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第114节

  话音一落,荧幕中的画面也随之消失,天下之人却依旧在议论纷纷。

  “拥有比别人更高的起点,最后的结局竟然如此凄惨,实在让人感慨。”

  “第一个败亡的诸侯是董卓吧,袁术就是继董卓之后的第二个被杀的诸侯,吕布都要排在他的后面。”

  “可惜了,本来是有机会问鼎天下的,称帝真的是一步臭棋。”

  陈留郡曹操,洛阳董卓,南阳刘备,长沙孙坚,渤海袁绍等诸侯,心中皆冒出同样的疑问:“称帝居然可以增加评分?还是第一个称帝的人才有此殊荣?”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大汉诸侯榜第四名,汝南袁绍。”

  话音一落,荧幕中浮现出一道人影。

  他身长七尺有余,容貌俊朗,颇有威严,一身文士官府,看上去气质非凡,倒是比袁术那个嫡子更像贵公子。

  此人正是袁绍。

  看到这人,天下之人又感叹不已。

  “天下十大诸侯,袁氏独战两人,不愧是大汉第一世家。”

  “从之前众人的人生演化来看,袁绍麾下的实力,的确是要比袁术强上许多。巅峰期的上榜人才就比袁术多得多,只可惜不会用,以致于最后败北。”

  “袁氏兄弟,都属于出身高贵,起点高,能力不足,最终崩盘的诸侯。”

  看到自己上榜,袁绍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通过之前众人的人生演化,基本上所有人都能猜到诸侯榜前三是谁,袁绍能排在第四,足以说明其强大。

  豫州汝南,袁术脸色阴沉:“这个庶子。”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袁绍,字本初,汝南郡汝阳县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氏,乃袁术同父异母之兄。二十岁时,被任命为濮阳县令,在任期间清正廉明,颇有名声。

  母亲和父亲先后去世,袁绍在家服丧前后共六年的时间。之后袁绍拒绝出仕,于洛阳隐居,其实暗地里却在结交党人和侠义之人。张邈,许攸等人便是那时所结识。

  党锢之祸时,袁绍和张邈,许攸,曹操等人秘密组建了一支反对宦官专权的小集团。没想到消息走漏,引起了宦官们的不满,中常侍赵忠对袁绍发出了警告。袁783隗听到消息后,斥责袁绍,不要将袁氏置于灭门之险中,但袁绍并未听从警告。

  中平元年,袁绍响应大将军何进的征辟,欲借何进之手除掉宦官。中平五年,大汉组建西园八校尉,封袁绍为中军校尉,但大权依旧掌握在宦官手中。

  中平六年,汉灵帝病重,太子却还没有立下,宦官想要扶持小皇子刘协登基,大将军何进和袁绍等人要扶持大皇子刘辩登基。蹇硕等宦官以韩遂乱作为借口,提议请大将军何进带兵去凉州平乱。

  何进察觉到宦官的阴谋,便奏请调派袁绍去徐州和兖州镇压黄巾余孽,待袁绍凯旋之后,他再领兵去镇压韩遂。

  没过几天,汉灵帝驾崩,宦官和大将军等人的矛盾越加激化。袁绍与何进等人通过武力逼迫宦官,最终立刘辩为帝。

  后来,袁绍又通过何进的门客张津之口,向何进传达建议,认为如今大汉朝堂之上已经腐朽不堪,而且各个重要职位皆被宦官把持,大将军应该另外挑选贤才来掌控这些重要的职位。

  何进觉得袁绍说得很有道理,便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另外又提拔了一批新的人才,与宦官分庭抗礼。”.

第150章 乱天下者,袁绍有份

  看到这,天下之人皆议论纷纷。

  “没想到袁绍年轻时也是个很有志向之人,比起袁术可好太多了。”

  “不看往后,只看年轻时期,袁术更像是个纨绔子弟,而袁绍更像是一个真正的贵公子。”

  这时,画面演化完毕,楚风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何进的大肆培养心腹,引起了宦官们的猜忌,又开始谋划铲除何进。袁绍认为,只有诛杀所有的宦官,才能永绝后患。”

  画面中,只见袁绍来到大将军府,对何进说道:“大将军,昔年窦武欲除宦官,反被宦官所害,是因为机密被泄漏所致。当初的五营士卒皆听命于宦官,窦武却听信于他们,最终败亡。

  但如今,将军乃当朝国舅,何苗将军手下亦有强兵,大将军麾下皆是天下名士,并且非常愿意为将军效命。所有的一切,全都在大将军的掌控之中,此乃天赐良机。

  大将军应该趁此机会,一举铲除所有宦官,为大汉除害,为天下百姓除害。若能完成此举,必将名扬天下,名流千古。”

  “本初所言甚为有理。”

  何进听后大为高兴。见状,袁绍以为大事已成,便告辞离去。第二天,被人传入大将军府,何进迟疑了一下说道:“本初,昨日本将军将铲除宦官之事告知太后,太后不允,吾也不敢违抗太后旨意,不如只杀几个罪孽最深重的宦官?”

