀向已经被弩箭打懵了的秦军。

  秦军慌张的抵挡,但在此时的秦军士兵看来,一群像精怪一样的东西向他们冲来,张牙舞爪恐怖至极,好像整个树林都成为了他们的敌人,士兵胆气俱丧,相互靠拢以获得安全感,但秦军的战斗力毕竟在义军之上,即便面对如此多不利的局面,战场上秦军并没有处于下风。

  徐凡察觉这情况之后,决定擒贼先擒王,他直冲向骑兵屯长,先砍翻了几个阻挡在自己前面的秦军,直冲到骑兵屯长面前,而后势大力沉直接一刀砍向骑兵屯长。

  屯长当即用自己手中的战刀格挡。

  “铛!”战刀直接被徐凡磕飞,徐凡再砍刀,直接砍断骑兵屯长的首级。

  徐凡捡起头颅大叫道:“敌将已死,降者免死!”

  其他秦兵本来勉强结成阵型,抵挡义军进攻,但看到自己屯长的头颅,本就不多的士气全部消散,但他们也没有向徐凡投降,而是直接向着林子外逃命,徐凡带领义军一路追杀,一直杀到杏山之外,只可惜这些林外战马还在,这些秦军爬上战马快速逃离了战场。

  徐凡他们只能回过头来打扫战场了,战场上遗留了40余具秦军的尸骸,把秦军的武器装备全部收缴,同时教育自己的手下道:“看看这一路死了多少秦兵,最起码有三十具尸骸,他们都是背对着我们,被杀死的,在我们埋伏的战场上,他们一直在抵抗,死的人反而不多,只有不到10具尸骸。”

  最后徐凡意味深长对士兵道:“在战场上,即便是撤退也不要把自己的背对着敌人。”

  新书12名,还差一点就可以上新书榜单了,求各位读者投月票,举荐票支持,拜托各位读者了。

第35章 ,虚弱的大秦

  徐凡在教育自己的属下,另一边的孟绍则在咒骂自己的士兵。

  “废物,上百精锐骑兵居然打不赢一群乌合之众,逢林莫进是最简单的军事常识都不懂,这种人是如何当上屯长的!”孟绍本就因为徐凡的骚扰怒发冲冠了,在听到刚刚加入自己阵营的骑兵被敌人伏击,只剩下一半,怒气再也忍不住了,要不是骑兵屯长已经被徐凡砍了,他都杀了骑兵屯长,好好的一支骑兵,一战就则损一半了。

  但他发泄完之后,并没有处罚余下的骑兵,因为他明白现在军中缺少不了骑兵的护卫,他在军中选出一些懂骑术的士兵,补全了战死的骑兵,而后把这些骑兵安排在大军最前面,防止义军继续骚扰大军行军

  徐凡虽然伏击了秦军骑兵,但自身的伤亡也超越了三成,已经没有能力继续阻碍秦军前进了,他只能带着骑兵向周章他们汇合。

  而在路上徐凡听到陈林他们攻克南顿县的消息,徐凡大喜,有了南顿县这个根据地,义军的局面得到极大改善了,他带领余下的骑兵南下。

  始皇帝35年10月13日。

  少了徐凡的骚扰,孟绍终于带领秦军进入阳县,而这一路对他来说是真是极其不容易,本来陈郡到阳县不到百里的路程,硬生生的让他走了四天。

  每日行军的速度没有超过20里,这个速度对精锐的秦军来说简直就是耻辱,要不是后面叛军没有继续骚扰行军,他们来的阳县的速度会更加慢。

  进入阳县之后,孟绍派遣自己手下全面接管了阳县的防务,大秦的统治再次在阳县的土地上恢复,阳县的百姓内心当中还是有种失落之感,没有秦法约束的日子,他们只过了4天,太短暂了。

  当然孟绍此时心情更差。

  阳县县令等十几位秦吏被叛军吊死,现在尸体都发臭了,才等到了他们帮忙安置,这些官吏大部分都是老秦人,现在却死在楚国的土地上,像孟绍这样的老秦人内心是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的。

  “将军,阳县粮仓已经被叛军搬运一空。”

  “武库,也被叛军搬运一空!”

