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第53节

  “辽东在最北,东吴在南,两地相距这么远,就连我这个普通百姓都知道去攻打辽东毫无好处,堂堂吴国皇帝竟然还想去攻打辽东?真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

  “幸好有陆逊,时刻保持着清醒,不然吴国必然已经被魏国或者蜀国灭了。”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起。

  “嘉禾三年,孙权率军围攻魏国新城,久攻不下,魏国援军赶到,孙权无奈退兵。

  陆逊派遣亲信韩扁给孙权送信,要进攻襄阳。在返回途中,韩扁被魏军抓住。

  诸葛瑾闻言后,心中身为害怕,给陆逊写了封信,信中称:魏军抓住了韩扁,我们的计划必然已被魏军知晓。如今江水干涸,水军难行,应该立即撤军。

  陆逊看到诸葛瑾的信后,却没有理会,依旧和往常一样和众将下棋,射箭。

  得不到回信,诸葛瑾无奈之下,只能亲自来见陆逊,重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画面中,只见陆逊笑着说道:“陛下已经东归,我等再无后顾之忧,你还担心什么,只需按原计划进行即可。”

  随后,诸葛瑾率领水军,陆逊率领陆军,水陆并进,往襄阳而去。

  魏军忌惮陆逊之名,得到消息后立即率军返回襄阳镇守。

  陆逊让大军一路上虚张声势,让魏军忌惮,不敢出城攻击。大军抵达白围之后,陆逊伪装出去狩猎,暗中却命大军突袭江夏等四城。

  所过之处,魏国百姓皆丢弃手中的东西,疯狂地向城内跑去,以至于堵住城门,导致城门无法关上,眼看吴军即将杀至,魏军守卫只能斩杀部分百姓,才顺利关上城门。

  吴郡俘虏魏国百姓一千多人,随后安全撤回营地。

  陆逊对这些魏国百姓给与优待,禁止任何吴国将士前来骚扰,让被俘虏的魏国百姓大为感动,他们亲人闻言,也相继自动前来归附,附近地区的百姓,也极为拥护陆逊。

  魏国江夏太守和文聘之子文休有矛盾,陆逊知晓后,给江夏太守写信称同意他向吴国投降,并让人将信放在吴魏两国的交界处。

  看到信后,江夏的众将,再也不和江夏太守亲近,不久后江夏太守被罢官,从此消除了江夏对吴国的威胁。

  嘉禾六年,吴国中郎将周祗准备前往鄱阳郡征兵。

  陆逊阻止道:“鄱阳郡的百姓民风彪悍,难以安心听召,还是不要去征召鄱阳郡的百姓为好。”

  周祗没有听从陆逊的劝阻,执意去鄱阳郡征兵,果然引起了民变,周祗也被杀死。后陆逊率军平定叛乱,俘获精兵数千人。

  “可怜的家伙,为什么就不听陆逊的话呢,非觉得自己比陆逊考虑得更周到,看得更通透?”

  观看的众人,皆摇头叹息。好好活着不好吗?非要自己去作死,仙人都救不了你。

  荧幕中画面一转,有人向孙权建议改变一些利于百姓,而少利于国家的一些条例,来进行一些自认为对国家有大利之事。

  孙权让陆逊来处理此事。

  陆逊说道:“国以民为本,国家是否强盛,取决于居住于国家之下的百姓是否富足,民心是否归附。

  百姓富足,则国家富足;百姓贫瘠,则国家贫瘠。治理国家者,必须得民心才能治理好国家,一旦失去了民心,这个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不让百姓得到利益,却又要百姓为国家出力,为国家效劳,这又怎么可能呢?希望陛下广施恩德,安抚百姓。数年之后,百姓富足,国家财力有所充盈,那时再考虑其他的事吧。”

  孙权最终听从了陆逊的建议,拒绝改变这些对百姓有利的政治措施。

  赤乌七年,陆逊接替顾雍担任吴国丞相,统率百官。

  不久后,孙权和儿子孙和发生矛盾,孙权和杨竺商议,准备立孙霸为太子。孙和得到消息后,非常害怕,便暗中让亲信陆胤去武昌请陆逊帮自己说话,太子太傅也经常和陆逊传递帝都的消息。