  袁绍见何进居然被一个妇人所震慑,连忙说道:“大将军,宦官是距离天子最近之人,可以传达天子诏令,若不斩草除根,他日必将被其所害。

  更何况,现在我们的计划恐怕已经泄漏出去,大将军若不尽早做出决断,怕是会有杀身之祸啊。”

  “本初所言有理~「。”

  何进又被袁绍说动,下定决心要铲除所有宦官。可当袁绍离去之后,其母和弟弟因长期受到宦官贿赂,从而皆从中阻挠何进行事。加上何进优柔寡断,胸无点墨,一直犹豫不决。

  迟迟等不到动静的袁绍,心里非常召集,再次来大将军府对何进说道:“大将军,若太后阻拦无法行事,可调集四方豪杰入京,对太后进行兵谏。”

  何进一听,大笑道:“本初此计甚妙,待四方豪杰入京,就由不得太后不同意了。”

  随后,他便给附近的领兵将领董卓,丁原等人秘密传召,召其入京。

  看到这里,天下之人皆感叹不已。

  “这个时候的袁绍,一心想要产出宦官,却没想到就因为自己这个建议,引董卓入京,导致日后天下大乱。”

  “此时的袁绍还是一个热血之士,为了除掉宦官,可谓是尽心尽力啊。”

  “只可惜,这何进就是个草包,感觉什么都不懂,若非靠着何太后,他又怎么可能成为大汉的大将军。”

  “若非何进迟迟犹豫不决,袁绍也不会相处调四方豪杰入京兵谏。若何进早点下定决心,董卓也没机会入京。”

  “乱天下者,袁绍也有份啊。”

  渤海郡,袁绍微微叹了口气:“若非何进优柔寡断,这天下何至于此。”

  他当初提议召四方豪杰入京,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之后的无奈之举,之前那么劝说何进,可何进就是迟迟不下定决心,他只能如此。不过那个时候谁又能想到,竟然会引来董卓这头豺狼呢。

  洛阳丞相府,董卓笑道:“这何进还真是个草包,不过多亏了他,本相才能入京。”

  李儒笑道:“此乃天命所归也。”

  董卓大笑不止。

  这时,画面演化完毕,楚风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听到四方豪杰即将领兵入京,何太后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将手中的中常侍,小黄门全部放回家去。宦官们恐惧无比,一起前往大将军府邸,请求何进恕罪。”

  画面中,只见袁绍在何进耳旁劝道:“大将军,这是将宦官一网打尽的绝佳机会,当速速动手,迟则生变。”

  “他们来祈求本将军宽恕,若此时杀了他们,岂不落人口实?”何进却没有听从袁绍的建议,还是将这些宦官放了。

  袁绍见状微微叹息一声,离开大将军府后,却越想越不甘心,他以何进的口吻,给各州郡官员写信,让他们将宦官的亲属逮捕入狱。

  宦官们得到家乡传来的消息后,大为惶恐,走投无路之下,假借何太后的名义,召何进入宫。

  袁绍等人得到消息后,劝阻道:“¨〃大将军,太后此时召大将军入宫,必有蹊跷,大将军当推辞,万不可入宫。”

  何进大笑道:“太后,吾妹也,又岂会害我?”

  随后,何进不顾袁绍等人的阻拦,执意要入宫。袁绍便退而求其次,要求带兵护送何进。

  何进同意后,袁绍等人率领数千精锐,一直护送何进抵达宫门,被宫门守卫拦了下来,只让何进一人入宫。

  袁绍,曹操等人想要硬闯,却被何进阻止。袁绍等人吾乃,只能让何进一人入宫。袁绍等人等了许久也不见何进出来,便在宫门外大喊道:“请大将军上车。”

  话音一落,一颗人头从宫墙的另一边飞出,正是大将军何进,更有一道尖锐的声音响起:“何进想要谋反,已被我等诛杀,尔等当速速离去,否则皆按同党处理,格杀勿论。”

  袁绍见状,(赵诺赵)骇然色变,厉声大喝:“阉贼谋害大将军,众将随吾杀入宫中,诛杀阉贼责。”

  话音一落,众将闻声而动。何进部将吴匡在青锁门外放火,袁术带领大军攻破宫门。随后,袁绍等人一路杀入宫中,将所有能看见的宦官,不论老幼,全部诛杀。

  有些没有长胡须之人,也被当成宦官斩杀了。一时间皇宫内惨叫连天,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看到这,天下之人皆议论纷纷。

  “这大将军真是愚蠢至极,本来大好的局势,居然还能傻乎乎地跑去送死。”

  “泱泱大汉,居然能让这样的人当大将军,不衰败才是奇迹。”

  “这个时候的袁绍,袁术和曹操等人都一心要铲除宦官,没有其他心思,不知道他们现在回想起往日,会有何感想。”.