  “县衙也被叛军搬运一空,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对于粮仓武库被搬空,孟绍已经有预料了。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叛军居然连县衙当中的户籍,田籍等所有的资料全部都带走了。

  看着这空荡荡的县衙,孟绍内心郁闷之气都发泄不出来了。

  没有这些户籍,田籍资料,秦国征兵,征粮就没有依据,加上现在阳县的基层组织已经被叛军破坏掉了,秦朝想法恢复对阳县的统治会变得异常麻烦。征兵,征粮都没有办法做了。

  这就是看多小说的好处了,徐凡在离开阳县前,想到了自己以前看的一本战国的小说,里面就是有讲秦国进攻楚国,楚国为了不让秦国利用新占据的土地,主角主动销毁了被占领地的田籍户籍资料,杀光了不肯去后方的官吏,这样秦国在没有丈量完土地,清点好当地人口之前,是不可能利用新占领地盘的资源。

  而在古代想要丈量土地,清点人口都是需要高素质人才,要识文弄字不说,还要有一定的数学上的天赋,懂几何面积的计算,这种人才在识字率不足百分之五的秦末极其稀少的,招募这些人才,需要花费极大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而让秦国在陈郡的统治瘫痪正是义军需要的,徐凡没有小说主角这样狠毒,他干脆把阳县所有的户籍,田籍资料全部运输走,不能运走的,他就干脆烧了,全面瓦解秦国对阳县的统治。

  “叛军去了什么地方?”这是想着孟绍最想要知道的事情,他本以为叛军会在阳县死守,却没有想到自己接管的是一座空城。

  副将秦阳想了想小声道:“将军,刚刚传来消息,南顿县已经被叛军主力攻占,现在叛军在南顿县招兵买马气势不小。”

  孟绍一惊,而后叫道:“大事不好,叛军想要南下攻占项县,要是叛军继续这样流动,陈郡南方的县城都被叛军攻破了,局势将会不可收拾。”

  项县是当初楚国最后名将项燕的封地,那里的项氏一族的势力强大,即便秦国不断迁移项燕核心的子弟,但项县仍然有很多对秦国不满的项氏族人,要是义军得到项氏族人的帮助,整个陈郡南部将会烽火遍地。

  而最重要的是整个陈郡刚刚完成秋收,陈郡各县都有大量的粮草没有运输到郡城,武库当中也堆积了这十几年来制造的兵器,而现在这些全部成为了叛军的战利品了,每攻占一个县城,叛军的实力都会得到飞速提升。

  这个时候孟绍已经意识到,光靠自己这1000秦军,只怕很难歼灭这股叛军。甚至整个陈郡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当中了。

  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的大秦守外虚内,南北两支大军耗费了整个帝国大部分的资源和兵力,整个关东地区并没有什么机动兵力,始皇帝不断带领庞大的军队东巡,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军事力量不足,只能用这样的办法威慑关东六国。

  历史上这种东巡效果显著,终始皇帝一朝,关东地区没有出现大股的叛乱。

  而现在一个穿越者的乱入打乱了这一切。陈郡只有3000秦军驻守,徐凡要是占地为王,陈郡的郡兵还能剿灭起义军,但现在徐凡带领起义军在整个陈郡流动,地方上的郡守没有办法镇压叛乱。

  还是以陈郡为例,地方上有27县,要是郡兵全面防御这些县城,每个县只能分到100多个的士兵,这只会让徐凡各个击破,所以流动起来的起义军,比占山为王的起义军更加危险。

  孟绍在内心思考半天后,派遣了一个士兵把阳县的事情向郡守和郡尉汇报,让他们征召士兵,以应对越来越大的叛乱局面,同时建议郡守让陈郡各县扩招县兵以防叛乱,不能让叛军轻易攻破县城获得粮草和军械。

  孟绍是将门之后,他清楚知道吃不饱的士兵和吃饱的士兵,战斗力是完全不同的,也清楚有铠甲长矛的士兵和没有铠甲长矛的乱民,战斗力是完全不同的。

  继续让叛军这样攻城略地获得粮草和军械扩张军队,要不了多久就应该是叛军碾着他逃跑了。

  而后他任命了一个屯长为假县令,暂时管理阳县,为大军收集粮草,征召士兵,而他自己则带领秦军继续追击徐凡他们。

  求收藏,求月票,举荐票。

第36章 ,军队制度化改革

  始皇帝35年10月13日,南顿县。

  徐凡带领骑兵回归之后,马上召集了周章,陈岗,陈林,邓宗等义军核心领导层商议义军下一步的战略。

  “攻占南顿县之后,义军多了上千套铠甲盾牌,1200支长矛,300弓弩,上万支长箭,牛80头,马50匹,最后还有7万石的粮食。”周章说道。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喜笑颜开,因为有充足的粮食,现在义军上下每日都是三顿饭,军中士兵更是多了一顿肉食。

