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第4节

  曹操自己看到这一幕,也乐开了花,嘴巴都快咧到脑后跟了。

  而袁绍,却在府中怒摔杯子,咬牙切齿:该死的董昭,背叛吾就罢了,还如此不遗余力地帮助曹操,他到底给了你什么好处?

  他想不通,自己堂堂四世三公,袁氏子弟,麾下谋士为何尽是这种卖主求荣之辈?

  此刻的他,似乎忘记了之前的自省,又将责任推到了别人身上。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起,画面也随之发生变化:

  兴平二年,天子回归洛阳途中,在安邑休整,董昭和张扬一同去迎接,被天子封为议郎。

  建安元年,天子抵达洛阳,杨奉等人与张杨意见不和。

  董昭和张扬的兵力不多,若无外援,很难在河东立足,他便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了封信。

  将军救天子于危难,助天子东归,功劳卓越,无人能与将军媲美。

  现今中原贼寇四起,天下大乱,天子乃天下至尊,守护和辅佐天子是我等职责所在。

  想要重建王朝秩序,仅靠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聚集无数能人贤士,互为支持,倾力合作。

  将军是帝都内的主力,我作外援,我有军粮,将军有军队,你我互通有无,同生死,共患难,一同重建大汉王朝。

  杨奉看后非常高兴,和众位将军,一同向天子推举曹操为镇东将军,费亭侯。

  而董昭,则调任符节令。

  这董昭不简单啊。

  看到这,一些聪慧之人皆发出了感叹。

  看到现在,董昭似乎永远都只有一招,那就是以别人的名义行事。

  在巨鹿郡,假传袁绍邀文,平定内乱。

  在河内和河东,假借曹操名义,在帮助曹操的同时,自己也步步高升。

  这时,画面一转。

  曹操抵达洛阳觐见汉献帝后,独自去见董昭,问道:公仁,如今我已到了洛阳,接下来该怎么做?

  董昭喝了口茶,淡定地说道:将军带正义之师,铲除暴徒贼寇,来洛阳觐见陛下,此等功绩堪比春秋五霸。

  但下面那些将领,心思各异,恐怕不太会服你。

  将军若留在帝都匡扶天子匡,形势会很不利,只有迁都许县,那是将军的地盘,可成大事。

  不过,如今天子刚刚还都洛阳,百官和天下百姓都希望天子能安定,不再流亡。

  将军此时迁都,定会招惹诸多不满。

  只是,要成大事,有时候就必须有超出常规的计划和手段,希望将军能明白,如何做才能利大于弊。

  曹操闻言,沉思片刻后说道:公仁所言,甚合我意但那杨奉驻扎于梁县,兵强马壮,恐怕不会让我如意,我该如何做?

  董昭笑道:昔日镇东和费亭之事,皆是杨奉出面解决,吾又听闻杨奉经常约束麾下将士,与将军秋毫不犯,足以看出他与将军交好之诚意。

  将军应经常派人给他多送好处,以表谢意,安定其心。

  待时机成熟,就谎称京城缺食,欲将天子移驾至鲁阳,鲁阳离许县较近,运粮比较容易,可解粮食匮乏的问题。

  杨奉有勇无谋,定不会对我们有所怀疑。

  待双方使者互通往来,将军便可见机行事,杨奉便不足为患了。

  曹操闻言大喜,依计行事,成功将天子迁移到许县。

  看到这,众人再一次被董昭的智慧折服。

  唯有袁绍气得脸色铁青:该死的董昭,在吾麾下怎不如这般尽心尽力?

  愚蠢的杨奉,这么简单的计谋都看不出来,早晚死无葬身之地。

  他似乎忘了,董昭在他麾下时,可也是尽心尽力办事,是他自己听信谗言,要治人家的罪,别人不跑等死吗?

  【求鲜花评价票,支持一下吧,鲜花评价票越多,更新越给力哦。】.

第7章 没有董昭,曹操一生不称王(求鲜花评价票)

  洛阳相府,董卓紧锁眉头。

  本相去哪里了?为何掌控天子的是李和郭汜?为何天子又在长安?莫非他们背叛了本相?把天子带去了长安?

  他的心中,第一次生出了对李和郭汜两大得力干将的杀心。

  还待在相府的李儒闻言,连忙说道:“主公多虑,李和郭汜对主公忠心耿耿,绝不会背叛主公,这其中肯定有我们不知道的隐秘。”

  如今董卓把持朝政,需要李和郭汜协助,不宜与他们翻脸。

  董卓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皇宫内的天子刘协,看着天空中的画面,紧握拳头,喃喃自语。

  董卓是贼子,曹操也是贼子,一群叛贼,皆妄图颠覆我大汉江山。

  可叹天下之大,竟无一人忠于朕,忠于汉室?