  陆逊深知改换太子,必将引起吴国动荡,多次上书和孙权禀明嫡庶之分,不可废嫡立庶,又多次请求前往帝都面见孙权。

  孙权觉得自己在宫禁中的密语被泄漏,勃然大怒,将杨竺,陆胤和太子太傅等人抓起来严刑审问。

  陆逊虽然没有被问罪,却也被孙权让人写信责备,不该妄自打听宫中机密。

  在牢狱之中,杨竺构陷了陆逊二十条罪证,虽然孙权并未因此对陆逊大加责罚,却让陆逊感觉自己的衷心受到了践踏,终日郁郁,于赤乌八年郁郁而终,时年六十二岁。

  永安年间,孙权自知误会了陆逊,悲痛不已,给陆逊追加谥号为昭侯。

  画面至此定格,楚风的声音却并未停歇。

  “陆逊一生为吴国出生入死,出谋划策,尽忠职守,不仅是一个谋略出众的谋士,更是一个堪称完美的统帅。

  他这一生,统兵作战,未尝败绩,是真正的常胜将军。

  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为吴国的政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晚年未能看清局势,参合到孙权,孙和和孙霸父子之间的权利争斗中,结局让人有些惋惜。

  谋士榜第四名,贾诩陆逊之吴郡陆逊。

  战略能力4星

  战术能力5星

  其他能力5星

  影响力4星

  综合评分18星。”

  话音一落,荧幕中的画面也彻底消失。

  “不说还没注意,听仙人这么一说,这陆逊统兵作战,一生好像还真没败过。”

  “不得了啊,以前常听说什么常胜将军,今天总算是亲眼看到了。”

  “超级谋士,超级统帅,外加杰出的政治家,这陆逊几乎是全能啊。”

  “虽然陆逊很厉害,但我还是最喜欢周瑜。若周瑜能活到这个年纪,肯定会比陆逊更厉害。”

  “话说,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先后担任过吴国都督,四大都督全部上榜啊,而且全部排进天下前十谋士,吴国还真是得天独厚。”

  “谁说不是呢,周瑜死了,鲁肃接替,鲁肃死了,吕蒙接替,吕蒙死了,陆逊接替,四大都督几乎撑起了整个吴国啊。”

  “若没有这四大都督,吴国可能真撑不了多久。”

  天下之人议论纷纷,吴国孙氏也算是彻底出名了。

  此时的孙氏,还蜗居在长沙郡,看了这些谋士的人生演化之后,孙坚已经有了进军江东之心了。

  不过,如今大汉朝廷还在董卓的掌控之下,估计董卓正在想办法要削弱各大诸侯的力量,此时贸然进军江东,怕是会被董卓杀鸡儆猴啊。

  陈留郡,曹操皱眉道:“吴国四大都督?我魏国亦有郭嘉,荀攸和贾诩,不见得比吴国四大都督差。”

  安喜县,刘备唉声叹气,两条眉毛都快皱到一块儿了。

  吴国四都督集体上榜,魏国也有三大谋士进前十,唯独蜀国一个人都没有,这让他如何不担心?

  “大哥,剩下前三的谋士中,应该会有一个蜀国的吧?”张飞再次安慰道,只是语气中充满了不自信。

  关羽张了张嘴,终究没有说什么,按照现在的局势来看,蜀国在高端谋士上,完全处于劣势。

  豫州,袁术算了算时间,低声道:“光合六年出生,现在才八岁,按照其人生演化来看,现在应该还在庐江郡舒县读书。来人,速派数十死士前往舒县,将陆逊抓来。”

  八岁的年纪,正好适合培养,不像那些少年和成年的谋士那般难以驯化,大不了把陆逊培养成死士型谋士。

  至于读书?

  作为四世三公的袁家,大汉顶级世家,还会比不上舒县那些普通至极的先生?

  “诺!”有人领命离去。

  离开舒县不久的周瑜,皱眉停下:“陆逊竟然就在舒县,目前不过八岁,若让其继续留在舒县,恐怕会有危险。

  陆氏的力量都在吴郡,恐怕很难及时地赶来庐江。既然是未来我的继承人之一,怎能独留他在险地而不管?