  但即便这样每日消耗的粮食也不过百石多一点,根本吃不完,义军也没有足够的运输工具运输粮食,粮食不能留给秦军,烧了又舍不得,这也是义军一直用粮食换牛,马,车,船等运输工具的原因。

  陈林则对徐凡汇报道:“攻克南顿县异常顺利,我军只伤了8个兄弟,无一人死亡,而在攻占南顿县之后,我们解救了500多刑徒,他们都愿意加入我们义军,加上这几天四方游侠和无地百姓加入,现在我们义军的总兵力义军超过了2000人,这还是武器不足的原因,要是有足够多的武器,义军的数量还可以翻一番。”

  徐凡听到这话脸色严肃起来了,义军本就没有多少战斗力,还扩充的如此快,只会让义军本凝聚力也减低,这样的军队根本是一盘散沙,打顺风仗的时候还看不出来,但只要打逆风仗,必定会是一溃千里,所以现在义军数量增加却没有让徐凡多高兴。

  他想了想说道:“招募义军宁缺毋滥,不能盲目扩张,提升义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陈林不解,义军数量不是越多越好,但他还是回道:“诺。”

  邓宗接着说道:“攻占南顿县之后,我军违反军法的人有百余人,大部分都是小事情,处罚了几十军棍,只有15个新投靠我们的游侠,奸淫了南顿县的妇孺,但已经被我以军法处置了,他们的人头也挂在南都县最显眼的地方。”

  徐凡听完道:“做得好。”

  而后他看向众人道:“一定要记住,我们是义军,是为百姓调民伐罪的王师,要是我们也欺负百姓,这就和暴秦无异,尤其是现阶段我们义军弱,秦军强,没有百姓的支持,我们就是无水之鱼,迟早死路一条,百姓就是我们义军的根基,欺负百姓就是在挖我们义军的根基,对于这样的害群之马坚决清理出我们义军!”

  “军法,你一定要抓紧,宁愿义军吃亏,也不可让百姓吃亏!”

  邓宗听到徐凡的夸奖,昂头挺胸道:“诺!”

  徐凡想到后世军队的惯例,再想到义军的数量越来越多,光靠邓宗一个人很难管理这2000多人的义军,想了想又说道:“监军的数量也要扩大,要达到义军当中每屯都要有一名监军。”

  陈林的脸上有点难看了,连周章都有点迟疑的看着徐凡,虽然他也知道军中是必定会有监军的,但把监军任命到屯一级,这是不是有点太过了,当年他在项燕的军中也没有看过如此监督军队的。

  徐凡看出了他们的不满马上解释道:“我设立这个监军主要作用不是监督武将,更不是干涉掣武将的指挥权,真要监管军队只需要一名监军就可以了,而不是把监军设在屯上。

  “我是想要把监军制度化,日常监军和军官共同管理军队,监军是主将的战友,监军主要的作用是下级军官的任命进行监察和批复,制定并执掌军法条例的实际执行,对官兵进行纪律教化和教导我们义军的宗旨,让所有义军战士都知道,我们义军起义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全天下的百姓不受秦国的压迫。

  要让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我们义军的口号,诛暴秦,伐无道,均田地,免徭役,只有我们这个宗旨被天下的百姓了解,他们才会支持我们,加入我们,跟随我们和暴秦战斗,我们义军的力量也会越来越强大,最终强大到可以战胜秦国。

  因为支持我们的力量比秦国更加强大,秦国有百万大军,但我们却可以获得2000万百姓的支持,甚至还可以把秦国的大军拉拢过来,毕竟士兵也是从百姓当中选拔出来的。

  监军要做的事情如此之多,我们义军数量越来越多了,光邓宗一个管理不过来了,所以我才想要建立一套合适的制度。”

  邓宗听完眼冒金光了,他没有想到徐凡会如此重视自己,这简直就是把自己当中义军当中的3号人物了。

  周章担忧道:“只是这监军的权利也太大了。”

  宣传口号什么周章倒是不担心,这个时代的人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乱,当然明白一个团体当中军权最重要,其他权利都是次要的,更不要说还是这个时代很少出现的宣传权利。