  良久,他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起:

  建安三年,董昭迁升河南尹,离开河内。

  不久后,张杨被杀,河内长史薛洪,太守缪尚欲投靠袁绍。

  董昭不顾危险,孤身返回河内,力劝薛洪和缪尚降曹,被迁升为冀州牧。

  建安四年,曹操准备让刘备去讨伐袁术。

  董昭闻言后,赶来劝阻。

  画面中,只见董昭作揖道:曹公,刘备志向远大,又有关张二将辅佐,必不能久居人下,此去恐是放虎归山啊。

  曹操也知刘备是个英雄,可奈何已经答应了刘备,岂能出尔反尔。

  果不其然,刘备抵达下邳后,斩杀徐州刺史车胄,反曹自立。

  曹操怒征刘备,将董昭调往徐州担任徐州牧。

  看到这,还在安喜县当县尉的刘备一愣,我怎么会跑到曹操那里去?

  曹操看着画面中和自己对峙的刘备,眼睛微眯,心里琢磨着,以后若是再遇到这家伙,是不是直接一刀劈了,省得留下后患。

  其他诸侯则在心中寻思,看来这曹操也不是什么建议都能听得进去啊。

  如今的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不知道会不会像袁绍那样盛极而衰,走向灭亡。

  且看他后续如何发展。

  此时,画面也发生了变化,楚风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建安五年,颜良兵临东郡,曹操任命董昭为太守,随军出征。

  建安九年,曹操攻打邺城,久不能破城。

  董昭听闻魏郡太守袁春卿在邺城,让曹操派人把其父从扬州接来,并给袁春卿写信,劝他开城投降,方可忠孝两全。

  袁春卿方寸大乱,最终邺城被攻破,董昭迁升为谏议大夫。

  建安十二年,已经平定中原北方的曹操远征乌桓,但粮食运送太难。

  董昭便建议开凿平虏,泉州两大渠道通海,通过海运,成功解决运粮问题,被封为千秋亭侯,转拜司空军祭酒。

  曹操麾下劝曹操封王称公,曹操不同意,董昭闻言特来相劝。

  只见画面中,董昭进入丞相府,向曹操作揖后,说道:“主公应该遵循古代的制度,分封五等爵位。”

  曹操摇头道:“建设五等爵位的是圣人,非大臣所能为,我如何担当得起?”

  董昭继续劝道:“纵观古今,辅佐天下之臣,无人有过主公这般辉煌的功绩。

  即便有这般功绩者,也无人长久居于臣子之位。

  如今主公为保名誉节操,而失去了更大的责任。

  这世上,德行超过伊尹,周公者或许会有,然太甲,周成王那样的君主却难再有。

  当代百姓比起殷代和周代更加难以教化,为人臣子,许多明知百利而无一害的大事,却总有人跳出来质疑和阻拦,导致无法教化天下。

  主公威严超越古人,可若不能趁机奠定无上根基,终归会给子孙后代留下隐患。

  董昭我受主公诸多恩惠,怎忍心见主公偌大基业毁于一旦,还请主公三思。”

  曹操听后,沉思良久,终于坦然接受,先称魏公,再称魏王。

  看到这里,众诸侯都惊讶无比。

  曹操居然称王了?

  要知道,大汉有异姓不得封王的制度,曹操居然无视大汉先帝的遗命,不怕被众人群起而攻之?

  因为画面演化与董昭有关,很少会出现其他诸侯的画面,众人并不知道此时的天下变成了什么模样。

  从他们现在的观念去看,对于曹操称王是难以接受的。

  不过,董昭的意思大家都听得很明白。

  榜单画面中的曹操,已经位极人臣,功高盖主,不可能再安心地做一个忠臣。

  天子不会再信任他,百姓也不会相信。

  到最后,可能连性命都保不住。

  自古以来,功高盖主之人都没有好下场。

  要想保命,要想保住自己打下的基业,只有一条路,称王建国。

  曹操自己都感叹,若无董昭,自己恐怕一生都不会称王吧。

  荀等立志匡扶汉室之人,则一个个咬牙切齿地看着画面中的董昭。

  此等贼子,如若遇见,势必杀之.

第8章 董卓:曹丕可称帝,我为何不可?(求鲜花评价票)

  此时,楚风的声音继续响起: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汉水流域天将暴雨。关羽趁机筑坝决提,水淹曹军,兵围樊城,曹操召集众臣商议对策。

  恰在此时,江东孙权来信称:吾将攻江陵和公安,此两城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旦此二城被破,关羽必会不攻自败,樊城之围可解,此计划请魏王务必保密。

  曹操询问众臣意见。

  大家都说应该保密,唯有董昭反对。

  只见他作揖道:“主公。为孙权保密,让孙权白白夺此二城,于我们并无益处。”

  曹操问道:“公仁以为应当如何?”

  董昭朗声说道:“我们应该表面上答应保密,实际上却要把这个消息泄露给关羽。

  他如果不退兵,孙权可攻下此二城,符合孙权的计划,对我们也没有多大的损失。

  他如果退兵保护二城,不仅樊城之围可以解除,还能使孙权和关羽相互攻击,我等坐收渔翁之利。

首节上一节4/27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