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第3节

  他抬起头,继续观看榜单。

  榜单中,画面一转,许攸已然到了曹操营地,受到了曹操的热烈迎接。

  许攸对曹操说了自己给袁绍的计策,曹操听后大惊道:“若袁绍用子远之计,吾败亡也。”

  于是对许攸更加热情。

  两人畅聊片刻,许攸道:“明公以孤军抵抗强敌,若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斗,必将灭亡。

  吾有一计,不出三天便可覆灭袁绍,明公可听否?”

  “子远有何妙计?”

  曹操连忙问道。

  许攸道:“袁绍军粮辎重,全都集中在乌巢,由大将淳于琼看守,此人嗜酒成性,难堪大用。

  明公可选精兵伪装成袁军将士,领兵前往乌巢守护粮草,灌醉淳于琼,趁机烧其粮草辎重。

  如此,袁绍军不出三日,必定大乱,可不攻自破。”

  曹操闻言大喜,依计而行,一举烧掉乌巢粮草,大破袁军。

  看到这一幕,袁绍怒吼连连。

  “许子远,安敢如此待我?”

  郭图坑主,许攸叛主,袁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麾下竟然尽是些这种人。

  许攸看到这里,叹息道:“看来只能去投奔曹操了,留下来,袁绍怕是会杀了自己。”

  画面还在继续播放。

  建安九年,曹操攻破冀州,许攸功不可没,却居功自傲,多次轻慢曹操,更是不分场合直呼曹操小名。

  “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到冀州。”

  曹操表面上笑着点头,心里却颇为不满。

  画面一转,许攸从邺城东门走出,指着城门对左右到:“若没有我,曹操进不得此门。”

  左右报给曹操,曹操终于大怒,将许攸收押,并最终斩首。

  画面,也至此定格。

  楚风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纵观许攸一生,确有谋略,但执行能力不行。

  政治,统兵也几乎不会,更兼背叛主公,品行不佳,拉低了其他方面的评分。

  谋士排行榜十九名,许攸。

  战略能力1星

  战术能力0星

  其他方面-1星

  影响力1星

  综合评分1星。”

  看到这里,其他诸侯,甚至曹操本人,对于斩杀许攸这个“功臣”,却并没有太大的意外。

  许攸居功自傲,不分场合直呼主公小名,换谁都受不了。

  不过,许攸却脸色难看至极。

  自己给曹操立下那么多功,最后居然落得如此下场?

  他立即打消了去投靠曹操的心思,想着该如何让袁绍重新信任自己。

  而看到这一幕的袁绍,眉头微皱,对许攸的杀心反而降低了许多。

  许攸的确有才,而且看到他自己的结局,想必也不敢去投靠曹操吧?

  只要自己采纳许攸的计策,结局或许会不一样?.

第5章 三个谋士全是袁绍麾下的?

  在天下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楚风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谋士排行榜十八名,董昭。

  画面中,一道人影浮现。

  他身材肥胖,一脸富态,仿佛营养过剩一般。

  此人正是名士董昭。

  刚投奔袁绍,被任命为参军的董昭,看到这一幕,顿时就愣住了。

  没想到自己竟然也能上榜,而且比袁绍目前倚重的郭图和许攸排名都要高。

  董昭?好像有点印象啊,在哪里听过?

  渤海郡府,袁绍低声呢喃。

  其他诸侯和天下文人全都一脸迷茫,显然都没听说过此人。

  这时,楚风开始了介绍: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

  少年时推举为孝廉,担任瘿陶长,柏人县县令,后来投奔袁绍,被任命为参军。

  看到这,天下诸侯皆无语。

  目前上榜三人,皆出自袁绍麾下。

  百姓也纷纷感叹,不愧是四世三公,大汉顶级世家,麾下果然那是人才济济啊。

  虽然目前上榜的许攸和郭图,风评都不太好,得分也不太高。

  但天下谋士何其多,能挤进前二十,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又是吾麾下,希望这一次不要让我失望。

  袁绍目光闪烁。

  这时,楚风的声音继续响起:

  初平三年,袁绍于界桥大战公孙瓒,钜鹿太守李邵和郡中仕宦觉得公孙瓒兵强马壮,想要投降。

  袁绍任命董昭为新的钜鹿太守,前往治理巨鹿郡。

  画面中,只见袁绍开口问道:你此去将用何办法制御巨鹿郡世家?