  还是先把他带出来,离开舒县,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安顿下来,大不了我亲自教导他。”

  想到这,周瑜又转身返回了舒县,他要将陆逊提前带走,免得落入有心人之手。

  他本就没有离开舒县太远,伪装了一番后,潜回了舒县,直接去庐江郡府面见陆康,向他说明了来意。

  陆康也知道此时陆逊的处境非常危险,没多想便同意了周瑜的计划,将还在读书的陆逊接了回来,交给了周瑜。

  见到周瑜,陆逊还很高兴,毕竟是吴国第一任都督,长得又那么好看,很容易就能让人心生好感。

  在周瑜带走陆逊之时,楚风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谋士榜第三名……”.

第81章 谋士榜第三名

  马上就要公布天下前三的谋士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竖起耳朵,一眨不眨地盯着天上的荧幕。

  “谋士榜第三名,颍川荀。”

  伴随着楚风声音的传出,荧幕中骤然浮现出一道人影。

  他相貌英俊,仪表不凡,温文儒雅,身上带着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息。一看到他,就会让人想到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八个字。

  和周瑜,以及陆逊的俊美,有着不同的感受。

  此人便是荀。

  “这个荀也长得好好看,而且身上那种气质,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荀?这应该是和荀攸一个士族的吧。”

  “荀家不愧是大汉顶级世家,竟然出了两个天下前~十的谋士。”

  天下之人议论纷纷。

  颍川荀家,族长看到荀上榜,开怀大笑道:“我荀氏两人进前十,必将天下扬名,他日定能成为大汉第-一世家。”

  刚辞官归家不久的荀,看着画面中的自己,-微微皱了皱眉。

  如果可以,他宁愿不上榜。一旦上榜,就意味着会有无数的危险逼近,一不小心就会家破人亡。

  但仙人神秘,神榜莫测,可查过去未来,又岂是他不想上就能不上的。

  “也好,之前劝家族搬离颍川,族长不同意,趁着自己上榜,再去陈述利害,或许可以说通。”

  想到这,荀从家中起身,向荀氏一族族长的府邸走去。

  这时,楚风的声音继续响起:“荀,字文若,颍川颖阴人,延熹六年,出身于大汉顶级世家荀氏。

  其祖父荀淑被成为神君,扬名天下。荀淑有八字,被称为荀氏八龙,皆名扬当世。

  其父荀,当过济南相,叔父荀爽,当过司空。

  少年时,被南阳名士,何称为王佐之才。

  永汉元年,举孝廉,担任守宫令,替天子掌管笔墨纸张等。九月,董卓废帝新立后,辞官返家,并劝家族和乡亲搬离颍川。”

  画面中,只见荀召集乡亲和族人,说道:“颍川乃兵家必争之地,一旦天下大乱,这里就会时常被攻击,对家族的发展,对乡亲们的安全,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应该尽快离开,不可在此处长期居住下去了。”

  荀氏虽然是大汉顶级世家,一般情况下每人敢动。

  但天下大乱之时,不排除有不顾一切的莽夫,为了夺取颍川而大下杀手。

  然而,乡亲们舍不得家乡,都不愿意离去。

  不久后,冀州牧韩馥派人来接荀去冀州,乡亲们也无一人跟随,荀只能带着族人迁移至冀州避难。

  待荀抵达冀州后,冀州却已经落入袁绍之手,得知荀到来,袁绍以上宾之礼待之。

  时,其弟荀谌,和同郡的郭图等人皆为袁绍效力,可荀却看出袁绍刚愎自用,成不了大事,故而一直没有效力于袁绍,静观天下大事。

  初平二年,荀投曹。两人深入交谈之后,曹操拉着荀的手,大笑道:“文若乃吾之子房。”

  随后,曹操任命荀为别部司马,并问道:“如今董卓欺凌天下,该当如何?”

  荀道:“董卓残暴,超出常人认知,他日一定会生出霍乱而暴毙,不会有大作为,曹公安心等待便可。”

首节上一节53/27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