第151章 诸侯讨董,袁绍为盟主

  渤海郡,袁绍感叹道:“曾经,吾等携手除宦官;未来,我们却要兵戎相见,你死我活,造化弄人啊。”

  陈留郡,曹操脸上也露出一丝缅怀:“那时的我们,是最纯粹之时,一心只想报国,何曾想过未来会变成如今这般模样。”

  豫州汝南,袁术也微微一叹:“过去已经回不去了,我们的心思也都变了。”

  这时,画面演化完毕,楚风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正在袁绍等人屠杀宦官之时,董卓领兵入京,以救天子之功臣自居,威风八面。刚从泰山募兵回来的鲍信劝袁绍,董卓心怀叵测,应该趁着其大军刚抵达洛阳,军马疲惫之时,发动突袭,一举擒下董卓。

  但被董卓的疑兵之计所影响,误以为董卓入京的兵力众多,心中畏惧,不敢动手。鲍信失望之下,带着募集来的大军返回泰山去了。不久后,董卓大宴群臣,商议废帝新立,袁绍强烈反对。”

  画面中,只见袁绍起身喝道:“当今天子刚刚登基,德行无亏,如是何人,竟敢再次妄言废帝,莫非想要造反不成?”

  董卓大怒,拔剑道:“天下之事,在吾之手中,我要废帝,谁敢不从?汝以为吾手中之剑不利乎?”

  袁绍毫不退让,813同样拔剑出鞘,怒喝道:“汝之剑锋利,吾之剑也未尝不利。”

  最终在李儒的调停下,两人才各自将剑归鞘,随后袁绍冷哼一声,转身扬长而去。如今与董卓走上对立,袁绍自然不敢在洛阳待下去,立即逃离洛阳前往冀州。不久后,为了稳住袁绍,董卓听从麾下之计,封袁绍为渤海太守。

  待画面演化完毕之后,楚风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两年后,十八路诸侯齐聚虎牢关结盟,共同讨伐董卓,营地连绵两百余里,声势浩大。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加上名声极好,又当众反对过董卓废帝,经众诸侯商议,决定推举袁绍为盟主。”

  画面中,袁绍缓缓登上祭台,焚香再拜,告示天地,朗声道:“汉室衰微,朝纲威严不存,奸贼董卓,无视朝纲,祸乱朝野,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今,绍等有志之士汇聚于此,集结义师,共伐董卓。凡有志之士,皆为吾等同盟,必齐心协力,务有懈怠。若违此誓,乱箭加身,望天鉴之。”

  说罢,袁绍用到割破手心,滴血入酒。众诸侯将士皆被这慷慨激昂,眼泪横流,众诸侯也相继登台歃血。

  仪式完毕之后,众诸侯齐聚主营帐,依据爵位年龄分列两旁。袁绍作为盟主,当仁不让坐在主位,扫视众诸侯,朗声道:“绍不才,承蒙诸公共举为盟主,吾当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希望诸公遵守军纪,切莫违反。”

  “谨遵盟主之令。”众诸侯齐声说道。

  袁绍又道:“吾帝袁术总督粮草,及时地将军粮运送至各营,不可懈怠。”

  “遵令。”袁术抱拳道。

  袁绍又道:“还需要有一人为先锋,先前往虎牢关挑战,吾等各自占据要地,相互接应。”

  话音一落,长沙太守孙坚起身道:“吾愿为先锋,前往攻打虎牢关。”

  袁绍笑道:“文台勇武非凡,可担此重任。”

  随后孙坚带着本部兵马前去攻打虎牢关。过不几日,有战报传来,称孙坚大败,损兵折将,狼狈而逃。

  袁绍看完战报,大惊道:“想不到华雄如此凶悍,竟击败了孙文台。来人,速速传各诸侯前来商议对策。”

  待众诸侯抵达入座之后,袁绍问道:“不久之前,鲍将军的弟弟不听本盟主的命令,私自攻打虎牢关,结果战死,麾下将士也损失惨重。如今孙文台又被华雄击败,联军士气受挫,该当如何?”

  众诸侯皆沉默。袁绍微微皱眉,环视众诸侯,忽然发现公孙瓒身(cfeh)后站着的三人个个相貌非凡,惊讶地问道:“公孙太守,汝背后立着的是何许人也?”

  公孙瓒介绍道:“此乃吾同舍兄弟,平原县令刘备刘玄德,及其两位结义弟弟。玄德乃汉室宗亲,昔日协力大破黄巾。”

  袁绍闻言,说道:“既然是汉室宗亲,速速赐坐。”

  刘备抱拳拜谢。

  袁绍笑道:“吾并非敬重你的名气和爵位,而是敬重你是汉室贵胄。”

  正在这时,有探子来报:“华雄前来搦战。”

  袁绍扫视众诸侯,问道:“谁敢去迎战?”

  袁术背后闪出一大将,乃俞涉也,提刀上马出战。不多时便有人来报,称俞涉被华雄两刀斩杀。

  众诸侯大吃一惊,袁绍又问:“还有谁敢出战?”

  冀州牧韩馥说道:“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好,速速出战。”袁绍连忙说道。

  潘凤策马而出,前往挑战华雄,没过多久便又有人传回战报,称潘凤也被斩杀,众人闻言无不失色。

  袁绍长叹一声,说道:“吾麾下上将颜良和文丑未至,但有一人在,斩华雄易如反掌。”

首节上一节114/271下一节尾节目录