  董昭作揖道:主公,仅凭我一人之力,无法让这些人放弃预谋。

  我可以假作同意,参与其中,暗中向他们套出情报。

  计策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临时想出,现在不知道那边的情况,无法预先谈论。

  画面一转,董昭抵达巨鹿郡,弄清楚仕宦中带头准备投降之人的身份,随后伪造了一份袁绍的檄文通告全郡。

  吾从贼人张吉口中得知,贼寇将会大举进犯巨鹿郡,巨鹿孝廉孙伉等人会暗中接应贼寇。

  待檄文传达之日,立即将孙伉一干人等抓捕归案,依法处罚。

  念及初犯,故而只处置其本人,不会累及妻儿。

  随后,董昭将孙伉等人立即斩首。

  巨鹿郡仕宦之人惊慌不已,董昭逐一安慰,巨鹿郡得以平定。

  捷报传回州府,袁绍对董昭大为称赞。

  没过多久,又逢魏郡太守栗攀被士兵所害,魏郡人心惶惶。

  袁绍让董昭兼任魏郡太守。

  当时魏郡贼寇四起。

  董昭到任后,离间众贼首,趁他们内耗之时发兵征讨,大败贼寇,数日之内便平定贼寇,安定魏郡。

  看到这里,各诸侯皆点头称赞。

  接连公布三位谋士,这个董昭总算是有点样子了。

  袁绍也颇为欣慰,看来自己麾下也不全都是许攸郭图之流。

  画面继续,楚风的声音也再次响起。

  初平四年,董昭之弟董访在张邈处,袁绍听信谗言,误以为董昭暗中投靠张邈,要治董昭之罪。

  董昭以觐见天子为由逃离冀州,抵达河内时,被张扬留下,并被朝廷封为骑都尉。

  看到这,众诸侯无语,又跑了?

  目前公布的三个谋士,虽然都是袁绍麾下。

  可一个坑主,直接把袁绍坑死。

  另外两个也都背叛了袁绍,跑了。

  袁绍这个主公,当得也太失败了。

  袁绍看到这,一张脸漆黑无比,难看至极。

  难道,真的是我错了?

  一个个谋士离他而去,让他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

  至于会不会改,那就无人得知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喜欢看这个题材,喜欢的朋友投点花,送点评价票吧,这些都是免费的,谢谢】.

第6章 袁绍:这董昭在吾麾下为何不尽力?

  榜单中画面一转。

  曹操已经统一了兖州,想从河内借道,去长安见汉献帝。

  接到曹操的信后,张扬想要拒绝,毕竟放一个诸侯带兵从自己的领地经过,是非常危险的。

  这时,董昭闻讯而来,劝道:张公,袁绍和曹操现在看似一团和气,相处融洽,但绝不会长久。

  曹操的势力现在比较弱,却是难得一见的英雄任务,张公应在其崛起之前,和曹操交好,未来必有助益。

  如今正有一个与之交好的机缘,张公何故拒绝而自断前程?

  以我之见,张公不仅不应阻拦,还应该主动向朝廷推举他。

  如此,张公和曹操将会获得深厚的友谊。

  公仁所言有理。

  张杨恍然大悟,连忙依计行事。

  从张扬府邸离开后,董昭借用曹操的名义,给李和郭汜送去书信,以表友好。

  从此,曹操和张扬开通往来交好。

  看到这,各路诸侯无不羡慕曹操的运道,竟然让一个外人对他如此费心费力。

首节上一节3/27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