  站在正义的立场讨伐敌人,这要是在几百年前的春秋时期还有点作用,但在礼乐崩坏的战国时代已经没有人理会了,秦朝想打哪国就打哪国,甚至连一个借口都不用找。

  周章真正担心的是监军对军队强大的影响力,连军官都可以任命,这军队是徐凡的还是邓宗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义军迟早会内讧。

  徐凡笑道:“提拔军官是分开来的,陈林提名优秀的士兵成为军官,而邓宗负责考察这名士兵是不是合格,这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

  周章这才了然,监军和将领相互监督。

  但周章还是对徐凡劝说道:“任命军官这样重大的事情,军法量刑都是军中重权,还是应该主公亲自掌握才好。”

  周章在当初和徐凡论战的时候,早就对徐凡服气了,他也是第一个叫徐凡主公的人,他是真想徐凡带领这支义军复兴楚国,像这样容易引起内部分裂的事情,他马上劝谏徐凡了。

  徐凡却笑道:“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众人拾柴火焰高,从我们起义之后,那就是把脑袋别在腰带上了,谁都有可能死在战场上,包括我,所以现在我们就要制定一个良好的制度,即便我死了,你们也要选出一个带头人,代替我领导大家一起推翻秦国!”

  众人默然半晌,对徐凡也钦佩不已,为了维持义军,徐凡甚至愿意分割他这个义军领头人的权利。

  求收藏,求月票,举荐票

第37章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徐凡划分好监军的职责之后,看向陈岗问道:“现在我们的粮草有多少?”

  这是徐凡最关心的一点,可以说义军不用其他起义者败坏军纪,就是因为手中有大量的粮食,徐凡可以用粮食以2-3倍的价格购买其他物资,秋收之后起义,徐凡选择了一个最好的时机。

  陈岗则苦着脸对徐凡道:“我们从阳县本就运输出2万石的粮食,现在又多了7万石粮食,义军根本没有足够多的辎重车和船来运输如此多的粮食。即便现在我们一日三餐猛吃粮食,但一日最多也只能消耗150石的粮食。”

  徐凡道:“尽量用粮食交换牛,马,车,船等运输工具和牲口,实在没有也可以用粮食交换布匹,肉食等轻的货物,尽量不留一粒粮食给秦军。”

  而后他看向坐在最后面的大铁锤道:“大铁锤,义军现在却是运输工具,你要想办法多制造辎重车和独轮车,每多一辆辎重车,义军上下就可以多吃一口粮食。”

  对于粮食徐凡是极其重视的,即便现在是逃命的阶段,他也尽量多的携带粮食,徐凡的底线是足够整个义军上下食用一年,而按照义军现在军队数量和家小,义军最起码要携带10万石以上的粮食去大别山,才能让义军有发展的资本。

  大铁锤苦着脸道:“独轮车虽然好制造,但轮子却难造,要是头领给小人一年时间,小人倒是可以制造出上千辆独轮车。”

  徐凡也只能说道:“尽量制造运输量大的辎重车吧。”

  陈林想了想道:“我军现在超过2000名士兵了,而且数量还能继续扩大,完全不用像现在躲避秦军的进攻。虽然不敢说义军可以在野战当中胜过秦军,但守城,义军完全不用担心秦军。义军完全不用退出南顿县。”

  陈林不是徐凡,在他看来义军就应该不断攻城略地,增加兵力,当他们的兵力足够多之后,完全可以歼灭陈郡郡兵,而像徐凡说什么在大别山建立根据地,在他看来完全没有必要,逃到山区义军还如何壮大?

  这只能说是时代影响个人,对陈林来说爆兵流才是王道,但对徐凡来说,那是自寻死路,在山区建立根据地,而后训练军队,完备制度才是王道,是他们义军最容易成功的道路。

  徐凡道:“不可起傲慢之心,义军这点实力连陈郡郡兵都不能战胜,更不要说拥兵百万的大秦了。我军只有一直流动,秦军才难以围剿我们,但要是义军滞留在南顿县,陈郡的郡国兵会轻易把我们包围在南顿县,而后不断征召士兵把我们围困死。义军动则活,静则死。”

  周章道:“南顿继续南下不到百里是项县,那是名将项燕将军的封地,对秦国不满的忠义之士遍布,我军留下一半士兵驻守南顿县,余下1000士兵继续南下,攻占项县,取得项氏一族的帮众,足够改变义军现在的态势。”

首节上一节13/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